① 政府投融资平台存在的风险有哪些
政府投融资平台的形成、现状及特点分析来看,政府投融资平台在促进地区建设和实行政企分开的新政策下的确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在很多方面还是有多的不足。
1、政府投融资平台的各投资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偏高,由此带来的财务风险较大。经过分析各集团公司的财务报表及经营状况,发现各公司的资产负债比率普遍偏高,多数都在70%以上。反映出的问题是,在实际操作中,对于项目建设和资金使用的管理力度不够,已有的资产远远不够偿还贷款资金,由于集团公司多是利用政府信用向银行借款筹集资金,若出现偿还问题,商业银行将很难追究责任。
由此带来的财务风险很大,集团公司虽然合理利用了财务杠杆带来的效应,但是其巨大的财务风险可能会使企业陷入财务困境,导致国有资产很难保值增值,同时也可能会带来巨大的损失。
2、对子公司的监管力度不够,且有部分子公司所处市场波动较大,成本控制力度不够,无法持续盈利。从调查中发现十家集团公司的子公司均未上市,且每个集团公司都有十个左右的子公司,管理幅度较大,资金链条很长,导致对子公司的监督管理方面存在一定的难度。
3、财务部的职责不是很明确。经调查发现,集团公司财务部的工作开展有一定的难度,对于具体的职责分工在整个集团公司不是很明确,在年终按绩效考核进行评价时,如果预算指标没有完成首当其冲的是财务部,由此给财务部带来的困扰,使得员工积极性有所下降。
4、预算管理有待进一步提高。经调查发现,集团公司实行全面预算管理的,其完成情况是基本上完成预算,超额完成预算的较少,另有没有实行全面预算管理的。集团公司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实行预算管理,但是由于经验不足等各方面的原因,对于预算管理的实行和管理力度还不够,要想使预算管理做的更好,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② 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现状
地方政府组建投融资平台进行基础设施和城市建设方面的融资由来已久,但是投融资平台发挥主导作用则是2008年来在应对金融危机时期的事情。2009年初中国人民银行与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信贷结构调整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支持有条件的地方政府组建投融资平台,发行企业债、中期票据等融资工具,拓宽中央政府投资项目的配套资金融资渠道”,这被地方政府视为对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肯定和鼓励。
从2008年底以来,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数量和融资规模呈现飞速发展的趋势,据初步统计,截至2009年8月,全国共有3000家以上的各级政府投融资平台,其中70%以上为县区级平台公司。2008年初,全国各级地方政府的投融资平台的负债总计1万多亿元,到2009年5月末,总资产近9万亿元,负债已上升至5.26万亿元(绝大部分为银行贷款),平均资产负债率约60%,平均资产利润率不到1.3%,特别是县级平台几乎没有盈利 。
随着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数量和融资规模呈现飞速发展的趋势,越来越多的专家质疑,由于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责任主体不清晰,操作程序不规范,同时,地方政府往往通过多个融资平台公司从多家银行获得信贷资金,形成多头举债,而银行对地方政府的总体负债和担保承诺情况根本不清楚,甚至地方政府对自己的融资平台的负债情况都不清楚,一旦投融资平台的项目投资收益不能覆盖成本,这些“隐性债务”就必然显性化,给地方政府的财政造成巨大压力,甚至最后不得不由中央财政和商业银行买单。
③ 请问一下什么是政府融资政府融资方式有哪些
政府融资就是政府通过一定的渠道筹集资金。因为中国现在不允许地方政府发行债券,所以目前主要的融资方式就是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即一些由地方政府组建、操作的地方银行或企业。地方政府通过这些机构来集资,有发行证券、票据等方式。还有一些借贷行为,多半以土地为担保物。另外还有所谓土地财政,比如出让土地使用权之类的。总的来说融资渠道比较少,需要拓宽,这也是18届三中全会的重要议题之一。另外预算法的三审今年有望公布,到时候会知道中央是否会允许地方发行债券,如果通过的话,地方融资手段将会更先进。
④ 如何看待地方政府融资及ppp模式的前景
1)政府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和地方国企的融资限制会放宽。
2)地方政府发债规模会扩大,因为:便宜、方便。
3)对PPP的融资规模不应太乐观。在国外,PPP模式的占比一般也不太高。
4)主要以国企为社会资本将是中国PPP的特色。这是有其合理性的。
PPP工作中心为您解答,望采纳!谢谢!
⑤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城投公司)破产了会发生什么求解答
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尽管也存在风险和各种问题,但是风险是可控的,问题也通常会得到处理和解决,地方政府不会也不应该让其破产。
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是指我国各地地方政府为了融资用于城市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所组建的包括城市建设投资公司(简称城投公司)、城建开发公司、城建资产经营公司等各种不同类型的建设公司,这些公司通过地方政府所划拨的土地等资产,组建了一个资产和现金流大致可以达到融资标准的公司,必要时再辅之以财政补贴等作为还款承诺,重点将融入的资金投入市政建设、公用事业等项目之中。
综上所述,就目前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所存在的风险和各种问题,都是风险可控的,国家和地方政府会通过政策调整和监管,保证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健康有序的发展。
⑥ 如何看待地方政府融资及PPP模式的前景
首先,城镇化资金需求庞大,传统融资渠道难以为继。PPP模式一方面可以解决部分城镇化建设资金;另一方面或将成为地方融资平台转型的方向,融资平台公司可以转型为PPP模式下的项目公司。
其次,PPP模式的优势显著。首先,PPP模式可以在不增加政府债务负担的情况下满足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建设需求;其次,PPP模式结合了政府和社会资源的优势,有助于引入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再者,PPP是国家确定的重大经济改革任务。PPP模式不仅是微观层面的操作模式升级,更是宏观层面的体制机制变革,是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提升国家治理能力、构建现代财政制度的重要抓手,中央将其上升到国家治理的层面来重视和推进。
最后,政府推动PPP发展的决心强烈。中央一直致力于推动PPP模式在中国的发展,2013年以来,更是下大力度加速推进。目前财政部和发改委密集出台的各种政策文件,已经起到了很强的政策导向作用,接下来要做的就是进一步完善政策法规以及解决实际应用中的困难了。
⑦ 地方政府融资问题怎么看待,风险性是否安全。
摘要 你好,现在政府的负债占GDP的比例还没有达到国际警戒线,且中国政府对于金融控制还是很强的,现在中国政府的地方债务虽然已近很高,但是在中国这个体制下,政府不会让投资政府债券的投资者蒙受损失,所以相对来说还是很安全的。这个还是比较安全的
⑧ 政府现在不断融资进行地方建设,那么投资地方债的前景如何
根据财政部公开资料显示,截至2019年8月末,全国地方政府债务月为214139亿元,控制在全国人大批准的2019年地方政府债务限额(240774.3亿元)以内。其中,地方政府债券金额为210231亿元,占地方政府债务余额的98%,非政府债券形式存量政府债务为3908亿元。这些数据表明,虽然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压力较大,但绝大多数地方振奋依然依法依规举债融资,地方政府债券为地方政府供给公共服务和开展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资金来源。当前,我国地方政府债券市场运行良好,总体可控。作为投资人来说,想降低风险最重要的方法,就是选择一家可信赖和托付的专业金融机构。它可以帮助投资人大大降低投资风险。比如,政信投资集团就是业内最早专注于政信金融领域的金融公司,其发行的各类政信金融产品大都投向地方基建。
⑨ 财税改革如何解决地方政府融资难题
财政部近期组织开展的干部职工思想状况调查,重点调查内容之一即是对财政发展与改革的认识。应该说,新一届政府面临最大的挑战是如何进一步深化改革,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财税改革则是下一轮经济改革的重点领域。思考、理解和把握财税改革的方向、重点和难点,是围绕财政中心工作开展财政监督工作的需要,对
进一步促进财政监督业务工作顺利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地方政府融资压力和债务潜在风险
一是,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需求仍会持续。目前城市基础建设的投资主要由地方政府承担,房屋,
水、电、气等配套设施,道路等等,投资作为稳定经济增长的重要一环,地方政府依然面临巨大资金压力。
二是,未来地方政府在建立社会保障体系方面的支出将大大增加,面对公共服务、基本社会福利等方面事务,地方政府融资成本压力巨大。
三是,地方政府债务消化压力大。地方融资平台风险,以及新出现的地方政府通过影子银行体系和非银行融资渠道出现的新增负债,需要在未来几年慢慢消化。
四是,地方政府隐性担保、或有债务风险凸现。地方政府支持的非正式担保的项目违约风险,是一种隐性的预算外开支或责任,这些担保或承诺并未被纳入政府预算收支。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江西赛维和无锡尚德等光伏企业陷入资金危局而凸显的信用风险事件。赛维等光伏企业既不是地方融资平台,也不是地方国有企业。但是对于地方政府而言,这些企业在税收、就业、GDP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也同样在地方政府的非正式担保范围之内。还有以金融不良资产及其转化形式存在的或有债务风险等。
另外还有因可能的经济增长速度的下降及企业资产负债率增高引发的地方政府及地方国有企业债务风险。目前航空等行业国有企业的高负债率风险主要通过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调节控制,这一方面的债务尚不在我们分析的范围之内。
二、财税改革的重点
改革分税制,增加地方政府的税收分成,使财权和事权真正平衡,是财税改革的关键。同时,从《2012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报告》也应看到,全年中央财政收入56132亿元,其中中央对地方一般性转移支付21471亿元,占所有收入的38%左右,相应形成地方财政收入。财政转移支付和税收返还的方式对于维持地区之间平衡发展、加强中央政府宏观调控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如果在初次分配中将税收更多地留给地方,在当前地方政府投资冲动高企、负债严重、各自为政的情况下,很可能导致更多的问题。
一是,财政收入结构调整。一方面是税制改革,实现由间接税向直接税的转变。去年开始的在部分地区部分服务业推行的营改增的举措是实现从间接税到直接税的转变的重要一步。接下来,随着营改增的扩围提速,连带的如构建地方税收体系等问题被倒逼。个人所得税、资本利得税、财产税等改革的推进,也是发挥税收收入再分配功能的重要途径。另一方面是费改税,税费统一。当前财政收入税收以外的非税收入很多,包括各种行政收费和土地出让收入,税费合一可以提高税收的透明度,为下一步是否应该实行整体性减税提供更客观的参考。
二是,财政支出结构调整。财政支出相对刚性大,但在结构上仍需调整,包括减少地方政府行政和投资方面的支出,增加公共服务方面的投入。
除了关注三公经费外,
现有的体制,地方政府仍然直接承担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并要承担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改善公共服务方面(如医疗卫生和教育)的新增投资,那么无疑财政将面临巨大的缺口。在大部分领域向民间资本开放,改直接投资为间接扶持(如提供税收减免或补贴),是从根本上解决财政困局的路径之一。
三是,加强财政资金的监督管理。在改革财政体制,完善制度建设的基础上,加强财政资金的监督管理,特别是在中央财政公共投资项目、民生以及直接支付授权支付资金等支出方面的监督管理。强化财政监督工作在上述财政支出资金项目申请、立项、审批等各环节的事前、事中的监督,解决项目立项、审批与资金分配环节相脱离的问题,改变地方政府以申请项目作为争取中央财政资金的手段,而不管
相应的地方配套资金
是否超出自身的承受能力。同时,财政监督工作不仅在对中央财政公共投资、社会保障等项目资金量的关注,更重要的是致力于改变“重投入、轻管理”的现象,构建公共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和公共财政预算控制制度,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以对中央财政支出资金量和质两方面的监督管理和提升,推进民生保障、民生改善和民生发展的机制。适当增加地方财政部门上述项目资金申请、立项等环节的参与力度,提升地方可支付财力安排、使用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减轻地方政府融资成本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