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为什么禁止国有企业开展融资性贸易
所谓融资性贸易,指企业缺乏足够资信,无法从银行获得资金时,通过第三回方,以第三方名义与答贸易相对人签订贸易合同,从第三方处处取得融资,企业销售货物后返还本金和一定手续费给第三方的融资方式。
融资性贸易风险主要表现在:
(一)隐含极大的资金风险。
(二)存在较大的法律风险。
(三)存在虚开增值税发票的风险。
Ⅱ 什么叫融资性贸易
1、所谓“融资性贸易”,是指参与贸易的各方主体在商品及服务的价值交换过程中,依托货权、应收帐款等财产权益,综合运用各种贸易手段、金融工具及担保工具,实现获得短期融资或增持信用目的,从而增加贸易主体的现金流量。
2、融资性贸易,实践中又被惯常称为“贸易型融资”、“供应链金融”,常见于大宗商品贸易领域。
3、“融资性贸易”从2014年以来显现极大的风险,多地政府国资委部门都非常重视融资性贸易带来的风险。
4、2015年,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委托北京市某律师事务所就融资性贸易的法律风险防控进行了专题调查研究,数家大型中央企业参与法律风险防控措施的研讨,再次表明的国资监管部门对该问题的重视。
5、目前,国内关于大宗商品贸易融资的概念,主要存在广义和狭义两种观点:广义上泛指商业银行为大宗商品贸易企业提供包括传统信贷业务在内的各种融资服务;狭义的概念则通常是指大宗商品结构性贸易融资,即商业银行以整个贸易流程作为融资对象,综合运用各种信用工具和担保工具,为大宗商品贸易商或生产企业提供个性化的组合贸易融资方案。
Ⅲ 国际经济与贸易和国际金融有什么区别
国际经济与贸易
本专业是目前国内经济与管理学科唯一的外向型专业,培养系统掌握国际经济、国际贸易基本理论,掌握国际商务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熟悉WTO基本规则和通行的国际贸易惯例,了解国际贸易发展现状和主要国家与地区社会经济情况,具有一定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达到较高的外语水平(CET-6),能在涉外经济贸易部门、外资企业及政府机构从事实际业务、管理、调研和宣传策划工作的高级人才。
主要课程: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实务、国际金融实务、国际电子商务、全球营销学、国际投资学、国际商法、国际结算、国际商务英语写作、外贸英语口译、国际财务管理、单证与报关实务等。部分课程试行(中英文)双语教学。
金融学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一定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具备金融学方面的理论知识和业务技能,适应21世纪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能在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信托投资公司、基金管理公司、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和涉外金融机构及其他经济管理部门和企业从事管理、科研等相关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货币银行学、保险学、金融市场学、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学、国际金融、中央银行学、经济学、财政学、会计学、统计学等。
财政学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具备宽厚的学科基础,掌握财政、税务、国有资产运营管理及财务管理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和业务技能,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较高的综合素质,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协作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能在各级财政部门、税务部门、各类企事业单位从事财政、税务、国有资产运营、财务管理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主要课程: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货币银行学、国际经济学、财政学、国家预算、税收管理、国际税收、国有资产管理等。
工商管理本专业培养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及企业管理方面的知识能力,具有人际关系的沟通、协调、合作能力和形成团队精神、实现工作目标的组织领导能力,能在跨国企业等各类企业及政府有关职能部门从事实际管理工作以及在学校科研单位从事教学、研究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管理学、宏(微)观经济学、国际贸易、国际企业管理、管理信息系统、商务管理学、创新策划学、统计学、会计学、财务管理学、市场营销、经济法、人力资源管理、企业运营管理、企业战略管理等
国贸专业对应比较具体的工作或职位
(1)从事专业外贸公司的进出口业务工作;
(2)从事各类自营进出口生产企业、科研机构等的进出口业务工作;
(3)从事各类外资企业的进出口业务工作;
(4)从事各类专业的报关、承运货物等国际物流工作;
(5)在各类涉外型的企业、机构从事初级财务工作及业务管理工作;
(6)从事国际市场调研、策划及国际贸易纠纷调解的辅助性工作;
Ⅳ 进出口贸易公司面临的主要风险是什么应如何有效地规避风险
主要风险如下:
1、订单突然大幅增加
当买方规模一般,下达给经营者的订单量突然增加,而这些订单并不是从其他供应商转移的,需要留意买方是否有足够的下游销售能力。如果买方对下游销售过于乐观,盲目采购的风险最终可能转移给供货企业。
2、同时与多家供应商交易
如果同一类型产品分散在多家企业采购,这时买方真正关心的可能并不是出口企业的供货能力,而是借此获得更多供应商对其赊销,从而达到占用上游资金为自己融资的目的。一旦买方的资金链发生困难,将传导给上游企业,而且影响面往往较广。
3、下游为单一新兴市场
如单一市场为高风险的新兴市场时,更需要当作重大的负面信息对待。下游市场一有风吹草动,将严重影响买方的经营。阿联酋和中国香港都有大量的中间商,由于终端市场的差异,使得阿联酋买方的风险要远高于中国香港买方。
4、高负债经营
当经营收益无法覆盖融资成本,或者融资机构收紧政策时买方资金状况将受到严重影响,进而对上游供应商形成拖欠。需要想办法了解高负债的详细信息,包括实际负债水平,向银行融资还是向其他机构融资,融资到期期限以及融资政策延续性等信息。
5、信用期限不断延长
体现现代国际贸易特点的信用销售,正在被广泛使用,也成为广大中国企业提高竞争能力的重要手段。
出于对习惯性事物的惰性思维,往往对买方要求不断延长的信用期限缺乏应有的足够警惕。当买方要求的信用期限偏离行业惯例,远远超过其下游销售回款期时,需要提防买方对资金是否有意挪作他用。
6、经营偏离主营业务
当经营者获悉买方正在进行大规模的非主营业务投资时,需要做的不是感叹买方实力强大,而要关心投资是否会影响其主营业务,进而影响货款支付。根据经验来看,很少有买方会通过投资收益来弥补贸易损失,更多的是牺牲贸易去弥补投资损失。
7、从事离岸采购
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买方利用合法手段保护自身权益,以减轻因经营失败导致的后果。较为典型的是知名买方通过在第三国(地区)成立采购公司进行离岸采购,因采购公司法人地位的独立性,对其付款责任追究难以溯及至其有实力的母公司。
近几年来,在我国海关的统计中,出口至维尔京群岛、马绍尔群岛等地的业务少之又少,但出口合同的买方为这些地区的情况则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买方通过在新加坡、阿联酋、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成立采购公司的情况则更加普遍。
8、高度管制国家的买方进口
国际贸易中,是否能安全收到货款,不仅取决于买方本身的信用和实力,也与买方所处的国家(地区)有关。
在一些对贸易和外汇高度管制的国家,如伊朗、委内瑞拉等,不乏一些实力雄厚的买方,具有非常强的对外支付货款的意愿。但受国家政策管制的影响,或无足够的外汇可供兑换,或无法顺利对外支付货款。
规避措施:
1、重视客户资信调查,建立客户信用档案
在贸易业务环节当中,客户资信是基础,所以资信调查是非常重要的。鉴于国际贸易横跨空间之大,企业自身去现场了解也十分有限,所以借助第三方(如专业信息咨询公司或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对新客户做资信调查是了解客户基本信息、财务报告、银行交易记录以及诉讼事项的重要途径。
这些专业公司有专业的人才团队、强大的信息数据和全球信息网络,还会根据自身内部指标对客户进行分级,供企业参考。当然我们还可通过官网或实地考察等途径多方了解客户资信。总之就是尽可能选择资信良好的客户进行合作,对于资信等级不好或有不良记录的客户就不要开展业务。
有了客户资信调查报告作为基础,企业还可通过客户履约记录建立客户信用档案,对有违约或不良记录客户及时预警甚至纳入黑名单管理,降低再次发生的风险。
2、合理选择国际贸易结算方式,降低收付汇风险
(1)合理选择传统结算方式
对于当前的经济形势,进出口企业在进行国际贸易结算的方式选择上也要尽可能的慎重。一般而言,出口业务对于信用等级较低的地区和国家我们最好选择货前TT或信用证的结算方式,而且还要关注开证行的资信,如果开证行实力不强,最好还须对信用证进行保兑以保证收汇安全。
对于信用等级较好的地区和国家,我们可以综合考虑降低信用证银行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等方面进行包括托收、TT等多元化结算方式。
对于进口业务,尽量避免预付款(货前TT),如果避免不了也要尽可能降低预付款比例。另外进出口企业乃至国家要通过这二、三十年的改革开放,在世界不断累积企业的良好信用记录,提高国家信用才可以在进口贸易谈判中争取到对我们有利的又节省银行费用的托收或到货后付款的结算方式。
(2)积极创新贸易结算模式
①传统结算模式混搭组合,根据业务需要将两种以上的结算方式按一定比例进行组合,有利于促进成交和降低收汇风险;
②根据企业实际情况,积极运用新型金融产品,如:信用证项下的福费廷、非证项下国际保理,加速企业流动性,优化财务报表,又有利拓展海外市场,增加贸易额。
3、通过投保信用保险来规避风险
目前全球贸易环境下非证结算(特别是出口业务)已成趋势,给出口企业带来很大资金压力和收汇风险,要积极运用出口短期信用险来规避企业收汇风险,还可以利用地方政府对信保项下贸易融资的优惠利率及时回笼资金,许多地方财政还对出口信保保费和押汇利息进行一定比例的补贴。
对于进口业务,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推出的进口预付款保险业务也开始在试点企业实行,进口企业可以在进口预付款保险下开展预付款业务,这无疑是对进口企业预付款业务顺利执行保驾护航。总之,投保信用险是企业规避和降低乃至转嫁风险的非常重要的手段之一。
4、通过运用金融工具减少汇率变动对企业国际贸易结算带来的影响
进出口企业要依托银行专业团队或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组建自己的专业团队,跟踪和管理进出口外汇,适时通过远期外汇买卖、套期保值等手段降低汇率变动给企业带来的损失,相反甚至可以为企业创造利润。
当前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和特点可以归纳为六个方面:
1、国际贸易步入新一轮高速增长期,贸易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愈加明显;
2、以发达国家为中心的贸易格局保持不变,中国成为国际贸易增长的新生力量;
3、多边贸易体制面临新的挑战,全球范围的区域经济合作势头高涨;
4、国际贸易结构走向高级化,服务贸易和技术贸易发展方兴未艾;
5、贸易投资一体化趋势明显,跨国公司对全球贸易的主导作用日益增强;
6、贸易自由化和保护主义的斗争愈演愈烈,各种贸易壁垒花样迭出。
Ⅳ 国际贸易的问题
1、汇票贴息后的净值为USD198050。
2、本体没有提出问题,那么只能假设条件分析——(1)汇票的转让一般是持票人收到被背书人的对价后背书转让,这里没有提到持票人收款,那么,持票人就直接背书给了被背书人?还是通过邮寄的方式移交汇票?这个不合理。(2)转让汇票一般都是期票,那么持票人转让给了W,而W公司付款之后未见汇票,不查察?且查察后发现汇票未到不问元持票人?也不到付款行报案查堵?而让H就这样轻易得手?
所以,如果仅从该案例的票据流转来分析,汇票到期得以偿付,符合流程。
但是,这种情况会在现实中发生吗?一般情况下不会吧?!因此,本案应该提出具体问题,否则便是无中生有,毫无意义。
3、A银行不应该付款——因为汇票金额的大小写的币种截然不同,是严重的不符点,而信用证是有条件的付款承诺,那么既然受益人提交的单据与信用证的规定不符,且单据本身自相矛盾,开证行拒付理由充分。
4、在实务中采用后T/T结算方式,出口商可能面临的风险有款货两空的风险、被客户找理由要求打折而不能全额收款的风险、有客户经营不善无力支付货款而被迫退运的风险等等。这种凭商业信誉的后T/T、D/P、D/A、O/A等付款条件,都有这种风险存在。
5、本案例与4案例所不同的客户有30%的预付款,但是在本案例中只好赶上前案分析的风险中的一种,即客户因市场变化而要求发货人打折,而发货人向降低风险做退运,但却遭遇进口国的政策限制,所以欲退不能,结果蒙受损失。所以,在实务中采用后T/T结算方式,出口商可能面临的风险有款货两空的风险、被客户找理由要求打折而不能全额收款的风险、有客户经营不善无力支付货款而被迫退运的风险等等。这种凭商业信誉的后T/T、D/P、D/A、O/A等付款条件,都有这种风险存在。
6、7、包括4、5、案例都是为采用信用证结算,部分预付,余款后付,或全款后T/T等凭商业信誉结算的案例,所不同的是所遇情况不同,但结果相同,即都因客户不守信誉,未如约付款,并因客户不同,或情况不同,均有不同的损失,。而没有损失的案例4,是特殊情况,即有中间人从中做工作,或晓以利害,或用其它手段,或考虑到日后还要合作等等,这才收汇全额货款——这是特例或侥幸。
所以,这四个案例所潜在的风险相同,只是具体发生的风险不同。因此,做国际贸易选择付款条件是即为重要的环节,不重视或选择不当,就可能蒙受损失。
Ⅵ 什么叫融资性贸易
“融资性贸易”是指参与贸易的各方主体在商品及服务的价值交换过程中,依托货权、应收帐款等财产权益,综合运用各种贸易手段、金融工具及担保工具,实现获得短期融资或增持信用目的,从而增加贸易主体的现金流量。
“融资性贸易”,实践中又被惯常称为“贸易型融资”、“供应链金融”,常见于大宗商品贸易领域。
“融资性贸易”从2014年以来显现极大的风险,多地政府国资委部门都非常重视融资性贸易带来的风险,广东省曾明确禁止国有企业从事以融资为目的、无真实货物交易的虚开发票等虚假贸易业务。
2015年,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委托北京市某律师事务所就融资性贸易的法律风险防控进行了专题调查研究,数家大型中央企业参与法律风险防控措施的研讨,再次表明的国资监管部门对该问题的重视。
(6)贸易融资纠纷调研扩展阅读:
“融资性贸易”的骗局
融资性贸易本质上是以融资为目的的虚假贸易。在逻各斯和中民飞的案件中,整个贸易链条甚至只有资金流和票据流,而没有货物流,脱实向虚,造成金融空转,严重违反中央政策。
早在2014年出台的《关于推进广东省属商贸业务风险防控及企业转型创新的指导意见》就明确规定,以借出资金赚取息差为目的的融资性贸易业务要限期清退,以融资为目的、无真实货物交易的虚开发票等虚假贸易业务要坚决禁止。
融资性贸易也引起了国资委的高度关注。2015年下半年,国资委政策法规局与北京某律师事务所共同完成了融资性贸易法律风险防控及管理课题报告,对国内融资性贸易的发展现状、产生纠纷的原因和特点以及融资性贸易的参与主体及主要形式进行了分析。
国资委对国企参与融资性贸易明令禁止。2017年两会期间,国资委主任肖亚庆指出,将严格控制盲目投资,单纯为了扩大规模,特别是融资性贸易要严格禁止。
2017年7月19日,国资委召开会议再次重申:违规融资性贸易要坚持“零容忍”,坚决严肃整治。要进一步加强监管,及时发现、处理企业新发生的融资性贸易损失事件,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严肃追责问责。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融资性贸易
参考资料来源:新华网—“融资性贸易”骗局重重 信用证“黑金”利益链调查
Ⅶ 国际贸易中具有争议性的问题
国际贸易中具有争议性的问题:国际贸易壁垒
1、在国际贸易中,影响和制约着商品自由流通的各种手段和措施,称之为贸易障碍或贸易壁垒。这种壁垒一般可分为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两种。 所谓关税壁垒,是指进出口商品经过一国关境时,由政府所设置海关向进出口商征收关税所形成的一种贸易障碍。按征收关税的目的来划分,关税有两种:一是财政关税,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增加国家财政收入;二是保护关税,其主要目的是为保护本国经济发展而对外国商品的进口征收高额关税。保护关税愈高,保护的作用就愈大,甚至实际上等于禁止进口。 非关税壁垒,是指除关税以外的一切限制进口措施所形成的贸易障碍,又可分为直接限制和间接限制两类。直接限制是指进口国采取某些措施,直接限制进口商品的数量或金额,如进口配额制、进口许可证制、外汇管制、进口最低限价等。间接限制是通过对进口商品制订严格的条例、法规等间接地限制商品进口,如歧视性的政府采购政策,苛刻的技术标准、卫生安全法规,检查和包装、标签规定以及其他各种强制性的技术法规。
什么是贸易技术壁垒?
贸易技术壁垒是以国家或地区的技术法规、协议、标准和认证体系(合格评定程序)等形式出现,涉及的内容广泛,从科学技术、卫生、检疫、安全、环保、产品质量和认证等技术性指标体系方面入手,施于国际贸易当中,呈现出灵活多变,名目繁多的规定,由于这类壁垒大量的以技术面目出现,因此常常会披上合法外衣,成为当前国际贸易中最为隐蔽、最难对付的非关税壁垒。
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关税壁垒逐步被非关税壁垒所取代,而其中的绿色壁垒更是以其鲜明的时代特征日益成为国际贸易发展的重要关卡。绿色壁垒的主要表现形式有:绿色关税、绿色市场准入、环境贸易制裁、强制性绿色标志、强制要求ISO14000认证、繁琐的进口检验程序和检验制度,以及要求回收利用、政府采购、押金制度等等。可以预测,绿色壁垒对未来国际贸易的影响将越来越大,由此而引起的贸易纠纷将成为国际贸易与世界经济发展中的一个新的焦点。和其他贸易壁垒相比,绿色壁垒具有更强的技术性、隐蔽性、灵活性和争议性。正由于这些特点,绿色壁垒一旦形成,往往使出口方无可奈何,对出口方影响严重。
Ⅷ 对外贸易促进的我国企业对外贸易促进体系现状分析
(一) 中小企业对外贸易的外部环境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为推进我国中小企业出口贸易的持续增长的势头,国家在政策支持与相关服务环境的培育上推出了一些举措,进一步完善了我国中小企业对外贸易的环境。但仍存在一些问题。笔者于200 8 年 2 月赴浙江省和宁波市了解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问题的情况;同年 3 月又赴广东省东莞市进行了实地调研,走访座谈了十多家民营企业,同时对广东一些地区的中小企业进行了问卷调查。调研结果揭示的问题如下 :
1、缺乏出口渠道。 不少中小企业反映,自己仅是大外贸公司或外资贸易公司的加工厂,只知道产品出口了,却不知去向;只知道最近价格又跌了,却不知实情。虽然一些进出口企业有直接客户,却受限于只有一两个买家,出口量多年来没有扩展。企业眼看产品将要被淘汰,却不知开发什么产品以及如何销售。这是制约企业扩大出口的最主要的障碍 。
2、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政府信息咨询服务。 企业普遍反映,由于国家尚未建立起及时、快速、通畅的“政府—企业直通式”的政策传输渠道,出现了企业无法获知政府的相关政策、政府不知晓企业当务之急的两难局面,如一些企业直到去年才知道国家设有专门的“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
3、出口业务管理政出多门,政府办事效率不高。 一些民营企业反映,办理商品出口,要通过外贸、税务、海关、外汇、商检等多道门槛,谁都有权管你,这种多重管理方式给刚“入门”的中小企业带来沉重负担,提高了经营成本,降低了出口业绩和企业效益。此外, “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在某些政府部门依旧存在。如有的企业反映,由于政府部门间牵制扯皮,导致应退税款迟迟不能到位。上海一家民营电气工具厂,已累计有500万元的应退税款要不回来。
4、出口促进的金融手段落后。 有企业指出,目前在促进出口措施方面,财政手段较多,但政策性金融手段明显不足。虽然拥有进出口银行和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两家专门的出口促进机构,但其金融服务工具还比较单一,支持的规模也偏小,且对申请企业的要求和限制较多,很多民营出口企业根本享受不到其金融服务。尤其是在贷款额度和保险领域、金额方面都远远不能满足企业的实际出口需要 。
5、进出口商会、行业协会未充分发挥出口促进方面的积极作用。 许多企业表示,目前各种商会、协会还仅仅停留在招会员、收会费的初级阶段,并未发挥出其行业、企业联合体的集群优势和整合作用。很少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服务和业务培训;当企业遇到国际贸易纠纷时,也不能发挥其组织功能。如浙江民营企业反映,由于其生产的商品低价优质,在国外市场屡遭反倾销诉讼,企业应诉的直接费用和间接成本高昂,导致企业处境艰难。反倾销案件的特点是一家企业胜诉,整个行业受益,商会、协会本应在反倾销应诉中充分发挥其企业代言人的聚合功能,但其常常是角色缺位。
6、企业普遍缺乏外贸经营管理人才和业务人员。 人力资源的相对短缺已经成为制约民营出口企业发展壮大的瓶颈。据上海市统计,目前民营企业的专职外贸人员仅为户均2.8人,另有5%的企业根本没有专业外贸人员,其业务开展的困难可见一斑。
(二)促进中小企业对外贸易的基本情况
面对中小企业对外贸易存在一些问题,促进对外贸易体系建立就显得尤为迟缓。以往我国的对外贸易促进工作主要是由政府各级外经贸系统、贸促会(国际商会)系统以及进出口商、协会等机构在开展,国家也建立了一些政策性的金融机构作为补充,但是这些对中小企业来说并不解渴。其主要问题是,对外贸易促进工作并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而且没有明确把中小企业作为贸易促进的主体,使促进的对象缺位。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
下面,简要对相关的几个系统情况进行分析。
1、政府外经贸系统。 过去,我国对外贸易的管理工作主要是有原外经贸部承担,国家对中小企业的管理工作主要有原经贸委承担。经贸委内下设中小企业司和“中国中小企业对外合作协调中心”。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内外贸一体化的进程逐步加快。2003年3月,国家组建了商务部。商务部整合了原外经贸部的所有职能,并将原国家经贸委的内贸管理、对外经济协调和重要工业品、原材料进出口计划组织实施及国家计委的农产品进出口计划组织实施纳入管理范围。而对中小企业的管理职能划入了国家发改委。为加强我国贸易促进的力度,2003年商务部成立了对外贸易发展事务局。从政府层面上看,过去对外贸易的管理更多的精力是放在了制定贸易政策和实施宏观管理上,对与贸易促进相关的体系、政策内容、服务机制的研究和建设较少,没有针对中小企业建立起完善的对外贸易促进体系。
2、政府贸促系统。 1952年5月,国家成立了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1986年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以国家委员会名义申请加入国际商会,经过8年多的谈判和努力,1994年11月,国际商会同意中国加入国际商会并组建国际商会中国国家委员会。中国贸促会(国际商会)在对外贸易的促进中利用自身独特的优势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全方位、多层次、多渠道的民间联系和交往,开拓了国际市场,贯彻了外贸市场多元化的战略;为中小企业提供信息、咨询服务,帮助企业走向市场,促进了外贸经营主体的多元化;加强我国制成品和高技术产品的展览,推动了我国产业结构转换;定期举办各类培训班和讲座,提高了会员企业的经营素质。
3、进出口商会。 中国进出口商会接受商务部外贸司的指导,现共有机电产品、五矿化工、纺织品、轻工工艺、食品土畜、医药保健品六大进出口商会。在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中,进出口商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4、行业协会。 内外贸一体化后,现国家商务部直接联系中国商业联合会、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等10个综合性行业协会,同时授权这10个协会分别管理其他200多个协会。我国的行业协会正在向民间性、服务性、自律性和国际化方向发展。
5、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 2001年5月国务院正式批准组建官方出口信用机构—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为促进、便利中小企业投保,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制定了一系列措施,一是降低投保门槛,扩大对外贸出口的保险支持面;二是针对我国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的融资渠道不畅的问题,与银行合作,推出了出口信用保险短期险项下的贸易融资业务;三是公司正在研究开发相对简便的投保程序,方便中小企业实施“走出去”的需要等等。
6、中国进出口银行。 中国的进出口政策性金融机构是中国进出口银行,该银行主要以提供中长期出口信用保险和信贷担保为主,并将短期出口信用交由商业银行出口信用机构办理。
Ⅸ 和国际贸易专业有关的调研报告题目,急求!!
这是我们专业去年的毕业论题:
金砖四国”国际贸易发展模式比较研究
珠海涉外旅游发展战略研究
三星品牌的海外拓展策略及其对我国企业的启示
试论欧盟技术性贸易壁垒对广东省X产品的影响
从东莞X出口企业的发展探讨出口企业发展模式
信用证软条款分析及风险防范
我国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研究——基于富士康和伟创力的比较研究
我国外贸企业应对反倾销的战略思考
中国外贸企业利用LSI法避免外汇风险的利弊研究
金融支持农业发展的国际比较及启示
中国银行业应对外资银行进入的策略分析
我国对外劳务输出中的劳资纠纷问题及对策研究
食品安全问题对我国蔬菜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珠海服务外包的产业选择及可行性分析
如何将珠海市打造成为珠江口西岸地区的国际采购服务中心?
我国自行车出口企业面临的形势与对策研究
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外资利用中遇到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国外政府对中小企业融资的扶持政策及其启示
人民币国际化战略选择的思考
对我国外汇储备及其投资管理的思考
从美国金融霸权的基础看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中美贸易关系问题研究
国际贸易融资欺诈风险的防范
国际金融业并购研究
国际金融衍生产品及其在中国的发展
论我国外汇市场的完善和发展
CEPA对广东经贸发展的影响分析
金融危机下珠海外向型企业的发展与对策
我国企业跨国并购中的关键因素分析
反倾销中的贸易转向问题研究
中药出口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论我国服务贸易结构的优化
大宗商品信用证变相融资研究
广东省(或珠海市)金融后台服务外包(BPO)的发展前景
2010年人民币汇率趋势预测分析
XX公司外贸出口品牌战略的实施与研究
XX 纺织品服装企业开拓欧洲市场研究
中韩造船业发展模式比较分析
韩国电视剧进入中国市场的营销模式分析及启示
论出口信用保险
出口退税政策对我国贸易发展影响的实证分析
国外技术壁垒对我国出口的影响及对策
FDI对XX市就业的影响与对策
农产品“农药残留物”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危害与对策
新形势下跨国并购的新特点和发展趋势探讨
我国贸易顺差问题研究
影响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发展的因素分析
我国商品出口“打包通关”问题研究
关于加快发展我国国际快递业的初步探讨
佛山陶瓷产品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的对策研究
国外消费信贷模式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信用评级业务的借鉴研究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国际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
大国贸易政策博弈与国际金融危机解救得失问题探讨
大陆与香港、台湾地区的金融合作战略研究
珠海外贸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大国经济与出口导向的发展战略问题研究
中国内地与港澳货币一体化问题研究
我国服务贸易发展滞后的原因及对策
CEPA对广东省物流业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珠(珠海)澳(澳门)经济合作与发展的探讨
东莞地区玩具出口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优化东莞地区出口商品结构的对策研究
中美贸易摩擦的主要原因及应对策略研究
某省(市)发展国际旅游业问题研究
跨境货币互换在短期融资中的应用
资产证券化在银行保理业务中的应用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国际收支的影响分析
XX地区对外贸易的比较优势研究
食品出口中的食品安全问题研究
中印两国对外贸易战略比较研究
中美贸易摩擦的原因及对策
2009年中国X行业遭遇反倾销调查情况分析
保理融资方式辨析
粤港澳物流业竞争与合作的博弈分析
广东家具出口现状及对策分析
我国工业陶瓷出口遭遇反倾销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FDI提高中国汽车业国际竞争力的研究
中国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过程中的问题及对策
SA8000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与对策
XX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战略选择问题研究
中外贸易摩擦的新动向及应对策略
中国当前高额外汇储备效应分析
国际零售服务贸易的发展与我国对策
我国制鞋企业全球化经营面对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钢铁产业的海外原料战略问题研究
武汉外向型经济在“中部崛起”中的作用和对策研究
我国石油行业跨国并购遇到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中外商业银行贷款风险防范机制比较研究
廉租房融资的国际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美国个人信用制度的发展及其对我国信用制度建设的启示
从人民币自由兑换的前提条件看我国资本项目开放改革
亚洲“10+3”战略合作的金融思考
流动性过剩与我国外贸发展战略的转变
外商直接投资对广东省产业结构升级的效应分析
大国经济与出口导向的发展战略问题
国际金融体系重建问题研究
我国国际收支的特点及问题研究
金融危机后**(行业)进出口企业防范汇率风险的对策和方法研究
CEPA与广东旅游业的发展
珠海外来加工产业效益分析
我国进口反倾销现状分析
反倾销中公共利益问题研究
我国民营企业实施“走出去”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电子商务在国际支付(国际贸易)中的应用与存在的问题
汇率变动与广东进出口贸易变动的实证分析
企业从事进出口贸易时规避外汇风险的策略分析
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的策略分析
特保案对xx轮胎企业出口的影响研究
培育xx地区服务外包市场的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