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融资信托 > 金融研究慈善捐赠与融资约束

金融研究慈善捐赠与融资约束

发布时间:2022-05-12 05:22:37

⑴ 广义矩估计的引用文献

1.饶华春:《中国金融发展与企业融资约束的缓解-基于系统广义矩估计的动态面板数据分析》,《金融研究》,2009年第9期。
2.谭本艳:《金融发展对我国资本形成的效应和地区差异-基于系统广义矩估计的动态面板数据分析》,《软科学》,2008年第10期。
3.褚玉春:《债务融资对制造业经营绩效的影响效应研究——基于广义矩法估计的动态面板数据分析》,《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9年第9期。
4.李群峰:《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的GMM 估计及其应用》,《统计与决策》,2010 年第16 期。

⑵ 罗党论的介绍

罗党论,男,1979年出生,会计学博士,中山大学岭南(大学)学院教授
近 5 年来在 Journal of Economic Behavior & Organization、Journal of Corporate Finance、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Accounting&Finance、 China Economic Review 、Social Science Quarterly、Regional Science and Urban Economics等 SSCI 杂志近 5 年共发表 15 篇。在《经济研究》、《管理世界》、《经济学季刊》、《会计研究》等国内权威学术刊物发表论文 40 多篇。
2017 年获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四川省社会优秀哲学成果三等奖(2017);2018 年获广东金融学年会优秀论文一等奖; 2018年获得财政部“会计领军人才”。
多年来围绕政府治理与公司治理领域展开了大量的研究,研究成果也得到了学术界的大量引用,推动了相关学科的发展。在 2017 年一个由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对全国高校学者期刊论文排行版统计中(该统计自 2006 年至 2017 年 9 月中国知网收录的所有论文数据)显示,申请人以被引频率 4042,单篇被引平均 103,位列哲学社会科学第 33 名。
在 2018 年的一个由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统计的榜单(该榜单依据中国知网数据库中的论文引用数据,整理了 2006-2018 年哲学、社会学、经济学、艺术学、法学、政治学、民族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心理学、体育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考古学、中国史、世界史、工商管理、农林经济、公共管理、图书情报与档案等人文社会学科被广为引用的前 600 篇论文),申请人有三篇论文为列前 100 名,分别是发表在 2009 年《管理世界》的《政治关系、行业壁垒与企业绩效》、2008 年《金融研究》的《民营控制、政治关系与企业融资约束》、2009 年《经济研究》的《中国民营上市公司制度环境与绩效问题研究》,分列第 70、74 与 77 名,引用率分别是 775、757 与 748。还有两篇在 2007 年《金融研究》的《政府补贴及其效果的实证研究》和 2008 年《世界经济》的《政治关系、社会资本与政策资源获取》分列第 247 与 249 名,引用率分别是 485 与 483 次。
他还喜欢学以致用,与时俱进,参与了大量的企业实务操作,在公司资本运作、公司治理等有很好的实践经验。

⑶ 罗党论的已发表论文

罗党论、赵聪:《什么影响了企业对行业壁垒的突破?》,《南开管理评论》,2013年第6期。
罗党论、彭维:《媒体关注度、政府干预与股票收益》,《金融研究》即将发表。
罗党论、杨玉萍:《产权、政治关系与企业税负》,《世界经济文汇》,2013年第4期:1-19页。罗党论、杨毓:《保荐人声誉与IPO表现》,《会计与经济研究》,2013年第4期。罗党论、汪弘:《公司特质、保荐人与公司过会时间》,《证券市场导报》,2013年第3期。
汪弘、罗党论、林东杰:《证券分析师的报告有投资价值吗?》,《证券市场导报》,2013年第8期.罗党论、聂超颖:《法律诉讼与企业融资》,《金融学季刊》,2013年第1卷。应千伟、罗党论:《职业背景、住房承受能力与隐性收入》,《统计研究》,2013年第7期。Political Connections and Bank Lines of Credit,《Emerging Markets Finance and Trade》(SSCI)(With Yingqianwei),即将发表。Incentives for China’s Urban Mayors to Mitigate Pollution Externalities: The Role of the Central Government and Public Environmentalism,《Regional Science and Urban Economics》(SSCI)(With Siqi Zhenga, , Matthew E. Kahnb, Weizeng Sun)online 6 September 2013
“BANK CREDIT LINES AND OVERINVESTMENT”,《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usiness and Finance Research 》,2013年 volume 7(2),(with Qianwei Ying, Lifan Wu)Sandwich class’s home purchasing affordability in a new emerging economy——Empirical findings from Guangzhou,China,《Urban studies》(SSCI),50 Issue 9 July 2013 ,(with CHEN Jie and Qianwei Ying))
陈艳艳、罗党论:《地方官员变更与企业投资》,《经济研究》(青年论坛专辑》,2012.
罗党论、应千伟:《政企关系、官员视察与企业绩效》,《南开管理评论》,2012年第5期。
罗党论、汪弘:《政府之手:公司上市之前的故事》,《北大商业评论》,2012年第10期。
罗党论、魏翥:《民营企业政治关系与税收规避》,《南方经济》,2012年第11期。
罗党论、卢俏媚:《什么影响了创业板上市公司的泡沫?》,《经济管理》,2012年第9期。
应千伟、罗党论:《银行授信与投资效率》,《金融研究》,2012年第5期。
罗党论、应千伟、常亮:《产权、授信与企业投资》,《世界经济》,2012年第3期。
罗党论、杨玉萍:《产权、地区环境与新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效果》,《中山大学学报(社科版),2011年第5期。
李敏才、罗党论:《政治关联、审计师选择与审计师独立性》,《中国会计与财务研究》,2011年(待发表).
罗党论、黄向、聂超颖:《产权、政治关系与房地产企业融资》,《财贸研究》,2010年第6期(双月刊)
杨海生、罗党论:《资源禀赋、官员交流与经济增长》,《管理世界》,2010年第5期。
罗党论、刘璐:《民营企业“出身”、政治关系与企业债务融资》,《经济管理》,2010年第7期。
罗党论、唐清泉:《中国民营上市公司的制度环境与绩效问题研究》,《经济研究》2009年第2期。
罗党论、刘晓龙:《行业壁垒、政治关系与企业绩效》,《管理世界》,2009年第5期。
罗党论、唐清泉:《政治关系、社会资本与政策资源获取》,《世界经济》,2009年第7期。
罗党论、黄琼宇:《民营企业政治关系与企业价值》,《管理科学》,2008年第6期
罗党论、甄丽明:《民营控制、政治关系与企业融资约束》,《金融研究》,2008第12期
罗党论、唐清泉:《金字塔结构、所有制与中小股东利益保护》,《财经研究》,2008年第9期
罗党论、唐清泉:《政府控制、银企关系与企业担保行为》,《金融研究》,2007年第3期
罗党论、唐清泉:《市场环境与控股股东的掏空行为研究》,《会计研究》,2007年第4期
罗党论、黄杨杨:《会计师事务所任期会影响审计质量吗》,《中国会计评论》,2007年第5卷第2期
罗党论、徐璇、封煜:《独立董事薪酬形成机制研究》,《管理科学》,2007年第2期
罗党论、唐清泉:《大股东利益输送与投资者保护——一个分析框架》,《管理科学》,2005年第5期
罗党论、唐清泉:《独立董事制度实施效果分析》,《南方经济》,2006年第9期,
罗党论、黄郡:《审计师监督与大股东掏空行为》,《当代经济管理》,2007年第2期
唐清泉、罗党论:《风险感知力与独立董事辞职》,《中山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年第1期
唐清泉、罗党论:《政府补贴的动机与效果分析》,《金融研究》,2007年第6期
唐清泉、罗党论:《设立独立董事的效果分析——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的问卷调查》,《中国工业经济》,2006年第1期
唐清泉、罗党论、王莉:《上市公司独立董事辞职行为研究——基于前景理论的分析》,《南开管理评论》,2006年第1期
唐清泉、罗党论、王莉:《大股东隧道挖掘与制衡力量》,《中国会计评论》,2005年第4卷第1期
唐清泉、罗党论:《董事会效率效能实证研究》,《经济管理》,2005年第2期
唐清泉、罗党论:《现金股利与控股股东的利益输送行为研究——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财贸研究》2006年第1期

⑷ 请问当前金融学研究有哪些热点问题

下面《金融研究》杂志最新的学术论文,作为国内最顶级的金融学核心期刊,这应该就是你所谓的当前金融学研究热点。

至于国外的,你还是自己去搜期刊把,
journal of finance 美国金融学会会刊blackwell出版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欧洲金融学顶级期刊,爱思维耳出版
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 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
稍差一点的是:Journal of financial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纽约大学代为出版
只是这些期刊国内能看懂的人也没几个

1 征文启事 2 <br />
2 美国次贷危机与金融制度重构 张健华;张雪春; 1-9 <br />
3 次贷危机与主要金融危机比较 沈建光;肖红; 10-21 <br />
4 人民币均衡汇率估计 王泽填;姚洋; 22-36 <br />
5 中国流动性过多与外汇储备累积 李超;周诚君; 37-46 <br />
6 中国转轨时期的货币非超中性和通货膨胀——兼论中国货币政策双重目标的体制根源 张磊; 47-62 <br />
7 宏观经济因素与经常项目失衡的调整:跨国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张天顶;李洁; 63-74 <br />
8 透明度对银行间债券市场流动性变化趋势的影响 时文朝;张强; 75-86 <br />
9 中国城乡财富分布的比较分析 陈彦斌; 87-100 <br />
10 企业改革30年:管理层激励效应——基于上市公司的样本分析 黄桂田;张悦; 101-112 <br />
11 基于MM定理的深化扩展研究——流通权分割影响公司价值吗 李庆峰; 113-125 <br />
12 境外汇款是热钱吗?——基于中国的实证分析 丁志杰;杨伟;黄昊; 126-134 <br />
13 中国基金市场中的现状偏好现象研究 郭杰;洪洁瑛; 135-146 <br />
14 商业银行竞争力及其评价研究 杨家才; 147-163 <br />
15 民营控制、政治关系与企业融资约束——基于中国民营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罗党论;甄丽明; 164-178 <br />
16 中小企业信贷融资信用担保缺失研究 李毅;向党; 179-192 <br />
17 区域科技型中小企业自主创新金融支持体系研究——基于面板数据单位根和协整的分析 刘降斌;李艳梅; 193-206

⑸ 刘少军的主要论文

1.论法的本质与和谐社会
《法治与和谐(首届中国法治论坛论文集)》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年
2.论税收国家建设 《山东警察学院学报》 2007年第3期
3.论法的目标与法部门的划分 《社会科学论坛》 2006年第11期
4.论法的本质与法学教育的主体性 《中国法学教育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6年
5.论法程序的本质与经济法程序《法学家》2006年第3期
6.商业银行接管中的问题与裁判标准《经济法2006年会论文集》
7.论法主体的地位与本质属性《社会科学论坛》2006年第4期
8.法财产的基本类型与本质属性《政法论坛》2006年第1期
9.银行存款纠纷案件的裁判标准《法制日报》2006年3月16日理论版
10.“交强险”六万元解决不了大问题《检察日报》2006年6月26日
11.商标法调整域名争议的实证分析《人民司法》2005年第12期
12.电子货币性质与发行条件的法律规制《人民司法》2005年第11期
13.论行政诉讼中的调解《人民司法》2005年第8期
14.在现行法律框架下金融控股公司的风险与对策《法律适用》2005年第10期
15.律师见证费该由银行统一承担《法制日报》2005年10月26日
16.职工持股会采用哪种法律形式更好《检察日报》2005年7月22日
17.信用货币财产权理论研究
—对〈民法典〉草案中相关内容的质疑
《法大民商经济法评论》第一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年6月
18.论经济法的本质与和谐社会《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5经济法年会专辑》
19.法的本质与和谐社会《和谐社会法制论坛论文集》
20.法边际均衡论-经济法哲学中国政法大学首届优秀博士论文(全文36万字)
21.经济法理论及相关问题的几点思考《经法论坛》第1期
22.论投资调控的经济法律机制《宏观调控法制文集》2002年8月法律出版社
23.我国货币制度的形成与几点思考《中德银行法律制度》1999年1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4.经济法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研究北京市经济法学会1998-2000年优秀论文
25.论投资客体的法律性质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00年第1期
26.经济法的目标与体系研究《政法论坛》 1999年第3期
27.论建立我国投资管理机制的融资约束机制 《宁夏投资管理》1994年第2期
28.论建立我国投资管理机制的风险机制《山西财经学院学报》 1994年第4期
29.论建立我国规模经济投资约束机制 《投资研究》 1994年第5期
30.重塑我国投资约束机制的设想 《山西金融》 1994年第6期
31.论证券市场价格的宏观理论模型 《山西财税》 1994年第7期
32.投资与通货膨胀的总量研究 《金融研究》 1994年第8期
33.论建立投融资约束机制 《中国工业经济研究》 1994年第10期
34.中央银行与总需求的调控 《财金贸易》 1993年第11期

⑹ 王彦超的研究成果

(1) 基金项目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债务契约、诉讼及其经济后果
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
参加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
参加教育部项目1项。
(2) 论文
Wang Yanchao(王彦超),Lin Bin and Yang Deming,2008:Ownership Structure and value of Cash holdings, China Accounting and Finance Review,Vol.10 ,No.4,1-39。
王彦超,2009:融资约束、现金持有与过度投资,《金融研究》第7期,121-133。
王彦超、林斌,2008:金融中介、非正规金融与现金价值,《金融研究》第3期,177-199 。
王彦超、林斌和辛清泉,2008:市场环境、民事诉讼与盈余管理,《中国会计评论》第1期总第11期,21-40。
王彦超、辛清泉和王娅娅,2007:所有权安排与监事会治理效率——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发现,《南方经济》第3期,59-69 。
王彦超,2009:新会计准则解析:另一个视角看相关性与可靠性的权衡,《经济管理》第4期,117-124。
辛清泉、林斌和王彦超,2007:政府控制、经理薪酬与资本投资,《经济研究》第8期,110-122 。
杨德明、王彦超和辛清泉,2007:投资者关系管理、公司治理与企业业绩,《南开管理评论》第3期,43-50;
杨德明、林斌和王彦超,2009:内部控制、审计质量与大股东资金占用,《审计研究》第5期,74-81。
杨德明、林斌和王彦超,2009:内部控制、审计质量与代理成本,《财经研究》第12期,40-50。
杨德明、林斌和王彦超,2011:盈余惯性与价格惯性的关系研究,《管理评论》第3期。
(3) 著作
王彦超著,《融资约束、现金持有与过度投资》,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年1月。
林斌、王彦超和辛清泉著,《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管理会计与控制》,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8年9月。
(4) 学术兼职
担任:《金融研究》、《南开管理评论》等匿名审稿人。

⑺ 石晓军代表性论文的介绍

石晓军,张顺明. 商业信用、融资约束及效率影响. 经济研究,2010,1:102-114 石晓军,张顺明,李杰. 商业信用对信贷政策的抵消作用是反周期的吗?来自中国的证据. 经济学季刊,2009,9(1): 213-236 石晓军. 征信体系的功能模式与国家宏观匹配. 管理世界,2008,6 :50~60 石晓军,任若恩,肖远文. 边界Logistic违约率模型及实证研究. 管理科学学报,2007, 10(3):44~51 石晓军,张长彬,张小羽. Working Paper推进学术研究作用的实证研究——以金融经济领域为例. 中国软科学,2008, 9 石晓军,张顺明,朱芳菲. 多因素视角下商业信用期限决策的双层规划模型与实证研究.中国管理科学. 2008,16 (6): 112~122 石晓军, 喻珊. 我国商业银行效率估计不一致检验与实证. 金融研究,2007, 327(9):113~128 石晓军,李孟娜. 中国商业银行盯住市场的资本充足率与宏观经济周期:1996~2004.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7, 7 :63~72 石晓军. 保险能解决资产替换问题吗?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4(9):64~70 石晓军,郭金龙. 关于Solvency II和DFA的国际研究前沿综述. 保险研究,2008,9: 47~51 石晓军,郭金龙,郑海涛. 中国银行保险中的监管干预及其影响. 保险研究,2007, 8:51~53 石晓军, 任若恩. 基于期权与基于会计信息信用模型的一致性研究.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05, 25(10). 11~20 石晓军. 以功能为主线的征信体系模式及其制度配置:理论与实证. 财经研究, 2007, 11 (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8,3:117~118,转载) 石晓军, 陈殿左. 债权结构、波动率与信用风险:对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 财经研究. 2004, 9 :24~32

⑻ 融资约束的基础理论有哪些

融资约抄束文献综述_图文_网络文库 http://wenku..com/link?url=8-74oO5za3Cr_oMBW-xJx-GDg8lN_2s5l3VQC1hxRqAuSq4RgMz-T6cuw238_6sSFDlz-uTIhhd-

这篇综述可以参考一下,大致就是说融资约束产生于不完美市场,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外部融资成本高于内部融资成本。因此,其基础理论有信息不对称理论和委托代理理论。同时可以看一下MM理论。

⑼ 融资约束与资本结构波动的关系需要哪些数据

主要对这两组数据进行分析:

  1. 融资约束与企业资本结构波动数据

  2. 企业规内模与资本结构波动数据

得出的结果可容以参考下:

  1. 不同规模大小的企业,融资约束对资本结构波动的影响有差异

  2. 企业规模增长能够减小融资约束对资本结构波动的抑制作用

  3. 国有企业的规模和融资约束因素对资本结构波动的影响都小于非国有企业。

    ——恩美路演

⑽ 急求公司金融理论中文版的下册 PDF 愿意分享人大经济论坛的VIP账号

实话说,我是急切求人大经济论坛的VIP,也只能帮你找到这么一点内容。

西方经典公司金融理论在我国的研究现状
目前,西方经典的公司金融理论在我国的研究现状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公司融资行为研究
这方面的研究成果较多,主要包括:资本成本分析、融资偏好分析、资本结构的决定、资本结构与公司绩效的关系等方面。在资本成本分析的研究中,主要采用经典公司金融理论中的资本资产定价法、Modigliani and Miller的平均成本定价法等来计算我国上市公司的资本成本。在融资顺序和资本结构的研究中,多以实证研究为主,而且大多依据西方经典的公司金融模型来探讨可能的经济影响变量,进而确立要进行计量检验的模型,在有关实证结果的分析中,重点也是判断我国上市公司的金融决策行为是否符合经典公司金融理论的结论。主要的研究结论有:我国上市公司的资本成本呈下降态势。上市公司存在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关于资本结构的影响因素方面,除了资本成本、行业因素以外,还包括企业规模、盈利水平、企业成长性等方面的因素。但是在上述研究中往往忽视了企业经济性质和外部经济环境的制度约束,没有控制外部因素的影响,这很有可能影响研究结论的准确性。
公司投资政策研究
主要包括企业并购的绩效和动机研究,公司投资的“融资约束”现象的研究,而对实际的研发投资、库存投资等实物投资范畴研究得较少。在并购绩效方面的研究主要包括两种方法:一类是基于并购行为的市场反应;另一类是比较并购前后企业经营业绩的变化,但是实证研究结果对并购双方的总体并购绩效是否得到改善并无统一的结论。有关并购动机的研究结论认为:西方经典公司金融理论中的协同效应、多元化效应并不能解释我国上市公司的并购行为。在投资的“融资约束” 研究方面,主要应用了Fazzari 和Habbard的“融资约束模型”来对我国上市公司的投融资行为进行检验,初步的结论是大公司的投资对现金流量的敏感性要高于小公司。
公司股利政策研究
这方面的研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现状;公司股利政策的影响因素;股利是否具有信号传递效应,以及什么样的信号效应。此类研究主要从以下三方面进行考察:企业特征、持久盈利和代理问题与股利政策之间的关系,总的研究结论认为代理问题和公司治理结构是影响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重要因素。 目前海内外学者基于中国资本市场的公司金融研究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已经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是以往的中国上市公司的金融研究存在着不少缺陷。在理论研究上,没有结合中国转轨经济背景建立一个统一的理论分析框架,并且在研究上存在两个重大的缺陷:一是缺乏对中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全面和深层次的理解,特别是对上市公司有关利益各方的决策影响力和利益配置情况分析不清,不了解背景的复杂性,而是简单照搬西方的公司金融理论;二是国外经典的公司金融理论隐含的前提是有效资本市场,而我国的资本市场目前还不具备弱式有效性,股价操纵和投资者的短视使得股票价格严重背离了上市公司的基本面价值。由于以上原因,致使我国目前的公司金融研究要么不能解释实际情况,要么解释得非常牵强、片面。 西方公司金融理论的前提与我国研究情况的差异 西方经典公司金融理论是以欧美市场导向型的公司治理模式为背景,其主要的理论假设和制度背景与我国的实际情况有重大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股权结构不同
西方资本市场中上市公司的股权分布极为分散,由此造成公司的主要经营决策权掌握在经理人手里,代理成本主要来自于经理层和股东之间的矛盾;在我国,大部分的上市公司股权较为集中,一股独大的现象较多,公司管理层的人事任命掌握在大股东的手里,所以代理成本主要来自于大股东对小股东的侵害,而不象英美资本市场那样,代理成本主要来自于经理层和股东之间的矛盾。
债权约束制度不同
在西方,债权约束是一种硬约束,在公司面临金融困境时,债权人将会获得“相机治理”的控制权,企业是进入破产清算还是进行债务重组,债权人拥有一定的决定权,即债务契约是与破产机制相联系的。在我国,上市公司的债务约束是一种软约束,公司的破产机制中非经济因素较多,政府的行政干预对破产机制影响较大,而作为债权人的贷款银行往往被排斥在破产清算工作之外,对企业的财产清算没有表决权。由于有政府财政的担保(免掉坏账),所以债权银行既无能力也无动力去进行对金融困境企业的相机治理。
投资者的理性程度不同
西方经典公司金融理论中虽然考虑到信息不对称和不完全合同因素的影响,但是认为在给定的信息前提下,投资者是完全理性的,市场是有效的。在我国,由于资本市场发展时间较短,投机行为和股价操纵的现象较多,对投资者的保护程度也较弱,所以投资者并不能根据有关的金融信息正确地甄别出企业质量的信号。
公司控制权市场不同
在西方经典的公司金融理论中,认为投资者在市场上具有用脚投票的权利,当公司现任的管理层在经营上无效率时,原有股东或者新的收购企业会收购足够股票,以获得公司的控制权,产生了新的接管者。虽然近年来美国的法律对公司接管有了更多的法律限制,但是公司的接管市场在外部监管的功能方面还是基本有效的。在我国,绝大多数的上市公司,由于存在着 “一股独大”的现象,当公司的现任管理层经营无效率时,除非大股东愿意进行场外协议转让非流通股,否则外部人很难购买足够的流通股以达到接管公司的目的,即公司的控制权市场的不完善很难起到外部治理的作用。
经理市场的发展程度不同
在英美成熟的市场模式下,形成了完善的经理人市场,经理人的聘用、任免和其职业声誉有很大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促使经理努力工作,避免股价的下跌、公司被接管或者企业的破产。但是在我国,当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为国有时,公司高层人事的任免权掌握在当地党政部门的手里,当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为家族时,高层经理人往往由家族成员来担任,通过经理市场来聘任的专业经理只占很少的一部分,高层经理的任免和其以往的职业声誉没有太大的关系。
税收制度不同
在西方经典公司金融理论中,税收因素是影响金融行为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我国企业所得税最高法定税率为33%,但是上市公司整体执行33%的法定税率的比例很小,普遍享有优惠税率以及许多非税率的优惠,而且不同行业、地区和规模的上市公司的法定税率之间有明显的区别。这种情况下,很难判断税收因素对企业金融行为的影响。 从以上各个方面的因素来看,我国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和金融决策行为与西方经典公司金融理论的背景有很大的不同。这说明,在研究中国上市公司的金融行为研究中,可以借鉴西方经典金融理论的有关视角和方法,但照搬其来解释我国上市公司的金融决策行为则是不恰当的。 中方的研究建议及方法 青木昌彦曾经说过:离开一个国家的发展阶段和它的制度与习俗历史来选择哪种公司治理结构最适用于转轨经济,是没有什么意义的。在设计转轨经济的公司治理结构的时候,经济学家必须具体地确定每种公司治理结构模式(或是不同的模式的结合)的运作所需的特定条件,这些条件在转轨经济中能否得到,以及实现这些条件的最有效率的途径,我们不能忽视转轨过程中的路径依存(path—dependent)或循序演化的性质。与此对应,在对我国上市公司的研究中,也不能离开中国经济的路径依赖性、实际现状、制度特点,否则结果将会偏离中国上市公司的实际情况。 (一)公司金融研究中要考虑的两大因素 1.公司的治理结构。由于我国转轨经济下的国家整体性制度安排的复杂性和变迁性,形成了完全不同于英美市场主导模式的上市公司的治理机制。在我国上市公司的众多利益相关者中,由于股权的高度集中、贷款银行缺乏“相机治理”的权力,机构投资者的消极性等因素,核心控股股东对贷款银行和中小投资者的侵害成为主要的代理问题。由于缺乏制衡机制,这种现象还极为严重,这种理财的制度环境对企业的金融目标和金融行为均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因此,研究中国的公司金融时应该关注制度因素的影响。 2.资本市场的有效性。由于转轨经济的背景,我国股票市场成立的背景和定位是为国有企业脱困改革提供融资、解困的工具,种种转轨制度的合作博弈的结果是资本市场功能的混乱,寻租现象较多,投资性较浓,很难与国外成熟的资本市场相比,这将对公司的实际金融决策产生下列影响:(1)从绩效测量角度来看,市场反应研究只能研究对流通股股东财富的影响,而不能考察非流通股股东财富的影响;(2)股市存在较为强烈的炒作风气,使得事件研究的有效性大打折扣;(3)与西方理论不同,股价的变动不会影响到控制权的安全性,对公司经理层没有太大的压力;(4)上市公司通过金融决策来进行盈余管理或者传递信息以操纵股价。 (二)有关公司金融研究的基本方法 我国公司金融研究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金融行为的解释性研究和最优金融决策研究。 1.金融行为的解释性研究。在对上市公司的金融行为的解释性研究中,要根据公司的治理结构来确定特定金融行为的决策者是谁,他在现实中的目标函数是什么,有什么约束条件,由此又导出了什么样的公司金融决策。而不能像西方经典公司金融理论那样,认为公司处于一种理想的公司治理状态,金融决策者的目标函数都是公司股东价值最大化。例如,在我国,从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结构中可以判断出,拥有公司控制权的是核心大股东,他在现实中的目标函数是为了获取“控制权租金”的最大化(在不同的具体金融决策范畴中,“控制租金的最大化”可以转变为不同的具体目标),约束条件是公司治理结构中其他的利益制衡方和资本市场的现实条件,最后由此可以解释其实际的金融决策行为。 2.最优金融决策研究。在有关上市公司的最优金融决策研究中,首先需要确定金融决策的目标函数是什么,然后是不同的公司治理理念。在古典的公司治理理论中始终强调“股东中心主义”。但是随着现代公司的发展,公司目标并不是股票市值最大化或者股东利益最大化,而是要考虑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即产生了“利益相关者理论”。公司治理被描述为所有利益相关者的行为和结果,并无一个国际通行的公司治理模式。我国目前正处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过程,以后的公司治理结构发展方向以及公司治理中采取哪种理念尚无定论。 西方公司金融研究都是以最大化公司的价值为目标,就其本质仍然是以出资者为核心,而且由于其股东的股票为全流通股,债权人的债券也可以交易流通,所以就最大化公司的价值就等同于最大化公司股票和债券市价。但我国有着完全不同的情况:首先,公司债务大部分是银行贷款,不能交易流通,债权人追求的是公司金融的安全和本金偿还性;其次,股东中的大部分股票是非流通股,其只能进行有限的协议转让,转让价格约等于净资产,所以,这部分非流通股东若要最大化其价值,必须最大化其所拥有的净资产额;而流通股股东的股票能在市场流通转让,则最大化股票价格就成了其追求的目标。以上三部分的公司出资者的追求目标不同,就决定了在最优化公司金融决策时的目标函数有不同的选择。可以设想,在目前这种非流通股股东拥有控制权的情况下,金融决策行为体现了控股股东“控制租金的最大化”的意图。而将来随着国有股的逐渐全流通、治理结构中引入机构投资者、或者是主银行制等,不同的公司治理模式将导致不同的公司金融目标,所以在今后的公司金融研究中,无论在进行行为解释还是进行最优化设计,都不能离开我国特殊的制度背景。

阅读全文

与金融研究慈善捐赠与融资约束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招商银行的理财是基金吗 浏览:192
甘肃省普惠金融服务实施意见 浏览:494
期货趋势线和压力线 浏览:923
烽火股票历史 浏览:462
深圳外汇水军 浏览:322
天津沛纳海服务中心真诚国际金融中心30层 浏览:69
证券公司金融分析 浏览:560
期货仓单与持仓量 浏览:973
厦门国际信托有限公司公司 浏览:176
历史大底中的股票 浏览:210
台湾的货款是进外汇账户 浏览:446
微盘金属交易所 浏览:443
佣金占收入的百分之多少 浏览:168
理财投资结束语 浏览:54
天齐锂业最新股票 浏览:447
p2c理财产品收益 浏览:723
郑州亿成金融服务外包有限公司 浏览:270
期货青泽合集 浏览:693
浙能集团算是好单位吗 浏览:630
永辉超市股份占比情况 浏览:4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