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选择并购的融资方式
一、当收购企业决定在市场上发动对目标企业(target)的并购战时,它首先要面对两个基本问题:一是支付问题;二是融资问题。支付问题是指收购企业应以何种资源获取目标企业控制权;融资问题是指收购企业应该利用何种金融工具筹集用以实施并购所需的资源。
融资方式所涉及的是筹集并购资源的金融工具:它主要有内部融资(internal financing)和外部融资(extemal financing)两大渠道。
1.内部融资内部融资是指收购企业利用留存盈余(retainedearnings)进行并购支付,其对应的支付方式主要是现金支付方式。
2.外部融资外部融资是指收购企业通过外部渠道筹集资金进行并购支付。外部融资包括债务融资(debt financing)和权益融资(equity financing)。
(1)债务融资。债务融资指收购企业通过举债(issue debt)来筹集并购所需的资金,该融资方式对应于债券支付方式和杠杆收购方式。
(2)权益融资。权益融资指收购企业通过发行权益性(issue equity)证券(如股票)筹集用于并购支付的资金,这种融资对应于股票支付方式或交换方式。
二、并购融资的方式
1、内源融资
内源融资是指企业通过自身生产经营活动获利并积累所得的资金。内源融资主要指企业提取的折旧基金、无形资产摊销和企业的留存收益。
内源融资是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取得并留存在企业内可供使用的“免费”资金,资金成本低,但是内部供给的资金金额有限,很难满足企业并购所需大额资金。
2、外源融资
外源融资是指企业通过一定方式从企业外部筹集所需的资金,外源融资根据资金性质又分为债务融资和权益融资。
3、债务融资
债务融资是指企业为取得所需资金通过对外举债方式获得的资金。债务融资包括商业银行贷款和发行公司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
债务融资相对于权益性融资来说,债务融资不会稀释股权,不会威胁控股股东的控制权,债务融资还具有财务杠杆效益;
但债务融资具有还本付息的刚性约束,具有很高的财务风险,风险控制不好会直接影响企业生存。
在债务融资方式中,商业银行贷款是我国企业并购时获取资金的主要方式。这主要是由于我国金融市场不发达,其他融资渠道不畅或融资成本太高。
此外,并购活动也往往是政府“引导”下的市场行为,解决国有企业产权问题,比较容易获取国有商业银行的贷款。
4、权益融资
权益融资是指企业通过吸收直接投资、发行普通股、优先股等方式取得的资金。
权益性融资具有资金可供长期使用,不存在还本付息的压力;
但权益融资容易稀释股权,威胁控股股东控制权,而且以税后收益支付投资者利润,融资成本较高。
三、企业并购融资风险
1.资金的支付方式、时间和数量安排不合理
支付方式的选择对并购双方来说都是重要的,能以最低成本达到控制目的的支付方式就是恰当的。目前我国企业间的并购还很依赖现金支付,主要是因目标企业所有者抱有“现金为王”的信条。对于并购方而言,增加了企业的融资难度,特别是采用银行信贷的方式,还本付息压力过大就是财务危机来临的前奏。而企业在支付并购资金时大都显得过于草率,经常缺少科学的计算和合理的安排,对由此而来的风险估计不足就有可能导致并购的失败。
当然,在信息时代及时准确地掌握自己所需的信息,也是在激烈竞争中取胜的关键。由于融资时机掌握不好,会使企业因此而处于十分被动的局面。
协议式并购的融资量一般变动较小,而在证券市场上对股权收购的融资量及并购后的注资是个变量,且变动的幅度可能很大。在并购融资量连续变动的情形下,融资量的确定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并非单纯通过压缩并购融资量就可以追求到最理想状态。
不能准确预算企业并购融资所需的资金数量,已成为企业融资时面临的最直接的问题。大多数企业为了尽快筹到并购所需资金,忽略了企业自身所处发展时期,对融资策略的安排也并非讲究,盲目求多导致很多不必要的浪费,徒增融资成本。
2.融资渠道过于单调
合理的融资方式,可以使并购企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若方式选择不当,就有可能背上沉重的财务负担,甚至会影响并购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目前适合我国国情的并购企业融资方式主要有内部股留存、增资扩股、发行债券、杠杆收购和无偿划拨等方式。但由于市场经济起步较晚和我国金融工具落后,使上述并购企业可采用的融资方式中仍存在许多问题,进而限制了我国企业的并购行为。
从内部融资来看,我国只在1984年以后,企业才开始有很小比例的利润留成,真正意义的企业内部积累直到1993年才开始。企业要想在这短短的十几年,积累到并购其他企业所需要的大量资金又谈何容易。
在增资扩股方面,我国采取国家机关层层审批的核准制股票发行机制,即使是已上市的企业在增资扩股中仍然受到一系列的法律制约。在发行债券方面,我国发行债券的主体只能是上市公司和重点国有企业,允许发行债券的国有企业大多是一些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企业和基础产业,如三峡债券。至于可转换债券在我国也只能称“试验”阶段。
对“小吃大”式的企业并购虽在我国也有发生,但大部分并购资金都是通过融资负债取得的,真正意义上的杠杆收购几乎没有,我国目前尚不具备实行杠杆并购的条件。至于行政手段无偿划拨,虽在当前产权交易中还有身影,但这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操作方式终究是真正市场经济所抵触的。
3.投资银行媒介作用的弱化
并购活动的融资,往往要涉及到投资者、金融机构、政府和外商等多方主体,而投资银行的优势在于在长期交往中,它与各类投资者及有关部门建立了多维度的联系,是将各方投资者、机构联系在一起的媒介,通过它可以有效地进行资金的融通和协调。从跨国并购业务来看,多由投资银行来扮演收购经纪人和金融顾问的角色,特别是在资金的筹措方面,后者角色尤为重要。目前,在我国企业并购中,无论是在广度上还是深度上,投资银行的参与力度均不够。
4.对国际融资中诈骗行为的忽视
国际融资已成为当今的热门话题,种种骗术也就接踵而来。当我们为能走出去融资而欢欣鼓舞时,我们自己的钱袋儿也有可能成为别人“融资”的对象。当面对诸如“国际财团中国总代理”这样吓人的头衔或“几天内就可以划款”这种诱人的说法,以及“出具担保就可融资成功”之类的听起来简洁但却违反我国政令要求的承诺时,总会有一些企业因为急于融资而盲动,忽视了融资风险而交了昂贵的“学费”。
5.对汇率变动风险分析力度不足
未来汇率的变动将直接影响融资成本的大小。国际金融市场是复杂多变的,在进行跨国并购时,随时会有各种变化的发生,汇率变动就是其中的一种。如何准确预测汇率变化,也就成为影响净现值大小进而影响并购方案本身取舍的一个重要因素。然而,汇率变动风险本身是有其内在规律的,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预测甚至是掌控的,只是囿于我国涉足汇率变动的研究领域较晚,重视程度低,专业人员少,经验不足,对因汇率变动而导致的融资风险控制力比较薄弱,因此承担了更大的汇率变动风险。
2. 简述跨国并购的融资方式有哪些
任何企业要进行生产经营活动都需要有适量的资金,而通过各种途径和相应手段取得这些资金的过程称之为融资。并购融资方式根据资金来源渠道可分为内部融资和外部融资。但应用较多的融资方式是从外部开辟资金来源,通过与其他投资人联合投资,或以股权、债权、混合融资等方式筹集资金。一般来说,企业并购的融资渠道可以分为债务性融资、权益性融资、混合性融资。债务融资是指企业按约定代价和用途取得且需按期还本付息的一种融资方式。债务融资往往通过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民间资本等渠道,采用申请贷款、发行债券、利用商业信用、租赁等方式筹措资金,企业债务融资主要包括三种方式:贷款融资、债券融资、租赁融资。权益性融资指的是企业通过直接吸收投资或发行股票或利用权益资本融资筹集资金。权益资本是投资者投入企业的资金。企业并购中最常用的权益融资方式包括吸收直接投资、权益资本融资,发行股票融资。混合性融资并购指的是企业通过发行混合性融资工具筹集资金而进行的并购。常见的混合性融资工具主要有可转换债券和认股权证。
3. 全国银行业跨国并购的特点和趋势
一、银行跨国并购
本文所称的跨国并购包括跨国兼并和跨国收购,其中,兼并指一个公司被另一个公司吸收,后者保留自身的名称和实体资格并取得前者的资产和负债,前者丧失独立的法律地位,即吸收合并;收购指一个公司通过购买股份、股票等方式取得另一公司的控制权或管理权,后者仍然存续而不必消失,即股权收购,同时也包括购买另一公司资产的资产收购。
(一)银行跨国新建投资与跨国并购的抉择。跨国新建投资与跨国并购,均可实现银行的跨国扩张,实现银行的可持续发展。同跨国新建投资相比,跨国并购有诸多优势:可以降低投资成本,实现规模效益;能迅速占领东道国市场,增强资本实力,提高风险防御能力;共享业务、客户、技术资源,通过双方优势互补获取协同效益;获得并保持技术优势,增强国际竞争力。尤其是新建投资遇到诸如进入壁垒、市场开拓、领域区别、文化差异、海外经营经验等问题时,以跨国并购的方式进入跨国市场是银行业跨国扩张的最有效、最快捷的方式。
(二)世界企业(银行)并购浪潮的趋势。世界经济金融史实际上就是一部并购史,每一次的并购活动,都将全球经济金融发展推向一个新的高潮。纵观19世纪末以来的五次企业(银行)并购浪潮,并购行业由横向并购、纵向并购发展到混合并购,并购跨度由本国并购发展到跨国并购,银行角色由并购中介发展到并购主角,并购动机由减少竞争到战略合作,并购方式由以强并弱、弱弱合并发展到强强合作,并购中心由英美发达国家逐渐发展到欧亚地区等等。
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经济全球化背景的第五次企业(银行)并购席卷而来,与前四次相比,该次并购除强强合并、规模巨大,并购浪潮覆盖全球,跨行业的混合并购、并购支付方式多元化等特点外,同时还呈现出并购的频率加快的特点,1990年至2001年发生银行并购的次数是1978年至1989年发生的3倍,而跨国并购是6.4倍,而且欧亚地区逐渐成为银行并购的亚中心。
二、我国银行业跨国并购历程
在经济全球化和全球并购浪潮的背景下,我国银行业“走出去”成效明显。截至2007年末,有7家中资银行在跨国设立60家分支机构,同时,我国银行也更多地使用并购方式开拓国际市场,共有5家中资银行控股、参股9家外资金融机构,跨国总资产2674亿美元。
(一)我国银行业跨国并购基本情况。我国银行在上世纪80年代开始尝试跨国并购,1984年9月,中国银行收购了澳门大丰银行50%的股权,是我国银行业的首次跨国收购。至今,我国银行在境外市场的并购主要发生了20起,具体情况见表2。
资料来源:根据《财经》2007年12月10日和ZEPHYR《全球并购交易分析库》资料整理而成
(二)我国银行跨国并购的动机。企业进行跨国并购既有外部需要也有内部动机(见图1),银行跨国并购也不例外。
图1 企业(银行)跨国并购的外部因素和内部动机
我国银行跨国并购是由以下外部因素造成的:避开某些国家对设立银行分支机构的法律限制,快速进入新兴/高增长市场;经济全球化使得中国非金融对外直接投资增长很快,对中资金融机构境外服务提出了新要求;技术进步与发展,有助于提升服务效率,拓宽分销渠道;人民币升值增强了我国银行海外并购的支付能力;股东要求更高的回报等等。
在中国金融改革中,国有商业银行经过注资、引进战略投资者和上市后,资本实力大大增强,公司治理结构不断完善,我国银行已初步具备了走出去的实力,并进行了一些成功的并购。我国银行跨国并购由以下内部动机驱使:经济驱动,包括开拓新市场追求规模经济、业务多元化追求范围经济、收入多元化、风险分散化等;管理人为提升自身价值而通过并购提升公司价值等等。
(三)我国银行业跨国并购特点。
1.交易频率、规模与涉及区域。一是并购交易日趋频繁。2007年我国银行跨国并购共发生了5起(以宣告日为准),涉及金额93.48亿美元。其中,工行3起,民生银行和国开行各1起,是次数最多的年份。二是并购规模逐渐扩大。2006年以前,我国银行跨国并购交易金额均不到10亿美元;2007年,国家开发银行参股巴克莱银行,参股资金近30亿美元;中国工商银行收购南非标准银行,交易金额高达54.6亿美元。三是并购交易多发生在亚洲,但已走出亚洲。20起跨国并购中,有15起发生在港澳,占比75%;有17起发生在亚洲,占比85%。2007年的境外并购已走出了亚洲,在美国、欧洲和非洲均有发生。
2.交易双方。一是并购主体已不仅局限在国有控股银行。早期并购交易的并购方基本都是国有控股银行,但近两年,国开行、民生、招商银行也积极参与跨国并购。2008年,招商银行宣告收购香港永隆银行53%的股权,金额高达46.4亿美元,这是招商银行的首次跨国并购。二是目标公司有“弱”有“强”。我国商业银行早期并购多为“弱肉强食”,如工行并购的友联银行,在被并购前,是香港地区最差银行之一,不良资产率高达31.4%,亏损达5亿港币。近年来逐渐发展到“强强联合”,如工行并购的南非标准银行,是南非乃至非洲最大的商业银行。三是以混合并购为主,横向并购为辅。我国银行跨国并购大多数为混合并购,工行、中行、建行通过并购在香港地区建立了商业银行业务、投资银行业务、保险业务与投资业务的旗舰。横向并购发行在银行同业之间,工行并购哈利姆和诚兴银行、招行并购永隆银行即是完全意义上的横向并购。
3.并购方式。一是并购由现金支付过渡到现金与股权支付并用。我国银行经过一系列改革,资本实力大增,加之人民币升值压力,在收购中多采取现金支付方式。2004年工银亚洲对华比富通银行的收购采用了“股权+现金”的支付方式,这是我国银行首次在国际资本市场通过股票配售方式筹资进行收购。二是直接并购与间接并购相结合。我国银行对目标企业的并购既有直接并购,也有通过全资或控股子公司对目标企业的间接并购。前者如工行对哈利姆银行、诚兴银行、标准银行的并购,后者如工银亚洲对华比富通银行的并购、中银香港对南洋商业银行和集友银行的并购。
与国际间银行跨国并购相比,我国银行的跨国并购尚处在初级阶段,在并购频率、规模、行业跨度等方面的趋势与前者有相似之处,但在并购对象、区域跨度、支付方式等方面与前者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三、我国银行跨国并购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并购目标的因素。
1.并购区位的选择。银行并购的参与双方处于大致相同的区域,由于具有大致相同的文化背景和风俗习惯、容易沟通,则管理文化容易融合,可有效地降低并购成本和整合成本,在亚洲地区并购较为有利。另外,欧盟地区也应优先考虑,因为如果并购欧元区任何一个国家的银行即意味着进入了欧盟区,并购的放大效应非常明显。
2.东道国的选择。一是东道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发达国家由于私人银行实力很强,并且拥有完善的资本市场,因此可以考虑在跨国并购与新建投资中选择;发展中国家中相对落后的国家和转型国家,跨国并购很难在短期内成为跨国银行国际直接投资的主流方式;在最不发达国家,虽然有投资机会,但是缺少可供收购的银行。因此拥有较先进工业部门和较发达资本市场的其他发展中国家,收购当地银行成为了新建投资的现实替代。而且东道国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可能成为并购目标的银行也就越多。二是东道国与我国的贸易关系。我国非金融投资越聚集、规模越大的国家,对我国银行业提供国际服务的需求也就越大,本着客户导向的原则,这些国家的银行也很有可能成为目标银行。三是东道国的外资进入管制。东道国对跨国银行进入本国市场的态度不同,有些鼓励外资企业进入本国市场,如中国香港、东南亚和欧盟的一些国家或地区,在这些国家或地区进行并购相对容易;有些限制外资企业进入本国市场,如美国、日本、英国等国,在这些国家进行并购或新建投资比较困难。
3.并购对象的选择。一是并购对象的规模。并购对象的规模如果较小,则并购活动比较容易获得成功,而且单个并购的失败也不足以对并购方造成太大的负面影响。二是并购对象的发展潜力。如果并购对象在并购前具有较强的增长势头,则该并购是以增长为目的的并购,有利于实现价值创造。三是并购对象的业务与资源。我国银行在横向并购时,应主要着眼于商业银行业务的互补、服务功能的多元化以及资源的有效整合。另外,在全球综合化经营趋势下,我国银行也可选择投资银行、保险公司、金融租赁、资产管理等不同业务类型的金融机构进行混合并购,提升银行的整体综合经营能力。
(二)并购方的因素。
1.并购银行的跨国经营战略。对并购银行而言,跨国并购首先要符合其跨国经营战略,要分析并购是否与公司的资金实力、管理能力、客户战略、人才储备等多种因素以及国际化速度相适应。
2.并购银行的效率。如果并购方的ROE高于被并购方的ROE,银行并购的最终结果会比较好,即表明并购银行的管理效率高,则非常有利于并购,对并购银行今后的盈利和股东价值提升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3.并购银行的经验。由于并购过程非常复杂,因此并购经验在并购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些积累较多并购经验的银行在并购中更容易获得成功。在我国商业银行中,工行、中行、建行的并购经验比较丰富,其他股份制银行也纷纷开始参与全球银行并购,而且已经有了一些成功案例。总的来说,这些银行积累了亚太地区以强并弱的大量并购经验,在欧洲、美洲等市场也已积累了部分经验,但经验尚不丰富。
4.对并购银行未来的影响。一是未来盈利能力。在并购过程中,合并成本一般都会大于并购企业公允价值,这部分商誉即使在购买时不出现减值,也是母行的潜在包袱,一旦被购买方出现重大不利影响,商誉面临减值,需用今后的利润去消化。二是股价。收购与整合的成败直接关系到公司未来价值,进而敏感地反映在公司股价上,如果收购对股价的影响是负面的,则很可能挫伤投资者积极性。三是再融资。并购行为会使银行资本充足率降低,银行一般通过发行次级债或者增发等方式来补充附属资本或核心资本。这一方面,加大了企业的资金成本,进而加大了经营成本。另一方面,也可能引发股东控制权的稀释与转移。
四、我国银行跨国并购的策略建议
基于对我国银行业跨国并购的现状和影响因素的分析,提出以下建议。
(一)制定清晰的跨国并购策略。跨国经营是银行业共同的战略目标,但各银行要根据自身的市场定位和现有资源,制定不同的国际化发展战略。在进行实质性拓展海外市场时,要根据东道国的外资准入管制、业务限制监管要求、客户资源等情况,选择新建投资或者跨国并购。鉴于我国银行业的跨国并购仅处在起步阶段,建议本着由近到远、由弱到强、由发展中国家到发达国家的原则逐步进行跨国并购,实行跨国经营。由近到远,除指距离的远近外,还指先并购文化背景相似再并购差异较大的,因为80%的国际并购失败直接或间接地源于并购后的整合,而整合的关键又在于文化整合。由弱到强,指先并购规模较小的对象,积累经验后再并购规模较大的对象。由发展中国家到发达国家,是出于发达国家外资准入限制严格的考虑。
综合来看,先可在亚太地区进行并购,然后推进到欧盟,最后进入英、美国家。亚太地区又首选亚洲金融中心的香港,其金融资源配置合理、监管严格,非常有利于国内银行学习先进的国际银行业管理经验;然后是东南亚的一些国家,这些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增速快、潜力大,而且在亚洲金融危机后放宽了外资收购本国银行的限制,这些不仅为我国银行跨国并购提供了良好条件,还让我国银行能够享受这些国家高速增长带来的利益;再次是欧盟,并购任何一家欧盟成员国的银行,打开欧盟金融市场;最后是英、美、日等发达国家。
(二)明确跨国并购的并购银行策略。我国银行可分为五大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前者规模大、在海外的分支机构相对较多,并且有跨国经营的经验,多数还有跨国并购的经历,优势比较明显,适合选择跨国并购的方式进行扩展;后者规模较小、在海外有代表处,但并无太多跨国并购的经验,最好是选择新建投资的方式进行海外扩张,待条件成熟后再进行跨国并购。另外,在进行跨国并购时,我国银行不宜采取一哄而上的方式,这样不仅会削弱中资银行的谈判能力,而且会使成交金额偏离理性报价过多,加大并购成本。
(三)注重对并购方式的选择。一是支付方式多样化。目前,我国银行进行跨国并购多采用现金支付方式,虽然这种方式有利于并购成功,但是该方式不仅会削弱银行的流动性,还可能延误其他业务机会,加大并购成本,因此在跨国并购时,应尽量采用“现金+股权”、“现金+债权”、纯股权等多种支付方式。二是并购的逐步推进,即可采取参股到控股的分步并购方式。
(四)把握并购时机。在进行跨国并购时,做好将时机选择在一个特殊阶段。比如,并购对象所在国发生经济危机、并购对象陷入经营困难和发生内部危机等,这都有利于降低并购成本。在亚洲金融危机后,欧美银行一举并购了韩美银行、韩国第一银行和韩国外换银行;日本经济萧退过程中,也出现了大规模的银行并购狂潮,使市场上银行的数量锐减。在当前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下,不少金融机构陷入了流动性困境,我国银行应该利用好这些机会,慎重进行可行性研究,重点选择一些有发展前途的银行进行并购。
4. 跨国并购的途径~~~~
编辑本段简介
跨国公司的国际并购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的企业,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的市场和两个以上政府控制下的法律制度,其中“一国跨国性企业”是并购发出企业或并购企业,“另一国企业”是他国被并购企业,也称目标企业。这里所说的渠道,包括并购的跨国性企业直接向目标企业投资,或通过目标国所在地的子公司进行并购两种形式,这里所指的支付手段,包括支付现金、从金融机构贷款、以股换股和发行债券等形式。而跨国公司的国内并购是指某一跨国性企业在其国内以某种形式并购本国企业。
编辑本段内容
兼并(Merge)指公司的吸收合并,即一公司将其他一个或数个公司并入本公司,使其失去法人资格的行为。是企业变更、终止的方式之一,也是企业竞争优胜劣汰的正常现象。在西方公司 跨国并购
中,企业兼并可分为两类,即吸收兼并和创立兼并。收购(Acquisition)意为获取,即一个企业通过购买其他企业的资产或股权,从而实现对该公司企业的实际控制的行为。有接管(或接收)企业管理权或所有权之意。按照其内容的不同,收购可分为资产收购和股份收购两类。 从经济学角度而言,企业兼并和收购的经济意义是一致的,即都使市场力量、市场份额和市场竞争结构发生了变化,对经济发展也产生相同的效益,因为企业产权的经营管理权最终都控制在一个法人手中。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西方国家通过把Mergers和Acquisition连在一起,统称M&A。企业兼并的涵义与M&A相似,兼指吸收合并与收购,1996年8月20日财政部发布的《企业兼并有关财务问题的暂行规定》第二条规定:“本规定所称兼并指一个企业通过购买等有偿方式取得其他企业的产权,使其失去法人资格或虽保留法人资格但改变投资主体的一种行为。因此,在,通常把企业兼并和企业收购统称为企业并购。 从1995年以来,全球跨国并购浪潮风起云涌,到2000年进入高潮,近几年则回归步入调整期。跨国并购额从1990年的1866亿美元增加到2000年1.1万亿美元,跨国并购额占全球直接投资的比重从1995年的57%上升到2000年的85%.近三年来年跨国并购总额比2000年有所下降,但跨国并购在国际直接投资中的主体地位并未动摇。
编辑本段主要类型
横向跨国并购、纵向跨国并购和混合跨国并购
按跨国并购双方的行业关系,跨国并购可以分为横向跨国并购、纵向跨国并购和混合跨国并购。横向跨国并购是指两个以上国家生产或销售相同或相似产品的企业之间的并购。其目的是扩大世界市场的份额,增加企业的国际竞争力,直至获得世界垄断地位,以攫取高额垄断利润。在横向跨国并购中,由于并购双方有相同的行业背景和经历,所以比较容易实现并购整合。横向跨国并购是跨国并购中经常采用的形式。 纵向跨国并购是指两个以上国家处于生产同一或相似产品但又处于不同生产阶段的企业之间的并购。其目的通常是为了稳定和扩大原材料的供应来源或产品的销售渠道,从而减少竞争对手的原材料供应或产品的销售。并购双方一般是原材料供应者或产品购买者,所以对彼此的生产状况比较 跨国并购
熟悉,并购后容易整合。混合跨国并购是指两个以上国家处于不同行业的企业之间的并购。其目的是为了实现全球发展战略和多元化经营战略,减少单一行业经营的风险,增强企业在世界市场上的整体竞争实力。
直接并购和间接并购
从并购企业和目标企业是否接触来看,跨国并购可分为直接并购和间接并购。直接并购指并购企业根据自己的战略规划直接向目标企业提出所有权要求,或者目标企业因经营不善以及遇到难以克服的困难而向并购企业主动提出转让所有权,并经双方磋商达成协议,完成所有权的转移。间接并购是指并购企业在没有向目标企业发出并购请求的情况下,通过在证券市场收购目标企业的股票取得对目标企业的控制权。与直接并购相比,间接并购受法律规定的制约较大,成功的概率也相对小一些。
编辑本段优势
迅速进入他国市场并扩大其市场份额
一国企业进入他国市场,通常采用两种方式:第一种是直接向他国出口产品。由于跨国运输的高昂运费和他国关税壁垒的阻碍,使得企业产品的价格变得非常高,从而在他国市场丧失了价格竞争力;第二种是在他国建厂,也就是所谓的“绿地投资”。但是这种方式耗费的时间比较长,从选择厂址、修建厂房、购买和安装生产设备、招聘并培训管理人员和其他员工,一直到安排企业的原材料供应和产品的销售,这些都要耗费相当的时间和精力。由于国际市场变化很快,当新厂建设完成时,原来建厂所依据的市场情况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并购可以使一国企业以最快的速度进入他国市场并扩大市场份额。
有效利用目标企业的各种现有资源
目标企业在东道国一般都有比较成熟和丰富的资源,具体说来包括以下内容:( 跨国并购
1)成熟完善的销售网络;(2)既有的专利权、专有技术、商标权、商誉等无形资产;(3)稳定的原材料供应保障体系;(4)成型的管理制度和既有的人力资源;(5)成熟的客户关系网。这些资源的存在可以使并购方绕开初入他国市场的困难,迅速投入生产,完善和开拓销售渠道,扩大市场份额,减少竞争压力。这些都是其他跨国投资方式难以获得的。
充分享有对外直接投资的融资便利
一国企业向他国投资常常需要融资。与“绿地投资”相比,并购可以比较容易地获得融资。具体说来,跨国并购完成后,并购方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获得资金:(1)用目标企业的实有资产和未来收益作抵押,通过发行债券获得融资;(2)用目标企业的实有资产和未来收益作抵押,直接从金融机构获得贷款;(3)并购方通过与被并购方互相交换股票的方式控制目标企业,从而避免现金支付的压力。
可以廉价购买资产或股权
跨国并购常常能够用比较低的价格获得他国企业的资产或股权。这主要有三种情况: 第一种是目标企业低估了自己某项资产的价值,而并购方对该项资产却有真实地认识。这样,并购方就能以较低的价格获得他国企业的资产; 第二种情况是并购方利用对方的困境,低价收购亏损或不景气的企业; 第三种情况是利用目标企业股票暴跌的时候收购其股票。
其他优势
跨国并购还可以有效降低进入新行业的壁垒,大幅度降低企业发展的风险和成本,充分利用经验曲线效应,获得科学技术上的竞争优势等等。
编辑本段特点
强强联手盛行,超大型跨国企业不断产生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企业的并购规模日益增大,并购金额连创新高,诞生了许多超大型跨国公司。比如1998年德国的戴姆勒-奔驰公司和美国的克莱斯勒公司合并,成立戴姆勒-克莱斯勒汽车公司。新公司的市场资本额在世界汽车业中名列第二。又如1999年1月15日,英国沃达丰移动电话公司宣布与美国空中火炬公司合并成立沃达丰空中火炬公司,新公司成为世界最大的移动电话公司。
跨国并购集中在北美和欧盟等发达国家
根据联合国贸发会发布的2002年《世界投资报告》对10亿美元以上的大宗跨国并购案的统计,世界跨国并购活动以英国、法国、美国、德国、瑞士、荷兰和加拿大这七个国家为主。特别是排在前四位国家的大宗并购额超过2000亿美元,其流出量共计12612亿美元,约占总额的73.8%。其中,尤为突出的是英国,其大宗并购额约占总流出量的36.2%。如果加上西欧各国的并购额,那么在2000年,并购额共计8267亿美元,占大宗并购总额的95.4%。从上述这些国家和地区流出的金额为8381亿美元,占世界流出总额的96.8%。其中,流入美国的并购交易额高达2554亿美元;德国为2339亿美元,英国为1400亿美元。 3、从吸收外资的行业构成看,发达国家以服务业为主,发展中国家则集中在制造业部门 2001年,美国吸收的外国直接投资中有1/3投向了金融保险领域;欧盟吸收的外国直接投资业主要在公共服务、媒体、金融等领域;日本跨国公司在英国的投资50%以上集中在金融保险部门。发展中国家所具有的劳动力优势促使跨国公司加速向这些地区的制造业转移生产投资。
战略性并购占有绝对优势,恶意并购减少
与80年代出现的大量恶意收购行为不同,90年代以来的跨国并购主要是企业出自长远发展的考虑,并购协议也是经过当事人双方谨慎选择、长时间接触、耐心协商之后达成的。因此,恶意收购案件明显减少。由于战略性并购是一种理性并购行为,虽然给产业、市场等各方面带来较强的震动,但是却是一种双赢的交易,不会像恶意收购那样,造成两败俱伤的结果。
水平并购为主
90年代以来的跨国并购主要是水平(横向)并购。无论在传统产业领域还是新兴产业领域,水平并购都占主导地位。传统产业领域的水平并购主要实为了减少过剩的生产能力,提高技术创新的能力,以取得行业领先地位。其所涉及的行业几乎遍布传统产业的各个领域,包括汽车、医药、石油、化学、食品、饮料、烟草、航空航天等在内的制造业和电信、金融和能源等服务业,其中资本和技术密集 跨国并购研讨
型的行业尤为突出。新兴产业的水平并购是为了增强实体规模,提高科技研发能力,确立技术上的领先地位。比如思科公司就是通过并购成为市值超过微软的世界最大企业。垂直收购虽然有所增加,但是所占比例一直低于10%,所涉及的行业集中在电子和汽车工业,其目的在于降低生产链前向和后向关联的不确定性和交易成本以及获取范围经济收益。混合收购的重要性则大幅度下降,其目的在于分散风险和深化范围经济。
大型并购普遍采用的融资方式
通过股本互换实现跨国并购是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的产物。80年代曾流行一时的以大量发行垃圾债券特征,以追求短期内股东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的杠杆收购给企业长期发展带来了严重的不良后果。这些不良后果在90年代完全暴露出来,不少企业由于难以承受沉重的债务负担而走向衰退,甚至破产倒闭。因而,在90年代,人们更乐于接受以股票互换作为并购的交易方式。换股方式对于并购方企业来说,既可以解决企业筹资难的问题,又可以避免由于债务过多、利息负担过重而对企业财务状况造成的不良影响。对于被并购企业来说,换股交易可以避免现金交易造成的纳税问题,又可以分享新企业继续成长的好处,还可以享受股市走强带来的股价上涨的收益。因而,换股并购成为90年代企业并购的潮流。
中介机构在跨国并购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在90年代的企业并购中,中介机构功不可没。特别是投资银行的专业顾问和媒介作用起了重要支持和推动作用。根据汤姆森证券数据公司的资料显示,1999年高盛、摩根斯坦利和美林参与顾问的全球兼并与收购交易总值均超过一万亿美元。这些投资银行为了保持自己在业界的霸主地位,不遗余力,积极参与各大并购,从而成为90年代的并购潮的一大推动力。
5. 跨境融资的方式有哪些
任何企业要进行生产经营活动都需要有适量的资金,而通过各种途径内和相应手段取得这些资容金的过程称之为融资。并购融资方式根据资金来源渠道可分为内部融资和外部融资。但应用较多的融资方式是从外部开辟资金来源,通过与其他投资人联合投资,或以股权、债权、混合融资等方式筹集资金。一般来说,企业并购的融资渠道可以分为债务性融资、权益性融资、混合性融资。债务融资是指企业按约定代价和用途取得且需按期还本付息的一种融资方式。债务融资往往通过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民间资本等渠道,采用申请贷款、发行债券、利用商业信用、租赁等方式筹措资金,企业债务融资主要包括三种方式:贷款融资、债券融资、租赁融资。权益性融资指的是企业通过直接吸收投资或发行股票或利用权益资本融资筹集资金。权益资本是投资者投入企业的资金。企业并购中最常用的权益融资方式包括吸收直接投资、权益资本融资,发行股票融资。混合性融资并购指的是企业通过发行混合性融资工具筹集资金而进行的并购。常见的混合性融资工具主要有可转换债券和认股权证。
6. 我国目前跨国公司财务管理会遇到哪些棘手的问题为什么
摘要 跨国并购是在境外进行并购,并购方往往对境外的并购市场的熟悉程度比对国内的要低,因此跨国并购的风险比国内并购的风险要大,这些风险主要以财务风险的形式体现出来,因此跨国并购的财务管理至关重要。现阶段,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发展,跨国公司进行跨国并购的行为增多,如何更好地处理跨国并购中的财务问题,成为跨国公司财务管理中的新问题。跨国并购涉及的问题很多,如果从财务管理的角度来看,要关注和处理好两个关键的问题:目标企业的价值评估和融资决策,这两个问题也是决定并购是否成功的关键。
7. 跨国公司有那哪些对外投资的参与方式与其他类型公司有何区别
一般跨国公司对个参与投资有以下几种方式:
一,外商直接独立投资. 这类一般为与该地区和明显竞争和垄断优势的行业,仪器,材料科学,仪器设备等.性质为独运营,与总部有着相同的管理模式.
二,外商合资.这类一般是从事该地区难以湛透的行业,通过合资来达到战略本土化,投资领域包括工程,教育,食品农业等,具有投资额大,间接管理,通过分红,配股来赚取利润.
三,融资,这类一般从事非传统性行业,有金融保险,政府债券等,一般通过证券市场注资,直接融资的方式投资,一般不参与管理,具有收益大,风险高的特点.跨国公司具有投资规模大,全球集中统一的经营管理,综合产业多样化等特点.相反其它类型公司和跨国公司相比,投资规模较小,管理分散,产业结构单一等
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方式主要分为跨国并购和绿地投资,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跨国并购逐渐取代新建投资,成为对外投资的主要方式。
8. 我国企业跨国并购具有哪些优势
一、跨国并购大幅度降低了企业扩张的风险和成本。投资新建的方式并不仅仅涉及到建设新的生产能力,企业还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资金获取稳定的原料来源,建立有效的销售渠道,开拓和争夺市场。在并购情况下,企业可以充分利用原有企业的原料来源、销售渠道和市场份额,在资金市场方面也可利用原有企业的渠道融资,从而大大减少了发展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降低了风险和成本。
二、跨国并购节省了建厂时间。对制造业来说,并购方式最基本的好处就是可以省掉建厂时间,迅速获得现成的生产要素,立即建立国外的产销据点。因此,并购方式有利于企业迅速抓住市场机会。因此,当迅速进入外国市场成为跨国公司投资的主要目标时,并购必然成为受到偏好的投资方式。
三、跨国并购能充分利用经验曲线效应。企业通过并购,不但获得了原有企业的生产能力和各种
资产,还获得了原有企业的经验,经验————成本曲线效应对混合并购有着特别重要的作用。在新的经营领域,经验往往是一种有效的进入壁垒。通过混合并购,绕开进入壁垒而建立的混合一体化企业,其各部分可以实行经验分享,形成一种有力的竞争优势。
企业通过并购能够实现经验共享和互补,这种经验不仅包括经验曲线效应,也包括企业在技术、市场、专利、产品和管理等方面的特长,还包括优秀的企业文化。企业通过并购可以将上述经验在各分部之间实现共享或取长补短,产生互补效应。
四、通过跨国并购能获得科学技术上的竞争优势。科学技术在经济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产品成本、质量的竞争往往转化为科学技术上的竞争,因此,企业往往为了取得生产或产品技术上的优势而进行并购活动。
五、能够迅速进入东道国并占领市场。跨国并购有效地降低了进入新行业的壁垒。首先,企业在进入一个新的领域时,必然面临着现有企业的激烈反应,若小规模进入,又面临成本劣势。其次,由于产品差异的原因,用户从原产品转向购买新进入者的产品时,需要支付高额转置费用,令新企业难以占领市场。第三,资金限制。某些资金密集型行业要求巨额投资,企业进入时,存在较大的风险,使企业在筹资方面有一定困难。第四,由于原有企业与销售渠道之间已建立了长期密切的合作关系,新企业要进入该领域必须打破原有企业的市场网络,才能获得有效可靠的销售渠道。
六、能够有效利用被并购企业的资源。通过跨国并购有利于获取用创建方式所难以得到的各类经营资源,主要有以下几种:1.获取原有分销渠道。通过并购方式,跨国公司可以利用被并购企业在当地市场的分销渠道,以及被并购企业同当地客户和供应商多年来所建立的信用,使跨国公司能迅速地在当地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并且还可以顺便把跨国公司的其他子公司的产品引入该市场。2.获取被并购企业的技术。并购发达国家的企业,可以获得该企业的先进技术和专利权,以提高跨国公司的技术水平。3.利用原有的管理制度和人力资源。采取并购作为直接投资的方式,可以不必重新设计一套适合当地情况的经营管理制度,而直接利用现有的管理组织、管理制度和管理人员。这样可以避免对当地情况缺乏了解而引起的各种问题。当跨国公司迅速发展时,并购可以缓和管理人员相对缺乏的现象。由于种种原因,跨国公司往往不把被并购的企业所经营的业务同自己的业务完全结合起来,从而被并购企业在某种程度上继续保持其经营特色。因此,利用熟悉本企业业务和当地情况的被并购企业的管理人员可以大大减轻跨国公司在管理上的压力。此外,跨国公司有时还可以通过并购学习外国先进的管理方式。4.获取被并购企业的商标、商誉等无形资产。并购国外现有企业,往往可以利用其商标的知名度,迅速打开市场。如果目标企业同跨国公司的产品种类差别甚大时,并购方式可以迅速增加跨国公司的产品种类。尤其当跨国公司跨越原有产品的范围而实行多样化的经营时,如果缺乏有关新的产品种类的生产和营销方面的技术和经验的话,采用并购方式则显然更为稳当。5.利用目标企业的特有资产。为了获得目标企业的特有资产也可能是跨国公司选择并购方式而不选择创建方式的一个重要原因。有时目标企业拥有跨国公司所需要的资源,例如,跨国公司为了确保石油、金属矿石等原料供应,便可以通过并购方式来利用被并购企业的特有资产。
七、能够享有对外直接投资的融资便利。跨国公司为了进行国外直接投资常常要向资本市场获得资金融通。同创建方式相比,并购方式更容易争取到资金融通,因为并购方式具有较小的不确定性。其次,并购方式收益快,往往能更快地收回投资;跨国公司一旦有了并购目标企业后,就可以采取以下方法,避免创建方式直接投资的风险,减少自有资本的直接投入。 1.采用以股换股的方式进行融资。随着股份公司的建立和发展,大量股份公司的股票上市流通,企业就有可能通过股份公司之间相互交换股票方式,掌握目标企业一定份额的股票,从而控制他人股本,占有他人企业。 2.以目标公司的实有资产和未来收益作抵押,在证券市场上发行公司债券。 3.以目标公司的实有资产和未来收益作抵押,直接从金融机构融资。正因为并购方式有 “快”的特点,有的跨国公司还把并购方式作为资金外逃以躲避政治风险的手段。
9. 国际跨国并购的优缺点
跨国并购有如下优势:
1.迅速进入他国市场并扩大其市场份额
一国企业进入他国市场,通常采用两种方式:第一种是直接向他国出口产品。由于跨国运输的高昂运费和他国关税壁垒的阻碍,使得企业产品的价格变得非常高,从而在他国市场丧失了价格竞争力;第二种是在他国建厂,也就是所谓的“绿地投资”。但是这种方式耗费的时间比较长,从选择厂址、修建厂房、购买和安装生产设备、招聘并培训管理人员和其他员工,一直到安排企业的原材料供应和产品的销售,这些都要耗费相当的时间和精力。由于国际市场变化很快,当新厂建设完成时,原来建厂所依据的市场情况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并购可以使一国企业以最快的速度进入他国市场并扩大市场份额。
2.有效利用目标企业的各种现有资源
目标企业在东道国一般都有比较成熟和丰富的资源,具体说来包括以下内容:(1)成熟完善的销售网络;(2)既有的专利权、专有技术、商标权、商誉等无形资产;(3)稳定的原材料供应保障体系;(4)成型的管理制度和既有的人力资源;(5)成熟的客户关系网。这些资源的存在可以使并购方绕开初入他国市场的困难,迅速投入生产,完善和开拓销售渠道,扩大市场份额,减少竞争压力。这些都是其他跨国投资方式难以获得的。
3.充分享有对外直接投资的融资便利
一国企业向他国投资常常需要融资。与“绿地投资”相比,并购可以比较容易地获得融资。具体说来,跨国并购完成后,并购方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获得资金:(1)用目标企业的实有资产和未来收益作抵押,通过发行债券获得融资;(2)用目标企业的实有资产和未来收益作抵押,直接从金融机构获得贷款;(3)并购方通过与被并购方互相交换股票的方式控制目标企业,从而避免现金支付的压力。
4.可以廉价购买资产或股权
跨国并购常常能够用比较低的价格获得他国企业的资产或股权。这主要有三种情况:
第一种是目标企业低估了自己某项资产的价值,而并购方对该项资产却有真实地认识。这样,并购方就能以较低的价格获得他国企业的资产;
第二种情况是并购方利用对方的困境,低价收购亏损或不景气的企业;
第三种情况是利用目标企业股票暴跌的时候收购其股票。
5.其他优势
跨国并购还可以有效降低进入新行业的壁垒,大幅度降低企业发展的风险和成本,充分利用经验曲线效应,获得科学技术上的竞争优势等等。
跨国并购方式的缺点
并购方式也具有一些内在的缺点,这正是为什么跨国公司也使用创建方式来替代并购方式的原因。
企业规模和选址上的问题。跨国公司可以通过跨国创建方式选择适当的地点并按照自己所希望的规模筹建新的企业。但是采用并购方式往往难以找到一个规模和定位完全符合自己意愿的目标企业,尤其是在市场不发达的发展中国家,这个问题尤其突出。
原有的契约或传统关系的束缚。现有企业往往同它的客户、供给者和职工具有某些已有的契约关系或传统的关系。如果结束这些关系可能在公共关系上付出很大代价,然而继续维持这些关系可能被认为是差别待遇。与供给者之间的关系也可能碰到类似的情况。
并购后的整合工作难度大。并购的成功不仅仅是一种财务活动,更取决于并购后对公司的整合工作的有效程度。而这种整合工作的难度是相当大的。而采用创建方式,原企业与新建企业之间的衔接比较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