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美团点评已实现盈亏
美团点评CEO王兴向媒体宣布,到今年年7月,美团点评除外卖业务外,其他业务已经实现盈亏平衡。这也意味着,美团点评年初开始提高商家佣金抽成的做法,终于实打实地奏效了。合并后的美团点评此前一直处在亏损的泥潭里,“烧掉”的风投融资超50亿美元。今年,美团点评一直处于内忧外困的境地:先是包括沈鹏在内的核心高层陆续离职,近期又被媒体爆出全国大规模裁员的消息。
B. 据称美团点评开始新一轮融资领投方不是腾讯那是谁呢
据爆料,美团开始新一轮融资了,此轮融资投前美团估值约为250亿美元,较2016年年初融资时的180亿美元,估值高出近40%。
此前王兴曾说过,互联网的下半场要上天、入地、全球化。所谓上天,就是高科技。在互联网下半场,更多的要关注底层科技,比如AI、大数据、云计算等。
所谓“入地”就是“接地气”,甚至是扎到地底下去。“现在仅仅做表层连接的事情已经不够了,如果仅仅停留在C端,有微信就够了。创业要’入地‘,要真正要做连接、改造并且提高效率,真正创造价值。
全球化。从全球互联网格局来看,只有中、美有巨型的互联网公司,而且无论是模式还是技术,都是中美两国的企业领先,未来互联网下半场的竞争将是中美之间的竞争。所以中国企业要是不放眼全球,长期来看在全球是没有竞争力的。
只要能有大的发展,那就加油吧!
C. 美团网的发展历史
一、2010年
2010年3月4日,王兴推出美团网。
2010年3月,获得天使投资人王江的种子投资;
2010年5月4日,美团网上海站上线。
2010年5月6日,美团网武汉站上线。
2010年7月26日,美团网西安站上线。
2010年8月2日,美团网广州站上线。
2010年8月,获得了红杉资本1200万美元A轮投资;
2010年10月19日,美团网无锡站上线。
2010年10月22日,美团网南京站上线。
2010年12月22日,美团网石家庄站上线。
二、2011年
2011年7月,美团获得阿里巴巴和红杉资本5000万美元的B轮融资;
2011年12月28日 中国网- 美团网荣获“年度最佳团购网站” 称号。
2011年12月23日中国经济网- 美团网11月销售额超2.5亿,稳居团购业第一
2011年12月22日 美团网入选“十大网络购物品牌”
2011年07月13日,阿里巴巴领投美团网5000万美金。
2011年04月06日,计世网消息, 美团网荣获“团购之星”称号。
三、2014年
2014年5月消息称美团获得3亿美元C轮融资,领投机构为泛大西洋资本,红杉资本及阿里巴巴跟投,美团C轮融资的估值在30亿美元左右。
美团的重要事件:
2014年美团全年交易额突破460亿元,较去年增长180%以上,市场份额占比超过60%,比2013年的53%增长了7个百分点。
2015年1月18日,美团网CEO王兴表示,美团已经完成7亿美元融资,美团估值达到70亿美元。
10月8日,大众点评与美团网宣布合并,美团CEO王兴和大众点评CEO张涛将会同时担任联席CEO和联席董事长。
11月,阿里确认退出美团。
11月10日,美团CEO王兴发内部邮件表示,将不再担任联席董事长。
2016年8月,北京市食药监局利用高科技手段对互联网违法行为进行搜索监测,为监管部门提供了一批违法线索,查处了一大批违法案件。
8月10日,北京市食药监局对美团进行立案调查。
2018年6月22日,美团点评正式向港交所递交IPO申请。
9月20日,美团点评登陆港交所。
2019年8月14日,检查组来到美团打车上海分公司进行上户检查。
通过监管平台数据比对,发现“美团打车”存在违规派单行为,交通执法部门现场开具了3万元的处罚决定书。
D. 美团的盈利模式到底是什么
美团2017年年报数据尚未在互联网上披露,只有 CEO王兴在上海中心大厦对公众表示,美团网2017年营业额达到3600亿元,收入达到330亿元。连续三年增长50%以上,2016营业额年达到2400亿元,比2015年增长50 %, 2017年达到3600亿元,比2016年增长50%。尽管从这些数据来看,美团发展迅速,但近年来融资频率也很高。美团盈利的模式到底是什么样的呢?
1、佣金
这是团购网站最基本的服务,但不同于国外团购网站。国外团购网站通常从商家自己购买商品,然后出售商品来赚取差价,即直销。美团不同。它基本上只充当组织者的中介,为合作商家提供在线促销,并通过商家销售的产品从总额中提取一定的佣金。
美团只是利用团购来建立自己的基本业务体系,外卖只是在整个餐饮类别下,在当前市场上用户容易接受的消费模式。
E. 美团网的主要融资方式是什么
1、产品销售。团购网站可以跟商家进行合作,通过帮助商标销售产品,获取产品销售的返利,这是在团购网站盈利中,比较基本的传统盈利方法。
2、广告费获利。由于团购网站一般都是属于地方性的,其广告精准性接近分类信息,因此,可以吸引到很多商家投放广告。对于这种精准性比较强。
3、商家服务费。团购网站还可以通过为商标举办新产品推广活动,为商家进行新产品的宣传,并且跟商家形成长期的合作关系,收取商家的推广费用。
在市场竞争的初期和企业成长的不成熟阶段,企业的盈利模式大多是自发的,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企业的不断成熟,企业开始重视对市场竞争和自身盈利模式的研究,即使如此,也并不是所有企业都有找到盈利模式的幸运。
盈利分析主要通过分析盈利模式,对现有的盈利方式进行改进。
的互联网公司(或者依托互联网平台进行营销的企业)的盈利模式,不外乎下面几种:
1、大广告(特指品牌广告,如新浪、搜狐首页面、频道页面的旗帜、文字广告,包括栏目冠名等) ;
2、小广告(特指分类广告、竞价排名广告、窄告等,如GOOGLE、网络、天下互联、搜饭网等提供的主要广告模式)
3、道具,QQ秀(如果大家看过腾讯公司的财报,就会知道通过购买道具、交费会员能取得多大的收入)
4、EC(即E-Commerce通过电子商务取得收入的方法,如淘宝网、ebay、万网等网站,无论是B2B还是B2C还是C2C,或者提供网络服务,收费方法多种多样,我们把这些都归纳为EC)
5、在线游戏(盛大、网易推出的游戏产品是典型的案例,还有很多免费的在线游戏也很流行,虽然对于玩家不收费,但是其中的特殊道具购买、晋级均可进行收费;其中的场景还可以卖给相关企业取得收入)
F. 美团融资历程股份分配
摘要 亲,您好,美团日前向港交所披露2020年年报,年报显示,美团采取不同投票权控制,其中,每股A类股有10票投票权,每股B类股,有1票投票权。
G. 美团确认融资100亿美元,企业进行融资一般主要目的是啥
在大众视野里,美团是一家负责吃喝玩乐的公司,说起看似轻松愉悦的吃喝玩乐,在美团来讲却是一个耗资巨大的技术活儿。最近美团融资近百亿美元,如此新动作大手笔去重砸社区团购,就是想在无人机配送等前沿科技方面大力加码,升级用户在吃喝玩乐方面的体验度,为了这份更美好而去进行无边界扩张。看起来是是不缺钱的。所以此番融资涉及到企业融资本质,也就是当企业为主体去融通资金,目的是力求企业及其内部各环节之间资金供求趋于平衡的动感过程。如遇资金短缺时,融资是以适当额度资金,也就是最小代价筹措到适当期限的有效手段。融资可以很好地解决企业的资本问题。本轮美团融资,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力求和阿里争夺电商排位名次,现在电商已经现身在美团APP比较醒目的位置。所以,我们可以看到美团野心,不仅仅着眼于外卖本地生活,而是放眼与整个电商的生态圈。
H. 美团点评,真的值300亿美元吗
对互联网“网红公司”的估值,须有脑洞大开的想象力。
10月19日,美团点评估值300亿美元、融资40亿美元的新闻,刷爆了朋友圈,这标志着全球未上市科技公司估值榜前五位中,带有“中国概念”的已经“五占其三”,滴滴、小米和美团点评分别位列第二、第三和第五位。
300亿美元是个什么概念?目前网络的市值逾920亿美元、京东的市值近560亿美元,美团点评的最新估值,已经占到网络市值的33%、京东市值的54%,而后二者分别位居国内互联网公司的探花和传胪宝座。
从会计学的角度看,公司估值历来存在多个核算方法、且涉及到多个参照维度。而对于非上市的互联网公司而言,现在流行的是,言必称“用户数”和“赛道”,只要“用户数”足够庞大,只要“赛道”足够宽阔,如何估值,那就看投资人的想象力了。
至于“用户数”,美团点评貌似对得起300亿美元的估值。公开资料显示,目前美团点评的活跃买家为2.4亿,京东的活跃用户数近2.6亿(6月30日之前的12个月),网络的移动搜索月活跃用户数则为6.65亿(2016年12月)。
但是,与美团点评相比,京东已经筑起供应链的防护墙,这使得它具备在电商红海中拼杀的能力,此外,内生于电商属性的互联网金融(京东金融),未来也具备一定的想象空间。
而至于网络,近几年虽说赢利能力下滑,但其净利润却还是年年为正的,何况,网络现在还有国内AI(人工智能)一哥的想象力加持。
在王兴“无边界”的理念下,近两年美团点评的赛道,好像变得开阔了——其业务的主战场,已从外卖、团购,进军到电影票、酒旅、移动出行、短租等等。
美团点评的口号也变成“吃得更好,活得更好”,试图构建起全频道的本地生活服务平台——如此一来,美团点评的未来估值想象力,不要说300亿美元,就是3000亿美元也不过分,因为仅以其目前试水的移动出行为例,这一领域的对标公司滴滴,最新一轮的估值已经超过500亿美元。
这样的想法,有没有可能实现?短期徒有其表,是有可能的,依靠强大的执行力。
这样的想法,到底好不好?不好,因为规模并不等于经济,长期应该也很难有成功的可能。
在“内存如金”的手机体验时代,如果一款APP能够更多地满足用户需求,用户自然是乐见其成的,毕竟,这样可以更少地下载APP,手机页面也可以变得更为简洁。但是,美团点评这一拓宽赛道的逻辑,事实上,可能经不起严谨的推敲。
其一,多点作战的实力值得商榷。无论是外卖、团购,还是电影票、酒旅、移动出行和短租,这些业务的核心拓展手段是“竞价模式”,也就是说,在取得一家独大的地位之前,你可能要用持续的补贴,以保留并抢夺活跃用户的数量。
如果仅是在单一领域通过补贴手段打垮(或合并)对手,比如外卖领域,美团点评有没有可能,是有一定可能性的。
但是,多领域同时作战,有没有可能,显然是绝无可能的,仅专注于移动出行的滴滴,其资本实力就已经远超美团点评,此外,专注于酒旅业务的携程,其目前市值也高达260亿美元,几乎与美团点评的最新估值保持同一身位。
其二,不同业务领域的业务逻辑存在冲突。美团点评的外卖和在线票务属于O2O模式,而移动出行和短租则属于共享经济模式,这两种模式的内在逻辑是存在一定的冲突的。
O2O的用户粘性弱,极容易发生迁移,属于终极价格PK性质,既要PK线上、又要PK线下,而共享经济则是闲置资源优化配置性质,只要能够形成一定的市场垄断,则用户就会具有较强的的粘性。
其三,美团点评缺乏生态构建的支付支撑。姑且不论当下美团点评的生态构建是不是伪命题,起码有一点是其硬伤,即缺乏自有支付平台的支撑,尽管当下美团点评已经拥有支付牌照,但是,欲想真正打破支付宝和微信支付二分天下的格局,可以说可能性微乎其微。
一者,现有用户已经形成使用惯性;二者,支付宝与投资理财及阿里电商平台之间已经构建起生态体系,微信支付与微信社交之间也已构建起生态体系,这二者的支付功能均具有一定的自我强化功能。
当然,或许有人会产生疑问,美团点评的全频道本地生活服务功能,难道与自有支付平台之间不能建立自我强化功能吗?对不起,很难具备,本地生活服务功能的用户粘性,上文已经讲到,其对用户的粘性相对要弱许多。
互联网公司的VC和PE投资人,绝大多数是理性的,但是,其间也存在早期投资人身不由己被裹挟、以及产业投资人出于整合并购等因素而后期出手的可能。
毕竟,对于早期投资人而言,如果不能力顶投资项目等到较佳的市场预期时IPO,那么其早期投资极有可能会产生较大的亏损。从这个角度讲,众多已经融资六、七轮却依然未上市的互联网企业,均存在这样的可能性——没有哪个投资人是不希望所投项目早日上市套现的,但是在什么样的市场预期下上市,这才是关健,否则,宁愿被裹挟着继续力顶,也不愿中途收手认亏。
美团点评,真的值300亿美元吗?
未来或难预料。但是,我还是有一句劝告:在树根尚浅之下,还是不要盲目往众多枝叶上喷洒营养液为好,相反,裁剪枝叶、突出重点业务反而更为重要。
I. 大众点评和美团什么关系啊
美团与大众点评于2015年10月8日合并成立:
从2003年成立至今,大众点评网共经历了四轮融资。2006年,中国融资市场复苏,大众点评获得红杉资本的首轮100万美金投资,这也是红杉中国成立之初投资的早期项目之一。
2014年2月,腾讯宣布与大众点评战略合作,持后者20%股份,2014年12月27日,福布斯中文网从投资圈获悉,大众点评即将完成新一轮融资,本轮融资规模逾8亿美金。
双方合并标识2015年10月8日,大众点评网与美团网联合发布声明,宣布达成战略合作并成立新公司。新公司将成为中国O2O领域的领先平台。
合并后双方人员架构保持不变,保留各自的品牌和业务独立运营。新公司将实施Co-CEO制度,美团CEO王兴和大众点评CEO张涛将同时担任联席CEO和联席董事长,重大决策将在联席CEO和董事会层面完成。
新公司估值超150亿美元,此次交易得到阿里巴巴、腾讯、红杉等双方股东的大力支持,华兴资本担任本次交易双方的独家财务顾问。
2016年7月18日,生活服务电商平台美团-大众点评(简称"新美大")宣布,获得华润旗下华润创业联和基金战略投资,双方将建立全面战略合作。
2018年7月,大众点评新增"一键停用第三方全部社交关系"功能,用户选择该功能后,即可一键停止关注微信好友,并取消微信好友对自己的关注。
美团的使命是"帮大家吃得更好,生活更好,作为中国领先的生活服务电子商务平台,公司拥有美团、大众点评、美团外卖等消费者熟知App,服务涵盖餐饮、外卖、生鲜零售、打车、共享单车、酒店旅游、电影、休闲娱乐等200多个品类,业务覆盖全国2800个县区市。
当前,美团战略聚焦Food+Platform,正以"吃"为核心,建设生活服务业从需求侧到供给侧的多层次科技服务平台。 美团正着力将自己建设成一家社会企业,希望通过和党政部门、高校及研究院所、主流媒体、公益组织、生态伙伴等的深入合作,构建智慧城市。
2016年8月,北京市食药监局利用高科技手段对互联网违法行为进行搜索监测,为监管部门提供了一批违法线索,查处了一大批违法案件。8月10日,北京市食药监局对美团进行立案调查 。2018年6月22日,美团正式向港交所递交IPO申请 。9月20日,美团登陆港交所 。
2021年4月,市场监管总局根据举报,依法对美团实施"二选一"等涉嫌垄断行为立案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