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什么是社会融资规模
社会融资规模(又称社会融资总量或社会融资总规模),是指一定时期内实体经济从金融体系获得的资金总额。
社会融资总量,就是金融业对实体经济的年度新增融资总量,既包括银行体系的间接融资,又包括资本市场的债券、股票等市场的直接融资。
社会融资规模的内涵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金融机构通过资金运用对实体经济提供的全部资金支持,即金融机构资产的综合运用,主要包括人民币各项贷款、外币各项贷款、信托贷款、委托贷款、金融机构持有的企业债券、非金融企业股票、保险公司的赔偿和投资性房地产等。二是实体经济利用规范的金融工具、在正规金融市场、通过金融机构服务所获得的直接融资,主要包括银行承兑汇票、非金融企业股票筹资及企业债的净发行等。三是其他融资,主要包括小额贷款公司贷款、贷款公司贷款、产业基金投资等。
社会融资规模反映的是我国实体经济从境内金融机构获得的融资总量,而外汇占款、外商直接投资属于外部资金流入,因此不应计算在内。
社会融资规模是全面反映金融与经济关系,以及金融对实体经济资金支持的总量指标。社会融资规模是指一定时期内(每月、每季或每年)实体经济从金融体系获得的全部资金总额,是增量概念。这里的金融体系为整体金融的概念,从机构看,包括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从市场看,包括信贷市场、债券市场、股票市场、保险市场以及中间业务市场等。具体看,社会融资规模主要包括人民币贷款、外币贷款、委托贷款、信托贷款、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企业债券、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保险公司赔偿、投资性房地产和其他金融工具融资十项指标。随着我国金融市场发展和金融创新深化,实体经济还会增加新的融资渠道,如私募股权基金、对冲基金等。未来条件成熟,可会将其计入社会融资规模。
B. 社融数据什么意思
社会融资数据又称社会融资规模,是政府和央行高度重视的宏观经济指标。 以社会融资指标增速为具体指标,历年政府工作报告和央行货币政策报告每季度都会提及。
社会融资规模指标是一项新的宏观调控指标 由央行于2011年创立,在中国独树一帜。 与货币供应量指数m2不同,社会融资规模指数是从金融机构的资产端而非负债端衡量金融机构投入实体经济的各类资金规模。
拓展资料:
1.社会融资是指贷款人通过非传统银行贷款渠道筹集资金的活动。目前,除银行贷款和政府直接投资资金外,被认为是来自社会融资渠道的资金。社会融资是经济实体融资的重要补充形式。弥补了单一银行融资渠道窄、资金短缺的短板。有利于提高全社会金融投资水平,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刺激经济快速增长。与新增贷款额相比,社会融资是一个更广泛的货币流通统计指标。
2.除金融机构新增贷款外,社会融资总量还包括股票和债券融资,将资金流向统计延伸至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的融资来源,更真实地反映社会经济资金的供求关系。 2018年11月13日,央行发布2018年10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统计报告,数据显示,10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197.89万亿元,同比增长10.2%。
3.面对直接融资规模逐年扩大,央行流动性管理难度加大。为更好落实宏观审慎政策,中国人民银行拟推出基于社会融资的货币流通统计口径——“社会融资增长指数”。该指标基于对社会融资规模的描述,或将在货币政策制定过程中部分替代M2(现金+居民储蓄存款+企业存款)作为参考指标,意味着股市等资产价格将纳入货币政策操作考量,有利于按照宏观审慎监管要求建立新的分析框架和监测范围。
4.2011年度工作会议和2011年1月18日国务院第五次全体会议强调“保持社会融资规模合理节奏”。这标志着社会融资作为一个新的概念,正式进入我国货币政策制定和操作的实践。2018年以来,社会融资规模进行了两次调整:2018年7月,央行首次调整社会融资规模。将存款类金融机构资产支持证券和贷款核销纳入社会金融统计; 2018年9月,央行第二次将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纳入社会金融统计。
C. 社会融资规模有哪些原则,社会融资规模有什么实践意义
一、社会融资规模的原则
社会融资规模的统计主要有四项原则:即居民原则、金融原则、合并原则和增量统计与计值原则。
一是居民原则。社会融资规模的持有部门和发行部门均为居民部门。按照居民原则,外商直接投资、外债和外汇占款均不计入社会融资规模。
二是金融原则。按照金融原则,国债发行不计入社会融资规模。因为国债发行的主体是政府,国债的发行与兑付属于财政政策的范畴。
三是合并原则。社会融资规模包括各种金融机构、金融市场通过直接或间接方式向实体经济提供的资金支持。因此,在统计社会融资规模时,要将金融机构相互间的债权和债务关系合并处理。在数据汇总方面,金融机构之间的债权和所有权关系相互轧差,不重复计算。例如,金融机构之间相互持有的股权、相互持有的债券等等,都不计入社会融资规模。
四是增量统计与计值原则。社会融资规模是增量概念,为期末、期初余额的差额,也可以是当期发行或发生额扣除当期兑付或偿还额的差额。
二、社会融资规模的实践意义
1.全面反映社会融资规模的总量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快速发展,金融与经济关系发生较大变化,理论研究与政策操作都需要能全面、准确反映金融与经济关系的全口径统计指标。传统的金融与经济关系,一般是指银行体系通过其资产负债活动,促进经济发展和保持物价水平基本稳定,在金融机构资产方主要体现为新增贷款对实体经济的资金支持,负债方主要体现为货币创造和流动性增加。目前人民币贷款是指银行业金融机构向实体经济发放的一般贷款及票据贴现,它反映了银行业对实体经济的资金支持。近年来,我国金融总量快速扩张,金融结构多元发展,金融产品和融资工具不断创新,证券、保险类机构对实体经济资金支持加大,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对贷款表现出明显替代效应。新增人民币贷款已不能完整反映金融与经济关系,也不能全面反映实体经济的融资总量。
据初步统计,2002年新增人民币贷款以外融资1614亿元,为同期新增人民币贷款的8.7%。2010年新增人民币贷款以外融资 6.33万亿元,为同期新增人民币贷款的79.7%。人民币贷款以外融资快速增长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直接融资快速发展。2010年企业债和非金融企业股票筹资分别达1.2万亿元和5787亿元,分别是2002年的36.8倍和9.5倍。二是非银行金融机构作用明显增强。2010年证券、保险类金融机构对实体经济的资金运用合计约1.68万亿元,是2002年的8倍。2010年小额贷款公司新增贷款1022亿元,比上年增长33.4%,相当于一家中小型股份制商业银行一年的新增贷款规模。三是金融机构表外业务大量增加。2010年实体经济通过银行承兑汇票、委托贷款、信托贷款从金融体系融资分别达 2.33万亿元、1.13万亿元和3865亿元,而在2002年这些金融工具的融资量还非常小。
社会融资总量是全面反映金融与经济关系,以及金融对实体经济资金支持的总量指标。社会融资总量是指一定时期内(每月、每季或每年)实体经济从金融体系获得的全部资金总额。这里的金融体系为整体金融的概念,从机构看,包括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从市场看,包括信贷市场、债券市场、股票市场、保险市场以及中间业务市场等。社会融资总量的内涵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金融机构通过资金运用对实体经济提供的全部资金支持,即金融机构资产的综合运用,主要包括人民币各项贷款、外币各项贷款、信托贷款、委托贷款、金融机构持有的企业债券、非金融企业股票、保险公司的赔偿和投资性房地产等。二是实体经济利用规范的金融工具、在正规金融市场、通过金融机构服务所获得的直接融资,主要包括银行承兑汇票、非金融企业股票筹资及企业债的净发行等。三是其他融资,主要包括小额贷款公司贷款、贷款公司贷款、产业基金投资等。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发展和金融创新深化,实体经济还会增加新的融资渠道,如私募股权基金、对冲基金等。未来条件成熟,可将其计入社会融资总量。综上所述,社会融资总量=人民币各项贷款+外币各项贷款+委托贷款+信托贷款+银行承兑汇票+企业债券+非金融企业股票+保险公司赔偿+保险公司投资性房地产+其他。[社会融资总量为一定时期(每月、每季或每年)的新增量,具体统计方法详见本文第三部分]
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社会融资总量快速扩张,金融对经济的支持力度明显加大。从2002年到2010年,我国社会融资总量由2万亿元扩大到14.27万亿元,年均增长27.8%,比同期人民币各项贷款年均增速高9.4个百分点。2010年社会融资总量与GDP之比为35.9%,比2002 年提高19.2个百分点。金融体系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明显加大(见图)。社会融资总量快速增长的同时,金融结构也多元化发展,金融对资源配置的积极作用不断提高。一是2010年企业债融资、非金融企业股票融资和保险公司赔偿分别占同期社会融资总量的8.4%、4.1%和1.3%,其中企业债融资比2002年上升6.8个百分点。二是商业银行表外业务融资功能显著增强。2010 年银行承兑汇票、委托贷款和信托贷款分别占同期社会融资总量16.3%、7.9%和2.7%,分别比2002年高19.8、7和2.7个百分点。
2.统计监测和宏观调控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金融业发生巨大变化,金融市场和产品不断创新,直接融资比例逐步加大,非银行金融机构作用明显增强,金融调控面临新的环境和要求,迫切需要确定更为合适的统计监测指标和宏观调控中间目标。
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是促进经济增长、实现充分就业、保持物价稳定和维持国际收支平衡。为了实现这一最终目标,一般都要根据一个国家的实际情况,确定合适的中间目标。较长时期以来,我国货币政策重点监测、分析的指标和调控中间目标是M2 和新增人民币贷款。在某些年份,新增人民币贷款甚至比M2受到更多关注。然而由于新增人民币贷款已不能准确反映实体经济的融资总量,因此只有将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非银行金融机构提供的资金和直接融资都纳入统计范畴,才能完整、全面监测和分析整体社会融资状况,也才能从根本上避免因过度关注贷款规模而形成的 “按下葫芦浮起瓢”的现象,即商业银行通过表外业务绕开贷款规模。这些表外业务主要有银行承兑汇票、委托贷款、信托贷款等。以2010年为例,全年新增人民币贷款7.95万亿元,同比少增1.65万亿元,但是实体经济通过银行承兑汇票和委托贷款从金融体系新增融资达3.47万亿元,占社会融资总量的 24.2%,同比多增2.33万亿元(见表1)。
衡量一个指标能否作为调控的中间目标,有两个重要标准,一是它与最终目标的关联性,二是它的可调控性。实证分析表明,与新增人民币贷款相比,社会融资总量与主要经济指标相互关系更紧密。衡量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在统计上一般采用相关性分析,测算得到的相关系数绝对值一般在0与1之间。相关系数越高,说明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越紧密。我们采用基于2002-2010年的月度和季度数据,对社会融资总量、新增人民币贷款与主要经济指标分别进行统计分析(见表2),结果表明:与新增人民币贷款相比,我国社会融资总量与GDP、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工业增加值、CPI的关系更紧密,相关性显著优于新增人民币贷款。
同时,我们采用统计检验进行相互作用的分析,结果表明,社会融资总量与经济增长存在明显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因此,可以对这两个变量建立长期均衡关系模型,以分析变量之间相互作用的长期均衡关系,并根据均衡关系进行预测。我们基于2002-2010 年的年度数据,对社会融资总量与GDP建立长期均衡关系模型。测算结果表明,社会融资总量与GDP存在稳定的长期均衡关系。这说明,社会融资总量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是有规律的,可以根据GDP和CPI等指标推算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所需要的相应的社会融资总量。通过完善金融统计制度,加强中央银行与各金融监管部门和有关方面协调配合,可形成社会融资总量的有效调控体系。
3.统计需科学准确及时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货币与金融统计框架推荐成员国编制信用和债务总量指标,主要包括各类贷款、银行承兑汇票、债券、股票等金融资产,成员国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编制。由于国情不同,我国社会融资总量指标名称和口径与其他国家有所差异。在充分考虑社会融资总量指标的可得性、可测性、可用性及其与宏观调控最终目标相关性的基础上,我国基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货币与金融统计框架及资金流量核算原则,开始编制社会融资总量指标。
社会融资总量统计数据完整可得,采集及时准确。社会融资总量是增量概念,为期末、期初余额的差额,或当期发行或发生额扣除当期兑付或偿还额的差额,统计上表现为每月、每季或每年新增量。社会融资总量各项指标统计,均采用发行价或账面价值进行计值,以避免股票、债券及保险公司投资性房地产等金融资产的市场价格波动扭曲实体经济的真实筹资。社会融资总量中以外币标值的资产折算成人民币单位,折算的汇率为所有权转移日的汇率买卖中间价。在数据汇总方面,金融机构之间的债权和所有权关系相互轧差,不存在重复计算问题。例如,金融机构之间相互持有的股权、金融机构之间相互持有的债券等等,都不计入社会融资总量,以真实反映金融体系对实体经济的资金支持。社会融资总量中的银行承兑汇票是指金融机构表内表外并表后的银行承兑汇票,即银行为企业签发的全部承兑汇票扣减已在银行表内贴现部分。并表的目的是为了保证不重复统计。
D. 社会融资规模包括房贷么
包括各种带来宽,当然也包自括房贷。
1、什么是社会融资规模?
社会融资规模(又称社会融资总量或社会融资总规模),是指一定时期内实体经济从金融体系获得的资金总额。
社会融资总量,就是金融业对实体经济的年度新增融资总量,既包括银行体系的间接融资,又包括资本市场的债券、股票等市场的直接融资。
2、社会融资规模的组成
社会融资规模的内涵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①是金融机构通过资金运用对实体经济提供的全部资金支持,即金融机构资产的综合运用,主要包括人民币各项贷款、外币各项贷款、信托贷款、委托贷款、金融机构持有的企业债券、非金融企业股票、保险公司的赔偿和投资性房地产等。
②是实体经济利用规范的金融工具、在正规金融市场、通过金融机构服务所获得的直接融资,主要包括银行承兑汇票、非金融企业股票筹资及企业债的净发行等。
③是其他融资,主要包括小额贷款公司贷款、贷款公司贷款、产业基金投资等。
E. 广西社会经济发展的现状和特点
7月8日 09:44 2005年,全区各族人民在自治区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各种矛盾和困难,努力克服严重自然灾害的影响,较好地完成自治区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批准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目标,全区经济继续保持近年来增长加快、效益较好、稳定性和协调性增强的良好势头。全区生产总值4016亿元,增长12.5%;财政收入475.4亿元,增长17.7%。经济发展“双过千”目标胜利实现。农业生产稳定增长,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继续提高,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区域特色经济和县域经济加快发展;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700亿元,增长35%,投资结构继续优化,重大项目建设实现突破;各项改革继续深化,开放合作不断扩大;就业和社会保障取得新成绩,人民生活继续改善,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回落;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生态环保建设得到加强。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当前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中仍然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主要是: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持续上涨,部分农产品价格下降,使农民增收难度加大;工业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企业生产成本增加,盈利空间受到挤压;煤电油运供求仍然偏紧,尤其是电力短缺的约束较大;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些长期性和深层次矛盾仍然存在。对这些矛盾和问题,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为了加快推进富裕广西、文化广西、生态广西和平安广西建设,全面实现2006年发展目标, 建议:
(一)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协调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制定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重点抓好新农村建设试点示范工程,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投入力度,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着力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的实际问题,切实让农民得到更多实惠;着力抓好农业优势产业发展,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抓好农业支撑体系建设,突出抓好动植物防疫体系,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加快农业技术创新和推广应用步伐,提高农业服务保障能力;进一步强化各项支农惠农措施,继续落实粮食最低收购保护价政策, 启动水稻良种补贴试点,扩大农机具购置补贴范围;整合各渠道支农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加强农民工就业培训工作。
(二)积极促进工业快速增长。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着力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大企业技术改造力度,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积极培育新的工业增长点;加快企业联合重组步伐,大力培育强优企业和实施品牌战略,提高重点行业生产集中度和整体技术水平;加大重大工业项目建设力度,集中力量开工一批重大工业项目,着力培育支柱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进一步加快工业园区、开发区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加快招商引资工业项目入园进区;加快发展交通运输、金融、保险、现代物流、会展、信息咨询等生产型服务业,为促进工业经济快速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加强工业经济运行调节,统筹抓好煤电油运供求衔接。
(三)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抓紧编制北部湾(广西)经济区开发规划和南北钦防城市群发展规划,启动沿海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二期工程,加快一批重大工业项目前期工作,促进沿海工业布局,加快北部湾(广西)经济区开放开发。加强中心城市和新设地级市基础和公共设施建设,以及环境综合整治,大力发展城市产业经济,不断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和辐射带动能力。加快发展县域特色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加强重点镇建设,扩大产业和人口规模,增强县域经济实力。
(四)积极扩大投资和推进项目建设。更多地运用市场和开放的办法筹措建设资金,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增进政银企合作,扩大直接融资,促进社会投资,积极争取国家资金支持,进一步拓展筹融资渠道。进一步整合统筹政府各类专项资金,集中力量办大事,向重点领域、重要产业、重大项目、关键环节倾斜。把扩大投资和推进项目建设更好地结合起来,继续抓好自治区层面和各市层面统筹推进一批重大项目新开工,加快在建项目建设进度,确保一批重大项目按计划竣工投产,切实抓好自治区成立50周年大庆重大项目建设,突出抓好项目前期工作,做好成熟的项目储备,保持重大项目建设的连续性。
(五)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大力节约能源资源,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和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建设。加大发展循环经济工作力度,下大力气抓好企业节能降耗,在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大力推广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技术。继续加强生态保护工程建设,加强环境保护和综合整治工作。
(六)积极推进改革开放。扎实推进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体制改革为主要内容的综合配套改革,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加快以国有企业产权改革为重点的企业改革步伐,完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进一步优化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体制和政策环境。继续深化投资、价格、财税、粮食流通、科教文卫、行政管理体制等经济和社会领域的各项改革。努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继续举全区之力办好第三届中国-东盟博览会。深化国内外区域合作,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扩大利用国内外资金规模。加快调整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扩大对外贸易规模。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和支持优势企业开展国际化开发经营活动,积极推进利用境外资源性项目工作。
(七)统筹发展各项社会事业。要切实关注民生,关心群众切身利益,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加强就业和再就业工作,重点解决下岗失业人员尤其是大龄失业人员再就业,把发展服务业与扩大就业结合起来,大力发展旅游、商贸餐饮、社区服务、养老、物业管理、文化、健身、休闲娱乐等生活服务业,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和失业保险制度,建立健全城乡低收入困难群众社会救助体系。认真落实鼓励消费的各项政策措施,大力开拓城乡市场尤其是农村市场,扩大城乡居民消费,保持价格基本稳定。加快“两基”攻坚进程,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加快创新文化发展机制,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大力推进重大文化工程建设。加强城乡公共卫生设施建设,做好重大疾病防治工作。加快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工程,高度重视和加强库区移民安置工作。抓好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继续集中财力为民办好一批实事。
F. 社会融资规模都包括什么呢
具体看,社会融资规模主要包括:
1、人民币贷款
2、外币贷款
3、委托贷回款
4、信托贷款
5、未贴现的银行承兑答汇票
6、企业债券
7、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
8、保险公司赔偿
9、投资性房地产
10、其他金融工具融资。
特别注意,国债和民间借融资不包含在内。
G. 社会融资规模 包括哪些指标
社会融资规模是全面反映金融与经济关系,以及金融对实体经济资金支持的总内量指标。社会融资规模是指一定容时期内(每月、每季或每年)实体经济从金融体系获得的全部资金总额,是增量概念。
这里的金融体系为整体金融的概念,从机构看,包括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从市场看,包括信贷市场、债券市场、股票市场、保险市场以及中间业务市场等。
具体看,社会融资规模主要包括人民币贷款、外币贷款、委托贷款、信托贷款、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企业债券、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保险公司赔偿、投资性房地产和其他金融工具融资十项指标。
H. 中国人民银行社会融资规模统计的具体构成有哪些
从指标抄构成看,省(市、自治区)社袭会融资规模=人民币贷款+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委托贷款+信托贷款+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企业债券+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保险公司赔偿+投资性房地产+其他。2012年央行建立了地区社会融资规模季度统计制度,目前汇总的地区社会融资规模与全国数据间的误差率一直稳定在0.2%左右,明显低于汇总的地区GDP数据与全国GDP的误差水平。
I. 社会融资规模为何下降
相关研究员温彬认为,社会融资规模增速放缓主要原因是委托贷款、信托贷款等表外融资较前几年有了较大回落,这也与加强监管引起信用环境的紧缩有关,表外的这些融资需求,短期内表内信贷又难以承接,资本市场也难以消化,进而导致部分企业资金链收紧,以及一些信用债发行困难,因此出现信用偏紧的状况。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7月起,人民银行完善社会融资规模统计方法,将“存款类金融机构资产支持证券”和“贷款核销”纳入社会融资规模统计,在“其他融资”项下反映。“此项调整对社会融资规模数据起到了一定的支撑作用
J. 为什么全国社融规模政府债券数据与各省市相加不一致
摘要 金融资源已是市场化配置,比如贷款、企业债更多流向长三角、珠三角、北京等东部省份,但是为了区域平衡发展,财政资源通过中央转移支付、地方债去支援欠发达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