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道德经中多次提到水,那水究竟蕴含了哪些哲理
道是什么?怎么得道?这是老子的《道德经》所阐述的核心内容。在讲道的过程中,老子运用了“水”这个载体来说明自己的思想:道法自然,无为而无不为。
《道德经》里,大众最熟悉的提到水的是:“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在老子看来,符合大道的人就像水一样,善于帮助万物,但从来不与万物争长论短。
2. 《道德经》中关于“水”的言论有哪些
第 八 章
上 善 若 水 。
水 善 利 万 物 而 不 争 ,
处 众 人 之 所 恶 , 故 几 于 道 。
居 善 地 , 心 善 渊 , 与 善 仁 ,
言 善 信 , 政 善 治 , 事 善 能 ,
动 善 时 。 夫 唯 不 争 , 故 无 尤 。
3. 《道德经》中关于“水”的言论有哪些 要原句啊
第 八 章
上 善 若 水 .
水 善 利 万 物 而 不 争 ,
处 众 人 之 所 恶 , 故 几 于 道 .
居 善 地 , 心 善 渊 , 与 善 仁 ,
言 善 信 , 政 善 治 , 事 善 能 ,
动 善 时 . 夫 唯 不 争 , 故 无 尤 .
4. 在《道德经》中,老子为什么总是用“水”来喻道
水,大家都知道水是孕育万物的源泉,在现代水都如此重要,更别说在古代了。老子的《道德经》中有这么一篇讲述水的句子,即“水,几于道,上善若水”并且水的概念被多次反复提到,那是什么让老子如此推崇水呢?不得不说,水构成了整个《道德经》。
最后则是水的无私奉献,老子正是通过《道德经》中水的品质来讲诉大道,还记得雷锋精神吗?这就是告诉我们无时无刻都不要忘记学会奉献,如果人人都很自私自利不回去帮助他人,那么现代社会早就混乱无比了。
不得不说的是,水组成了《道德经》,水的品质也正好表达了老子对大道的思想。告诉我们为人处世要像水一样无私奉献,像水一样心甘情愿的付出,不求一点回报,像水一样,宁静自然,以弱小之躯撼动庞大的东西。
5. 道德经中和水有关的文字
1. 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万千生灵的生长需要水, 但水不会计较,不会去特别彰显自己,不会与万物争功出头,有的只是默默地滋润哺育著万物, 不求回报。 处众人之所恶.。水能够在众人厌恶不去做的事,水去做。水洗涤万物, 脏了自己清洁了别人。世间任何脏的地方,哪怕是阴暗污秽的沟渠,都会想到用水来清洗。经水清洗後,万物清爽了,水却脏了。这是水的无私和奉献。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水喜欢居住在安静无事的地方;水的心最善良,不贡高能和万物之性,所以水它都处在最下的地方;水的德最善最仁,施万物不伐其功,利万物不求其报。说起来水最有信用,万物要他,他就给他。水润万物升为雨露降入河流,其善治於世间也。水之善去垢煮食,润泽乾坤,随宜妙用是世上最能的一项。水之行动不违天时,皆行则行,皆止则止也。此为水之七善。 2. 天下柔弱,莫过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天下之柔弱,没有比水更柔弱了。水是柔弱的,任何人都可以拥有和支配水。水虽弱而坚强,天下也没有胜过水之坚强的了。滔天洪水使山河为之变色、河川为之改道,使世间万物在其面前显得那麼渺小和苍白无力。所以天下没有一项东西可以替换它。所以水之柔可以胜过刚愎,水的弱可以胜过强硬。因此世上最柔弱的是水,力量最大的也是水。天下之人没有一个人不知道此道理,而天下之人没有一个人能行此道理。
6. 《道德经》里有几处提到水以柔克刚
老子的哲学备受推崇,我看了一遍《道德经》,对"道"有了些新认识。
人人都知道老子"道"的概念。比较熟悉"道"的特性是:"道"是万物背后的规律,无形无名,你能说清道,那道已经不是道了。
我们不熟悉的"道"的特性,老子在《道德经》里告诉了我们:
(1)以柔克刚:水的特性。
(2)以静制动:静的特性。
(3)以朴灭欲:朴的特性。
(4)以小成大:微的特性
"道"这四个特点都像女人的特点,怪不得老子把"道"常常也说成母或雌呢。
以"道"这四个特点,老子推出了做人的道德原则。大家自己都可以想出来,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什么道德操守符合这四个原则。我仅举几个例子:谦卑,安静,朴实,不好强,不争吵,不张扬,不傲慢,不贪财。
不过呢,我感觉老子调教出来的有修养的人士,缺乏了男子汉的气概,多少有些女人气质。当然,如果一个女孩具有这些道德素养,那真是最好的老婆人选了。
咳,老子要让人外显柔弱,孔子让人外显顺从。他们都说:柔,顺,小,反倒能成大事。我想这就是中国人的外在特征吧?但我怎么都觉得这样的一个民族的外在形象太女人气了。怪不得中国随着女人从儒家"三从四德"的枷锁中解放出来,中国越来越显阴盛阳衰呢。
7. 《道德经》中对水的描述语句是什么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道德经》
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和万物相争,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最接近道。作家杨大侠指出,从水中可以琢磨学问之道。
8. 老子《道德经》中关于“水论”的句子有哪些
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居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矣.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9. 《道德经》以水喻道:静而不争,才是人生最高的境界,你觉得呢
老子说“上善若水”,意思就是说最高的善就像水一样。因为水有很多和道相似的德性。
《道德经》: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最高的善就像水一样
六、事善能。水没有固定的形状,它遇物赋形,非常能够变通。
七、动善时。水能适时而变化,冬天结为冰,春天融化成水,能够随着动荡的趋势而动荡,随着静止的状况而安详静止。
水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无争,他滋养万物,然而又不跟万物相争。道是幽隐玄妙的,不可见不可摸,它先天地而生,它妙用无穷,能生养万物。水有诸多德性,是最接近于道的一种物质。
10. 道德经怎么说水
上善若水
《道德经》(第八章)
原文:
上善若水(1)。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2),故几于道(3)。
居善地(4),心善渊(5),与善人(6),言善信(7),正善治(8),事善能(9),动善时(10)。
夫唯不争,故无尤(11)。
--------------------------------------------------------------------------------
说明:
(1)上善若水,
【注】最完善的德性,好像水一样。上善,《辞海》:“犹至善也。上,高也。《尔雅·释亲》郭注:高者,言最在上也。善,伦理学名词。凡具有人格者之负责行为,其自身有绝对价值者曰善。”
吴澄说:“上善,谓第一等至极之善,有道者之善也。”
(2)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
【校】帛书甲本作“水善利万物而有静,居众之所恶”;乙本作“水善利万物而有争,居众人之所亚”。傅、王本如此,从之。
【注】水善于利益万物,而不争私利,居处众人所厌恶的地方。
王安石说:“水之性善利万物,万物因水而生。然水之性至柔至弱,故曰不争。众人好高而恶卑,而水处众人之所恶也。”
吴澄说:“盖水之善,以其灌溉浣灌,有利万物之功,而不争处高洁,乃处众人所恶卑污之地。”
(3)故几于道:
【注】因此几乎同于大道。几,《辞海》:“微也,《易·系辞》:‘几者动之微,吉之先见者也。’近也,《易·小畜》:‘月几望。’庶几也,《汉书·东方朔传》:‘可几而见也。’通冀。”此处老子借水喻道,以水性喻道性,故庶几于道也。
肖天石说:“水之为德,善利万物而不争,不舍昼夜而不息,流行万古而不已,无远弗届而不竭,日趋下流而不止、处众人之所恶而不遗。道亦犹然,故曰几于道。”
(4)居善地,
【注】居处良善的地方。
肖天石说:“居善地,则顺世适性以为安,利人济物以为怀,故能无争而自得也。”
(5)心善渊:
【注】心神善于渊静,即心不外驰,静如渊泉止水。渊,《小尔雅·广诂》:“深也。《管子·度地》:‘出地而不流者,命曰渊水。’《庄子在宥》:‘其居也。渊而静。’郭注:‘静之可使如渊。’”
范应元说:“心善渊者,中常湛静。”
肖天石说:“心善渊,则清虚湛澈以为守,潜龙勿用深藏,故能神鉴而自明也。”
(6)与善人:
【校】帛书甲本作“予善信”。“善信”系下句“言善信”中文,此处显有脱简;乙本作“予善天”。傅本如此,从之。王本作“与善仁”。
【注】相与善为道的人。
(7)言善信:
【注】说话善于信实。
范应元说:“言善信者,声不妄发。”
(8)正善治:
【校】帛书如此,从之。王本同。傅本作“政善治”。张松如说:“古书‘政’、‘正’本多通用。”陈鼓应此处作“政善治”,意为“为政善于完成良好的治绩。”谨按:此处“正”应按其本义解为是。《史记·太史公自序》说:“李耳无为自化。清静自正。”“正善治,”,乃是“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从而“不欲以静,天下将自正”。(三十七章)
【注】正事善于治理。《辞海》:“正,常也。”老子说:“以正治邦,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五十七章)“清静可以为天下正”。(四十五章)正者,奇之反。
司马迁说:“李耳无为自化,清静自正。”
范应元说:“政善治者,德惟无私。”
肖天石说:“改善治,则能端拱无为而自治,化育万物而自然,故能安和百姓而无名也。”
(9)事善能:
【注】事业善于胜任。能,《辞海》:“胜任也。”范应元说:“事善能者,无所不通。”
(10)动善时:
【注】行动善于把握时机。时,《辞海》:“适合时宜曰时。”
司马迁说:“与时迁徙,应物变化。”
肖天石说:“动善时,则时然而善发以为几,与时偕新以为行,故能万世以便圣人而不惑也。”
(11)夫唯不争,故无尤:
【注】正因为它不争,因此没有怨尤。
范应元说。“夫惟不争,是以无过而全德尽善也。”
肖天石说:“夫无私则自无争,无争则自无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