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华为不上市,它是怎么融资的
现在问题来了,既然华为上愿意上市,它又靠什么途径来解决自己的融资问题呢?第一,华为与房企不同,房企是高负债经营,而华为业绩年年增长,信用度较高,完全可以发行债券。之前华为发行了16亿元三年期的人民币债券,利率仅为4.55%,而且发行圆满成功,说明华为的信用度高。
第二,华为可以通过企业内部集资的方式,来解决融资问题。华为长期给予内部股份和分红,员工对股份和所得分红的信用非常高,这就导致了如果华为要内部配股或者增发新股,马上可以得到新老员工的积极支持。而且华为职工的收入也比较高,华为每年支出的员工薪资应该在600多亿的水平,要想内部集资也并非难事。
第三,华为若是要融资,还可以向银行借贷,对于华为这样的优秀企业,哪家银行不将其奉为上宾?就算一般有点实力的民企都有“小巨人称号”可获得银行一定的授信额度,更何况是华为向银行借钱?现在是银行害怕华为不肯借钱,而非华为这样的优秀企业借不到钱。华为向银行借钱的成本也很低,根本也无需上市。
平说财经张平
B. 解读华为的几次股权激励计划,给华为带来了哪些战略发展
华为公司内部股权计划始于1990年即华为成立三年之时,至今已实施了4次大型的股权激励计划。本文梳理了华为公司二十多年来跌宕起伏、令人艳羡的股权激励历程,并分析了其取得成功的原因和带来的启示。
2
创业期股票激励
创业期的华为一方面由于市场拓展和规模扩大需要大量资金,另一方面为了打压竞争者需要大量科研投入,加上当时民营企业的性质,出现了融资困难。因此,华为优先选择内部融资。内部融资不需要支付利息,存在较低的财务困境风险,不需要向外部股东支付较高的回报率,同时可以激发员工努力工作。
1990年,华为第一次提出内部融资、员工持股的概念。当时参股的价格为每股10元,以税后利润的15%作为股权分红。那时,华为员工的薪酬由工资、奖金和股票分红组成,这三部分数量几乎相当。其中股票是在员工进入公司一年以后,依据员工的职位、季度绩效、任职资格状况等因素进行派发,一般用员工的年度奖金购买。如果新员工的年度奖金不够派发的股票额,公司帮助员工获得银行贷款购买股权。
华为采取这种方式融资,一方面减少了公司现金流风险,另一方面增强了员工的归属感,稳住了创业团队。也就是在这个阶段,华为完成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任务,1995年销售收益达到15亿人民币,1998年将市场拓展到中国主要城市,2000年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设立研发中心,海外市场销售额达到1亿美元。
网络经济泡沫时期的股权激励
2000年网络经济泡沫时期,IT业受到毁灭性影响,融资出现空前困难。2001年底,由于受到网络经济泡沫的影响,华为迎来发展历史上的第一个冬天,此时华为开始实行名为“虚拟受限股”的期权改革。
虚拟股票是指公司授予激励对象一种虚拟的股票,激励对象可以据此享受一定数量的分红权和股价升值权,但是没有所有权,没有表决权,不能转让和出售,在离开企业时自动失效。虚拟股票的发行维护了华为公司管理层对企业的控制能力,不至于导致一系列的管理问题。
华为公司还实施了一系列新的股权激励政策:
(1)新员工不再派发长期不变一元一股的股票;
(2)老员工的股票也逐渐转化为期股;
(3)以后员工从期权中获得收益的大头不再是固定的分红,而是期股所对应的公司净资产的增值部分。
期权比股票的方式更为合理,华为规定根据公司的评价体系,员工获得一定额度的期权,期权的行使期限为4年,每年兑现额度为1/4,即假设某人在2001年获得100万股,当年股价为1元/每股,其在2002后逐年可选择四种方式行使期权:兑现差价(假设2002年股价上升为2元,则可获利25万)、以1元/每股的价格购买股票、留滞以后兑现、放弃(即什么都不做)。从固定股票分红向“虚拟受限股”的改革是华为激励机制从“普惠”原则向“重点激励”的转变。下调应届毕业生底薪,拉开员工之间的收入差距即是此种转变的反映。
非典时期的自愿降薪运动
2003年,尚未挺过泡沫经济的华为又遭受SRAS的重创,出口市场受到影响,同时和思科之间存在的产权官司直接影响华为的全球市场。华为内部以运动的形式号召公司中层以上员工自愿提交“降薪申请”,同时进一步实施管理层收购,稳住员工队伍,共同渡过难关。
2003年的这次配股与华为以前每年例行的配股方式有三个明显差别:一是配股额度很大,平均接近员工已有股票的总和;二是兑现方式不同,往年积累的配股即使不离开公司也可以选择每年按一定比例兑现,一般员工每年兑现的比例最大不超过个人总股本的1/4,对于持股股份较多的核心员工每年可以兑现的比例则不超过1/10;三是股权向核心层倾斜,即骨干员工获得配股额度大大超过普通员工。
此次配股规定了一个3年的锁定期,3年内不允许兑现,如果员工在3年之内离开公司的话则所配的股票无效。华为同时也为员工购买虚拟股权采取了一些配套的措施:员工本人只需要拿出所需资金的15%,其余部分由公司出面,以银行贷款的方式解决。自此改革之后,华为实现了销售业绩和净利润的突飞猛涨。
新一轮经济危机时期的激励措施
2008年,由于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危机给世界经济发展造成重大损失。
面对本次经济危机的冲击和经济形势的恶化,华为又推出新一轮的股权激励措施。2008年12月,华为推出“配股”公告,此次配股的股票价格为每股4.04元,年利率逾6%,涉及范围几乎包括了所有在华为工作时间一年以上的员工。
由于这次配股属于“饱和配股”,即不同工作级别匹配不同的持股量,比如级别为13级的员工,持股上限为2万股,14级为5万股。大部分在华为总部的老员工,由于持股已达到其级别持股量的上限,并没有参与这次配股。之前有业内人士估计,华为的内部股在2006年时约有20亿股。
按照上述规模预计,此次的配股规模在16亿~17亿股,因此是对华为内部员工持股结构的一次大规模改造。这次的配股方式与以往类似,如果员工没有足够的资金实力直接用现金向公司购买股票,华为以公司名义向银行提供担保,帮助员工购买公司股份。
华为公司的股权激励历程说明,股权激励可以将员工的人力资本与企业的未来发展紧密联系起来,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体系。员工获得股权,参与公司分红,实现公司发展和员工个人财富的增值,同时与股权激励同步的内部融资,可以增加公司的资本比例,缓冲公司现金流紧张的局面。
华为股权激励取得成功的原因?
一、双向晋升通道保证员工的发展空间
技术和管理属于两个领域,一个人往往不能同时成为管理和技术专业人才,但是两个职位工资待遇的差别,会直接影响科研技术人员的努力程度。为了解决了这一困境,华为设计了任职资格双向晋升通道。
新员工首先从基层业务人员做起,然后上升为骨干,员工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管理人员或者技术专家作为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道路。在达到高级职称之前,基层管理者和核心骨干之间,中层管理者与专家之间的工资相同,同时两个职位之间还可以相互转换。而到了高级管理者和资深专家的职位时,管理者的职位和专家的职位不能改变,管理者的发展方向是职业经理人,而资深专家的职业是专业技术人员。
华为的任职双向通道考虑到员工个人的发展偏好,给予了员工更多的选择机会,同时将技术职能和管理职能平等考虑,帮助员工成长。除了任职资格双向晋升通道外,华为公司对新进员工都配备一位导师,在工作上和生活上给予关心和指导。当员工成为管理骨干时,还将配备一位有经验的导师给予指导。
华为完善的职业发展通道和为员工量身打造的导师制度能够有效地帮助员工成长,减少了优秀员工的离职率。
二、重视人力资本价值 稀释大股东比例
股权激励并非万能,当股权激励的力度不够大时,股权激励的效果也相当有限。华为公司刚开始所进行的股权激励是偏向于核心的中高层技术和管理人员,而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大,华为有意识地稀释大股东的股权,扩大员工的持股范围和持股比例,增加员工对公司的责任感。
华为对人力资本的尊重还体现在华为基本法中。该法指出:“我们认为,劳动、知识、企业家和资本创造了公司的全部价值”;“我们是用转化为资本这种形式,使劳动、知识以及企业家的管理和风险的累积贡献得到体现和报偿;利用股权的安排,形成公司的中坚力量和保持对公司的有效控制,使公司可持续成长。”,这说明股权激励是员工利用人力资本参与分红的政策之一。
华为重视人力资本还体现在对研发的投资上。华为每年都将销售收入的10%投入到科研中,这高出国内高科技企业科研投资平均数的一倍多。在资源的分配上,华为认为管理的任务就是使最优秀的人拥有充分的职权和必要的资源去实现分派给他们的任务。
三、有差别的薪酬体系
通过薪酬体系来达到激励的目的首先要设立有差别的薪酬体系。华为通过股权激励,不仅使华为成为大部分员工的公司,同时也拉开了员工工资收入水平的差距。随着近几年华为的发展,分红的比例有了大幅上升,分红对员工收入的影响因子达30%以上,这对员工而言很具有激励性。
股权激励除了薪酬结构需要有激励性,还需要绩效考察具有公平性。华为公司在对员工进行绩效考核上采取定期考察、实时更新员工工资的措施,员工不需要担心自己的努力没有被管理层发现,只要努力工作就行。华为的这种措施保证了科研人员比较单纯的竞争环境,有利于员工的发展。华为股权分配的依据是:可持续性贡献,突出才能、品德和所承担的风险。股权分配向核心层和中坚层倾斜,同时要求股权机构保持动态合理性。
在保持绩效考核合理性的同时,为了减少或防止办公室政治,华为公司对领导的考察上也从三维角度进行,即领导个人业绩、上级领导的看法以及领导与同级和下级员工的关系。领导正式上任前要通过六个月的员工考核,业绩好只代表工资高,并不意味着会被提升。这样的领导晋升机制从道德角度和利益角度约束了领导的个人权利,更加体现了对下级员工意见的尊重。
四、未来可观的前景
股权激励不是空谈股权,能在未来实现发展和进行分红是股权激励能否成功实施的关键。在行业内华为公司领先的行业地位和稳定的销售收入成为其内部股权激励实施的经济保证。根据Informa的咨询报告,华为在移动设备市场领域排名全球第三。华为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已经应用于全球100多个国家,服务全球运营商前50强中的36家。2008年很多通讯行业业绩下滑,而华为实现合同销售额233亿美元,同比增长46%,其中75%的销售额来自国际市场。
华为过去现金分红和资产增值是促使员工毫不犹豫购买华为股权的因素之一。据了解,随着华为的快速扩张,华为内部股近几年来实现了大幅升值。2002年,华为公布的当年虚拟受限股执行价为每股净资产2.62元,2003年为2.74元,到2006年每股净资产达到3.94元,2008年该数字已经进一步提高为4.04元。员工的年收益率达到了25%~50%。如此高的股票分红也是员工愿意购买华为股权的重要原因。
C. 华为为什么选择内部股权融资方式
首先,华为以前是内部人员直接奖励股份的 不算融资 第二,如果选择外部融资的话就会造就很多千万富翁 导致很多人工作没有积极性 当年微软上市的时候也有过这样的顾虑 不过我觉得早晚还是会上市的
D. 华为在不同阶段分别采用了哪些筹资方式,这些筹资方式有什么优缺点
《华为基本法》第二章《基本经营政策》的第五节《理财与投资》
第三十六条 我们努力使筹资方式多样化,继续稳健地推行负债经营。开辟资金来源,控制资金成本,加快资金周转,逐步形成支撑公司长期发展需求的筹资合作关系,确保公司战略规划的实现。
在债务筹资的领域里面,华为有四种方式:
一是集团内担保借款,
二是信用借款,
三是应收账款融资,
四是公司债券。
担保借款、信用借款、应收账款融资,资金来源都是银行,所以华为必须把银行作为重要的资金来源,开辟更多更好的合作银行。除了这三个类型的债务,现在的华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资金来源就是公司债券,到2017年的年底,华为全部借款当中,公司债券有291.45亿元,占到华为总借款的73%,债券已经是华为最重要的资金来源了。
为了发行公司债券,华为在英属维尔京群岛设立了欧拉资本有限公司和格拉资本有限公司,两个全资的子公司,就是用来发行企业债券的。
从2012年到现在,华为已经发行了6次企业债券了,其中只有2次是发行的人民币债券,第一次是2012年发了3年期的10亿元人民币,第二次2014年发了3年期的16亿元人民币,两次筹集到了26亿元人民币。
华为的大部分借款都来自海外,2015年华为就发了10年期的10亿美金的美元债券,2016年又发了10年期的20亿美金的美元债券,2017年发了两笔,一笔5年期的10亿美金,一笔10年期的5亿美金债券(不同期限的利率不一样哈),这样华为主要的借款就变成“美元公司债券”了
399亿元人民币的总借款,291亿人民币都是美元债券,这里面除了65亿元人民币的债券是5年期的,其余的226亿元人民币都是10年期的,利息都控制在3、4个点左右较低水平上。
(4)华为公司重视长期债权融资扩展阅读
负债经营是企业利用社会资源提升竞争能力的基本模式,但凡借来的债务都是某一天要还的,所以负债经营在放大企业资源与能力的同时,一定会带来偿还债务的风险,这就要求企业在债务总额、债务结构这些方面要有恰当的安排
这里的要求就是“稳健”,负债经营是肯定要的,华为学不了老干妈那样的模式,华为的筹资战略就是负债经营,只是负债经营要注意风险,要“稳健地”推行负债经营。
E. 华为成长期为什么没有风投融资
这样的事例数不胜数,风投在企业发展壮大的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当然,不少风投也因为投对了企业而赚得盆满钵满。
但我们更加好奇的是,强大的华为,在其发展壮大的过程中为何没有风投投资呢?
尤其是2001年,任正非写著名的《华为的冬天》,以及2002年华为的销售出现负增长的时候,华为实际上已经面临生死存亡了。正是需要资金的时候。
最终华为优质资产华为电气以60亿元的现金卖掉,才让华为得以喘过气了。
当然,实际上可能风投也想投华为,但是任正非宁愿买优质资产,宁愿向员工募资,也不愿意接受风投。
这实际上还和一个人有关,那便是李一男。
当年任正非视天才李一男为己出,但没想到,李一男却从华为离职创办了港湾,和华为正面交锋,而且因为风投的注入,让李一男的港湾短时间内便快速发展,成为华为的劲敌。
尽管最终经过鏖战,华为最终还是战胜了港湾,且把港湾又买回来了。但在港湾的收购谈话时,任正非谈到了自己对风投的态度:
“真正始作俑者是西方的基金,这些基金在美国的IT泡沫破灭中惨败后,转向中国,以挖空华为,窃取华为积累的无形财富,来摆脱他们的困境。……我们感觉到基金的力量与巨大的威胁,如果我们放弃竞争只有死路一条。如果基金这样做在中国获得全面胜利,那么对中国的高科技是一场灾难,它波及的就不只有华为一家了。因此,放任,对我们这种管理不善的公司是一个悲剧,我们没有退路,只有坚决和基金作斗争。”
任正非讲的“基金”正是“风险投资”,而非我们大家日常买的基金。
这可能是任正非当时为了短暂安抚被收购的港湾的人员的时候,找的一个大家都愿意接受的理由,把主要责任给了“基金”公司。但从这里面也能看出任正非对风投,对融资的态度。
理解了这段话,你就明白了为什么没有风投投资华为了,因为任正非的华为根本就不愿意接受风投。
F. 华为境内首次发债,如此财大气粗的华为为什么还要募资
那么,如此财大气粗的华为为何还要募资呢?
对于首次在境内债券市场筹资,11日晚间华为回应称:“华为一直坚持通过合理的融资布局,持续优化资本架构,以确保公司财务稳健。境内债券市场快速发展,目前市场容量全球第二,债券融资已成为重要的融资渠道之一。公司通过境内发债打开境内债券市场,将进一步丰富融资渠道,优化整体融资布局。
联合资信在评估报告中称,华为是一家100%由员工持股的全球领先的信息与通信技术(ICT)基础设施和智能终端提供商。并且列出了华为的优势:拥有通信业界完整的、端到端的产品线和融合解决方案,在基础研究、专利规模、底层技术支持、5G技术及标准制定等方面构建了显著的竞争壁垒和规模优势,规模效益和客户资源优势显著等。
支持华为。
G. 发放60亿债券还不够,又打算打包出售5G技术,为什么华为要这样
华为的资金状况一直都非常良好,从已经发布的数据来看,华为所拥有的货币资金高达2497.31亿元,同时华为2019年上半年营收同样也高达3965.38亿元,并不存在资金周转不开的情况。实际上,发行债券是一家公司开始考虑抵御风险的开始,况且低成本的融资利率比去银行贷款还要低,何乐而不为呢。以华为现在的发展状况来说,发行债券购买的人一定不会少。
很多人看见任正非做出这种决定都会觉地不可思议,毕竟现在的5G技术,华为完全称得上世界第一,不好好将技术攥到自己的手里,反而决定出售实在让人惊讶。但是从任正非的采访内容中可以看到,华为现在的格局真的比三星和现在库克手里的苹果要大的多。他在采访的中明确说到,我们希望西方能缩短往前走的平台路径,所以许可其他公司完整拿到我们的技术。
H. 华为国内首次发债,固投圈高潮,任正非真的缺钱了吗
事实上,华为经营状况良好,现金流很稳定。我认为,华为整体肯定不缺钱,有局部缺钱的可能,大概率是某个子项目需要追加投入,才有这次国内发债的行为。
根据发债透漏出的财务数据显示,华为公司现有的货币资产超过2000亿人民币,但并不意味着就真的就一点不差钱。巨无霸级别的超级公司,其产品线、业务线多且长,公司每年的预算额度有阙值上限,各个项目组、事业部无可避免有资源争夺,跟公司高层关系好、负责的是公司重点项目,不用担心资金的问题。那些,公司根基不深、又想做事的项目负责人,向外寻求融资成为了一种切实的选择。华为能成长为行业第一,公司团队肯定很团结,但这不意味着没有内部竞争。项目预算超标,通过债券市场融资,合情合理。
I. 华为到2022年借款多少钱
2022年累计已达140亿。
按照澎湃整理,连同今年1、2月份华为发行的三期中期票据和3月份发行的超短期融资券,今年合共融资110亿元。
据了解,华为本身财务稳健,其2021年年报显示,公司实现全球销售收入6368亿元,净利润为1137亿元,经营性现金流596.7亿元。澎湃称,4月2日,华为也进行了614亿元的内部分红,13万名持股员工人均分红近47万元。
对于发债融资,华为表示,发行债权融资是为了支撑各项业务发展和关键战略落地,本次拟发行30亿元超短期融资券,将用于补充公司本部及下属子公司营运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