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无人便利店缤果盒子如何走向成功的
近日获悉,无人便利店缤果盒子已完成B轮融资,此轮融资金额为8000万美金,由复星资本领投,启明创投、纪源资本、普思资本、银泰资本跟投。缤果盒子创始人陈子林表示,此轮融资后缤果盒子将会按照2万人/盒的标准打造多个高密度样板城市/区域,建立无人零售示范性城市/区域。按此标准,一个1000万人口的区域将会高密度铺设500个盒子。
无人便利店需要获得政府支持,未来将取决于精细化运营
目前来看无人便利店的竞争是在于获得政府支持,早期现阶段来说技术和融资能力很重要,但是两三年之后技术就将趋同,在2018年大部分的无人便利店都会采用图像识别结账的技术。而在未来最重要的则是精细化运营,成败将取决于团队对点位的控制,运营是否高效,是否有整合整个生态的能力。
目前,缤果盒子已与北京门头沟区人民政府、天津南开区、成都双流区、兰州市政府、青岛西海岸新区、南昌高新区、鄂尔多斯新区等多地政府签订合作协议。
② 现在还有哪些品牌在做无人24小时智能便利店
1、缤果盒子定位全球首款可规模复制24小时便利店
7月3日, 国内首家投入商用的24小时无人便利店——缤果盒子(Bingobox)宣布完成A轮系列融资,融资额超过1亿元人民币。融资完成后,缤果盒子预计今年铺设5000个网点,主要面向一线城市的高端社区。
2017年6月28日,创新工场完成对F5未来商店3000万A+轮融资。据悉,该公司主要是依靠自主研发的机械臂和后台管理系统构建24小时无人便利店。
7月2日,互联网进口美食特卖平台“扫货特卖”宣布完成近2000万元人民币Pre-A轮融资。“扫货特卖”的模式就是在进行线上特卖的同时,还将在线下发展新零售业务。该模式现在主要与多国的人工智能硬件厂商合作,创造线下便利的交易场景,即“无人便利店”。
还有便利蜂、Wheelys,沃尔玛、罗森、7-11等无人商店模式……
以上资料整理于网络。
③ 缤果盒子完成B轮8000万美元融资了吗
1月17日消息,无人便利店缤果盒子今日宣布完成B轮8000万美金(约合5.1亿元人民币)融资,复星资本领投,普思资本以及启明创投、纪源资本、Ventech China等老股东跟投,光源资本担任独家财务顾问。
此前在凤凰网科技举办的峰会上,陈子林曾表示无人便利店和共享单车不同,赛道很宽很长,后者门槛有点低,是单边市场,谁都可以投放。无人便利店则不同,它的资本、团队、BD、技术门槛都很高,而中国有40多万小区,短时间内不会无序竞争,至于缤果是不是第一、或者第二,陈子林并不在意。
④ 无人零售这么火,都有哪些巨头入局
继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之后,无人零售又成了资本追逐的香饽饽,俨然成为新的风口。据不完全统计,已披露融资的无人货架项目超过30家,累计投资金额超过30亿人民币。
当然我们也看到无人零售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如补货、防盗、退货等,但随着技术、人工智能的发展和人们接受程度的提高,相信都会有找到好的解决方法。
无人零售最终能走多远,还在于它是否解决了用户需求。跟团购、共享单车一样,无人零售在经历火爆、合并之后,一定会成就一些头部企业,最终为社会效率提升贡献力量。
答主:贺贺,努力探究现象背后的逻辑。推荐关注微信公众号:营销航班
⑤ 无人零售便利店是风口还是火口
7月8日-12日,阿里淘宝造物节在杭州举行,其中最令人关注的就是阿里的“无人便利店” 版本——“淘咖啡”2.0。
笔者了解到,阿里的无人零售店“淘咖啡”的展示版本大约200平米,“集商品购物、餐饮于一身”。与亚马逊推出的Amazon Go不同,200平米当中,有一部分是餐饮区,而真正用于摆放货架的空间并没有那么大。
今年6月初,一家叫“缤果盒子”(BingoBox)的无人收银便利店登陆上海,号称全球第一款真正意义上的可规模化复制的24小时无人值守便利店。
投放运营1个多月以来,这些便利店已累计接待顾客数万人,未发生一起偷盗和破坏事件,用户复购率接近80%。价格比超市贵比便利店便宜。在运营成本上,“缤果盒子”的运营成本不到普通便利店的15%。
紧接着,更加玄乎的无人零售便利店又出现了。6月25日,一个叫TakeGo的无人智能公仔便利店首次在上海亮相,这个几平方米的TakeGo便利店没有售货员、没有收银台,取而代之的是门口的一台手掌识别设备和几个摄像头。你把手掌放在商店的门上,门就开了。挑选出你要的商品直接拿走,出门后门就会自动关上,一场线下零售交易就完成了。这可不是‘霸王餐’,在你拿了商品,离开店后,你绑定的支付账户就已经自动扣款了。实现了“扫手进店,拿了就走”的零售体验。
亚马逊在去年底推出了线下无人便利店——Amazon Go。同样是通过一段视频,亚马逊向世人展示了“拿了就走”、“不用排队、无需结账”的全新零售模式。
实际上,除了阿里、亚马逊以及上述几个企业外,国内的娃哈哈、大润发、周黑鸭等零售巨头,以及众多创业者和vc投资机构都在摩拳擦掌,跑步卡位无人零售。这不,今年7月刚刚完成A轮融资的缤果盒子对外宣称,已做好了大规模量产的准备,预计一年内可完成5,000个网点的铺设。
哇哈哈、周黑鸭等都在摩拳擦掌投资进入无人零售便利店布局。继网红经济和共享单车后,无人便利店或将成为下一个投资风口。“缤果盒子”宣称,目前运营中的所有盒子,投放当月即可实现盈利。这对投资人来说,着实是不小的诱惑。
本君认为,无人零售便利店成为下一个风口是毋庸置疑的,这或是新零售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或许是线下实体店应对电商冲击、摆脱目前困局的出路之一。从本质上说,无人零售便利店利用了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智能化等现代科技技术手段。是线下+线上的模式,更为关键的是客户体验良好,顺应了社会市场零售业的发展,特别是消费者的消费升级趋势。
按照一些机构的粗浅分析,目前无人零售便利店有三种模式:物联网流派,是指利用RFID(无线射频识别)感应器、传感器、扫码枪等技术实现识别结算。据说,最近刚融资的缤果盒子使用的是这种方案。
互联网流派,是指用户利用二维码扫码开门,扫码结算,商品可扫码溯源等。目前阿里的无人便利店“淘咖啡主要使用了这种方案(叠加了RFID)。
真正的智能智慧无人零售便利店模式。未来是人工智能时代,零售升级人工智能应该担当重任,真正的智能零售首先要做让用户购物步骤更节简,无人店要比有人店购物步骤更少,客户方便才愿意去。使用人工智能的卷积神经网络、机器视觉、深度学习、生物识别等前沿技术,打造人工智能零售系统,提供给传统零售进行无人或少人的智能升级。构建一个有一定智商的大脑和眼睛,加上空间建模的分区机制,完成“扫手进店,拿了就走”的未来零售体验。一个叫做深兰科技公司正在实践这一模式。
无人便利店或是下一个风口。昼夜24小时不歇业的无人便利店在互联网+、新零售的风潮下或很快风靡全球。移动支付给无人便利店,特别是智能智慧的“扫手进店,拿了就走”的模式,提供了比投掷硬币更方便体验更好的支付方式。抓住无人便利店这个风口,财富将落入你囊中,你赶都赶不走。
⑥ “无人超市”来了这些新消费模式靠谱吗
随着互联网经济浪潮的袭来,零售业也在悄然发生变化。近来,北京不少超市开始使用自助收银台,自动咖啡售卖机也在上班族中渐受欢迎,上海等地出现的“无人超市”更是赚足了眼球。
然而,这些无人零售产品和概念的出现正在面临多方质疑,用户体验的不足、资本的热捧、监管的挑战……这些都将无人零售推向了风口浪尖。
2017年7月21日,北京三里屯SOHO内,一名白领正在使用自动咖啡售卖机。
“无人零售”成资本新宠
仍有诸多问题待解决
在资本市场,无人零售的火热则体现在投资的不断加注,以及相关概念股的兴起上,无人零售已然站上了资本风口。
公开资料显示,国内的自动咖啡售卖机大多为初创品牌,融资方面基本处于天使轮至A轮进程中。其中“咖啡零点吧”在Pre-A轮中获得了西部资本的3000万元投资。“莱杯咖啡”也在上个月宣布,已在9个月内完成3轮融资。
与此同时,二级市场也因无人零售掀起一番波动。7月10日,深交所向纳汇科技发出问询函,要求该公司核查业务是否与市场热点无人零售概念存在关联。此前,纳汇科技经历了连续四个一字涨停版。
面对任何一个新业态的兴起,都应保持理性和克制。
“目前无人零售才刚刚起来,在监管、安全等方面还有众多问题待解决。”他表示,无人超市的优势在成本控制上,以后很可能靠打价格战抢占市场,但需要指出的是,传统便利店在人性化服务等方面更有优势,因此,对无人超市的商业模式仍存有疑问。
新生事物总会一波三折,要在摸索中前行,但是一定可以走向成功。
⑦ 缤果盒子亿元融资落地 无人便利店能走多远
希望宾果盒子给人以信任的空间,然后人们也会信任他把自己善良的一面展示出来。无人超市就代表收营员要失业
⑧ 什么是无人零售
2017年7月,据媒体报道,马云的无人零售店开始搭建,将在7月8日淘宝造物节上面世。让人联想翩翩的是,曾主导无人零售店Amazon Go算法的亚马逊华人科学家任小枫,也在近期加盟了阿里。
无人值守便利店缤果盒子近日宣布已经完成A轮融资,CEO陈子林表示,缤果盒子已做好了大规模量产的准备,预计一年内可完成5000个网点的铺设。缤果盒子目前采用的无人便利店解决方案是基于RFID技术,每件商品上面均贴有RFID标签,用于结账收款。
此外,由于亚马逊去年底推出了无需排队结账的智能无人实体零售店“亚马逊Go”,市场预期该技术有望在这次并购后得到广泛采用,通过RFID电子标签实现的智能化结账可无需收银员介入,减少商户的人工成本支出,并改善消费者的购物体验。业内表示电子标签等新技术将成为新零售模式的核心环节和标配产品,相关概念股有望获得市场的关注。
⑨ 成都无人超市真的一个员工都没有吗
2017年9月3日记者实地探访成都无人超市发现,无人值守、24小时营业是无人超市最大的特色,不过耗时长、存在安全隐患以及系统不够便民也成为其能否迅速铺开的掣肘。一个这么大的超市,竟然没有一个售货员,收银员!扫码进场后,商品拿起就可以走!
专家认为,无人便利店未来发展的最大的瓶颈,还是供应链、选品、品控、物流等在内的运营能力。此外,无人便利店的发展与政府管理息息相关,有关部门应进一步明确无人便利店的税务、运营执照等政策问题。这将是一场波及全中国零售行业的大风暴!希望你别被淘汰。
⑩ 无人零售行业,选择福柜智能货柜可以吗
中国无人零售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凭借“大数据预测消费者行为、高效的运营操作、更低的人力成本”等构想,无人便利店曾一度是2017年零售业最热门的投资领域。数据显示,2017年新零售领域投资事件有507起,其中无人零售投资事件126起,以占比24.85%,位居第一,投资金额为43亿元。然而时至今日,无人便利店这一借着“新零售”浪潮形成的风口似乎陷入了沉寂,也鲜有融资新闻传出。
“无人零售宣称的大数据预测消费者需求、低成本、复制性强这些特点只是‘看上去很美’,在真实消费场景里很难成立。”零售专家胡春才表示,无人便利店的SKU量较小,一般在300左右,导致物流配送的效率不高,补货不及时、缺货与商品积压现象并存,很难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而且复购率不高。“加上防盗技术尚不成熟,为了防止货品损耗、失窃,需要投入更多的运营维护成本,人工成本并没有减少,盈利前景不明朗”。
“无人零售的核心取决于订单密度,订单密度不够,投入产出比就不理想。”九轩资本创始合伙人刘亿舟认为,过去有些无人零售项目在资本的泡沫下违背了商业常识,进行低效的数量扩张,使得前期花钱效率太低,模式不可持续,而且无法给用户提供持续而优质的服务体验。
EasyGo未来便利店联合创始人王牧牧时表示,过去的一年里大约有一半的无人便利店品牌倒下,无人便利店已经过了跑马圈地、大肆开店的时代,经过洗牌后的无人便利店行业会专注精细化运营,提升选品、选址等零售基本功。
未来5年,无人零售行业将迎来井喷式增长
目前,中国无人零售商店无论数量还是成熟度尚有所欠缺,用户进入市场条件不完善,故用户规模还没有实现放量。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推动以及无人零售商理念的渗透,无人零售商店的用户规模及交易额都会迎来井喷式爆发。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自助售货机行业市场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统计数据显示,截止至2017年中国无人零售商店用户规模仅有600万,未来五年用户规模将大幅增长。预测至2022年中国无人零售商店用户规模可达2.45亿人,截止至2017年中国无人零售商店交易额达约389.4亿元,未来五年无人零售商店将会迎来发展红利期,2020年预计增长率可达281.3%,并预测至2022年中国无人零售商店交易额达将超1.8万亿元。
2017-2022年中国无人零售商店交易额、用户规模统计及增长情况预测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资本助推:疯狂到理性
2016年12月,亚马逊推出AmazonGo,让无人便利店这一新零售业态进入公众视野。2017年7月,阿里巴巴推出无人便利店“淘咖啡”,5天时间内产生7000笔订单,使得无人零售风头一时无两,资本短时间内纷纷入局。根据艾瑞咨询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全国无人零售货架累计落地2.5万个,无人便利店累计落地200家,无人零售这个新风口全年共吸引总额超40亿元投资。
“无人零售行业这么热闹,全是因为资本在推波助澜。”无人零售从业者刘晖表示,“在同资本谈判时,开店速度就对应投资金额。”于是对于高度依赖资本的无人便利店而言,前期快速开店、跑马圈地成了标准动作。2017年7月,完成A轮融资的缤果盒子CEO陈子林便表示,一年内可完成5000个网点铺设。不到一年,缤果盒子称正在从粗放发展向精细化运营转变,不会再为了单纯追求速度而布点。
2018年1月,上海天钥桥路的猩便利24小时智能便利店刚开业3个月就关店,原因就是盈利能力太弱。尽管位于客流量很高的居民区,但进店消费的人却寥寥无几。2017年9月,成都首家也是西南地区首家无人超市——GOGO无人超市在武侯区大悦城开业,当天销售额达到9000多元,开业3个月后日销售额降至1500元。2018年1月,当初高调亮相的无人超市已暂停营业。
“在商业本质面前,咆哮的资本也只是一只被铁链拴住的狮子。”刘亿舟认为,任何生意回到本质,都要衡量投入产出比。在无人便利店的实际运营中,需要在场景贴合度、SKU丰富度、存货容量、补货成本、覆盖用户数之间找到最优的平衡点。但前期,很多无人便利店项目在资本的泡沫下违背了商业常识,一味地迎合风险投资人,进行没有质量的数量扩张,使得前期花钱效率太低,模式不可持续,而且无法给用户提供持续而优质的服务体验。
经济学家宋清辉表示,无人零售当初受到资本的追捧,只是因为共享经济的热度逐渐褪去后,资本亟须追逐下一个新热点的需要,但不管零售行业如何发展演化,都离不开成本、效率与体验这三个关键词,而无人便利店在这三个方面做得还不够。
难以落地的大数据
无人零售受到资本追捧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其宣称的“大数据预测消费需求”。“通过大数据精准掌握消费者数据,及时掌握商品的动态,把人、物、货场和用户数据连接起来,将品牌溢价和中间流通环节产生的费用让渡给消费者,提高效率是无人零售最大的意义。”刘晖表示,建数据库的投入很大,300万元才能建一个很小的数据库,而且后期还需要持续投入去维护、升级数据库,“国内其实很少有企业能熟练地运用大数据技术。”
曾担任无人零售制造商企业高管的陈正锋称,大数据的成本远非创业公司所能承担,300万元仅为硬件投入,而大数据最贵的是算法及工程师团队,投资可能是几千万元。
“用大数据去预测用户需求,实际的效果还没有达到预期。”王牧牧坦言,因为用户种类多、做出的购物决策各不相同,很难预测每个用户的需求。但无人零售企业可以充当平台或桥梁作用,把销量、用户购买行为分析等后台数据分享给供货方,让供货企业及时补货、做会员运营。
胡春才认为,顾客需求是多变的,无人便利店获取样本数量较小,如果用大数据的方法去分析,得出来的结论会很偏颇。“对顾客的需求把握不准,就会带来一系列问题,如供货的品项数不够、补货不及时、缺货与商品积压问题并存等,结果就会导致用户复购率不高,收益无法覆盖成本。”
重庆一七闪店的一名前加盟商李飞称,他所使用的大数据系统是公司自己开发的,会给加盟商一个大数据后台的账号,监测门店的实时数据。“但没人指导怎么用,很少登那个账号,都是凭之前开杂货店的经验进货。”
刘亿舟指出,无人便利店的本质是把需方和供方放到一个更加微观的场景中,实现消费者购买行为和偏好的数据化,提高订单转化率。“不过任何零售商业场景是否持续成立,不仅要看其是否存在用户需求,更要看其相对成本效率,实现规模盈利。”
盈利考验
“比起传统零售行业,无人零售企业需要更多的资本支持,才能有精力去提出更多的创新解决方案,来满足市场需求。”王牧牧称,现在存活下来的无人便利店大多可以实现单店盈利,但是要求单店盈利去覆盖整个公司的运营成本就不太合理。
对于传统便利店而言,鲜食和自有品牌是一大利润来源。7-ELEVEn(中国)投资公司董事长内田慎治就曾表示,7-ELEVEn和其他便利店最大的差异就在于鲜食,鲜食商品占所有商品销售的50%,门店60%的毛利来源于以鲜食为主的日配商品。
“无人便利店没有鲜食这部分的利润,就需要开发其他盈利方式。”王牧牧称,像全家、罗森这样的便利店主要收入来源就是盒饭、饭团、三明治等鲜食,但这部分商品需要很多人工操作,需要频繁补货和更换。EasyGo会与供应商合作,分享后台数据,让这些品牌通过无人便利店了解用户需求,帮助其做会员运营,使产品销售到更多的渠道和场景。
但了解到,也有一部分无人便利店并没有找到合适的盈利模式。一七闪店加盟商李飞就表示,一七闪店只在酒店大堂和写字楼大厅开店,人流有限,而且酒店客人大多是一次性消费,很难通过数据进一步挖掘用户的消费价值。“加盟商和无人便利店品牌就像一锤子买卖,交了加盟费之后也感受不到所谓无人零售的创新和高明之处。外界宣称那些‘节约人力成本、大数据提升复购率’这些美好的概念和加盟商的实际体会有很大的断层。”
湖南孚利购的一名前加盟商林占伟(化名)称,无人便利店的成本其实更高,好的地段租金很贵,由于店面大部分时间无人管理,实际运营过程中会出现顾客将商品乱堆乱放的现象,货品损耗无法控制。“如果无人便利店仅仅是把传统便利店的收银员角色取消,其实得不偿失。传统便利店的店员既能收银,又能进行当面销售、提升商品销量,还能维护商品。”
根据王牧牧的观察,2017年资本涌入无人便利店行业之后,各公司开始跑马圈地。而2018年至2019年,约有一半的无人零售企业开始转向精细化运营,其余的企业调整了主营业务或进行了市场收缩战略。“无人便利店最大的挑战是选品和选址。选址是销量的决定性因素,选址不正确会直接导致后来的很多环节出问题。另外,无人便利店大多是创业公司,在供应链、拿货价格、账期上都没太多优势,只能在前端销售与供应链合作上来解决新零售企业面临的普遍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