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融资信托 > 中海油融资公司程伟

中海油融资公司程伟

发布时间:2022-05-30 02:51:52

1. 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怎么样

华夏能源网

海油发展全称为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控股公司,致力于打造集技术研发、产品制造、专业化技术服务于一体,以能源行业服务为主、多元产业协调发展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能源技术服务公司。

2019年6月26日,海油发展顺利募资38.05亿元登陆上交所主板,成为中国海油集团旗下第七家上市公司,成为了2010年以来油服行业融资规模最大的A股IPO项目。2019年,海油发展取得了营收和净利均增长超15%的成绩。

通过连续的人事调整,海油发展新领导班子已经基本搭建完毕,整体来看走向了更加年轻化。准70后朱磊(1969年出生)和75后彭雷(1975年出生),将会是接下来海油发展前行的核心领导。新的年轻化管理层带队效果如何,海油发展在油气行业整体低迷的2020年如何突围,公司上下和油气业界正充满期待!

2. 融资增仓 公式

公式如下
一、可比公司法
首先要挑选与非上市公司同行业可比或可参照的上市公司,以同类公司的股价与财务数据为依据,计算出主要财务比率,然后用这些比率作为市场价格乘数来推断目标公司的价值,比如P/E(市盈率,价格/利润)、P/S法(价格/销售额)。
二、可比交易法
挑选与初创公司同行业、在估值前一段合适时期被投资、并购的公司,基于融资或并购交易的定价依据作为参考,从中获取有用的财务或非财务数据,求出一些相应的融资价格乘数,据此评估目标公司。
三、现金流折现
这是一种较为成熟的估值方法,通过预测公司未来自由现金流、资本成本,对公司未来自由现金流进行贴现,公司价值即为未来现金流的现值。计算公式如下:CFn:每年的预测自由现金流;r:贴现率或资本成本。
四、资产法
资产法是假设一个谨慎的投资者不会支付超过与目标公司同样效用的资产的收购成本。比如中海油竞购尤尼科,根据其石油储量对公司进行估值。

3. 央企合并是做大做强还是加剧垄断

合并逻辑值得怀疑
一系列类似的同质央企合并,正在不断展开或酝酿,引起海内外市场巨大关注。
目前,除了南车北车,还包括正在进行的中电投集团和国核技公司合并,以及传言中的宝钢、武钢合并,中国中铁、中国铁建合并,四大石油化工巨头合并等。
这种合并,固有部分市场因素,但更多是国家战略意志的产物,诱因则是高层对原南车北车集团海外竞标模式的不满。
譬如,2013年全球轨道交通装备市场的规模约为1240亿美元,刨去200亿美元的中国市场,在1000亿美元的海外市场份额中,南车北车合计仅占有2%。
高铁已经成为中国着力打造的高端装备制造“出口名片”,这2%的海外占有率与高层预期有明显差距。让高层更揪心的是,南车北车在国内和海外争夺订单时,“互相杀价”和重复投资异常严重。比如南车曾通过降幅近50%的报价,杀入北车的传统“势力范围”阿根廷。
南车集团下属子公司的一位高管告诉《财经》记者,高层对央企出海竞标管得很严,此前曾试图通过划分区域,来规避本国企业间的恶性竞标,确保在某一区域只有一家中国央企参与竞标。但是,“国资委只能控制到央企的集团层面,不少央企的二级公司、三级公司早已习惯市场化运作,有的还是上市公司。在直面惨烈的市场竞争时,它们的股东只会从市场角度来考虑投资决策。”
若说集团公司是大脑,出手竞标“打架”的二三级子公司是四肢,国家是希冀通过整合两个大脑,实现多肢的协同作战。
2000年,中国铁路机车车辆工业总公司被分拆为南车北车,当时的目的,是为了推进铁路机车技术创新。一些业内人士认为,经过多年发展,南车北车在轨道交通产品上仍存在较高的重合度,合并可以减少同质产品的重复研发投入,迅速实现产品的谱系化、标准化和模块化,整合供应、销售体系,统筹国内外市场。
在部分观察者眼里,此轮行政重组,与朱镕基时代的拆分以及国资委成立初期李荣融倡导的“做大做强”不同。
朱基时代,将诸多履行企业职能的部委分拆成多个竞争性质的公司,完全符合市场化的逻辑;李荣融任国资委主任时,则实行了以调整产业结构、做大主业为主线的多轮央企重组,导致短期内涌现出了一大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央企,背后亦有其合理逻辑和积极意义。
而此轮强强合并,逻辑虽可勉强说通,但是否具备进步意义,尚待观望。
此次南车北车合并,垄断被明显地进一步强化。主管部门显然认为,相对于全球竞争的需要,国内垄断的负面效应可以忽略不计。
但未来却未必能令主管部门遂愿。
国家发改委一位退休的正部级官员直言,十几年来南车北车已经发展出了大批成熟的二三级子公司,均为独立法人。即使两家合并,共同接收海外市场订单,但旗下长春客车厂、株洲车辆厂等厂家间的竞争仍然无法避免。这些竞争仍会推高行业产能,造成过剩和内耗。
更令人担忧的是,拥有80%国内市场份额的垄断地位,将使企业的经营效率、产品服务质量不可避免地下降。
韩国政府在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也曾大力支持国内巨头进行行业整合,以加强垄断,从而打造出世界级企业。但由此造成的产品和服务质量下降,也受到了韩国国内消费者的批评。
若让南车、北车类型的竞争性央企充分参与国内外竞争,会让企业面临巨大挑战,也确实存在内耗,但企业会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强韧,这在现实中有大量实例。譬如华为和中兴,长期在全球各大市场上激烈角逐,商务部也曾试图调解,但两企业坚持竞争,最终却拼出了两个世界级大企业。
事实上,上世纪90年代的国企改革,已走上了解决国企竞争力的正确轨道。彼时国企实际亏损面积超过60%,时任国务院总理朱基坚持认为,政府宁可出钱帮助下岗职工,也决不能去挽救没有希望的企业。其逻辑在于,只有彻底淘汰市场竞争中失败的企业,才能将置换出的资源分配给竞争中存活的企业。
始于2012年的此轮央企合并潮,缘于主管部门试图通过强强联合,来减少内耗,从而增强某些行业央企在海外市场的竞争力;另一种说法则是,主管部门希望通过企业合并,来解决国内竞争中因盲目扩产而导致的产能过剩。
部分专家认为,上述想法并不符合中央此前提出的“从广度和深度上推进市场化改革,大幅度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推动资源配置依据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
“竞争才能带来效率的提高,与其让企业合并导致低效的寡头垄断,不如让它们相互竞争。”英国标准人寿集团董事长秦智涛(Gerry Grimstone)向《财经》记者表示。在撒切尔夫人执政期间,他曾任英国财政部助理部长,“英国的经验告诉我们,如果要推动创新,竞争是最佳方式。即使中国和英国的起点和国情并不一样,我仍认为现在应该拆分企业加强竞争,而不是合并。”
症结仍在政企不分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陈清泰认为,此轮央企合并潮的实质,依然是困扰国企多年的政企不分问题。
陈清泰称,“拼盘”形成的年销售收入,并不能反映企业的竞争实力。企业的合并或淘汰,必须依靠市场竞争的手段,决不能只要结果而不要过程。“不管是几家企业,只要依靠的是政府而不是市场,恐怕都干不好,所以归到根子上,还是政企不分的问题。”
多位接受《财经》记者采访的专家指出,主管部门首先应当清晰划分各类国企的功能定位,再决定是否使用非市场手段进行整合,否则将可能阻碍市场化改革的进程。
国资改革专家程伟认为,国有企业应当分为战略控制性企业和竞争性企业两种。第一种,以一航、二航等军工企业为代表。此类企业要体现国家意志和国家竞争力,因此为适应国际竞争而进行适当合并,可以接受。但第二种企业,面临国际国内激烈竞争,则应当完全通过市场竞争机制来进行优胜劣汰,而不应当粗暴捏合。
中海油能源经济研究院首席研究员陈卫东指出,若把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以及中化四家国有石油化工公司进行合并,“将重回当年石油部的时代,无疑是历史的倒退”。
国资委企业改革局前局长周放生也认为,主管部门通过合并回避竞争,却无法真正消除竞争,这种做法的弊端将会逐渐显现。“竞争性行业的央企合并后,其竞争依然存在,只是由外而内而已,对于解决产能过剩没有帮助。”
诸多专家认为,相互杀价等内耗,完全可以通过行业协会的内部协调等方式予以科学解决,这在西方和日本,早已有成熟的经验可资借鉴。
周放生讲述了其在某国有车企参与模具招标的亲身经历。彼时,周放生所在的车企请日本的模具厂来参与招标,从约十家中选出五家符合技术要求的日企。中方车企就准备开始压价,以使五家日企自相竞争,从而从中获利。但出乎意料的是,在正式商务谈判时,日企已由行业协会进行了内部协调,仅派一家来商谈。作为内部利益协调,其他四家均获得最终收入的20%。
对央企而言,利润可分,而政绩不可分。如果算总账,相互压价实际既无利润,也难有政绩。周放生称,“中国无需照搬日企做法,但至少日企给了一个启示,并非除了合并别无他法。”

4. 中海油服为何回购股票

股票回购是指上市公司利用现金等方式,从股票市场上购回本公司发行在外的一定数额的股票的行为。公司在股票回购完成后可以将所回购的股票注销。但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公司将回购的股票作为“库藏股”保留,不再属于发行在外的股票,且不参与每股收益的计算和分配。库藏股日后可移作他用,如发行可转换债券、雇员福利计划等,或在需要资金时将其出售。
主要目的:
反收购措施
股票回购在国外经常是作为一种重要的反收购措施而被运用。回购将提高本公司的股价,减少在外流通的股份,给收购方造成更大的收购难度;股票回购后,公司在外流通的股份少了,可以防止浮动股票落入进攻企业手中。

改善资本结构
股票回购是改善公司资本结构的一个较好途径。利用企业闲置的资金回购一部分股份,虽然降低了公司的实收资本,但是资金得到了充分利用,每股收益也提高了。

稳定公司股价
过低的股价,无疑将对公司经营造成严重影响,股价过低,使人们对公司的信心下降,使消费者对公司产品产生怀疑,削弱公司出售产品、开拓市场的能力。在这种情况下,公司回购本公司股票以支撑公司股价,有利于改善公司形象,股价在上升过程中,投资者又重新关注公司的运营情况,消费者对公司产品的信任增加,公司也有了进一步配股融资的可能。因此,在股价过低时回购股票,是维护公司形象的有力途径。

5. 上市公司路演的内容和目的是什么

路演译自英文Roadshow,是国际上广泛采用的证券发行推广方式,指证券发行商发行证券前针对机构投资者的推介活动。活动中,公司向投资者就公司的业绩、产品、发展方向等作详细介绍,充分阐述上市公司的投资价值,让准投资者们深入了解具体情况,并回答机构投资者关心的问题。

路演的目的是促进投资者与股票发行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以保证股票的顺利发行。在海外股票市场,股票发行人和承销商要根据路演的情况来决定发行量、发行价和发行时机。众所周知,搜狐在纳斯达克发行股票时,就是根据当时情况,将发行价进行。

(5)中海油融资公司程伟扩展阅读:

主要目的:

路演的目的:促进投资者与股票发行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以保证股票的顺利发行。

在海外股票市场,股票发行人和承销商要根据路演的情况来实现以下目的:

①查明策略投资者的需求情况,由此决定发行量、发行价和发行时机,保证重点销售。

②使策略投资者了解发行人的情况,作出价格判断;利用销售计划,形成投资者之间的竞争,最大限度的提高价格评估。

③为发行人与策略投资者保持关系打下基础。

6. 中海油收购优尼科缘何未果

揭示问题:美国、欧盟、日本等西方发达国家,虽然对外资比较开放和自由,但外资并购毕竟不同于本国企业并购,因而这些国家政府对外资并购亦有不同程度的限制,一是对外商投资领域的限制,二是对外商出资比例的限制,三是通过审批制度来规范外资。中海油竞购优尼科就是典型一例。这次跨国并购案是中国企业涉及金额最多、影响最大的海外收购大战,其遇到政治压力不可小视。一桩本来对收购双方双赢的商业收购案,由于夹杂了大量微妙的政治思维和意识形态而被扭曲。2005年6月30日,美国众议院以333比92票的压倒优势,要求美国政府中止这一收购计划,并以398比15的更大优势,要求美国政府对收购本身进行调查。7月30日美国参众两院又通过了能源法案新增条款,要求政府在120天内对中国的能源状况进行研究,研究报告出台21天后,才能够批准中海油对优尼科的收购。这一法案的通过基本排除了中海油竞购成功的可能。国会担心或反对的理由是:(1)中国对石油的依赖与日俱增,国有控股的中海油如果收购了优尼科。那么优尼科的石油资源将优先输送给石油饥渴的中国;(2)中海油有l/3的并购资金来自中国政府的低息或无息贷款,相当于政府补贴,属不公平竞争;(3)在优尼科拥有的石油勘探、生产和提炼技术中,有些可用于军事,而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4)中国国有控股的石油公司在伊朗、苏丹这些地方都很活跃,一旦收购完成,这些可用于军事的技术,有可能会出口到这些受美国贸易制裁的国家。同时,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市场,对于中海油来说。把石油留在美国,为美国提供更多的石油天然气是一项更为有利的举措。由此可见,目标企业所在国的政治和政策障碍,是这次中海油公司并购美国优尼科公司失败的最主要原因。
竞购优尼科,中海油失利亦有三:

其一,亚洲油气战略目标推迟实现。从战略布局上看,亚洲是中海油产业版图上的重要地区。此前,它已从西班牙R ep so1公司、BP手里收购了在印尼的部分油田。而此次若竞购成功的话,将无疑使自己在这个地区的竞争优势被较大提升。因为优尼科在泰国、印尼、孟加拉国等亚洲国家拥有良好的油气区块资源。

其二,战略思维战术方法尚缺完成。为确保竞购成功,中海油此番聘请华尔街的多家中介携手上阵。前美中商会主席罗伯特·卡普也发表评论认为,中国人正在学习美国人的方式做事。但临时抱佛脚,仅为一次竞购去传播自己的企业形象,是无法获得事半功倍的绩效。而未雨绸缪,参照跨国公司的运作模式,系统地制定进入这个国家且不仅是这个国家市场的整体公关和推广策略,并长期聘请全球知名公关公司具体执行,则为明智之举。

其三,竞购时间拖延太长也是弊端。此次中海油发出要约是在优尼科与雪佛龙达成初步并购协议之后,当下国际油价早已飙升至每桶60美元的高位。而在大众对石油价格敏感度最高之时,雪佛龙的“忽悠”很容易让美国议员杀将出来“挡路”。而中海油若赶在雪佛龙4月行动前后果断出手,美国的政客可能没有时间和舆论环境把这桩商业收购炒作成政治事件。

应对策略:
(1)提高对中国石油安全问题的认识要具有国际战略眼光
一方面,中国的能源安全绝不可能关起门来实现。在新世纪,随着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国的能源需求将以更快的速度增长。2003年初,中国地质科学院发表报告说,除了煤之外,后20年中国实现现代化,石油、天然气资源累计需求总量至少是目前总量的2~5倍。报告指出,中国的主要油田都已接近生产结束期,到2020年,中国需要进口500 Mt原油和1 000×108 m3天然气,分别占国内消费量的70%和50%如前所述,尽管我国能源安全目标的实现,从长远来看有赖于能源品种的多元化,在煤、油气消费增长的同时,要逐步增加水能、核能、太阳能、风能和生物能等洁净高效能源的比重,但是在近20年左右,石油作为中国清洁能源中需求增长最快而供给能力严重不足的品种,它的短缺已经成为中国能源安全的瓶颈和主要矛盾中的主要方面。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中国的能源安全之路虽然不可能完全步欧美大量进口海外能源模式之后尘,但中国的能源安全绝不可能关起门来实现。

另一方面,中国应加快海军建设,以期通过一定的制海权维护在石油的安全供应。马汉曾经说过:“商业影响需要通过在各地部署的海军来得以存在。”这对我们认识石油这种国际政治色彩浓厚的战略商品具有重要启示。事实上,欧美通过大量进口海外石油来确保国内能源安全的前提是它们拥有强大的制海权。对于中国这样的对外石油依存度较高的大国来说,能源缺乏有利有力保障,尤其是缺乏海军对海上运输线安全的保障,其石油安全问题承受着较大的风险和压力。在世界产油区,“中国目前缺乏军事能力”,特别是“没有必要的海军能力和长距离空军能力”“目前中国海军力量还不能够确保海上能源交通线的安全,过分依赖中东和非洲地区的石油和单一的海上运输线使得中国的石油进口的脆弱性比较明显。”相对于海外能源进口的增长步伐来说,中国为维护这一能源利益的军事自卫手段仍然严重滞后。15世纪以来的国际关系史表明:军事、尤其是海上军事斗争是大国解决国际贸易争端的终极手段;强于世界者必盛于海洋,衰于世界者必先败于海洋。中国必须为此有所计划,并早作准备,壮大中国海军力量,实施海洋强国战略,以确保在国际市场上通过正常的经济贸易手段而获得的正在不断增长的包括石油天然气在内的经济利益。
(2)进一步实施“走出去”的跨国石油经营战略,参与国际石油市场新秩序的建立
中国石油企业“走出去”进行石油勘探开发的跨国经营,不是基于目前中国大量进口石油、国内石油供应紧缺情况的一种权宜之计,而是21世纪中国石油能源战略的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因为,即使未来国产石油大幅增加,中国也应该拥有足够的作为战略物资和优质能源的石油,以使石油供应在较长时期内的安全性得到保证。近10年来,尽管中国在26个国家开展了油气田合作项目,在7个国家获得了份额油,2002年整个中国石油企业拿到的海外份额油估计为20 Mt,占中国原油产量的12%左右但是,中国对全球石油资源的占有率尚不足4%。目前中国石油、中国海洋石油和中国石化三大石油公司都在继续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以争得更多的海外石油份额。中国三大石油公司应加强沟通和协调,避免在海外寻找石油项目中“撞车”,为此,三方可以整合内部资源,形成合力,合作对外;或者与外国公司结成战略联盟,以增强在国际石油领域的竞争力。同时,还必须制订适合中国国情和自身条件的“走出去”具体策略,比如采取“远近并举、难易并进,由小到大、以小博大,跨国收购,多元多向”等策略。
鉴于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走势及其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地位,今后中国对世界石油市场的参与度、影响度都将大大提高。中国不仅现在和未来是石油消费大国,而且必将成为世界石油生产大国,并将在国际石油贸易、石油金融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中国绝不只是世界能源市场上一个纯粹而被动的消费大国或进口大国,中国的石油企业也要像国际石油公司一样成为实力雄厚的大跨国公司。现在是中国对自己在世界石油市场中地位及作用作出准确判断的时候了。随着石油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中国将在世界石油勘探开发、石油供应、石油投资等领域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并将在建立国际石油政治经济新秩序中,充当游戏规则的制定者、修改者和执行者,从而成为世界石油市场的受益者和维护者。

(3)政府和企业都要努力为参与海外油气资源竞争创造有利条件
由于海外石油开发与贸易竞争激烈,加之中国石油企业“走出去”的时间不长,经验也不丰富,因此,要提高中国石油企业进军海外石油市场的成功率,需要政府和企业双方积极创造条件。一方面,中国政府应为石油企业跨国经营提供外交、法律、制度和政策层面的支持。“由于石油的特殊的战略价值,在当代社会,一国要想获得经济发展、政治稳定、军事安全,不能没有充足、稳定、价格合理的石油供应。对于高度依赖国外石油资源的国家来说,必然别无选择地要卷入与石油有关的国际事务中去;对外依赖程度越高,对威胁的感觉就会越强烈,其对外战略中的'油味'就会越重。”“在当代国际关系中,石油既是各国政治外交的争夺对象,又是达到政治外交目的的手段。”〔24〕因此,中国在开展国际政治活动和制定对外政策时,一定要考虑石油安全因素,要通过多边外交、首脑外交、周边外交、经济外交、区域外交和大国间外交等多种外交手段,为中国石油安全创造有利的国际环境。同时,政府可以建立健全企业境外投资管理制度,调整国家现行税收、信贷和外汇政策,设立海外油气风险勘探专项基金,鼓励石油企业进行国际融资,"走出去"参与国际资本市场和油气市场竞争。此外,还可以通过其他灵活多样的方式加强与油气生产国、消费国和国际能源组织的沟通协调,为中国石油企业跨国经营创造宽松的国际环境。另一方面,中国石油企业必须加强对海外有关油气田所在国的投资环境的研究,包括充分认识和理解当地的法律法规、产业政策、投资环境世界排位以及政治外交倾向甚至寡头政治和黑恶社会势力(如俄罗斯寡头政治对经济社会的影响)等,达到知己知彼,有的放矢,多方应对。

(4)实现多元化石油战略,确保中国能源安全最快的实现
首先,实施石油进口地域多元化。中东特别是海湾地区是世界上石油资源最为富集的地区,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仍将是世界市场上石油的主要供应者。石油进口国特别是石油进口大国都不能不同它打交道。中国也不例外,目前有一半以上的石油从中东地区进口。但是,作为“世界油库”的中东,却是当今世界最为动荡的地区,其石油供应往往受到宗教、民族、边界和其他多种复杂因素的影响,伊拉克战争结束后中东和平进程并未加快,而恐怖主义威胁有增无减,以暴制暴恐成恶性循环。因此,石油进口来源过度集中在中东有很大的风险。实施石油进口地域多元化,就是要从以进口中东石油为主转向逐步扩大进口非洲、拉美、中亚、俄罗斯及其他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石油,以分散进口风险。其次,实施石油生产及种类多元化。如实施国内和国外生产相结合战略以加强我国石油产业;确定可调整的原油、成品油的进出口比率以稳定国内油市;引进国外资金和技术,提高上游企业石油开采生产率和扩大石化及相关产业部门生产规模,以增强石油企业国际竞争力。第三,实施石油战略结构多元化。该战略由生产、贸易、金融(建石油开发基金、增强中国石油公司国际融资和市场竞争力)及国际合作、经营管理等各种要素单元组成。国际石油政治和经济发展史表明,多元化石油战略是实现进口国石油安全和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举措。对于中国来说,多元化石油战略势在必行。
(5)确立合作型石油安全新观念,建立多边油气合作安全机制
石油安全问题不只是一个国家的问题,而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几乎所有石油净进口国,不论是强国大国,如美国、日本、中国,还是中小国家,如以色列、韩国等国,都面临着能否以合理的价格获得足够石油的问题。因此,石油安全是集体安全,而不是单个国家的安全。只不过,中国作为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和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石油安全问题更为紧迫。当今世界,石油安全问题不可能游离于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大势之外而单独成为一个封闭的市场,它只能通过双边或多边的合作或竞争下的合作,在彼此相容、交融和整体平衡的利益中实现。
石油安全问题实质上并不是总量严重不足的问题,而是世界石油资源如何合理有效配置的问题。上个世纪世界国际石油格局的变化和调整,以及大国能源政策的演进的历史表明,“竞争下的合作”将是21世纪世界石油领域发展的主要趋势。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在海外能源竞争应该避免发生国际冲突,要与各国在石油领域共同合作或实现竞争下的合作。这样的合作乃是各方实现能源安全过程中“多赢”良策。目前,中国特别要加强与俄罗斯、中亚各国与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的合作,建立石油安全战略联盟;还应在上海五国合作组织的基础上,加强与俄罗斯和中亚各国的油气合作开发和能源经贸关系;也可以在中国、俄罗斯、日本和韩国、朝鲜等国之间“建立东亚能源共同体”等,以期共同承担风险和责任,使中东、中亚产油区避免成为东亚冲突的根源,而成为走向合作的桥梁。

7. 此次中海油没有收购成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我看到网上很多传媒的报道,原因说得很多。我觉得现在尘埃落定之前,你很难判断它到底哪里败了。我看到网上报道,由于撤回收购,中海油自己的股价马上上涨了5%,而且穆迪公司对于中海油的评级马上调高,看来整个的股东和资本市场对于它撤下来是积极的支持。尽管公司的管理层或董事会曾经发出志在必得的想法,而且态度非常坚决,但似乎市场的反映和他们又不一致,业界有很多不同的看法。

我不了解实际情况,外面不了解内部发生的事情,你很难判断,但像中海油这样的大型国企,在国外收购企业会有很多的障碍。一个主要的障碍是经济制度不一样,西方是市场经济,中国是计划经济,尽管我们在20年来逐渐走向市场经济,也有了很多市场经济的语言,但本质上我们也意识到,我们整个经济的主流仍然是计划支配的。在这样一个环境下,计划和市场的强烈冲突不仅在国内造成了,而且在国际市场上构成了与国际接轨的首要障碍。西方主流市场不承认中海油是一个企业,至少不是按照市场运作的企业。尽管我们认为相对于传统上的国有企业已经有了改变,但是西方并没有认同。这样的情况下,肯定对你的要求非常的苛刻,因为你是非我族类,所以经济体制的制度差距会造成一个很重大的障碍,这叫做政治风险。在全球做生意有两种风险,一类是商业风险,这个和国内一样,有技术、有人才、有品牌、有质量,产品等很多方面的风险,这些风险是可以进行商业分析。但是有另一类风险叫做国家风险,也叫做政治风险,这些和商业没有太多的关系,它是不同的经济制度,不同的国家环境中形成的非商业风险。这次美国的包括中国的市场人士都把中海油的收购出现的冲突或者是挫折都归结于政治风险的问题。两大经济体制的冲突是一个很重要的冲突。

在这次收购中,我们中国不断地表达出买卖就是买卖的观点,指责美国的竞争对手不要把收购卷入政治中。我的观察是,好象是我们把它搞得政治化了,而不是美国人把它搞得政治化。当美国的企业界要按照商业规则要求你的时候,你不去了解这种规则,你不去解释这些商业的东西,回避这些问题,而是反复强调不要政治化,这实际是我们自己把这个事情搞得太政治化了。对于美国国会压倒多数的声音要求审查我们的企业这样一个现象,我们应当高度重视,而不应当一旦收购不成,或者出现挫折,就情绪化表达为西方对中国企业不认可,对中国经济的增长不认可。我看现在的许多中方舆论不认真讨论中国企业在哪些技术上的东西没有做到,更多的是渲染美国对中国经济的敌意,对中国经济崛起的战略制约,这是一个很大问题。

再一个因素就是对于国家经济安全的考虑。 应该说在美国这样一个有长期的市场经济传统的环境下,民众本能地对具有垄断地位的大企业,就非常恐惧,他们不仅仅针对中国企业。因为大企业有可能欺压消费者,会控制市场,控制价格。美国一百多年的经济发展史,就是一部反垄断的历史,对于政府的干预尤为深恶痛绝。我们这个中海油恰恰在美国眼里既是大企业又是大政府,加上中国经济的迅速壮大,这些因素就会造成了它的敌意,甚至认为构成对于美国经济安全的威胁。客观地看,美国那边一直要求我们讲清楚的东西,比如中海油公司的透明度问题,我们企业决策机制的问题,收购融资的成本问题,如何对待收购之后运作的战略问题等等,从我了解的情况看,中海油对这些方面的回答还是不尽人意。实际上可能我们对自己都说不清楚。我们始终强调的是国家需求,董事会强烈的收购欲望,对美国不构成威胁等等,总是答非所问的味道。

也恰恰由于说不太清楚,我们更多地愿意谈政治,说不要伤害对中国人的感情等等。我觉得在这次并购当中的表达方式是有问题的。至于技术上的考虑,外面的人是很难判断的。比如说原来在低价的时候,我们是有机会的,但没有及时地做出决策,后来涨了后又进行收购。也许我们有机会和其他的跨国公司联合收购的,后来变成了单兵作战,骑虎难下,下都下不来了,甚至是意气之争。当然,这不是单单中海油的问题,这是目前中国的体制和中国企业现在到海外发展的通常状况。我们如何进入全球,在全球的舞台上合情合理地表达自己,这是中海油这次收购提出的新题目,我觉得这才是有价值的。中海油的管理层毕竟通过这次收购与全球企业短兵相接,给予我们全国和业界看到不同经营理念的正面冲突,这是非常有积极意义的,如果我们总结得很好,这种积极意义将推动我们下一步海外并购。

如果没有吸取教训,简单把它认为是美国对中国充满敌意,我觉得会有偏颇。既然中国企业进入到全球市场,你就要认真地学习全球市场的语言和全球市场的规则。最近,我写了一篇文章《中国的并购力量和全球的市场规则》,附在后面。我们要有两个判断,中国的并购力量多大,我们到什么程度了,是不是要一剑封喉,一定要做大,不到长城非好汉,是不是中国就牛到这份上了。另一方面,是不是有了钱就能进场,你懂不懂人家的规则?会不会玩?这两个问题都值得深思。

8. 公司路演是啥意思

“路演”(ROADSHOW)原来是境外上市公 司向投资者推介公 司形象的惯用方法,是世纪之交的“舶来品”,早已风行国际证券市场。目前在中国,路演已成为上市公 司新股推介的重要形式。网上路演是网上互动交流模式和新闻发布模式,网上路演的形式已由最初的新股推介演绎为业绩推介、产品推介、上市抽签、上市仪式直播、重大事件实时报道等多种形式。在证券市场信息披露及信息交流方面的探索,取得了初步的成功。线下路演就是将在网络上路演的内容移至线下,也让投资者在与企业人员高度接触的情况下,决定最终是否通过路演给到资金支持。可以参考猩猩融资路演平 台,有不少项目可以看看。

阅读全文

与中海油融资公司程伟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股市先知指标公式 浏览:438
监管层再融资沟通纪要 浏览:561
百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浏览:90
理财小白适不适合买基金 浏览:703
理财公司跑路能搬东西吗 浏览:183
江西赣州钨矿集团 浏览:153
医院融资租赁规模 浏览:598
外币账户利息收入做账汇率 浏览:584
2016年20万台币换多少人民币汇率 浏览:274
风力发电厂融资难 浏览:168
海尔消费金融公司电话 浏览:330
通达信指标中如何表示虚线 浏览:509
添加指标远航版本 浏览:591
美期货开盘收盘时间 浏览:611
银行买的低风险理财产品 浏览:734
中介收取佣金多少 浏览:637
利用了杠杆省力的小制作 浏览:598
苏州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征信苏州 浏览:237
香港融资通过中介公司需什么流程 浏览:749
有免费教学理财基金课程吗 浏览: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