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融资信托 > 房地产行业融资渠道的收紧

房地产行业融资渠道的收紧

发布时间:2022-05-30 16:33:30

1. 银行、信托通道紧缩逾六成 房企融资凛冬已至


房企的日子越来越艰难。11月6日,国购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购投资)发布了《关于法院裁定受理国购投资有限公司及下属公司重整申请及指定管理人的公告》(以下简称:公告),这家“安徽第一大房企”将走向破产重整之路。



根据人民法院公告网消息,截至11月11日,宣告破产的房企已经增加到431家。房企融资接近冰点,同策研究院最新数据显示,其监测的40家典型上市房企,在10月完成融资金额折合人民币235.82亿元,环比大幅下跌65.80%。



10月融资额度骤降



根据国购投资2018年度审计报告,截至2018年12月31日,国购投资单体资产总额约为120.08亿元,负债总额为126.34亿元。国购集团及其下属公司因流动性问题,陷入债务危机,由此而引发大量的诉讼和执行案件于短期内集中爆发,各公司的银行账户和资产被多家法院冻结、查封,企业生产经营受到重大影响,企业财产面临被强制执行的风险。



而在国购投资公告的前一天,11月5日,标普全球评级(下称标普)在发布的报告《中国房地产观察:融资受限束缚开发商扩张拳脚》中表示,中国房地产开发商正在换挡变速,接受融资环境前所未有收紧的现实。融资受限将抑制购地活动,同时,随着销售回笼现金变成越来越重要的一个资金来源,部分开发商将加快销售步伐。标普预计2020年全年全国商品住宅销售额增速将放缓至0%-5%,主要靠基本面较好的城市的稳健住房需求支撑。作为需求指标的销售面积近几个月已重新恢复增长。虽然2019年上半年房地产销售表现强劲几乎都归功于房价上涨,但8月以来全国累计商品住宅销售面积已重返正增长区间。



同策研究院最新数据显示,其监测的40家上市房企,在10月完成融资金额235.82亿元,环比大幅下跌65.80%。而且,多个融资渠道的融资额均跌至冰点。数据显示,10月,房地产企业发行公司债折合人民币101.08亿元,环比减少35.14%;通过发行超短期融资券、向金融机构借款、发行优先永续债券等方式,融资金额60.93亿元,环比减少67.12%;通过境内银行贷款融资40.45亿元,环比减少74.79%。



克而瑞地产的研究数据则显示,10月份,95家典型房企的融资总额为864.87亿元,环比下降24.5%。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融资金额大幅下滑更多是季节性因素,因为年关将至,房企开工意愿减弱,导致需求减少。不过,不可否认的是,房企确实面临较大的融资压力,随着政策加码,“缺钱”可能会是一种常态。



海外融资成救命稻草



银行的房地产开发贷款也明显收缩。



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房地产领域贷款增速则连续14个月回落,9月末,人民币房地产贷款余额为43.3万亿元,同比增速为15.6%。前三季度,新增人民币房地产贷款4.6万亿元,占同期人民币新增贷款量的33.7%,与去年全年水平相比低6.2个百分点,降至24.1%。房地产开发贷款余额11.24万亿元,同比增长11.7%,增速比上月末低1.7个百分点。前三季度,新增房地产开发贷款为1万亿元,占同期各项贷款增量的7.7%,占比与去年全年占比相比低了3.9个百分点。



央行办公厅主任周学东认为,目前是比较合理的占比。过去房地产热的时候个人购房贷款增长会非常快,占比高的时候有些城市甚至超过50%,银行贷款增量中超过一半流向房地产及购房领域。现在从全国来看,占比降至24.1%,是相对比较合理的水平。根据多年观察,25%左右的占比是比较合理的。过去几年多数情况下,这一数据都在30%以上。”



与此同时,信托的融资额度也快速下降。11月9月,用益信托网发布10月份集合信托市场报告。据用益金融信托研究院统计,10月共有58家信托公司成立1314款集合信托产品,环比减少27.12%;成立规模为956.67亿元,环比减少47.03%。房地产信托规模下降是导致信托规模下降的重要原因,房地产信托共募集资金281.72亿元,环比下滑60.47%。报告认为,房地产信托再度收紧以及宏观经济下行压力是影响信托公司展业的重要因素。



多条融资通道几近被封杀之后,海外融资成了房企“救命稻草”。根据中原地产统计,仅11月5日这一天,房企美元债融资金额就接近20亿。9月单月房地产企业海外美元融资37.97亿美元,8月为15.8亿美元。10月数据显示,累计已经有13家房企发布了接近50亿美元的融资计划。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认为,整体看,房地产行业资金紧张,房企抓紧窗口期,大量大额度发行美元债。2019年房企美元债刷新纪录已成定局。



美元债的井喷对缓解部分企业融资有很大好处。截至11月5日,2019年房企合计海外发布的计划融资590亿美元,相比2018年同期上涨了接近50%。从融资成本看房企融资成本分化,主要在6%-15%之间。



张大伟表示,美元债对于房地产企业来说,并非主要资金来源,整体政策影响看,2019年二季度后房企大额度融资减少,房企抢地现象也开始减少,特别是对于融资渠道较少的企业来说,压力将非常大。今年特别是下半年开始,房企明显更加关注资金链的安全,房地产市场必须稳定,而稳定房地产最主要的是防止出现金融风险,所以在最近几个月,针对房地产融资的各方面政策都在规范与收紧。目前看,信托与海外融资,都是规范而不是全面暂停,对于中小房企来说,对于高负债率房企来说,未来预计融资难度将非常大,但是对于大型企业来说,影响相对有限。

2. 两部委召开重点房地产企业座谈会:房住不炒 房企融资或再收紧

近日,住建部、央行在北京召开重点房地产企业座谈会,央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会同相关部门在前期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形成了重点房地产企业资金监测和融资管理规则。若房企融资收紧,对房企将有何影响?未来房价会如何走?有业内人士分析,融资收紧必将加速行业洗牌,预计房企可能采取降价跑量、加快建设周期、拆分上市、转让等措施。未来房价依然将稳妥发展,部分企业或会针对自身情况进行降价促销。
监管再度出手给楼市“降温”。住建部、央行于8月20日在北京召开重点房地产企业座谈会,研究进一步落实房地产长效机制。
重点房企资金监测和融资管理规则已形成
前述座谈会指出,为进一步落实房地产长效机制,实施好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增强房地产企业融资的市场化、规则化和透明度,人民银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会同相关部门在前期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形成了重点房地产企业资金监测和融资管理规则。座谈会强调,市场化、规则化、透明化的融资规则,有利于房地产企业形成稳定的金融政策预期,合理安排经营活动和融资行为,增强自身抗风险能力,也有利于推动房地产行业长期稳健运行,防范化解房地产金融风险,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平稳健康发展。
记者注意到,在“7·24房地产工作座谈会”上,也提出要实施好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稳住存量、严控增量,防止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
而近期房企融资出现上涨趋势。中原地产研究中心统计数据显示,8月中上旬,房地产行业信用债发行规模高达261亿元,在年内处于高位。年内房企累计已经发行债券811只,合计融资额高达6242亿元。
丁祖昱表示:“这是继7月24日‘房地产工作座谈会’召开不足一个月后,又一次高规格的房地产行业座谈会。两次座谈会,都提到坚持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实现‘三稳’预期,确保房地产市场保持平稳健康发展。房地产对地方经济、财政和就业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房地产仍然是中国经济的压舱石和稳定器,总体来看,政策调整与房地产涨落密切相关。”
将加速行业洗牌,现金流或更依赖销售回款
记者注意到,对于房企融资管理规则的具体内容,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央行官方网站并未披露。“目前暂未收到融资将收紧的相关通知。”一位房企高管向记者表示。
有银行相关人士表示,近几年房地产融资一直是受到严控的。而此次新规主要监管的是重点房地产企业,尤其上市公司,对他们的融资可能会形成约束,尤其是对负债率比较高的企业是利空。对中小型企业或者没列入监控和试点的企业影响不大,本来这些企业融资就已被收紧。据了解,此次参会的重点房企主要以TOP20房企为主。
央行发布的《2020年二季度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显示,今年二季度末,人民币房地产贷款余额47.40万亿元,同比增长13.1%,低于各项贷款增速0.1个百分点,比上季末低0.8个百分点,连续23个月回落;上半年增加2.99万亿元,占同期各项贷款增量的24.7%,比上年全年水平低9.3个百分点。
丁祖昱分析,一旦融资新规落地,将对行业产生较大影响:土地市场降温,新房销售加速,对头部房企是利好,对高负债的房企则影响较大,必将加速行业洗牌。
中原视点分析指出,今年下半年,如果融资渠道受限,房企资金压力加剧,要改善负债率、改善融资结构,又要冲全年业绩, 回款能力将是房企持续经营的关键,预计房企可能采取降价跑量、加快建设周期、拆分上市、转让等措施。
其中,由于房企现金流更依赖销售回款。销售方面,促销力度可能会加大,促销活动可能会增加,预计房企在“金九银十”加大促销力度的概率会明显增大,而降价幅度则受制于成本因素和行业监管;房企可能会加快施工进度,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值得关注。
此外,有条件的房企,可能会选择像分拆物业上市等变通方法拓展资金来源;部分房企可能采取转让项目或股权等举措开源,降低资金压力。
分析 房价将受连带反应
融资收紧是否意味着房子要降价了?中原视点分析,一线城市和热门二线的房价依然将稳妥发展。从政策层面看,“房住不炒”的政策定位,是为了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无论房企融资政策如何调整,实际都是为了确保房价市场的稳定。
其次,房企融资再度收紧,房企拿地热情短期内或降温,冲击激进房企拿地扩张,影响部分房企的正常拿地储备,尤其在那些房价、地价预期不稳的城市。
严跃进表示,房价的决定因素很多,如果融资难度加大,房企一般而言会采取降价促销的方式。不过,今年一些城市的预售管理有所放松,很多高价项目会入市,所以成交结构会变,单纯来说房价会因此下跌,可能性并不大。只是,一些企业还是会针对自身情况进行降价促销。
对于普通买房人而言,中原视点表示,融资收紧并不涉及个人房贷部分,但网传的融资新规,或将在短期内抑制房价上涨态势,新房成交价格面临一定的下行压力。

3. 房企资金渠道被不断收紧 政策寒冬下如何寻找融资突破

2019年,乍暖还寒。1月社融创新高后,地产融资愈行愈难。
5月17日,银保监会下发《关于开展“巩固治乱象成果促进合规建设”工作的通知银保监发[2019]23号文》(简称“23号文”),其中明确了几类针对房地产的禁止性业务。随后,5月底,住建部联合有关部门,针对房地产行业“地王”现象点名十余家开发商。同时,央行与证监会对部分上半年拿地活跃的头部企业,限制公开市场融资。进入6月份后,受23号文影响,虽然地产信托发行规模有所收缩,但仍未达到监管预期。6月底、7月初,多家信托公司收到银监窗口指导,要求控制地产信托业务规模。
针对房企前端拿地融资
对于地产行业,政策持续收紧,尤其是针对的前端拿地融资。
1、银行:对房地产的资金支持仍被限制在满足432前提下(编者注:所谓“432”,是指房地产项目必须具备四证齐全、30%自有资金、具有二级及以上开发资质等条件)的开发贷业务,连“个人综合消费贷款、经营性贷款、信用卡透支等资金挪用于购房” “并购贷款、经营性物业贷款资金被挪用于房地产”这种不常见的现象也被未雨绸缪的事先防范。
2、信托:对房地产债权性质融资同样被限制在满足432前提,通过股权投资+债权认购劣后、股权投资+股东借款、应收账款、特定资产收益权等方式向房地产变相提供融资等行为被明确禁止,政策精准、专业,直击要害。如何规避监管层强调的信托房地产投资的一些限制性行为和结构模式,以及未来的产品方向值得深入探讨。
3、此外,相关政策也提到了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和金融租赁公司这类影子银行在宏观调控政策执行中出现的问题,进一步压缩了此类机构的活动空间,为日后专项查控埋下伏笔。
政策的收紧将加速地产行业的整合,有限的资金规模将向头部企业集中,房地产企业被迫面临一边四处找机构找钱、催回款,一边着急找项目、补货的处境,如何结合自身特点突破资金、资产瓶颈成为众多房企首当其冲需要解决的难题。
对房企融资的具体影响
目前,房地产企业的主要融资模式分为4种主要形式。
1、股+债投资模式:金融机构作为地产项目公司股东的同时提供股东借款,从而实现对地产项目的投资。
该模式可细分为小股大债模式和先股后债模式,小股大债模式主要指机构作为地产项目公司股东后,在项目未满足4证前以股东身份向项目提供借款,属23号文限制行为;而先股权投资待满足4证后追加建设期投资的模式,个人认为应不属于限制行为。
2、股权投资+债权劣后级或 “优先股权加次级债”模式:
主要指信托在设计信托结构时采用优先、次级的结构化分层设计(优先劣后比为1:1)。
其中优先级信托份额由信托负责募集,该份额为信托计划实际投资规模,投资方式为股权投资,计入项目公司注册资本及资本公积。劣后级信托计划份额,由项目公司原股东向项目公司提供借款所形成的债权(多为土地出让金借款等)来认购,项目公司原股东以劣后级本金及收益为优先级的预期权益提供兜底。
如此设计首先满足优先级投资人在投资期间内固定收益分配需求,同时将名义上风险较高的股权投资转化为了实际上风险相对较低的债权投资。从形式而言,这种模式借助了结构化操作,掩盖了假股真债的事实,可当监管从本质的角度直接进行核实时仍难圆其说。但信托的业务具体标准由各地银监相机把握,因此理论上存在一定操作空间。
3、资产收益权模式:即金融机构与项目公司签订项目收益权转让协议,约定项目未来特定区间内所形成的现金收益转让给投资机构获取资金,该模式通常还会约定“受让+回购”的条款。此种模式从实质将仍属债权性质(且有相关判例支持)。个人认为如融资主体业务涉房该模式仍属监管限制行为,如融资主体属房地产企业关联方但业务范围无地产开发项应可操作,但也需结合当地监管机构的具体要求。
4、应收账款或债权收购模式,该模式分为以下三种细分类型:
1)基于真实的交易背景,项目公司通过与保理公司的合作,加上与上游供应商的条款如账期进行再协商,能够合法合规的将资金在定时期内转移给地产开发企业,该类型应不在23号文的限制之列;
2)房地产公司母子公司之间或分子公司之间债权,通过与资产管理公司合作,将特定债权转让给资产管理公司,资产管理公司以非金融债权收购方式将债权受让对价款支付给房地产企业的模式,该模式应属于23号文禁止的“资金通过影子银行渠道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如债权债务双方为房地产企业关联的非房企业且债权债务真实,再通过资产管理公司的非金融债权收购方式融资,这一模式仍然存在弹性空间;
3)信托发行应收账款类信托产品受让持有的房地产公司的应收账款,该模式实质也是向不满足432条件的地产项目提供融资也属23号文限制行为。
如何在现有环境下寻求融资突破
在监管趋严的形势下,房企应该正面对待。通过融资结构的合理化设计、信用增级及拓宽创新融资模式等,在负债水平可控的情况下,适度扩张。未来房企应该多从自身寻求提升,我认为可以从以下方向寻找突破口:
1、融资结构合理设计:
1)通过满足432的项目主体“借壳”融资。对满足432条件的项目提供融资自然不在限制范围内,用满足432条件的项目进行包装,继而将资金用于其他不满足432条件的项目。合适的项目主体的多少是决定此模式的关键另外还需注意不同地方的不动产登记中心对土地/在建工程的抵押要求(是否允许以其他项目为本套壳“432项目”提供担保实现错位抵押等);
2)真股投资。真股投资并不是新鲜事物,确是23号文希望引导成为各非银行金融机构主要的房地产投资模式。但是真股投资类项目十分考验金融机构的投资能力,包括但不限于对项目投前分析以及投后管理能力,金融机构通过持有项目公司的股权从而获得项目开发运营的增值收益。也因大多数金融机构项目开发的经验不足或不具备,且投资风险相较债权投资更大,因此真股投资类项目往往也有更高的准入要求。在真股投资过程中仍有几点需要注意:首先,真股投资通常需要房地产企业提供风险相对较低收益相对较高的优质项目合作,这需要房地产企业均衡现金流与收益后做出合理判断;其次,真正的房地产股权投资在项目实现预售前不存在可分配的收益。所以对于习惯投资固定收益类产品的投资人而言,资金募集将存在一定难度;再次,房地产股权投资在项目通常需要项目公司在公司治理及资金使用层面接受严格的监管,这需要投融双方有足够的默契与信任;最后,股权投资除可在项目公司层面合作外,还可设计为引入金融机构或国有平台作为战略投资人方式获得更多更灵活的资金支持,但这需要以公司的部分管控权为代价。
2、信用提升:
房地产企业在金融属性的引导下,其基本资金运作逻辑就是用最少的自有资金撬动外部资源推动项目运转。达此目的需房地产企业着力打造自身的信用体系,高信用评级房地产企业可以通过发行债券等获得非常低成本的资金,而且这些资金不受用途限制的影响,可以灵活使用,用于拿地保证金、缴纳土地款等。虽然信用的建立需逐步积累,但普通规模房地产企业也可通过相应的运作手段来提升。首先可考虑引入国资平台,引入国资组建混合所有制后无论在开发还是融资上,国资信用都有其被认可的优势。有实力的国资公司还能够给合作的地产公司拓展提供资金支持,还能对房地产企业带产业拿地模式带来重要的资源价值;其次,与金融机构合作,与金融机构合作设立合资平台公司,即可以实现资产与资金优势互补,又可以增强互信,实现融资方案条件的放松和灵活,若为多项目合作还可协商打破资金封闭监管,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变相达到降低自有出资目的;
最后,提扩大规模、 提升信用。 房地产企业的江湖地位最终还
是以资产和销售规模来确定的,资产与销售同时也是评级的关键指标,因此需要持续关注,用心打造财务报表、行业排名等。
3、渠道拓展:
1)REITs等创新产品值得关注,中国式的REITs即进行地产股权投资的房地产信托将迎来发展机遇。
2)基于真实投资的股权私募基金发展已相对成熟,直接投资优势明显,很多私募采用金交所债权计划等方式,可以作为辅助信托作用。甚至很多信托公司通过设立私募基金绕道放款,这样无论明股实债还是真股都就会相对灵活。
3)由房地产企业投资注册基金管理公司,与企业的物业管理、客户管理及供应商管理等相结合发掘投资人资源,通过结构化设计等方式投于所开发项目,发挥产融结合的优势。
4)引入管理团队或战略供应商跟投方式,既可以减少自有出资,又可提高项目管控水平,也是可深入探讨的模式。

4. “紧箍”再收紧 房地产信托风险防控压力攀升

自2019年下半年以来,窗口指导、余额管控成为了房地产信托业务的关键词,今年以来,监管也在不断“重拳出击”遏制当前房地产信托业务违规乱象。11月5日,北京商报记者从多位信托业从业人士处了解到,在展业层面,房地产信托业务大部分均做了收紧,今年以来,部分房企现金流紧张,可能存在风险加剧的情况。受“爆雷”潮的影响,1-10月,房地产信托领域违约金额已超400亿元。在分析人士看来,从过往经验看,调控房地产和房地产信托的严监管政策都会增大市场房地产信托违约规模,因而在未来一段时间,房地产信托风险防控压力增大。

三条“红线”排查大幕开启

为防范化解风险,监管专门针对房地产信托开启了一轮专项排查。近日,有市场消息称,银保监会近日下发了《关于开展新一轮房地产信托业务专项排查的通知》,并要求各地银保监局于11月30日前将排查情况上报。

从多位信托业从业人士处获悉,上述消息属实,此次银保监会排查的问题主要为,是否违反“四三二”要求、是否用于土地储备、是否用于补充流动资金、是否协助金融机构进行监管套利,以及是否存在其他违规行为。不过也有部分信托公司人士向记者表示,“这份文件应该主要是针对房地产信托业务较多的信托公司,房地产信托业务占比不大的暂未收到通知”。

“这次排查是一项例行检查。” 一位信托公司从业人士向北京商报记者介绍称,主要排查房地产信托的三条“红线”。这三条“红线”是指监管层收紧房企融资较为清晰的三条标准,要求控制房地产行业的有息债务增长。

具体来看,“红线”一是剔除预收款的资产负债率不得大于70%,“红线”二是净负债率不得大于100%,“红线”三是现金短债比不得小于1倍。根据三条“红线”的触线情况,分为红、橙、黄、绿四档,红色档三条“红线”都触碰到了则不得新增有息负债。橙色档碰到两条“红线”则负债年增速不得超过5%。黄色档碰到一条“红线”,则负债年增速不得超过10%。绿色档三条“红线”都未碰到,则负债年增速不得超过15%。

金乐函数分析师廖鹤凯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本轮专项排查会进一步实质收紧投向房地产领域的信托资金投向,部分房企现金流紧张,预计市场并购风潮还会持续较长时间。

年内违约规模已超400亿元

2020年,信托行业兑付延期频发,房地产信托的违约情况也持续走高。北京商报记者从用益信托获得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10月,房地产信托领域违约金额总计达到411.37亿元。

从具体的时间节点来看,今年3月,房地产信托的违约走向小高峰,当月违约金额达到115.12亿元,后又在4月回落至82.25亿元。到6月又迎来一波增长,当月违约金额达到134.56亿元。10月信托行业共发生27起违约事件,其中房地产信托的违约金额为2.3亿元。

一家信托公司相关人士向北京商报记者透露称,在房地产信托运作过程中,投资者先将资金委托给信托公司,信托公司再委托信托经理筛选优质房地产项目。信托公司和信托经理能否勤勉尽职地履行职责,也直接影响房地产信托产品的安全性。这位信托公司人士直言,现在房地产信托没有好的备案项目,再用之前的项目结构借钱只能增加公司债务,达不到监管机构的要求,再加上房企普遍面临融资收紧的情况,现金流紧张,风险有加速暴露的可能。

在资管研究员袁吉伟看来,短期内房地产市场行业景气度面临较大下行压力,一方面销售资金回笼放缓,外部融资渠道受阻;另一方面房地产企业的债权融资、信托融资等大量到期,如果不能有效调配资金,很容易出现资金链断裂。从过往经验看,历次调控房地产和房地产信托的严监管政策都会增多市场房地产信托违约规模,并在调控后的半年到一年达到违约高峰。因而在未来一段时间,房地产信托风险防控压力增大。

合规、风险指标面临双向承压

一直以来房地产信托就备受业内关注,一边是房企对资金的渴望,一边是监管的不断严控,房地产信托的成立规模也在持续波动。来自中国信托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二季度末,房地产资金信托余额为2.5万亿元,同比2019年二季度末2.93万亿元下降14.68%,环比一季度末2.58万亿元下降3.1%。

今年6月,银保监会关于开展银行业保险业市场乱象整治“回头看”工作的通知中提到,信托公司存在未严格执行房地产信托贷款监管政策,向不满足“四三二”要求的房地产开发项目提供贷款;直接或变相为房地产企业提供土地储备贷款或流动资金贷款;以向开发商上下游企业、关联方或施工方发放贷款等名义将资金实际用于房地产开发,规避房地产信托贷款相关监管要求等问题。

在全行业收缩的时候,房地产信托产品的合规性和风险性亟待检验,在廖鹤凯看来,房地产业务阶段性规模受限,不过存量规模依然很大,对信托公司来说,后续可以持续提升股权投资比重,待政策成熟可以加快布局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REITs)业务。

正如袁吉伟所言,房地产信托被严监管预示着传统信托业务的增长空间将越来越受到制约,传统粗放的高增长模式越来越难以持续。他进一步指出,信托公司要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就要顺应我国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新趋势,顺应监管新要求,明确新的有效业务组合和市场方向,塑造与之相匹配的专业能力,获取新的增长驱动力,提高市场竞争力,占据资管新时代的一席之地。

5. 房企融资渠道再上“紧箍咒”

证券时报e公司讯,记者获悉,近日至少有十家信托公司陆续收到“窗口指导”,要求加强房地产信托领域风险防控,控制房地产信托规模。对于面临偿债高峰期的房地产行业来说,这是个坏消息。业内人士表示,狂飙突进的房地产信托业务收到监管层收紧信号,压力自然迅速传导至被管制对象——高杠杆、高周转的房企。它们或国内发债、出海发债,或卖股权、卖项目多方筹集资金,以平安渡过偿债高峰期。

6. 未来已来丨抓不住的调控节奏,将迎来房地产行业怎样的未来

【未来已来(2019) | 预见行业】抓不住的调控节奏,将迎来房地产行业怎样的未来?



本期摘要


房地产行业发展速度放缓,再像过去20年那种增长的黄金周期不复存在,行业由“增量时代”进入“存量时代”。在“房住不炒”以及“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的主基调指引下,行业进入平稳发展的新长周期。


调控常态化,市场不确定性增加,面对这样的行业环境,无论是市场,还是企业都呈现出明显的分化特征,总是有机可寻,适者生存。坚持看好行业的未来。


1、房地产行业未来仍可期


01


黄金周期不复返,市场不确定增加,是祸亦是福


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本轮长周期的繁荣已经接近顶点,行业发展速度明显放缓,目前国家出台的一系列调控政策,是为了保障房地产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同时,也增加了市场不确定性。短期来看,这种“急刹车”给高歌猛进的房企带来巨大的挑战。长期来看,利好房地产行业,从而利好房企。一方面,只有房地产行业未来保持在稳定的发展轨迹上,才能为房企提供良性的发展环境,以避免房地产“泡沫”破裂的风险;另一方面,中国的房地产无论是在品质还是文化管理方面都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未来还是可以大有所为。


▼中国恒大—房地产黄金周期不再


国家在房地产行业进行一种合理的管理和调整,也就是说房地产行业再像过去20年那种增长的黄金周期没有了。


▼中国海外发展—市场不确定性增加,行业周期缩短


市场不确定性增加,行业周期缩短。在现有政策环境下,将促进房地产行业的长期健康发展,下半年内地房地产市场将保持平稳发展。


▼阳光城—行业发展速度放缓,但还是大有可为


中国的房地产行业,无论在品质还是文化管理方面与先进国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因此,房地产还是大有可为,但不会像过去那样能够高速发展。


▼绿城中国——短期看住,长期看稳


房地产确实比较受人关注,从绿城的情况看,还是短期看住,长期看稳。随着调控的深入,今年下半年或者明年,市场下行的压力还是很大,但是长期来看,还是稳定,毕竟房地产是支柱行业。


02市场并没有很冷,“分化”一词更贴切


房地产行业高速发展的势头虽受阻,但并不悲观。大到各能级城市,小到各城市群、各城市均表现出“分化”的态势。从不同城市能级来看,一线、核心二线和强三线城市保持一定的韧性,依然受房企的青睐,而且需求依然相对旺盛。三四线城市面临的压力要大一些,但就中国目前59.58%的城镇化率来看,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提升空间,红利尚存。从不同城市来看,调控见底的城市,市场在缓慢复苏,市场过热的城市受调控影响会逐步降温。


▼碧桂园—三四线城市存在压力,但坚信行业明天会更好


碧桂园始终相信地产行业的明天会更好,虽然在三四线城市的发展中,碧桂园也面临着不少的压力,但是碧桂园有经验和能力,做到均匀布局,以分摊其潜在的风险。


▼旭辉控股集团—行业进入平稳发展的新长周期,各类城市市场表现非常分化


行业进入平稳发展的新长周期,精细化时代、品牌竞争时代应运而生。各类城市市场表现非常分化,城市周期主导市场。调控见底的城市,市场在缓慢复苏,市场过热的城市受调控影响逐步降温。


▼宝龙地产—市场并没有很冷,只是区域分化比较明显


整个房地产市场并没有变得很冷,可能某些北方区域不太好,比如天津项目去化还是很慢,但长三角还可以。


03谨慎看市场,提升综合竞争能力


在我们把握了谨慎对待市场,看好房地产行业未来的大势下, 企业如何修炼穿越周期的能力?面对变局规模可能不是评判一个企业的唯一标准,而是对融资、拿地、运营等提出全面的要求。


▼龙湖集团—穿越周期的能力就是非周期性的持续运营性收入


关于行业的未来,现在看到的行业集中度是非常明显的在向头部企业集中,但是下一步就不完全是头部企业集中的问题,就是规模在这时候不是一个绝对领先的一个重要指针,可能这时候全面的综合竞争能力是核心的,就是说投资、拿地、运营、交付的业绩和成果,以及可能在此基础上对客户的长期持续服务和投入是一个关键。还有公司有没有这种穿越周期的能力,其实对房地产来讲,穿越周期的能力就是非周期性的持续运营性收入。


世茂房地产—融资环境恶劣,市场不确定性加大


现在不确定性是在加大的,国家融资的环境是挺恶劣的,企业合作的机会会更多。


▼德信中国—行业短期面临一些新的不确定性,坚定看好行业的未来


近期中国国内的房地产调控确实在不断加码,但是相信政府的核心还是要房地产平稳发展,最终目的是为了房地产健康发展。所以短期内可能会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但是中长期对中国房地产市场空间还是看好,那么于现有的政策条件下,还是会理性的对待市场,始终保持一种谨慎和乐观的态度。


2、调控以“稳”为导向,严宽有章


01“房住不炒”主基调不变


在“房住不炒”主基调不变,“三稳”作为房地产调控的主要目标不变,调控政策将持续展开,但对于房价、地价以及预期的影响不会造成大的波动。


▼万科A—行业调控预计仍将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


下半年整体经济仍将面临诸多风险和挑战。7月底,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落实房地产长效管理机制。行业调控预计仍将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


▼阳光城—行业形势充满不确定性,顺势而为,品质取胜


“房住不炒”主基调未变,“三稳”目标将长期存续;“分城施策”,各地调控方向不同,以及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变化,使行业形势充满不确定性。应对之策是顺应大势,主动调整适应,保持对市场的敬畏之心,发挥精准灵活优势,做好底线管理。


▼旭辉控股集团—政策以稳为主


房地产行业定位为经济稳定器,政策以稳为主,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降杠杆、控总量。


▼中梁控股—房地产市场总体稳定,不会有太大的波动


中国政策对房地产的影响非常大,中央也是希望房价也好、地价也好、预期也好,还是稳定的,波动不会太大。


02严控“加杠杆”的态度坚决,但具有灵活性


国家所有的调控看似无章可循,实则思路清晰。首先,现在的调控不像以前那样不会出现任何松动的迹象,而是更加的科学、灵活,宽严并济,试图寻找某个平衡点。其次,在调控对象上,主要针对杠杆过高的房企,或者有些渠道加大了行业的杠杆,比如信托融资。


总的来说,房地产调控与“杠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资金大量流入房地产行业,在供给端,房企加杠杆投资,在需求端,居民的杠杆率抬升。国家政策调控还是看各主体的“自律性”。


▼龙湖集团—政策调控的强度部分取决于开发商的自律性


无论是政府还是开发商都在寻求属于自己的一个平衡点,这就需要开发商非常的自律,等待机会的出现。


▼龙光地产—政策调控具有针对性


目前整个地产的融资政策确实是在收紧,但仔细分析了一下,这个收紧主要针对两个方面,一是针对杠杠过高的,另一个是行业内的有些产品品类,有些渠道,它们的存在加大了行业的杠杆,比如说信托。所以这些政策是有针对性的。


▼宝龙地产—房地产调控决心可见


这次国家对房地产不能再加杠杠的态度已经非常坚决了,而且短时间内不会变。


▼深圳控股—下半年以来紧张的态势有所缓和


下半年以来,整个市场的调控的手法出现一些很微妙的变化,不像原来那样铁板一块,或者没有任何松动的迹象,无论是在调控层面、审批预售层面、消费者的情绪和银行的层面,他们或多或少的会比上半年相对比较紧张的态度有所缓和,有所变化,但并不是在政策层面出了一个明确的指引,或者窗口指导,说这块就不限购了或者不限售了,这个没有看到,只是观察到这样一些变化。


03融资收紧成共识,但优质企业相对优势凸显


4月份以来融资调控持续加码,包括信托、海外债、开发贷等融资渠道的收紧。作为资金密集型的行业,资金可谓是房企的“命门”,此次系列融资监管对于房企而言可谓“狠敲打”。最直接的影响是投资放缓,土地市场逐渐回归理性。在“不将房地产市场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的定调指引下,预计房地产银根仍会持续收紧。但是往往在“洗牌”的时候,优质企业相对优势更加明显,对于这类企业适应难度不大,而中小型企业面临更大的挑战。


▼万科A—房企融资将面临一定压力,优质企业适应难度不大


随着金融监管持续收紧,房企融资将面临一定压力。可能对资信比较好、比较稳健经营的企业来说,适应的难度没那么大。应对市场该“敬畏市场,顺势而为,应时而变。”


▼融创中国—谨慎对待此次颠覆性地融资调控


这次融资端的收紧是颠覆性的、史无前例的动作。这次融资端的调整是与2016年10月宏观调控调整同样量级的。这种环境下,地价一定是下行的趋势,因为房价的压力比较大,销售压力比较大,一定要特别小心的对待这次的融资调整。


▼阳光城—融资监管至少持续1年时间


房地产融资监管政策越来越紧,预测这个趋势会延续1年多的时间。


▼中国奥园—房地产银根会持续收紧


在中国房地产行业“房住不炒”、“一城一策”的政策背景下,房地产银根仍会持续收紧。


▼禹洲地产—融资收紧成为行业共识


国家对整个房地产行业的融资是收紧的,尤其是今年下半年,这也是行业的一个共识。过往可能是从售价和限购方面去调控房地产业,所以现在更多是从融资方面去调。无论是前融、信托,甚至银行方面的贷款可能都卡的比较紧。


04土地市场降温,年底或将迎来投资机会


毫无疑问,此轮调控使得土地市场降温、土地价格下行的可能性比较大,但身处资金面承压的困境,很多企业放缓拿地节奏,或停止拿地,对于资金相对充裕的房企而言,是绝佳的机会。此外,销售市场也面临一定的压力,压力最大的还是三到八线城市。


▼融创中国—土地市场下行,投资需谨慎


现在的土地市场在下行的通道慢慢往下走,最低点在年底,也可能在明年,所以投资上不用着急。


▼中国金茂—下半年有获取土地的机会


很多城市今年的供地计划很激进,但实际上只完成了40%左右,也就是说今年下半年全国各主要城市的推地力度会加大。


▼正荣地产—调控常态化,但有机可寻


下半年这一轮的调控肯定会对土地市场产生影响,土地市场一定是会往上提升。如果猜的不错的话,应该是九、十月份到年底,调控应该是比较正常,所以会利用这个机会。


▼龙光地产—土地市场会逐步降温,对优质企业是个机会


在整体政策收紧的情况下,预计未来的土地市场也会逐步降温,土地价格应该会下行,这对一些现金流非常健康,财务杠杠非常稳定的企业来说应该是个机会。


▼佳兆业集团—新房市场呈现先升后降的态势


中央和各地主管部门继续实施因城施策、分类调控的监管方式,全国大中城市新房市场交易呈现先升后降的态势。


▼融创中国—销售压力大,城市分化明显


融资难叠加销售也不行,下半年的销售压力会特别大,主要还是来自货币的压力和按揭的压力。从城市能级来看,一二线城市和强三四线城市是没有问题的,因为已经没有库存了,库存很小,而且这些城市受到政府限价的影响,大部分新房价格都倒挂了。压力大的还是三到八线城市,主要原因是它的房价不便宜了,购买预期会逐渐发生变化,这也是因为中央的这种态度决定的。


总 结


房地产行业黄金周期不复返,行业进入平稳发展的新长周期。调控常态化,市场不确定性增加,但最终目的是保证房地产行业健康稳定发展。自古福祸相依,调控政策的持续加码,虽然给房企带来比较的大挑战,但是变局中却存在很多的机会,如土地市场降温,将迎来绝佳的投资机会。此外,企业合作的机会也在增多。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 版权归亿翰智库所有


未经授权请勿随意转载 如需转载请联系后台或在此文后留言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亿翰智库(ehresearch)


感谢配合!

7. 传统融资渠道受限房企如何筹资

由于发债、银行贷款等传统融资渠道受限,房企不得不变着花样来融资。除了向员工发理财产品外,不少房企也开始推员工持股、高管人员期权激励,而这些的最终目的无非就是两个字:拿钱。

但今年以来部分银行开发贷额度紧张甚至直接停摆的消息时有传出。香港上市房地产开发企业旭辉集团财务人士小张近来压力很大,因为现在很多银行开发贷已无额度,只有几家大行还有一些额度,但对于旭辉这样的企业来说,开发贷的利率也会较基准利率上浮30%。

而对于非上市非国企的小企业来说,它们已经不在银行的考虑范围内了。在一家国有大行工作的彭丹(化名)发现,今年以来银行对房企规模资质要求可谓步步提升。“一般来说我们都是会选择排名靠前的大型房企,只是这个标准上半年还是top50,现在已经变成了top20。”

“以前是银行追着我们走,现在是银行绕着我们走。”局势的反转让余斌感觉到,地产业的冬天或许真的来了,而且现在还不是最冷的时候。

天风证券分析师高志刚指出,企业内外部资金流受限,考虑到下半年到期和回售压力加大,如果再融资压力进一步增大,融资能力弱的中小房企可能面临流动性风险。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也认为,现在融资难是事实,但还远远没到最难的时候。

至于什么时候会触到谷底?现在谁也不知道。

来源:凤凰网

8. 城市预警叠加融资监管,房地产调控再现收紧信号

今年的房地产领域可以说并不平静。楼市小阳春预热,融资高潮叠加,抢地风潮再起。但火焰还未真正燃烧,调控加码已至。

近日,住建部在对6个城市进行预警提示的基础上,又对佛山、苏州、大连、南宁进行预警提示。被“点名”背后,在此轮楼市阳春行情中,这四个城市表现都较为抢眼。

同时,银保监会发文严查并购贷款、经营性物业贷款挪用于房地产开发以及资金通过影子银行流入房地产等。并强调不得向四证不全、开发商/股东资质不达标、资本金未足额到位的房地产开发项目直接提供融资。

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之下,业内认为,调控政策对打击炒房炒地现象有积极效应。而对于房企来说,融资再临严监管,众多房地产信托业务将受到重大影响。2019年,地产商仍然不好过。

热点城市被预警

5月18日,据新华社报道,为进一步落实房地产市场调控城市主体责任,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4月19日对6个城市进行预警提示的基础上,又对近3个月新建商品住宅、二手住宅价格指数累计涨幅较大的佛山、苏州、大连、南宁4个城市进行预警提示。

距国家统计局发布“4月份70个大中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变动情况”仅数日,为何城市预警提示随之而来?“近3个月此类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二手住宅价格指数累计涨幅较大。” 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解释称。

市场表现确实如此。据国家统计局数据,4月大连新建商品住宅环比上涨0.7%,同比上涨13.2%;二手房环比上涨0.8%,同比上涨9.1%。南宁新建住宅环比上涨0.9%,同比上涨11.5%;南宁二手房环比上涨1.4%,同比上涨11.7%。

从二手房市场具体表现看,据诸葛找房数据研究中心统计,大连二手住宅挂牌市场进入4月以来,显示出较强上涨趋势,挂牌均价不断攀升,达16236元/㎡,环比3月上涨3.92%。

而南宁市场平稳驶入2019年后,二手住宅挂牌价开始抬头,连续3个月上涨。4月二手住宅挂牌均价13149元/㎡,环比3月上涨1.55%。

另外的苏州、佛山虽不在70个大中城市统计范围内,但在此轮楼市阳春行情中,其表现极为抢眼。

据克而瑞数据,2019年1~4月苏州市区商品住宅成交面积为274万㎡,同比2018年同期增长38%。成交均价21279元/㎡,同比2018年同期上涨9%。2019年1~4月苏州楼市成交整体呈现同比“量价齐升”的局势。

成交市场上涨刺激下,苏州二手住宅挂牌价明显上涨。据诸葛找房数据研究中心统计,4月苏州二手房挂牌参考均价为27324元/㎡,环比上涨2.61%。自2018年10月起,苏州二手房挂牌价已连续7个月环比上涨。

楼市阳春预期中,苏州土地市场表现也尤为活跃。今年以来,苏州土拍热度飙升。据研究报告,一季度苏州住宅用地成交楼面均价15082元/㎡,同比上涨25%,仅低于2016年四季度成交数据。溢价率19.11%,同比增加3.44个百分点,环比增加12.2个百分点。

而佛山借粤港澳大湾区规划政策东风,二手住宅挂牌价也连月上涨,涨幅持续扩大,4月均价达17241元/㎡,较3月环比上涨4.02%。

热市之下,调控落地。“此次预警是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而做出的具体举措,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防止出现大起大落,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诸葛找房研究认为,苏州已率先出台楼市调控政策,预计另外三城将跟进调控,后续调控政策加码的预期依然存在。

房企银根收紧

如果说调控影响宏观预期,那么融资收紧,则实实在在击中房企“钱袋子”。

今年以来,房企融资频现小高峰。据研究院数据,今年1~4月份,房企融资规模近8500亿元。一手举债,一手买地,房企在2019阳春小窗口蜂拥进入市场。

但如今这一形势面临变数。近日,银保监会正式发布《关于开展“巩固治乱象成果促进合规建设”工作的通知》(简称“通知”),涉及多条严查房企融资内容。

对于商业银行,通知要求,严查表内外资金直接或变相用于土地出让金融资;未严格审查房地产开发企业资质,违规向“四证”不全的房地产开发项目提供融资;个人综合消费贷款、经营性贷款、信用卡透支等资金挪用于购房;资金通过影子银行渠道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并购贷款、经营性物业贷款等贷款管理不审慎,资金被挪用于房地产开发等。

在信托领域,通知要求,不能向“四证”不全、开发商或其控股股东资质不达标、资本金未足额到位的房地产开发项目直接提供融资;或通过股权投资+股东借款、股权投资+债权认购劣后、应收账款、特定资产收益权等方式变相提供融资。

值得注意的是,银保监会此前少有提及“资金通过影子银行渠道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严跃进认为,此类规定实际上是对一些非标渠道的融资进行管控。尤其是通过理财产品、各类信托工具等,变相为房企融资。

用益信托最新数据显示,今年来,我国集合信托市场共成立7477只信托产品,募集资金规模为8779.2亿元,年化平均收益率为8.24%。就投资领域来看,房地产信托共成立2309只产品,募集资金最多,为3456.9亿元,占比为39.4%。

“对于房地产开发贷款而言,信托对于客户的二级资质要求更为宽松。”结构化金融专家宋光辉告诉第一财经。由于信托成本相比银行存在较大劣势,因此信托开展房地产融资业务时,更有比较优势的是前端融资。

前端融资是指项目没有四证从而不能获得开发贷款的情况下作的前期融资。房地产企业在签订土地出让合同后,由于四证要在缴纳土地出让金后一段时间后才能办理下来,因此地产企业此时融资的主要目的就是拿地。

“由于目前银行资金无论表内表外,都无法切入这个领域,证券基金行业的非标受到更为严格的监管几乎无法动弹,目前信托在这一领域掌握绝对竞争优势。” 宋光辉认为。银保监会收紧房企融资监管尺度后,将对目前众多房地产信托业务造成影响。

具体来说,信用评级高的、国有背景地产公司可通过发行债券获得低成本资金,用于拿地保证金、缴纳土地款等。但大部分低信用评级地产公司无法获得这类发债资金,监管政策下其又无法获得前端融资。这使得地产公司在土地拍卖市场竞争中,实力相差进一步拉大。

严管之下,已有多家金融机构被开罚单。公开信息显示,4月1日~5月20日仅50天,各地银保监局开出的223张罚单中,涉及违规“输血”房地产的罚单有32张,罚没金额合计约1069万元。

调控再加码,未来房地产市场走势将如何?中国社会科学院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近日共同发布房地产蓝皮书指出,2019年,货币政策继续放松的空间逐渐缩小,加之“房住不炒、因城施政”的调控思路并未发生改变,预计2019年房地产市场销售回落,投资增速放缓,行业平稳调整的趋势不会发生实质性转变。

9. 政策层面持续收紧 房企融资“冰火两重天”

本报见习记者 王珂
今年5月份以来,房地产融资规范政策密集出台,房企在拍卖拿地、土地开发、楼盘预售等多环节的融资均加大约束。随着房企偿债高峰期到来,房企面临偿债压力增加和融资渠道缩紧的双重压力。
《证券日报》记者统计发现,32家主流房企上半年平均融资成本总体较去年全年有所上升。相较之下,国企和大型房企具备低成本融资优势,市值偏小的民营房企融资成本更高,房企融资成本上演“冰火两重天”。
 融资环节监管趋紧
今年4月份,中央政治局会议重申“房住不炒”定位和“坚持结构性去杠杆”,释放地产融资收紧政策信号。5月17日,银保监会下发《关于开展“巩固治乱象成果促进合规建设”工作的通知》。记者注意到,在上述文件出台后,发改委、央行、银保监会陆续对房地产信托、房企海外发债、银行房地产业务等融资环节释放加强监管信号。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今年二季度以来房地产企业的融资环境发生变化,监管方面主要是从去杠杆和剔除传导性金融风险的角度考虑,融资监管措施从房企直接融资到间接融资,对银行开发贷款、房企海外发债、房地产信托融资等环节采取了一系列管控”。
7月12日,发改委发布房企外债备案登记的通知,房企发行外债只能用于置换未来一年内到期的中长期境外债务,房企海外发债融资环境紧缩。
8月底,多家银行收到窗口指导,要求房地产开发贷额度控制在2019年3月底时的水平,房地产开发贷这一融资渠道也将收紧。
对此,严跃进表示,“当前融资端的管控包括房地产信托、银行贷款和海外债券等方面,涵盖土地拍卖、房产开发及预售等各个环节,将会对房企的资金状况带来更大压力。三季度没有放松,四季度还需要看后续监管层对于房价管控的力度”。
  偿债高峰期到来
Wind数据显示,内地房企在2017年、2018年的海外债券到期额分别为212.65亿美元、246.47亿美元,而2019年这一数据猛增至475.66亿美元,借新还旧压力增大。此外,2020年和2021年的海外债券到期金额分别为339.76亿美元和467.02亿美元,偿债压力将会持续。
值得注意的是,房企海外发债的资金成本较去年上升明显。
截至9月12日,内地房企合计发行的144只美元债平均利率为8.99%,2018年可计算的122只美元债平均利率为7.42%。从单个债券来看,票面利率最高的是当代置业于今年1月份发行的一只美元债,票面利率高达15.50%。此外,票面利率超10%的债券高达51只,而去年全年票面利率达10%的债券仅22只。
此外,Wind数据显示,2017年房地产行业上市公司到期信用债金额仅1394.50亿元,2018年达到4110.09亿元,2019年-2021年信用债到期金额分别为5512.75亿元、4517.59亿元、6527.75亿元。
《证券日报》记者统计发现,32家主流房企上半年综合融资成本率为6.11%,相较2018年全年的平均融资成本率6.00%上升0.11个百分点。
其中,国企背景企业与民营背景企业融资成本率有较大差别。14家国企背景房企上半年平均融资成本率为5.00%,18家民营房企的平均融资成本率为6.72%,两者相差1.72个百分点。
此外,记者按照房企估值规模统计的房企融资成本也有较大差异,房企市值在1000亿元以上的7家房企,在今年上半年的平均融资成本率为5.42%;市值在200亿元以内的10家房企,在今年上半年的平均融资成本率为6.91%,二者相差1.49个百分点。
总体而言,当前房企融资成本总体较上年有所上升。国企背景的房地产企业相对民营企业具备更低的融资成本优势,市值偏小的民营房企融资成本相对更高。在融资环境趋紧的情形下,融资成本出现加速分化。

10. 楼市调控“稳”字当头 开发商资金链面临考验

中国金茂近日向平安人寿、新华保险配售股份募资,折射出开发商多路径融资的现状。多位专家表示,与品牌房企不同,中小房企融资难上加难,特别是在下半年楼市调控继续维持差异化调控思路下,政策不会松动,房企融资环境依然趋紧,市场交投可能继续降温,房企资金链将面临考验。
稳 调控继续从严
从开封撤回“取消限售”文件,到苏州限售再次加码,再到呼和浩特开展中介机构自查和整改种种迹象表明,在“房住不炒”基调下,热点城市楼市调控政策将继续保持从严态势。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所房地产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尹中立表示,从政策层面看,下半年整体收紧的走势比较明确。居民杠杆率过高主要体现在贷款买房,且因为房地产贷款有总量控制,事实上还有以消费贷名义贷款实际用于购房的情况存在。因此,为了防止居民债务增长过快,抑制购房需求是必要的政策。
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表示,楼市调控坚持“一城一策”,三四线城市要避免冷得太快,一二线城市要保持差别化政策,鼓励有效需求和合理需求,抑制投资需求。
李宇嘉认为,房贷政策会偏紧,实施额度控制。同时,中国证券报记者发现,近期房贷利率,特别是热点城市房贷利率有所上调。以苏州为例,目前首套房贷款,苏州各大银行普遍执行基准利率上浮22%的政策。
李宇嘉还表示,房地产企业的融资政策正在收紧。“相对而言,目前融资政策还是更多偏向于龙头房企。例如,目前基本上是龙头房企能进入银行的融资白名单,小房企进不去的。”
淡 销售或稳中下降
尹中立预计,下半年房地产市场销售将呈现稳中有降趋势。
数据显示,1-6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75786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8%,降幅比1-5月份扩大0.2个百分点。银河证券26日发布研报预计,7月份销售同比将达到一个低点,之后在“一城一策”、各城市周期分化的情形下,销售同比降幅将逐步收窄。
尹中立认为,上半年房地产企业业绩整体维持了去年的增长态势,但下半年房地产业经营将整体走弱。
从上市房企上半年业绩来看,龙头房企普遍实现高增长,保利地产、融创中国等房企业绩预增超过30%。招商证券研究发展中心房地产行业主管分析师赵可表示,从已公布业绩预告的9家房企来看,市场普遍认为中期业绩超预期。中期业绩增速明显高于全年中枢,会带来两个确定性影响:一是顺势上调全年业绩预测,但上调幅度相对有限。二是上下半年业绩增速“前高后低”。
紧 开发商现金流有压力
多重影响之下,下半年开发商资金链将面临考验。从资金来源来看,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预计,在当前融资渠道收紧的情况下,下半年房企资金来源主要是销售回款。如果销售行情不好,不排除房企主动降价的可能。
据银河证券研报统计,2019年一季度,房地产行业总资产规模达107,522.49亿元,同比增长21.62%,行业资产负债率达79.82%,相比于2018年上升0.01个百分点,行业杠杆率维持稳定水平。一季度融资环境宽松,一些房企采取了“高杠杆、高周转、高回报率”的经营策略,追求快速发展容易埋下隐患。
尹中立表示,加速卖房可能是房企获得生存权的首选。同时,如果房企未来到期的债务与能够获得的现金流不匹配,就有可能出现流动性风险。

阅读全文

与房地产行业融资渠道的收紧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理财公司账务 浏览:704
投资项目中部分融资租赁 浏览:321
省力杠杆一定费距离吗 浏览:439
最新阿里妈妈怎么申请高佣金 浏览:904
三亚国际金融服务有限公司招聘 浏览:18
天鸽互动大股东 浏览:784
旭辉长租公寓融资 浏览:762
中行理财产品收益率计算法 浏览:414
昆明商业贷款转公积金贷款 浏览:813
贝塔资产不含财务杠杆 浏览:113
金融公司贷款常用合同 浏览:282
超人气投资理财教练张殚 浏览:772
农行本利丰是结构性理财产品吗 浏览:458
日元汇率跌换还是涨换 浏览:832
投融资协议 浏览:435
银行理财项目收益 浏览:207
五一金融服务 浏览:225
光杠杆的原理以及仪器的调节 浏览:218
macd吸筹指标公式 浏览:523
固定收益信托产 浏览: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