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社融和新增贷款有何区别
社会融资规模中除了新增人民币贷款,还有外汇贷款、委托贷款、信托贷款、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企业债券融资、股票融资。
所以这两个指标增速分化时,往往意味着资金在实体流动还是在金融领域空转
㈡ 社会融资规模 包括哪些指标
社会融资规模是全面反映金融与经济关系,以及金融对实体经济资金支持的总内量指标。社会融资规模是指一定容时期内(每月、每季或每年)实体经济从金融体系获得的全部资金总额,是增量概念。
这里的金融体系为整体金融的概念,从机构看,包括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从市场看,包括信贷市场、债券市场、股票市场、保险市场以及中间业务市场等。
具体看,社会融资规模主要包括人民币贷款、外币贷款、委托贷款、信托贷款、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企业债券、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保险公司赔偿、投资性房地产和其他金融工具融资十项指标。
㈢ 社会融资规模是什么意思
社会融资规模是全面反映金融与经济关系,以及金融对实体经济资金支持的总量指标,主要指一定时期内实体经济从金融体系获得的全部资金总额,是增量概念。
拓展资料:
一.金融体系
1.这里的金融体系是整体金融的概念,从机构看,包括银行、信托、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从市场看,包括信贷市场、债券市场、股票市场、保险市场以及中间业务市场等。 从公式来看:社会融资规模=人民币贷款+外币贷款+委托贷款+信托贷款+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企业债券+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投资性房地产+其他。 社会融资规模由四个部分九项指标构成:一是金融机构表内业务,包括人民币和外币各项贷款;二是金融机构表外业务,包括委托贷款、信托贷款和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三是直接融资,包括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和企业债券;四是其他项目,包括投资性房地产和其他。 央行表示,社会融资规模数据是综合了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和央行一行三会的数据,给出的一个更全面的衡量指标,每个季度发布一次。
2.社会融资规模(又称社会融资总量或社会融资总规模),是指一定时期内实体经济从金融体系获得的资金总额。
3.社会融资总量,就是金融业对实体经济的年度新增融资总量,既包括银行体系的间接融资,又包括资本市场的债券、股票等市场的直接融资。
二.金融规模
1.社会融资规模的内涵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金融机构通过资金运用对实体经济提供的全部资金支持,即金融机构资产的综合运用,主要包括人民币各项贷款、外币各项贷款、信托贷款、委托贷款、金融机构持有的企业债券、非金融企业股票、保险公司的赔偿和投资性房地产等。二是实体经济利用规范的金融工具、在正规金融市场、通过金融机构服务所获得的直接融资,主要包括银行承兑汇票、非金融企业股票筹资及企业债的净发行等。三是其他融资,主要包括小额贷款公司贷款、贷款公司贷款、产业基金投资等。
2.社会融资规模反映的是我国实体经济从境内金融机构获得的融资总量,而外汇占款、外商直接投资属于外部资金流,因此不应计算在内。
3.社会融资规模是全面反映金融与经济关系,以及金融对实体经济资金支持的总量指标。社会融资规模是指一定时期内(每月、每季或每年)实体经济从金融体系获得的全部资金总额,是增量概念。这里的金融体系为整体金融的概念,从机构看,包括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从市场看,包括信贷市场、债券市场、股票市场、保险市场以及中间业务市场等。具体看,社会融资规模主要包括人民币贷款、外币贷款、委托贷款、信托贷款、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企业债券、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保险公司赔偿、投资性房地产和其他金融工具融资十项指标。随着我国金融市场发展和金融创新深化,实体经济还会增加新的融资渠道,如私募股权基金、对冲基金等。未来条件成熟,可会将其计入社会融资规模。
㈣ 社融增加是利好还是利空
社融增加是较大的利好。
社融规模增加意味着市场资金的增加,即民众和企业借钱的总量增加了,可以从两个方向来理解:一方面,社会危机导致人们贷款增加,如疫情导致经济压力大,居民借钱渡过难关,企业也是如此。
另一方面,由于经济周期的到来和社会生产投资的旺盛。
【拓展资料】
社会融资规模增量是指一定时期内实体经济从金融体系获得的资金额。
社会融资是经济实体融资的重要补充形式,它弥补了单一银行融资渠道狭窄、资金量供不应求等方面的不足,有助于提升全社会融投资水平,提高资金利用效率,拉动经济快速增长。
社会融资相对于新增贷款量是更广义的货币流通量统计指标,社会融资总量除了包含金融机构新增贷款外,还进一步纳入股票、债券融资等,使货币流量统计延伸到股市和债市等渠道的融资来源,从而更加真实地反映社会经济资金的供求状况。
央行2018年11月13日发布2018年10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统计数据报告,数据显示,10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197.89万亿元,同比增长10.2%。
面对直接融资的逐年扩大,央行流动性管理的难度日增,为更好地执行宏观审慎政策,中国人民银行酝酿推出了基于社会融资的货币流通量统计口径——“社会融资增速指标”。该指标立足于描述社会融资规模,或将部分取代M2(现金+居民储蓄存款+企事业存款)在货币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参考指标地位,意味着股市等资产价格将被纳入货币政策操作的考量之中,从而有利于按照宏观审慎监管的要求来建立新的分析框架和监测范围。
中国人民银行2011年年度工作会议提出“保持合理的社会融资规模”,2011年1月18日国务院第五次全体会议强调“保持合理的社会融资规模和节奏”。这标志着社会融资作为新的概念正式进入中国货币政策制定与操作的实践。
㈤ 中国2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1.15万亿元人民币 是怎么回事
华尔街日报中文网报道,中国央行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2月份新增人民币贷款环比急速回落,季节性因素减弱,企业和居民中长期贷款均大幅下降。中国央行同时公布,2017年2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15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多3166亿元。
随着总新增贷款下降,2月份企业中长期贷款也大幅回落。央行公布,2月份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增加7314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3386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6018亿元,意味着中长期贷款在总新增贷款中占比51.4%。
此前1月份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增加1.56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4331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1.52万亿元,中长期贷款在总新增贷款中占比74.9%。
同时,随着调控持续,2月份以住房贷款为主的住户部门中长期贷款也大幅回落,但占比稍有回升。央行公布,2月份住户部门贷款增加3002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802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3804亿元,这意味着住户部门中长期贷款占比为32.5%。
1月份住户部门贷款增加7521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1229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6293亿元,住户部门中长期贷款占比为31%。去年12月份住户部门中长期贷款增加4217亿元,在当月总的新增贷款中的占比为40.5%,已较前几个月大幅回落。
中国央行同时公布,2月末,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11.1%,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去年同期低0.2个和2.2个百分点。M2增速低于预期。上述接受调查的经济学家预计,2月末M2增11.4%。
此外,2月末狭义货币(M1)同比增长21.4%,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去年同期高6.9个和4个百分点。同时,2月末流通中货币(M0)同比增长3.3%。
㈥ 年度的社会融资规模在哪里查
社会融资规模指标是2011年央行所创设的一个新的宏观调控指标,属于中国独创。
与货币供应量指标M2不同,社会融资规模指标从金融机构的资产端而非负债端出发,度量的是金融机构向实体经济投放的各类资金的规模。
按照社融指标计算的方式不同,可以将社融数据分为存量指标和增量指标。
㈦ 我国在多样化融资格局中什么仍然居于主体地位
央行近日发布的金融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社会融资规模15.76万亿元,比2011年多增2.93万亿元。全年新增信贷8.2万亿元,同比多增7320亿元;广义货币增长13.8%,狭义货币增长6.5%。
2012年12月份,社会融资规模为1.63万亿元,比2011年同期多3512亿元。其中,新增贷款4543亿元,比上月减少686亿元,创2010年1月以来新低。
就央行刚刚公布的2012年全年信贷数据,业内人士分析,货币信贷增长基本符合预期。社会融资总量快速增长而银行贷款相对缓慢,表明我国融资环境在总体宽松的基础上结构正在发生变化。
“往往越到年末,企业的信贷需求越少,规律既是如此。”对于去年12月份新增贷款低于市场平均预期千亿元左右的情况,中国建设银行高级研究员赵庆明分析,从银行角度看,一旦在前11个月基本完成了投放任务,到了最后一个月,信贷投放的积极性也会减弱,并且因为紧接着是下一年度的开始,为了博得开门红,在已经完成了任务的情况下,有时会将企业的新增信贷需求转到下一年初来发放。
从数据看,12月份社会融资总量1.63万亿元,比上月显着回升,说明融资环境继续维持温和宽松的趋势。但值得关注的是,12月份新增人民币贷款为4543亿元,同比少增1863亿元,低于市场预期,创下三年来月增长新低。
对此,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宗良分析,一方面,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央行“稳中求进,预调微调”货币政策调控的结果;另一方面,社会融资总量增加,而新增贷款偏低,也反映出信托、债券等多种融资方式取得了较快发展,企业可通过非银行社会融资渠道满足融资需求。此外,受贷存比、资本金等因素以及利率市场化的影响,商业银行的贷款能力和意愿也受到影响。
值得关注的是,贷款乏力的同时,存款却出现大幅跃升。数据显示,2012年全年人民币存款增加10.81万亿元,同比多增1.17万亿元。其中,12月份人民币存款增加1.58万亿元,同比多增1528亿元。
业内人士分析,这种现象体现了债券、信托等其他融资方式对贷款的替代作用。据统计,12月份社会融资规模为1.63万亿元,同比增加3512亿元。其中,债券融资2078亿元,保持快速增长态势。与2011年相比,2012年信托贷款多增1.09万亿元,企业债券净融资多增8840亿元,而新增贷款仅多增7320亿元。非信贷融资方式的替代作用进一步提升,导致人民币贷款占社会融资规模的比例在2012年进一步下降为52.1%,比2011年降低6.1个百分点。
“社会融资规模的大幅扩大,15.76万亿元的规模超出预期,而且新增信贷在其中的占比仅52%。非信贷类融资在2012年快速增长,中国的融资格局正在发生变化。”工行投资银行部研究中心银行业首席分析师陈振锋认为,无论企业还是金融机构都需关注这一变化,适应这一变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宗良则认为,未来政策可考虑在控制社会融资总量适度增长的同时强调优化结构,既能保持社会融资对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有效支持,又能有效防范通货膨胀。
数据显示,2012年四季度新增人民币贷款14826亿元,较三季度减少3840亿元,较去年四季度减少3069亿元,信贷数据呈现“双降”局面。此前,一些市场人士解读为经济增长乏力、企业信贷需求不足。
对此,赵庆明并不认同:“从当前多数宏观经济指标来看,回升趋势还是非常明显的,并且从社会融资规模口径看,12月份达到1.63万亿元,在去年12个月中排在第四,不能说明企业资金需求不足。”他预计,今年新增人民币贷款会在8.5万亿元至9万亿元之间,在社会融资规模中的占比会继续下降,其他融资形式的增速会快于银行信贷。
据哈尔滨银行投资银行部研究员陈永明分析,从央行公布的2009年——2012年信贷数据分别为95769亿元、79235亿元、74807亿元和82042亿元以及2012年新增人民币贷款较2011年增加7235亿元,同比增长9.67%来看,今年信贷增长虽然没有达到2009年的历史高峰。但依然是近三年的信贷小高峰。从全年来看,信贷增长比较平稳,实体经济需求依然比较旺盛。
另一方面,商业银行为了摆脱信贷规模控制、资本充足率约束等监管限制,弱化对信贷业务的依赖以应对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各银行加大与证券、信托、资产管理公司等其他金融机构主体的合作,实施一系列的跨市场、跨行业的金融创新,摆脱单一信贷产品依赖需求,有效满足了企业、居民的投融资需求,部分银行体系资金不再通过信贷渠道进行投放,而是通过创新产品进入实体经济。
展望未来,商业银行为了应对利率市场化、资本约束加强、经营范围受限等影响,将继续加强与信托、证券、资产管理公司、租赁、财务公司、基金等金融机构的合作,积极发展资本、资金等资源消耗较少的非信贷类中间业务,将使得我国整个社会的融资结构发生改变,非信贷融资比例将会继续上升。同时,银行将会继续发挥其资金、网点等优势,在非信贷融资中加强创新,占据主导地位。
业内专家预计,未来受实体经济运行、货币政策调控和金融脱媒发展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和滞后作用,商业银行仍将面临多方面的较大经营压力,生息资产增势平稳,预计2013年人民币新增贷款的目标值在9万亿元左右。
㈧ 中国人民银行社会融资规模统计的具体构成有哪些
从指标抄构成看,省(市、自治区)社袭会融资规模=人民币贷款+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委托贷款+信托贷款+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企业债券+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保险公司赔偿+投资性房地产+其他。2012年央行建立了地区社会融资规模季度统计制度,目前汇总的地区社会融资规模与全国数据间的误差率一直稳定在0.2%左右,明显低于汇总的地区GDP数据与全国GDP的误差水平。
㈨ 社融数据对股市影响
社融规模对股市的影响是正面的,即社融规模增加对股票构成利好,社融规模的减少对股票造成利空。一般来说,新增人民币贷款和社融规模等数据的增加是反应了社会金融的发展,所以这暗示着蓬勃的企业发展,因而社融规模对股市是一种利好,此时投资者可以看多经济基本面改善而带来的股市机会。
一般来说,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而社融规模这样的数据则是宏观经济的先行指标,所以当M2增速以及信贷社融开始出现明显扩张时,往往预示着宏观经济的拐点会提前到来。简而言之,则是市场预期的经济回暖表现,将可能会加快到来。对此,我们此时的操作往往可以大胆进场,接着这波良机实现自身的财富增长。
【拓展资料】
社会融资规模,是指实体经济从金融体系获得的资金。
需要注意两点:
一是实体经济不仅仅指企业,还包括个人;
二是金融体系不仅仅指银行体系,还包括债券市场、股票市场等,如上市公司IPO融资,也属于社融范围。
社融数据是社会融资规模数据,社融数据作为经济的先行指标,可以预测接下来的经济走势,也反应着企业的融资情况。社会融资规模指的是实体经济从金融体系拿到的钱。社会融资规模是政府和央行非常重视的宏观经济指标,在历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和每个季度央行货币政策报告中都会被提及。社会融资规模指标是2011年央行所创设的一个新的宏观调控指标,属于中国独创。与货币供应量指标M2不同,社会融资规模指标从金融机构的资产端而非负债端出发,度量的是金融机构向实体经济投放的各类资金的规模。
新增人民币贷款:是社融数据中占比最大的核心项目。社会融资主要包括表内业务(人民币贷款、外币贷款)、表外业务(信托、票据)、直接融资(债券、股票),其中人民币贷款占比66%,是社融核心项,所以每个月都会重点统计。
㈩ 社融数据什么意思
社会融资数据又称社会融资规模,是政府和央行高度重视的宏观经济指标。 以社会融资指标增速为具体指标,历年政府工作报告和央行货币政策报告每季度都会提及。
社会融资规模指标是一项新的宏观调控指标 由央行于2011年创立,在中国独树一帜。 与货币供应量指数m2不同,社会融资规模指数是从金融机构的资产端而非负债端衡量金融机构投入实体经济的各类资金规模。
拓展资料:
1.社会融资是指贷款人通过非传统银行贷款渠道筹集资金的活动。目前,除银行贷款和政府直接投资资金外,被认为是来自社会融资渠道的资金。社会融资是经济实体融资的重要补充形式。弥补了单一银行融资渠道窄、资金短缺的短板。有利于提高全社会金融投资水平,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刺激经济快速增长。与新增贷款额相比,社会融资是一个更广泛的货币流通统计指标。
2.除金融机构新增贷款外,社会融资总量还包括股票和债券融资,将资金流向统计延伸至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的融资来源,更真实地反映社会经济资金的供求关系。 2018年11月13日,央行发布2018年10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统计报告,数据显示,10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197.89万亿元,同比增长10.2%。
3.面对直接融资规模逐年扩大,央行流动性管理难度加大。为更好落实宏观审慎政策,中国人民银行拟推出基于社会融资的货币流通统计口径——“社会融资增长指数”。该指标基于对社会融资规模的描述,或将在货币政策制定过程中部分替代M2(现金+居民储蓄存款+企业存款)作为参考指标,意味着股市等资产价格将纳入货币政策操作考量,有利于按照宏观审慎监管要求建立新的分析框架和监测范围。
4.2011年度工作会议和2011年1月18日国务院第五次全体会议强调“保持社会融资规模合理节奏”。这标志着社会融资作为一个新的概念,正式进入我国货币政策制定和操作的实践。2018年以来,社会融资规模进行了两次调整:2018年7月,央行首次调整社会融资规模。将存款类金融机构资产支持证券和贷款核销纳入社会金融统计; 2018年9月,央行第二次将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纳入社会金融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