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融资信托 > 美国企业融资成本

美国企业融资成本

发布时间:2022-06-17 14:32:26

A. 为什么美国企业融资时以直接融资为主,而日本企业则以间接融资为主

因为美国的资本市场发达,针对不同的公司,有不同的融资渠道,投行等金融机构也很发达,这样就促使了直接融资比间接融资高,在美国来说,直接融资是比较容易的事,而不像在日本那样,手续、规定比较麻烦

当直接融资方便的时候,就不会去选择间接融资了,也就是发行股票和债券比较容易的话,那么就不会去找银行贷款了

B. 美国次贷危机对美国企业有什么影响

来看,次贷危机的影响主要是金融机构和资本市场的损失,其对实体经济的冲击尚不明显。但专家指出,次贷危机最大的潜在风险,在于其对市场信心和对消费预期带来的冲击,以及流动性紧缩的影响。次贷危机对实体经济的滞后影响,将在半年甚至一年后逐步显现。

一、次贷危机对美国实体经济的影响将逐步显现

1、次贷危机对心理的冲击更大一些,重塑市场信心将成为长期的问题

有市场人士将这场次贷风波最终结果形容为“市场信心的丧失”,危机使整个信用体系面临了一场考验。次贷危机的爆发,使投资者对于在美国投资的安全性产生疑虑,除了次级债,其他类型的企业债、国债、股市的安全性都将使人们心存疑虑。信心一旦失去将很难挽回。对美国市场的重新审视将使得美国外来投资缩减,资金会因担心投资前景而却步。因此,在今后一个长时期内,美联储都将面临如何通过政策变动来重新恢复市场脆弱的信心的难题。

2、对消费预期带来的冲击

个人消费开支占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三分之二,对经济增长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近两年美国住房市场持续萎缩,加上制造业持续疲软,个人消费开支过去几个季度来一直是推动美国经济增长最主要力量。近期的一些迹象显示,美国个人消费开支增长势头正在减缓。一方面,住房市场降温使与住房相关行业的就业受到严重影响,同时,房价下跌也使美国人的房屋资产价值明显缩水。随着次贷危机的爆发,对下半年经济增长预期的放缓,而美国房产市场毫无转暖的迹象,经济学家预期在未来的数月里,消费者信心将继续走低。《华尔街日报》最新调查称,“消费者,特别是中低收入消费者正经受着低迷的住房市场所带来的压力”。该调查结果预计个人消费开支增速在未来几个月里将显著减缓,第二季度按年率计算仅为2.2%,远低于第一季度的3.8%。住房市场持续降温是消费开支增长的最大阻碍。

3、金融市场 “信用紧缩”现象将影响企业融资和并购

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市场动荡,债券基金赎回情况严重,信贷市场的资金链中断,全球金融市场上泛滥成灾的流动性突然在一夜之间消失得无影无踪。

随着美欧银行业收紧融资条件,“低成本资金时代”正发生逆转,其结果,一是导致融资成本上升,影响企业融资。过去几年,由于全球流动性泛滥,企业融资相对容易,很多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的中小企业经营不佳,但破产率却非常低。2006年美国企业破产率从往年的2.5%~3%下降到了0.6%,远低于正常水平。次贷危机爆发,会进一步波及公司债市场。各家银行手中积压的无法出手的债券总值估计超过了2000亿美元。作为美国经济主心骨的中小企业也会因此受到较强资本约束,丧失持续创新的金融助力,更多的中小企业将无力支撑,被迫出局。二是全球并购浪潮将受到抑制。2006年华尔街收购兼并市场达到高峰,次贷按揭是推动华尔街2006年繁荣的主要资金来源之一。次贷总规模已经达到1万亿美元以上,成为杠杆收购交易、收购规模的快速发展的推动力量。次贷危机的发生,切断了近年来华尔街最活跃的收购兼并交易的资金来源,并导致相应次级债市场停止发行。据统计,2007年以来,美国已有价值2250亿美元的杠杆并购协议因融资困难而被搁置。

二、美国国内经济进入全面衰退的可能性不大

目前对于次贷危机对美国经济的影响,各方有不同看法。以美国官方为代表的乐观派认为,危机不会将美拖入衰退。以前摩根斯坦利分析师谢国忠等为代表的悲观派认为次按危机可能引发美经济衰退。美林公司分析师称,有很多迹象显示,美国可能处于17年来首度由消费者引起的经济衰退,而目前只是初期阶段。我们的看法是,虽然美经济衰退的风险不能完全排除,但只要调控不出问题,美经济全面衰退的可能性不大。

1、美国经济的基本面尚好。美国制造业刚刚摆脱前一个时期的低迷状态,7月份实现连续第6个月增长;近期财政表现很好,2009财年赤字减半已提前三年实现;二季度核心通胀率只有1.4%,通胀压力减轻;就业形势尚好,2007年头7个月,美国平均每月新增就业岗位13.6万个,7月份,美国失业率为4.6%。

2、次贷占美国GDP和信贷总额的比重不高。据国际清算银行估计,2004年美次贷投放总额1500亿美元,2006年升至4890亿美元,今年第一季度新增2500亿美元。次贷总规模一般认为有1.3万亿美元,占到全部房贷的三分之一或者全部商业银行资产的13%,占GDP(2006年为14.98万亿美元)的8.7%。在全部次级贷款中,仅有45%的比例不能或只能提供少量收入证明和担保,而当年在这部分人中又仅有30%不能到期还款,二者综合比例不到两成,而2007年也不会再超过这个数据。因此,这次动荡会使一些机构和投资者遭受损失,但它对金融市场的影响在长期内可能也是有限的。

3、美国宏观调控和金融监管能力强。美金融体系相对成熟,市场发达,拥有各类对冲工具和避险渠道,且积累了应对各种危机的经验和技巧。美国金融监管当局具有很强的监管能力。从此次危机发生后,美国政府采取的应急措施来看,除了向银行紧急注资外,美联储8月17日又采取预料之外的举措,即将联邦贴现率下调50点至5.75%水平。市场分析人士认为,美联储此举体现了美国金融政策的效率与灵活性,有利于进一步强化和扶持美国银行体系的良性循环,解决银行体系流动性需求,从而保障银行运营的安全和顺畅,有利于美国以及全球稳定和支撑市场信心心理,进而产生美国股市与全球股市的上涨局面。

4、美大金融机构受影响有限。近二十年来,美国金融改革发展很快,新的金融机构纷纷涌现,金融工具的创新层出不穷,大大增强了美国金融业的竞争力。在此次次贷危机中,美国各大金融机构受到的影响十分有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8月9日发布的报告中指出, 美国的大金融机构至今都没有受到次级按揭危机影响。“大金融机构的精明信贷手法,令它们没有因次级按揭危机而受打击,新的放款及贷款融资方法令金融系统变得更加稳定,尽管牺牲了借款人的利益。”

C. 求美元贬值对美国经济的影响文章!

浅谈美元贬值对美国经济的影响

[论文关键词] 次贷危机 美元贬值 抑制需求

[论文摘要] 2002年开始的新一轮美元贬值,在次贷危机发生后引起了世界范围内更加广泛的关注,美元贬值“损人不利已”的呼声一片。无论美元贬值是否是对次贷危机的借题发挥,由于美国在世界经济中具有特殊地位,分析美元贬值对美国经济的影响,将对分析世界各国因美元贬值而受到的影响等问题将有所帮助。

一、美元贬值的进程和原因
美元与黄金脱钩后共出现过三轮贬值:第一轮是1973年1月至1978年10月;第二轮是1985年3月至1995年7月;第三轮是2002年以来,伴随着贸易逆差的不断扩大,美元对所有货币全面贬值。2006年至2007年上半年,美元对不同货币在不同时间有所升值也有所贬值,使市场更难把握美元汇率的走势。2007年下半年至今,美元更是对所有货币前所未有地大幅贬值。2002年1月至2008年3月,美元兑所有货币实际汇率(指数)下降24.5%,兑主要货币实际汇率(指数)下降32.3%。美元对世界主要货币指数从2002年1月28日的112.89到2007年11月13日的72.19,不到6年的时间内贬值了36.1%。2008年3月17日,美元指数创下70.698点的新低,对欧元汇率为1.5532(USD/EUR),对日元为95.78(JPY/USD)。
第三轮美元贬值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原因:首先,从2002年到次贷危机发生前,美元贬值主要是由美国巨额的“双逆差”尤其是经常项目逆差所导致。2007年美国经常项目逆差已有所缩减但仍占GDP的6%左右,美国经济学家认为这一比例仍然较高,因此美元应继续贬值。其次,2007年7月次贷危机全面爆发之后,直接导致了美国房地产泡沫和信贷泡沫的破灭,美国经济不可避免地放缓。为应对经济衰退的风险,美联储在次贷危机发生后从2007年9月至2008年3月已6度降息,国际资本的外流加上国内民众对经济的悲观预期,直接推动了次贷危机之后的美元贬值。

二、美元贬值对美国经济的影响
2007年11月6日,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曾表示美元贬值对美国经济的影响呈中性,并指出“美元贬值既非对美国经济有利也非不利,美国目前有巨额的经常账户赤字,美元因此不得不贬值”。通过分析笔者认为美元贬值对美国经济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
1.影响贸易逆差
美元贬值在短期内能促进出口抑制进口,但从长期来看并不能持续减少贸易逆差。根据传统的汇率理论,一国货币对外贬值能促进出口数量增加,同时使得进口产品价格上升,抑制进口,从而改善贸易收支状况。2006年美国的贸易逆差7585亿美元,2007年为7116亿美元,2008年1月为582.0亿美元,低于预期的597.5亿美元,3月为582.1亿美元,低于预期的611亿美元。同时由于美国盛行信用消费,储蓄率连续两年为负,而为美国家庭提供信贷的金融机构的资金相当一部分来自外国投资者,美元的持续贬值导致美国金融机构融资成本增加,国内流动性不足间接抑制了消费者的消费需求。这些都有利于缩小贸易逆差。
但美元的贬值即美元的购买力下降同时也导致了几乎所有与美元挂钩的商品价格上涨。美元贬值是近期石油价格大幅上涨的根本原因,据估算美元贬值对油价上涨的“贡献率”接近20%。如今油价已超过每桶110美元,不少农产品价格也达到几十年来的最高。美元贬值在导致全球能源和原料价格大幅上涨的同时也使美国进口费用增加,通货膨胀压力加大,这无疑又会恶化国际收支。另外由于制造业仅占美国GDP的12%,并且一半是军工企业,美元贬值从中长期来看并不能较大促进美国的出口,贸易逆差状况不能得到根本改善。
2.影响美国债务
美元持续贬值降低了美元资产对国外投资者的吸引力。目前相当一部分的美国政府债券和公司债券由外国投资者持有,美元不断贬值可能导致外国投资者抛售美元资产。虽然美国基于美元在世界货币中的重要地位,希望实现既能通过贬值达到政策目的又能留住外国投资者的完美平衡,但在贸易逆差和美元贬值同时存在之时,免不了会有一些国家为规避风险而抛售一部分美元资产,这也就相当于减少对美国的投资,美国企业的融资成本就会提高。长期如此,将不利于美国的生产与投资。但我们也应看到实际情况是,次贷危机后的2007年下半年,外国投资者并没有大规模地抛售美元资产,因此不大可能会严重打击美国债务的可维持性。而且美国通过贬值和通货膨胀来解决资产泡沫问题,是在让其他国家分担自己的债务。
3.影响公众对美元的信心和美国经济领跑地位
美元的持续贬值使许多向美国出口的国际企业转为以其他货币结算,投资者也开始更多投资其他货币以寻求更大的收益。虽然美元贬值导致了对美元地位构成挑战的欧元和人民币的升值,被称为“一箭双雕”。但长此以往有可能影响到世界对美元的信心,已有一些石油输出国采用欧元作为计价和支付货币,很多新兴市场国家的公司选择在欧洲金融市场上市。无论日后欧元是否会超越美元的地位,至少美元的持续贬值多少会有不利的影响。
美元贬值对消费的抑制也可能给美国经济造成不利影响,因为居民消费占到美国GDP的70%,是美国经济增长的最大推动力。美元贬值在抑制进口增长的同时也可能削弱美国领跑全球经济的地位。
综上所述,美元贬值对美国出口的促进作用有限,却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消费需求,减少债务负担的同时削弱了美元的强势地位。因此美元贬值美国经济的影响是多方面、多方向的,但从长期来看并不会影响美国经济发展的大趋势。然而弱势美元对世界经济造成的影响却将更多是负面的。
参考文献:
[1]蒋惠惠:美元长期大幅贬值的探讨[J].金融与经济,2005(9)
[2]甄炳禧:弱势美元拖垮世界经济[J].半月谈,2008(4)
[3]谭雅玲:警惕美元贬值和次级债阴谋[J].经济观察,2008(1)

D. 美联储加息为什么会提高企业的融资成本,而且可以抑制消费

不管那国家加息都影响融资成本,一旦加息贷款利率就随着加息就会水涨船高,比如本来不加息贷款一百万利息才五千,加息以后就变成五千五了,所以美储联加息就提高融资成本。

E. 如何进行融资结构评价

这个题目太大了点,最好找相关的书读一读。参考下面的文章。

上市公司融资结构与融资成本研究

一、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结构及股权融资偏好

企业的资金来源主要包括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两个渠道,其中内源融资主要是指企业的自有资金和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资金积累部分;外源融资即企业的外部资金来源部分,主要包括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两类方式。直接融资是指企业进行的首次上市募集资金(IPO)、配股和增发等股权融资活动,所以也称为股权融资;间接融资是指企业资金来自于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贷款等债权融资活动,所以也称为债务融资。

我国证券市场成立迄今已有十年多的发展历史,股票市场的大规模发展为上市公司进行外部股权融资创造了极其重要的场所。以上市公司境内的A股融资为例,1991年——2000年的十年期间,累计股权融资总额超过了5000((亿元,其中首次发行筹资额累计达到2967.98亿元;配股融资累计达到1637.85亿元;增发融资累计达到256.91亿元。

但研究表明,我国上市公司的内源融资在融资结构中的比例是非常低的,外源融资比例远高于内源融资,而那些“未分配利润为负”的上市公司几乎是完全依赖外源融资。其次,在外源融资中,股权融资所占比重平均超过了50%0,其中上市公司通过股票市场公开发行A股进行的股权融资在全部股权融资资本中的比例平均达到了17%左右的水平,并且随着股票市场的进一步发展,有理由认为这一比例的平均水平还将继续快速上升。

然而,在西方企业融资结构中,根据啄食顺序原则,企业融资方式的选择顺序首先是内部股权融资(即留存收益),其次是债务融资,最后才是外部股权融资。

从美、英、德、加、法、意、日等西方7国平均水平来看,内源融资比例高达55.71%,外源融资比例为44.29%;而在外源融资中,来自金融市场的股权融资仅占融资总额的10.86%,而来自金融机构的债务融资则占32%.从国别差异上看,内源融资比例以美、英两国最高,均高达75%,德、加、法、意四国次之,日本最低。从股权融资比例看,加拿大最高达到19%,美、法、意三国次之,均为13%.英国、日本分别为8%和7%,德国最低仅为3%.从债务融资比例看,日本最高达到59%,美国最低为12%.可见,美国企业不仅具有最高的内源融资比例,而且从证券市场筹集的资金中,债务融资所占比例也要比股权融资高得多,可见,西方七国企业融资结构的实际情况与啄食顺序假说是符合的。

但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顺序表现为股权融资、短期债务融资、长期债务融资和内源融资,即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顺序与现代资本结构理论关于啄食顺序原则存在明显的冲突。事实上大多数上市公司一方面大多保持比国有企业要低得多的平均资产负债率,甚至有些上市公司负债为零,但从实际上看,目前1000多家上市公司几乎没有任何一家会主动放弃其利用再次发行股票进行股权融资的机会。我们将中国上市公司融资结构的上述特征称为股权融资偏好。

中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的具体行为主要体现在拟上市公司上市之前有着极其强烈的冲动去谋求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成功上市;公司上市之后在再融资方式的选择上,往往不顾一切地选择配股或增发等股权融资方式,以致形成所谓的上市公司集中性的“配股热”或“增发热”。但上市公司这种轻视债务融资而偏好股权融资的选择,并没有换来公司经营业绩的持续增长和资源配置效率的有效改善,上市公司无论是通过在一级市场首次公开发行A股还是通过配股或增发再融资的效率都是不能令人乐观的。

二、上市公司融资成本的计算及特点

近年来,国内已有许多研究者从不同角度对上市公司的股权融资偏好进行了研究,但一些研究的局限性在于:没有能够牢牢抓住融资成本这一主线展开对上市公司的股权融资偏好行为的实证研究。而我们认为,无论是债务融资还是股权融资,上市公司的任何一种融资方式都是有成本的,而评价上市公司外源融资策略合理与否及融资结构优劣的最重要的标准或出发点就是上市公司的融资成本。

上市公司的融资成本存在“名义成本”和“真实成本”之分。目前国内大多数关于上市公司融资成本的研究文献中所提到的或所计算出来的融资成本实际上只是表面意义上的,即应属于“名义资本成本”。而问题的关键和实质则是究竟应如何合理计量上市公司的“真实资本成本”或“真实融资成本”。

我国学术界和金融实务界在有关“真实资本成本”的计量问题上迄今尚未形成统一的标准,并且目前关于上市公司的融资成本计量和测定问题的研究也很少。本文在综合借鉴并吸收了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之精华基础上,建立了一套中国上市公司债务融资成本、股权融资成本和融资总成本的计量模型,并且以自1998年——2001年上半年全部实施过增发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公司进行了实际计算和统计分析。

上市公司的真实融资成本。数据显示,1998年实施增发的上市公司,无论是股权融资成本还是融资总成本,增发后都要高于增发前,如股权融资成本增发前平均为18.8%,增发后则上升到31.19%;融资总成本由增发前平均为15.16%上升到增发后的22.45%.但从1999年开始,增发后的股权融资成本和融资总成本都要低于增发前。如1999年实施增发的公司,股权融资成本由增发前的28.24%下降到增发后的20.79%,融资总成本由增发前平均19.65%下降到16.76%;2000年实施增发的公司,股权融资成本由增发前的20.54%下降到增发后的16.58%,融资总成本由增发前平均16.07%下降到14.43%.此外,不同样本公司的股权融资成本和融资总成本差异还比较明显,比如1998年实施增发的上市公司,股权融资成本最高的达到38.66%,最低的为24.47%;2000年实施增发的公司,股权融资成本最高的为41.51%,最低的仅为5.36%.

由此可见,对于实施增发再融资的上市公司而言,无论是股权融资成本还是融资总成本都要比名义融资成本要高得多。

三、上市公司股权融资行为与债务融资行为和融资总成本之间关系的实证分析

为了对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进行深度分析,我们通过建立适当的经济计量模型,以全部实施增发的上市公司数据为截面样本,对上市公司的增发融资行为进行实证研究。

上市公司增发再融资行为所涉及的主要方面有:融资成本,其中又包括股权融资成本、债务融资成本、融资结构(即股权融资资本或债务融资资本占总投入资本的比例)、股票市场的预期平均收益率;增发募集资金的规模、增发类型(即是由原A股还是B股增发)等,因此,我们建立了关于上市公司增发融资行为的相关模型(略)。

同时,我们对上市公司的债务融资增加(或减少)是否会影响上市公司的融资总成本的问题也作了研究。根据现代公司财务与资本结构理论,财务杠杆是度量公司债务融资行为的重要指标,因此研究上市公司债务融资与融资总成本之间关系实际上就是研究财务杠杆的变化与公司融资总成本之间究竟存在什么样的关系问题。

度量财务杠杆通常有三种方法:资产负债率、偿债比率和市值杠杆比率。资产负债率为帐面负债与帐面总资产之比;偿债比率常常用利息倍数或偿债倍数来表示;市值杠杆比率为总负债有股票市值或总资产市值之比。在研究中,我们采用总负债——总资产市值来作为财务杠杆的度量。在实际分析中,我们将总负债划分为短期负债和长期负债,以进一步计算短期和长期财务杠杆。这里我们假定,负债的市值等于负债的帐面值,而权益资本的市值等于股价乘以总股本数。那么总资产市值就等于负债的帐面值加上权益的市值。

依据实证分析我们得出了值得深思的结论。

实证分析得出的主要结论

1、股市预期平均收益率对融资总成本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同时上市公司增发类型(即增发前公司是否有A股或仅有B股)对融资总成本的影响较显著。

2、股权融资成本和债务融资成本对融资总成本都有显著正向影响,但股权融资成本的影响更大。增发前后的股权融资占总资本比例对融资总成本有显著影响,其中增发前的股权融资比例对融资总成本的正向影响程度更大。

3、增发募集资金占上市公司外部资金来源之比对融资总成本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增发募集资金金额或增发募集资金与增发前股东权益之比或增发募集资金与增发前股权融资资本之比或增发融资额占总资产市值的比例对上市公司融资总成本并没有显著影响。

4、上市公司的长期财务杠杆普遍低于短期财务杠杆,即短期财务杠杆要大大超过长期财务杠杆,反映了上市公司进行长期融资选择时普遍存在的股权融资偏好以及上市之前将长期债务大量剥离的行为。

5、财务杠杆变化与公司融资总成本之间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即增加债务融资并不一定显著地导致上市公司融资总成本的上升,反之,减少债务融资也不一定会显著导致上市公司融资总成本的下降。

F. 国外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1. 中小企业直接融资状况。目前,中小企业直接融资的状况并不十分理想。我国在主板市场上市的企业有1000多家,而且大都是国有企业,仅有那些产品成熟、效益好、市场前景广阔的高科技产业和基础产业类的少数中小企业可以争取到直接上市筹资、或者通过资产置换借“壳”买“壳”上市的机会。尽管我国有关部门即将出台企业债券管理新条例,企业债券的发行主体将有所放宽,原先对项目的限制将有所松动,但对中小企业来说,在一定时期内还将不在众券商备选企业之列。职工集资是中小企业的主要融资手段。由于企业在开办初期很难得到金融机构的支持,所以大多数中小企业采用职工集资的方式筹集资金。入股是改制企业和股份制企业的重要融资方式,大多数已经占总资产的10%.

  2. 2.信用歧视。中央为了搞活企业,提出了“抓大放小”的方针政策,要求银行部门要重点支持大企业,确保大企业的信贷,对中小企业就不重视,在确保大企业的基础上才予以考虑,造成了对中小企业的信用歧视,导致银行在对大企业和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上的不平等。缺乏对中小企业信贷需求的重视。据统计,1998年工、农、中、建四家银行新增贷款20.85亿元,其中非国有经济贷款仅新增1亿多元,中长期贷款几乎为零。随着各国有商业银行提出业务向中心城市发展战略的实施,部分机构存在“重大轻小”的倾向,个别银行有诸如一定数额以下或注册资本金100万以下企业不贷的规定,恰恰断掉了贷款需求以“急、频、少、繁”为主要特点的中小企业融资主渠道。

  3. 缺乏为中小企业贷款提供担保的信用体系。就中小企业自身来讲,一方面,固定资产较少,不足以抵押,贷款受到限制;另一方面,一些中小企业在改制过程中屡有逃费、悬空银行债务现象发生,损害了自身的信用度。同时,企业也深感办理抵押环节多、收费多,如在土地房产抵押评估和登记手续中,评估包括申请、实地勘测、限价估算等,登记包括土地权属调查、地籍测绘、土地他向权利登记等,极为繁琐。

  4. .对非国有企业融资的歧视。长期以来,在政府和银行方面,都存在这样的观念,认为大型企业都是国有的,贷款给他们是国家对国家的企业,不会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而中小企业大多数是非国有的企业,效益不稳定,贷款回收不好,信誉差,容易导致国有资产流失,所以银行一般对中小企业贷款十分慎重,条件较为苛刻。尽管现在比以前有所改善,但仍然存在这种现象。

  5. .一些区域性的中小金融机构发展不规范,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不够。我国经济中涌现出一批区域性的中小金融机构,本来应以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为己任。但在实际中,这些金融机构在业务发展上与国有金融机构有趋同的趋势,不能真正面向中小企业,存在一定的信贷歧视现象。很多中小金融机构将大量资金上存或购买国债,对急需贷款的中小企业却不予支持。

  6. 缺少为中小企业发展服务的金融机构。现在我国极为缺少切实面向中小企业服务的金融机构,民生银行原来的初衷是为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服务的,可是现在它已经和其他股份制商业银行没有什么区别了,其他新组建的城市商业银行原来也是面向中小企业的,可由于资金、服务水平、项目有限,迫使它也逐步走向严格,限制了中小企业的融资。


G. 美元为什么贬值了...

2003年美元对世界主要货币下降了14.98%,这是近30年来美元对世界主要货币第二次较大跌幅。第一次美元大幅波动与当时的财政赤字有关,但是此次美元的下跌不论是美国政府不断恶化的财政赤字,还是创记录的贸易经常帐户赤字都是造成这次跌幅的主因。关于美元是否进一步贬值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经济的主要话题。目前国际经济界对美元在2004年继续贬值都有所预期,而幅度大多认为在15%-20%之间。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格林斯潘2月11日在美国国会众议院财政委员会作证时说,美国经济自去年夏天以来取得了很大增长,但巨额预算赤字可能会引发财政危机。格林斯潘还说,未来美国经济有持续强劲增长的可能性,但危机同时存在。他警告说,如果政府不能尽快解决巨额财政赤字问题,可能会引发短期的危机。除非能制定一个令人信服的降低赤字的计划,政府的巨额财政赤字可能会在“相对不远的将来”引发问题和“长期的、严重的财政困难”。
对于美国日益扩大财政赤字格林斯潘表现出了明显的担心和忧虑。但对美国贸易赤字他却轻描淡写地说,无论贸易是赤字或盈余,无论企业大量业务外包或小量业务外包,美国的职位和工资都已经逐步回升。至于对美元贬值的看法,格林斯潘表示,美元贬值有可能最终导致美国通胀上升,但目前尚不致引发担忧。到目前为止,看到美元贬值对美国通胀几无影响。但如果美元继续贬值,则会发现进口物价有所上涨,并因此对总体美国通胀产生一定的影响。他认为,即使在那种情况下,其影响看起来也会非常小。因此,他坚持美元贬值在目前不致引发大的忧虑。
我们认为,美元下跌和国际社会对美元前途忧虑,归结于外因是美国贸易赤字和财政赤字所致,内因则是美元过剩所造成的。而目前世界主要金融和商品市场由于大量充斥美元,使得美元汇率的任何变化,都会影响市场的稳定。而过剩美元孵化出来的金融大鳄们,总是寻找着机会,在金融市场兴风作浪。我们预计未来世界金融市场潜在的风险发生,过剩美元将是祸首之一。
格林斯潘时代的美国经济模式
为什么格林斯潘对待美国财政赤字、贸易赤字和美元贬值态度上有着明显的差别?这与格林斯潘担当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以后,在他主导下的美国的经济增长模式有关。宽松的货币政策是其主线,全球化贸易政策则是其副线。历史上有过的严重财政赤字问题,在格林斯潘对美国经济的调试下,在克林顿时期奇迹般消失了,而且取得财政盈余。由此给格林斯潘带来莫大荣誉。目前美国财政赤字问题是由现今美国政治保守力量所制造出来的,它正在打乱和偏离着格林斯潘的经济调控模型的轨道。因此他对于美国财政赤字和美国国内正在升起贸易保守主义表现的非常深恶痛绝。
华尔街有句名言:谁当美国总统并不重要,只要有格林斯潘当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就行。说明把握美国经济的走向不是美国总统,而是格林斯潘。美国经济在格林斯潘时代虽然也经历上个世纪80年代末的高通胀,以及90年代末的互联网泡沫破灭情况,但是经济增长基本保持了高增长、低通胀的局面。格林斯潘在1987年8月11日上台以后,结束了联邦利率多年不断攀升的局面,开始呈现出不断下移的趋势。而适度低利率、增大货币供应量已经成为格林斯潘时代美国货币政策的主要特征、内核和灵魂。
格林斯潘时代的资本全球化和贸易全球化
从上个世纪90年代中开始,在低利率和大货币供应量作用下美国房地产市场和股票市场表现十分亮丽。即使有互联网投资泡沫破灭那样的灾难出现,美国房地产市场也没有受到影响,反而成了这些资金的避难所,从而在美国股市持续近三年调整中保护了美国人相当部分的财产。不断推高的美国家庭财富,在美元供给过剩情况下,必须在资本全球化情况,让通过贸易赤字流出的美元,通过购买不断升高的美元资产(股票和地产)再返回美国。在美国债务构成上,外国政府和企业的资产占有比例相当高。2003年美国国债的45%、公司债券的35%、公司股票的12%,均由外国投资者持有。而纵观2003年全年,美国金融市场每月从海外资金净流入量平均为590亿美元,高于2002年的479亿美元。而美国吸引海外直接投资�FDI 在2003年又重次回到全球第一位置上。数据表明,美国吸引的资金足以填补经常项目逆差的亏空。从美国进出口价格中出口价格始终高于进口价格以及不断升高的美国资产价格说明,格林斯潘经济模式就是:美元在资本和贸易全球化条件下,让美国人用最少钱买更多的廉价优质的外国商品,来保持低通胀高增长经济,同时让外国通过贸易顺差赚来美元,购买美国不断升高的商品和资产,并且不断去托住和升高美国人的财富,使得美国人可以无所顾及地消费。从而使美元在不断扩大市场边疆中,完成了一个又一个美国式有效率、有效益的财富循环。
亚洲国家是美元过剩的接收者
日本外汇储备从1996年至今增加3倍,而中国同期则增加了4倍。与此同时中日两国也成为美国主要贸易伙伴。截止2003年底,中国持有美国国库券1492亿美元;日本是5452亿美元。亚洲国家已经是持有美国国债中坚力量。从亚洲大多数国家以出口导向型发展经济、并且主要以美国市场为主情况来看,亚洲有即南美之后成为第二个美元区的倾向。而亚洲产业布局和生产有越来越依赖于美国产业调整和变化趋势。并且货币和贸易政策受美国相关政策影响加深。美国的财政赤字、贸易赤字、美元贬值等国内问题随着美元的全球化、泛滥和过剩已经开始外延化成亚洲和全球问题。美国从去年以来希望亚洲货币升值,显然希望亚洲地区吸纳更多美元,但对亚洲贸易逆差问题则是采取“光说不练”的态度。在美元全球化同时,美国经济政策不可避免地倒向美国的跨国公司利益,用贸易和资本流动打破国家边界。同时利用劳动力成本巨大差异,获取最大商业利益。虽然目前美国国内保守主义正在抬头,但是美国制造业外移趋势已是不可逆转的现实。

H. 美债收益率大涨,是因为美国经济向好,出口相对进口增加,美元回流美国,美元升值,各国为防止金融动荡

短短几句话,就自相矛盾。

美股下跌只是正常的套利行为,本身不存在危机

但是美股泡沫太大(这就是最大的危机),美联储担心跌幅太大,影响经济发展,不敢有丝毫的疏忽。

美债收益率大涨,是因为美国政府的债券卖出去,没有人愿意买,只能以高收益率来增强吸引力。

美国股市与经济基本面严重背离,说美国经济持续向好,是美吹吧。

中国唯一正增长,股市大跌。也是严重背离。

I. 为什么美国企业偏好债权融资中国企业偏好股权融资

股权融资和债券融资是两种不同的融资手段,各自具有不同的特点
股权融资对于所有者来说,风险大、收益高;对于企业来说,融资快、成本也高。因为企业应该按照入股数量,定期向所有者分红,这个红利占企业利润的比重还是蛮重的,有时候甚至可以达到百分之九十,这是以营利最大化为目的的企业所不愿看到的;
而债券融资对于企业来讲,虽速度缓慢,但成本低的多了,因为企业仅用向债权人偿还本金和利息。
在中国,股票分红制度还不是十分的健全,缺少相应的法律法规和监管,一些企业很少向所有者分红,甚至不分红,这样企业可以享受股权融资的好处而回避了其短处。
在美国,制度健全,大多数非偏好于风险投资的企业更倾向于债券融资。

J. 低成本红利耗尽,中国制造还有希望吗

2008年以来,“中国大陆制造业的平均工资水平已累计上升71%”。以富士康的深圳工厂为例,从 2010年起,连续涨了好几次工人的基本工资,工人每月的基本工资从2010 年6 月以前的每月900元,增长到了2012 年5 月的2200 元。而且富士康的总裁郭台铭还说,一年以后深圳工人的工资大概要涨到每月4400元,很可能超过台湾岛内工人的基本工资水平。
再对比一下,惠普和富士康合作在印第安纳州首府印第安纳波利斯生产面向美国市场的个人电脑,该工厂雇有1300名工人,2012年PC生产量为290万台。印第安纳州除了有惠普,还有康明斯、丰田等企业。大家知道这个州的最低工资是多少吗?每小时7.25美元,年薪15080美元。折合成我们中国常用的月薪是近8000元。而富士康在深圳工厂的普通工人月薪就超过4000元!要知道我们企业的人工成本不仅仅是给员工的部分,企业还要负担占薪水40%左右的社保,包括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住房公积金等税费,那么在中国富士康为一个工人付的钱肯定在5000元以上。当然了,你会说制造业工人的工资要比最低工资高,但是我们看到富士康在美国招的技术管理人员年薪也不过是3万多美元,所以一线工人肯定也高不到哪里去,基本上就是最低工资。由这个例子小学生都能算清楚,美国人工成本大概是中国的两倍。那么人工成本在产品中占比多大呢?以iPhone为例,单机的人工成本在12.5美元到30美元之间,仅占其销售价格的2%~5%,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另外,在最近这几年里,来华投资建厂的外国老板还要考虑人民币的升值问题。为什么? 因为你赚的是美元,但是给工人付的工资是按人民币结算的,一旦人民币兑换美元汇率上升, 就意味着工人即使还保持原来的工资水平,但你要付出更多的美元去兑换等量人民币,这其实相当于工资开支上升。那我们的人民币币值上升了多少呢? 告诉各位,从2008年至今,如果按照实际贸易加权汇率计算,人民币的同期升值幅度达到了25.9%。

各位看懂了吧,总结起来就是,我们的用工成本在工资上涨,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之下,已经不再是“廉价”的了。与此同时,越南、墨西哥等国家,它们在生产成本上比我们更有优势。就拿越南来说吧,越南工人的每月工资只相当于500元人民币左右。所以我们看到的就是,阿迪达斯把中国工厂关闭,然后再到越南、 墨西哥去开新工厂。

有些朋友可能要反驳我说,就算我们工人的工资上涨了,那也跟美国的工人差很多啊。我告诉各位,我们没有分析过一个趋势,就是当中国工人闹着涨工资的时候,美国工人却在降低工资要求。我举个例子和各位说明,美国的通用电气把工厂迁回美国进行生产,它在2011 年的时候放出消息说要增加450个新的就业岗位,然后它在不到1个小时的时间里就收到了6000 份简历。工作岗位这么供不应求的结果是什么? 就是一向强悍的美国工会竟然肯在关键的工资问题上作出妥协,结果是通用电气答应提供更多工作岗位,工会则同意接受比过去更低的工人起薪。2012年春天,通用电气在美国肯塔基州建立新工厂的时候,首批计划招聘1000个工人,结果收到了1.6 万份简历,最终它给出的工人起薪是每小时13 美元,各位晓得以前通用开出的最高工资是多少吗? 每小时80美元。

我再给各位看一组很残酷的数据,从2005年到2010年,中国制造业工人的小时工资增长了约150%,而美国仅增长15%。两者之间的比值从41:1缩小到19:1。按照这个增长速度,那么到2015年,中美两国工人工资比会进一步缩小到9:1。而且,两国工人的劳动生产率还不一样,在同样的时间内, 美国工人的产量远远高于中国工人,生产出来的产品质量也更高,卖的价格自然更贵些。 如果把这些进行综合考虑的话, 到2015年美中制造业工人的实际工资成本将会下降到2.43:1。

其他要素成本也在不断增加

算完人工成本,我们再来比较一下融资、用电、能源、物流和土地等其他成本。

先说说融资成本。中国中小企业融资成本大概为20%~50%,而美国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是10%左右;大型企业在中国的融资成本是6.5%,而在美国,类似企业的融资成本是2%。

用电成本上,中国的工业用电是1度电1块钱,美国是我们的一半。能源成本上,珠三角地区工业天然气价格为4.85元/立方米,长三角地区为3.89元/立方米;美国国内天然气每百万英热平均价格3~4美元,换算成人民币为0.7~0.9元/立方米,我国的天然气价格是美国的4~7倍。2013年1月份,世界最大甲醇生产商梅赛尼斯表示将把原定于智利的甲醇工厂搬迁至路易斯安那州。该公司CEO Bruce Aitken表示,“北美低价天然气是此次行动的主要原因”,“化工和化肥企业也正在讨论回归美国,以利用低价天然气”。

物流成本上,中国是美国的1.5~2倍。物流成本中最重要的是油价,以92号汽油(美国叫做Regular Gasoline)为例,2013年4月最新一次调整北京为7.48元/升,而根据美国能源部的数据,2013年5月7日全美平均为3.54美元/加仑,折合人民币5.73元/升,我们比美国足足贵了30%。而且我们知道,美国的油价是跟随国际油价走势一起波动,我们的油价则是上升容易下来难。大家别忘了,我们还有几乎和油价一样贵的过路费,平均下来每公里0.5元,而美国是没有过路费的。按照小汽车100公里消耗10升油计算,算上过路费相当于每升油加价5元,所以相当于我们的汽油是12.48元/升(7.48元+5元)。

至于土地成本,这个很让人惊讶。中国全国平均工业用地每平方米102美元左右,美国中西部的用地价格是每平方米13~20美元,像旧金山这种稍微发达一些的城市,用地成本大约是46美元/平方米。大家知道我们深圳的价格是多少吗?价格高得离谱——210美元/平方米。

看了上面的数据,我相信读者朋友会得出跟我一样的结论:在我们的人工成本相对来说几乎没有优势或者差距不大的情况下,我们其他项目的成本的确远在美国之上,这样的结果必然导致企业从中国搬走,没走的成本上升,在国际市场上自然竞争力下降,而萧条就是这样随着成本一点点上升而来的。

阅读全文

与美国企业融资成本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上市公司在澳门有金融公司 浏览:103
怎么关闭佣金宝的理财 浏览:22
南瑞股票大跌 浏览:518
腾讯理财余额宝能买两种基金吗 浏览:280
母婴市场上市公司 浏览:624
融资租赁中内含利率怎么算 浏览:826
当代集团旗下上市公司 浏览:450
万达贷交易密码到上线 浏览:823
证券研究方法论 浏览:753
京东金融金融科技有限公司招聘电话号码是多少钱 浏览:879
2019年5月5日美金汇率 浏览:924
孟晚舟指控金融机构 浏览:394
医疗投资集团排名 浏览:188
成熟国债期货最小变动价位 浏览:549
存金宝周五价格不显示 浏览:876
宝钢股份环保部部长 浏览:866
银行怎么销售基金理财产品 浏览:824
消费贷款途径 浏览:654
分时租赁企业融资情况 浏览:536
开立对公外汇存款账户的识别主体 浏览: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