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新疆一带一路对本地中小企业有哪些扶持政策 或者疆内中小企业如何好一带一路发展
中小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首先,中小企业是最为活跃的创新群体,能够适应国际市场上技术更新快的特点,其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往往更加贴近市场需求。其次,中小企业的规模相对较小,“船小好调头”,对市场变化的反应敏锐,应对灵活,能够根据国际市场环境的改变及时做出相应调整。第三,我国中小企业产品丰富、竞争能力较强,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支持中小企业依靠市场化力量推动“一带一路”建设,有利于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实现供需双向的良性互动。此外,中小企业的普遍参与有助于扩大“一带一路”受益面,促进沿线国家人民“民心相通”,让广大民众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受益者。
与此同时,中小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也会面临很多困难和问题。一是中小企业普遍缺乏国际化经营人才和经验,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往往处于弱势地位。二是难以有效识别“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环境、安全等方面存在的潜在风险,对沿线国家的行业政策、法律环境、风俗习惯等方面缺乏了解。三是我国大部分中小企业在全球产业链中,处于价值链的低端,缺乏品牌和国际销售渠道,国际竞争能力弱。
专项行动旨在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的发挥政府的作用。针对中小企业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通过完善中小企业双边和多边合作机制,聚集服务资源,构建支持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发展的服务体系,深化我国中小企业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贸易投资、科技创新、产能合作、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充分发挥中小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此外,如果你想要了解更多企业扶持政等,经济带网是不错的选择,不妨去了解看看
② 一带一路的意思是指什么 对小企业有哪些利弊 又有哪些商机
“一带一路”(英文:The Belt and Road,缩写B&R)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它将充分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一带一路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国家战略 ,国际合作,
企业商机无限,善加利用可以收获很好!
③ “一带一路”战略下企业应如何走出去
“一带一路”为广大中国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和投资机遇。首先,与大部分“一带一路”的国家相比,我国在技术、设备、资金和服务上具有较大的优势。由于技术和资金优势,我国首要任务是帮助周边国家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比如发电站、港口、公路和高铁等。这些有利于中国和“一带一路”国家的经济连接。一旦周边国家的整体基础建设改善了,更加具备了被投资的条件,整个海外投资活动就会提高。
同时,由于“一带一路”沿线大部分国家的人工成本较低,会吸引外国投资者进入投资劳动力密集型的制造业,进而提高当地工人的工资,带动当地的消费,形成良性循环。通过对外投资,企业能够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最大限度地获取经济效益;获取相对廉价的原材料,提高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可以向外扩张,推广自己的产品,扩大市场占有率;促进企业自身良性发展。
其次,中国相当一部分产业,尤其是低附加值的制造业存在产能过剩的情况,中国企业与经济转型也遇到了瓶颈。但过剩的产能光靠国内的消费力还不够,需要有新的方向释放。可以说,“一带一路”为中国传统企业转型升级提供了一个巨大的契机。
再次,在“一带一路”的推动中,国企和民企海外投资机会是均等的。在这个过程中,两者的分工是不同的。国企有更多在海外投资的经验。相对来说,民企在投资大型项目上的经验会少一些。我国的“一带一路”对周边国家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扶持作用。
在发挥这一作用时,国企有可能会投资一些回报较长、毛利率较低但对当地政治影响力较大的项目,民企会进入分工更为细致,投资期短的一些项目,两者投资重点是不同的。
企业应该怎样走出去
宋海认为,“走出去”的企业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选择国家,二是选择行业,三是要搞好跨国投资和经营的团队;四要认真研究风险,寻找专业的服务团队;五是建议企业寻找合适的本地伙伴。具体而言,宋海给出以下建议。
一是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坚持诚信为本。宋海表示,参与“一带一路”海外投资的企业,不仅要考虑存在的经济风险,更要考虑东道国对我国对其投资的心理认同和接纳程度。也就是说,企业在海外运营中,要树立和维护良好的企业形象。即一方面要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兼顾项目的经济性、环保性和对当地社会民生的改善,以诚意和行动改变国际社会的认知;另一方面,要把维护和改善形象纳入公司海外战略的统筹考虑和规划。“走出去”的企业要通过实施具体的商业合作项目,用看得见、信得过的成功商业项目运作,打消疑虑,筑牢合作根基。
二是熟悉并自觉遵守国际法律规范,这是企业参与海外投资的关键要素。宋海认为,商业运营的底线是遵纪守法,“走出去”的企业更要遵守三条“红线”:即本国法律法规、东道国法律法规以及国际规范和惯例。针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走出去”企业应当特别注意各国法律制度体系的差异性,加强与我国驻当地使领馆的联系,积极防范相应的风险,避免盲目投资。
三是提升与媒体及公关机构的交往能力,提高透明度和规范信息披露。宋海说,在当下,“酒香也怕巷子深”,要提升中国企业在国际上的整体形象,必须提高“走出去”企业的透明度,通过主动、真实、客观的信息披露,让世人了解中国企业在东道国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开展负责任投资所做出的努力,以及为支持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所带来的改变。
他建议,企业家可以同我国驻当地的媒体、公关公司联系,同时重视海外公关人才的培养和公共关系工作的常态化与制度化,构建和谐、务实与互利共赢的合作平台。
四是尊重当地文化。“走出去”的企业,要有国际化视野和担当,尊重东道国民众的社会文化心理与习惯,了解东道国的文化特点及其差异性,找到与当地利益相关和沟通交流的渠道和最佳方式,提升当地居民对企业的认知度与满意度,增进中国企业与当地居民的情感纽带和文化认同。
企业参与海外投资策略的选择
当代跨国投资市场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并形成了美国、欧盟、日本三极化市场。有资料显示,它们约占全球对外投资额的70%。
宋海认为,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对外投资中,其市场战略的选择,应该是尽量避免与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发生正面的市场争夺,要力争先在市场空隙地带有所突破,以积蓄力量,不断扩展,逐步形成一种多层次的、多样性的对外投资市场格局。选择这种对外投资市场战略,他给出的具体建议是:首先,利用我国在资源开发方面所拥有的非常成熟的技术和低成本的人工优势,可在“一带一路”沿线资源丰富的国家进行投资,合作开发资源。他说,这些地方所拥有的石油、天然气、森林、有色金属矿及棉花等,资源丰富,又是我国长期所需要的,在发达国家没有进入之前,中国企业应作为一个重点选择的投资市场。
其次,应利用发达国家给“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产品的优惠条件,积极投资初级产品加工、工业品加工领域。并在发展中国家建立出口加工市场,把其销售市场主要建在发达国家。
再次,利用国际跨国公司只掌握核心技术、其产品自制零部件不断下降带来的市场机会,企业可根据自身优势在国内外为其生产配套产品,采用跟进投资。通过把自己融入跨国公司的国际化生产经营体系之中,获得其全球市场的一定市场份额。
对外投资方式的选择
宋海指出,现阶段,我国对外投资企业主要采用的是新建海外企业的方式,而且大都为现汇投入,这种单一、落后的投资方式也是制约我国对外投资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当代的资本输出,早已不是单纯的资金输出了,特别是像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更需要采用成熟技术、成套设备、具有与投资国家和地区有较强互补关系的过剩原材料、技术软件、工程人员及信息服务等为主的资本输出方式,以加快我国成熟产业的国际转移。
他建议,投资具体方式的选择应重点在以下两方面:首先,在发展中国家投资建厂,要尽可能避免独资或一切从头开始的做法。要充分利用对方优势,切实贯彻“优势互补”的原则,要有所为,有所不为,特别是合作开发资源方面,既要保持自身优势,又要保证对方的利益,才会有长远的合作与发展。
其次,在发达国家进行投资,主要应采取并购的方式。尤其是对那些拥有专门技术特点的中小企业,要尽可能通过国外融资进行兼并或股权收购,不仅可以减少投资成本与风险,还可以进入成熟市场,培育技术上的竞争优势。
对外投资可能面临哪些风险
“一带一路”贯穿几十个国家,每个市场成熟度不同,国家间更有来自文化、经济、法律、政治和监管体系上的差异,甚至一些国家还存在政治不稳定或是政府管治低效的情况。加上技术革新、全球化和大宗跨境投资等趋势影响,各个国家的投资环境更加错综复杂。
宋海认为,其中的投资风险、信用风险、政治风险、互联风险是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中国企业将要面临的四个最主要的风险。
他说,各国的法律法规不尽相同,不合规的操作往往会遭受严厉的处罚。法律风险是应重点关注的问题。当地到底是大陆法系还是英美法系,外商投资有怎么样的法律规定和待遇,两国签合同是按照哪国的法律进行,遇到仲裁又去哪个国家,都有很多实际操作问题。在应对相关监管风险的同时,企业还需要考虑到风险敞口程度、保险范围、资金和税收、索赔和保险凭证需求等问题。
宋海给出如下规避风险的做法:一是建议企业可以选择购买本地保单、全球保单,或者是全球统筹保险方案。即通过一家全球性保险公司为自己提供统一的保险保障服务,该保险公司可以通过其关联公司或合作伙伴,来提供统一的保险保障服务等不同方式,覆盖以上所提及的主要风险。
投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国企业将面对使用不同信用和支付方式的客户,因此增加了交易风险。企业可以通过评估并购买针对交易方违约风险的保险加以防范。
二是关注汇率风险。宋海提醒企业,还应该注意的是参与“一带一路”对外投资也存在金融体系风险问题。目前人民币比较稳定主要是因为中国的外汇储备充足,但很多国家在外汇储备上很不充足。因此,去投资的企业赚的是当地的钱,但一旦当地货币贬值,投资回报就会大受影响,必须妥善处理这个问题。
如何应对海外投资带来的风险挑战
宋海指出,“一带一路”沿线有许多国家经济落后,几十年甚至上百年都没有实现发展,能否在短期内通过“一带一路”就能发展起来?尤其是一些人烟稀少地区,建立互联互通能否获得经济效益?许多基础设施建设能否盈利,甚至能否回本?至少在短期内能否通过发展经济产生经济效益?这些问题都值得关注。
“一带一路”战略所面临的最大挑战可能在于能否创造稳定的投资回报率。沿线发展中国家的商业环境不佳,政治版图也存在着不确定性,这都使得投资项目的回报率存在着较大变数。
宋海建议采取以下策略:首先,采取审慎的投资策略与操作。研究显示,企业海外并购的失败率在50%—70%之间。从目前的投资回报来看,“一带一路”中一些项目甚至有可能风险高于收益。
因此,在推进“一带一路”的过程中,企业都需要坚持“两个审慎”,即采取审慎策略和审慎操作。“一带一路”在战略层面上可以高调推进,但在具体操作中应谨慎从事,避免急功近利、大干快上,更要避免好大喜功。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可选择“高估风险、降低预期”的审慎策略,即宁可将风险评估得高一些,并适当降低收益预期。
其次,企业在选择对外直接投资时应保持清醒的战略头脑。
一是应搞清楚对外直接投资的目的。为了达到什么样的战略目标,是为了在全球范围内优化生产布局以取得系统综合优势﹖还是为了获得廉价的原材料供给?或是为了打入竞争对手的本国市场﹖明确目的后根据不同的战略目标选择制定相应的对外直接投资策略。
二是企业应充分运用资本运营手段。走并购之路进行对外直接投资并购不仅可以利用目标企业现有的生产设备、技术人员和熟练工人。而且还可以获得对企业非常有用的技术、专利和商标等无形资产;还可以大大缩短项目的建设周期,可以利用目标企业原有的销售渠道,较快进入当地以及国外市场,既节约了营销成本,又避免了艰难的市场开拓;通过跨行业的并购活动,可以迅速扩大经营范围和经营地点,促进产品多样化和生产规模扩大;可以减少市场上的竞争对手,使企业处于有利的竞争地位。
再次,熟练利用国际资金,做好项目触资。这样不仅可以扩大企业规模,也可降低项目风险。项目融资是针对一个特定项目所进行的贷款活动,以项目现金流量和收益作为偿还贷款的资金来源。它与传统融资方式不同,即使项目未来现金流量和收益欠佳,只要借款人目前有良好的资信和偿债能力,贷款机构也会放贷。项目融资作为一种新的国际金融方式成为一种专为大型工程项目的建设开发筹集资金的手段。
最后,重点加强对投资项目的管理。一是引入第三方对投资项目进行评估审查。企业作为投资方,有时可能因为“身在此山中”的缘故无法正确辨析投资项目的利弊,为此,可委托第三方机构对投资项目进行评估审查,以保证最大限度地、公正地对项目进行分析,同时也能避免由于企业内部人员评估审查时的“走过场”行为,以致无法作出系统性、真实性评估的情况。
二是加强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控制管理。在企业决定实施对外投资并明确了投资方案之后,要注重对投资实施活动中各项事务进行控制。项目实施过程中,严格执行内部控制制度,做到相互制衡。企业财务部门要全面监控对外投资的资产价值,关注对外投资的资产价值变化,及时防范投资风险发生。
④ 为什么要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强调普惠金融
原因:
普惠金融和“一带一路”建设之间存在着丰富的联系。
首先,两者都具备广泛的包容性,均涵盖了政府、企业、家庭三个部门,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提高人民群众的福利。其次,两者都坚持市场化的运作,都不是简单的“输血”,也不是“一锤子买卖”的短期行为,而是通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等途径提升地区、企业、家庭的竞争力,使之具备长期“造血”的能力。最后是两者都坚持互利共赢的原则,都不以牺牲一些群体的代价来换取另一部分群体的利益,而是通过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实现可持续的共享式发展。
发展普惠金融和“一带一路”建设一定程度上也是互相补位、互相推动的。一方面,发展普惠金融健全了金融服务网络、填补了“一带一路”金融需求的部分缺口,使那些中小微企业、低收入人群尽可能地走出金融服务的“盲区”;另一方面,普惠金融作为开发性金融的一种,自身的发展也需要在市场中得以实践。“一带一路”建设能够为中国、乃至全球的普惠金融发展提供这样一个舞台。
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展普惠金融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可行的。要呼应“一带一路”建设的特点和需求,把普惠金融传统意义上的优势和潜在的创造力真正挖掘和发挥出来。
第一,发展普惠金融要在助力中小微企业的成长上发力。仅就我国而言,“一带一路”建设中涉及了大量的中小微企业,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中小企业甚至扮演了“一带一路”建设中“探路者”的角色,其对经济发展、改善民生的作用是不容小觑的。发展普惠金融,就要为那些具备发展潜力的中小微企业解决金融服务上的后顾之忧,促使它们发挥更大的作用。需要强调的是,一定要根据中小微企业面临的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普惠金融项目,即“对症下药”。
第二,发展普惠金融要在健全针对低收入群体的金融服务上发力。“一带一路”的沿线包含了大量了低收入群体,他们原本得不到健全的金融服务,生产、生活上有所突破的几率非常低,实质上是“一带一路”建设“门槛”外的对象。而让这些群体平等、广泛、有效地享受金融服务不仅是人民群众充分享受发展成果的重要表现,更能帮助他们逐步提高金融素养,积累“自我造血”的能力。通过金融的支持,助力低收入群体降低生产生活成本、保护和增加收入,在较短的时间内提高越过“门槛”的可能性。一旦越过了这个所谓的“门槛”,低收入群体将有更多的能力参与到“一带一路”建设中来,这个群体之大、力量之大是不言而喻的。
第三,发展普惠金融要在创新驱动、提高贸易效率的环节上发力。伴随着互联网金融、科技金融的兴起,普惠金融在传统金融业态的基础上,在移动支付等多个领域也有新的创新和发展。“一带一路”要建成创新之路,就离不开科技与金融的深度融合。普惠金融本身就具备广泛性和便捷性的特点,这些正和大数据、云计算、智慧城市建设等创新领域的需求不谋而合。此外,“一带一路”的贸易交流增长迅猛,而发展普惠金融又可以带动支付、结算、征信等多个领域及时跟进,切实提高贸易效率。因此,展望“一带一路”建设中普惠金融的发展,笔者完全相信普惠金融不仅会越来越“接地气”,还会在更高层次、更先进的领域有所作为。
⑤ 中小企业如何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最新相关信息
“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给国内建筑施工企业带来机遇,在国家鼓励“走出去”的背景下,相关设备出口有望迎来增长。
“‘一带一路’战略下,我们要借助大船出海,更要小船绑在一起互相搭建平台,采取更加灵活实用的方式,实现大企业和小企业之间精准对接,优势产品互补。
打造国际化品牌
品牌是建筑企业打开国际市场的金钥匙,是进入国际市场的资格证,是立足国际市场的奠基石。中国建筑企业不仅要“走出去”,更要“走进去”;不仅要有中国制造,更要有中国创造;不仅要有中国技术,更要有中国智慧。中国建筑企业要以国际化的品牌力彰显中国风格与中国品格,真诚地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带去先进的理念、技术和文化,推动当地发展,造福当地民众,履行国际公民企业的责任。同时还要以国际化的品牌力跻身世界建筑强企之列,矗立于全球建筑名企之林,实现从领先到领军的华丽转身。
确立国际化标准
不可否认,目前中国建筑企业与国际先进建筑企业相比差距很大,特别是在建筑标准化方面,很难与国际标准接轨。中国建筑企业要进入国际市场,必须融入和接受国际标准。这首先需要从国家宏观层面及建筑业整体提升方面着力。一是要主动适应“WTO”规则和我国政府对外承诺的要求,做好有关法律、法规的重修及新的立法方面的工作,尽快按照国际建筑业的行业规范来管理我国建筑业市场和建筑企业;二是中国建筑业应抓紧三大国际标准认证,并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从而提高与国内外同行竞争的能力。另外,建筑企业自身也要彻底改变观念,升华建筑理念、技术、人才、管理等,以适应国际标准,取得世界通行“门票”。唯有如此,才能在国际市场上融得进、行得通、走得顺。
建造国际化航母
过去,国内一些建筑企业虽然承建了一些国外工程,但大多是各自为战、分散经营,缺乏竞争实力和竞争优势,无以匹敌国际大企业。纵观世界著名建筑企业,一个突出特点是“大”,规模越大的企业,竞争力越强,“马太效应”越明显。如国际工程建设行业巨擎法国万喜集团,通过资源整合、兼并联合,目前旗下子公司有2500个、遍布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国建筑企业要打进国际市场并占据一席之地,必须改变企业孤立作战、单打独斗的局面。无论国企还是民企,都应根据国际建筑业特点,适应国际市场需要,实行强强联合,集中优势资源,组成若干个跨国控股集团,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航母”级建筑集团,共同开拓海外市场。
⑥ 中小企业如何走进一带一路
第一,能代表“一带一路”的中国企业不仅要“走出去”,更要“走进去”。“一带一路”要增进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质量。
第二,能代表“一带一路”的中国企业不仅要卖产品、争夺市场,更要提升自我学习能力、适应能力和整合资源的能力。中国企业改革的目的不是建立所谓现代企业制度或股份制等(这些都是途径),而是要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即做大,做强,基业长青。所谓“大”,主要指企业规模要做大;所谓“强”,是指创造不俗业绩,在所在行业产生影响力;“基业长青”,则是要建立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伟大公司。
对中国企业来说,做大并不难,做强和基业长青则需要企业在赢利的基础上,建立长远的愿景、价值观、使命和企业文化。
目前,中国企业与世界一流企业存在较大差距:在创新方面,中国企业的渐进性创新多,但突破性创新少;中国企业还处在模仿世界一流企业的阶段,没有取得实质性的突破;在投资并购方面,企业的资源整合和有效管理力度不够,甚至有的企业规模扩大了,管理水平跟不上,带来较大的经营风险;在国际化经营方面,中国企业跨国指数还比较低,在全球布局、整合全球资源、打造全球产业链方面尚处于起步阶段。
第三,能代表“一带一路”的中国企业不仅要有产品、有技术,更要有品牌、有品牌价值。目前,有产品没有品牌,或者有品牌没有品牌价值,是中国经济的“顽疾”。缺乏品牌价值往往同缺乏大师和大家是分不开的,一想到中国企业,就是密密麻麻的工人、匠人,但普遍缺乏大师和大家,缺乏对产品本身以及生产过程的人文理解,这样的产品是不深刻的,这样的企业是难以征服人心的。
第四,能代表“一带一路”的中国企业不仅要受欢迎,更要打造有魅力、可持续的商业帝国。《财富》杂志“全球最受赞赏企业”评选,考量指标包括:(1)产品和服务的地位;(2)长期投资的价值;(3)公司资产的合理利用;(4)创新能力;(5)管理质量;(6)财务稳健程度;(7)吸引和保留人才的能力;(8)社会责任;(9)全球化经营的有效性。
第五,能代表“一带一路”的中国企业不仅要讲入耳、入心的企业故事,更要用能够打动自己的优秀案例去征服人心。
⑦ 一带一路对小企业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带一路对小企业经济发展的影响,一带一路对小企业经济发展的影响是很重要的,因为小寄夜的话随着政策的改变的话能够更好的去发展自己的经营。
⑧ 中小企业在一带一路如何解决资金问题
贷款
⑨ 一带一路战略下中小企业如何走出去
一是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坚持诚信为本。宋海表示,参与“一带一路”海外投资的企业,不仅要考虑存在的经济风险,更要考虑东道国对我国对其投资的心理认同和接纳程度。也就是说,企业在海外运营中,要树立和维护良好的企业形象。即一方面要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兼顾项目的经济性、环保性和对当地社会民生的改善,以诚意和行动改变国际社会的认知;另一方面,要把维护和改善形象纳入公司海外战略的统筹考虑和规划。“走出去”的企业要通过实施具体的商业合作项目,用看得见、信得过的成功商业项目运作,打消疑虑,筑牢合作根基。
二是熟悉并自觉遵守国际法律规范,这是企业参与海外投资的关键要素。宋海认为,商业运营的底线是遵纪守法,“走出去”的企业更要遵守三条“红线”:即本国法律法规、东道国法律法规以及国际规范和惯例。针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走出去”企业应当特别注意各国法律制度体系的差异性,加强与我国驻当地使领馆的联系,积极防范相应的风险,避免盲目投资。
三是提升与媒体及公关机构的交往能力,提高透明度和规范信息披露。宋海说,在当下,“酒香也怕巷子深”,要提升中国企业在国际上的整体形象,必须提高“走出去”企业的透明度,通过主动、真实、客观的信息披露,让世人了解中国企业在东道国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开展负责任投资所做出的努力,以及为支持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所带来的改变。
他建议,企业家可以同我国驻当地的媒体、公关公司联系,同时重视海外公关人才的培养和公共关系工作的常态化与制度化,构建和谐、务实与互利共赢的合作平台。
四是尊重当地文化。“走出去”的企业,要有国际化视野和担当,尊重东道国民众的社会文化心理与习惯,了解东道国的文化特点及其差异性,找到与当地利益相关和沟通交流的渠道和最佳方式,提升当地居民对企业的认知度与满意度,增进中国企业与当地居民的情感纽带和文化认同。
⑩ 一带一路个人能融资吗
一带一路,符合条件的个人能融资。
相关规定
为推进“一带一路”融资体系建设,在中方倡议和推动下,中国财政部与阿根廷、白俄罗斯、柬埔寨、智利、捷克、埃塞俄比亚、斐济、格鲁吉亚、希腊、匈牙利、印度尼西亚、伊朗、肯尼亚、老挝、马来西亚、蒙古、缅甸、巴基斯坦、卡塔尔、俄罗斯、塞尔维亚、苏丹、瑞士、泰国、土耳其、英国等26国财政部共同核准了《“一带一路”融资指导原则》(以下简称《指导原则》)。
5月14日,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高级别会议“促进资金融通”平行主题会议期间,肖捷部长与英国财政大臣哈蒙德、格鲁吉亚第一副总理兼财长库姆西什维利、俄罗斯财长西卢阿诺夫、巴基斯坦财长伊沙克·达尔、伊朗财长塔伊布尼亚、匈牙利国家经济部长瓦尔高·米哈伊、埃塞俄比亚财政和经济合作部部长纳比比、柬埔寨财经部大臣安蓬莫尼拉、阿根廷金融部长卡普托等17国财长或财政部授权代表签署了《指导原则》。
“一带一路”建设旨在加强沿线国家的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促进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共同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经济合作架构。资金融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为此,我们,阿根廷、白俄罗斯、柬埔寨、智利、中国、捷克、埃塞俄比亚、斐济、格鲁吉亚、希腊、匈牙利、印度尼西亚、伊朗、肯尼亚、老挝、马来西亚、蒙古、缅甸、巴基斯坦、卡塔尔、俄罗斯、塞尔维亚、苏丹、瑞士、泰国、土耳其、英国财长呼吁沿线国家政府、金融机构、企业共同行动,本着“平等参与、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推动建设长期、稳定、可持续、风险可控的融资体系。
1.我们认识到,良好的融资体系和融资环境离不开沿线国家政府强有力的支持。沿线国家政府应加强政策沟通,巩固合作意向,共同释放支持“一带一路”建设和融资的积极信号。
2.我们鼓励沿线国家建立共同平台,在促进本地区国别发展战略及投资计划对接的基础上,共同制定区域基础设施发展战略或规划,确定重大项目识别和优先选择的原则,协调各国支持政策与融资安排,交流实施经验。
3.我们支持金融资源服务于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实体经济发展。重点加大对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贸易投资、产能合作、能源能效、资源以及中小企业等领域的融资支持力度。
4.我们重申基础设施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我们鼓励沿线国家视情开放公共服务市场,维护良好、稳定的法律、政策和监管框架,积极发展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以吸引各类资金,提高基础设施的供给效率和质量。我们鼓励有意愿的相关方在私营部门和金融机构之间建立有效的信息交流,通过基础设施融资支持可持续发展。
5.我们重视公共资金在规划、建设重大项目上的引领作用。我们将继续利用政府间合作基金、对外援助资金等现有公共资金渠道,协调配合其它资金渠道,共同支持“一带一路”建设,包括加强沿线国家和地区在民生发展、人文交流等领域的交流合作。
6.我们鼓励各国政策性金融机构、出口信用机构继续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政策性金融支持。我们鼓励上述机构加强协调合作,通过贷款、担保、股权投资、联合融资等多种方式,发挥融资促进和风险分担作用。
7.我们呼吁开发性金融机构考虑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更多融资支持和技术援助。我们鼓励多边开发银行和各国开发性金融机构在其职责范围内通过贷款、股权投资、担保和联合融资及其他融资渠道等各种方式,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特别是跨境基础设施建设。我们支持多边开发银行与各国开发性金融机构加强协调合作,为沿线国家提供可持续性的融资、机构专有技术和融智服务。
8.我们认识到市场机制在金融资源配置中应发挥决定性作用。我们期待商业银行、股权投资基金、保险、租赁和担保公司等各类商业性金融机构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资金及其他金融服务。我们欢迎养老基金、主权财富基金等长期机构投资者,在符合其机构职能的情况下视情积极参与,特别是参与基础设施建设。
9.我们支持进一步发展本地与区域金融市场。我们欢迎发展沿线国家的本币债券市场和股权投资市场,以扩大长期融资来源,并降低货币错配风险。
10.我们支持金融市场的有序开放,并尊重有关国家可能承担的国际义务。我们鼓励根据国情,在符合国内法律法规的前提下,逐步扩大银行、保险、证券等市场准入,支持金融机构跨境互设子公司和(或)分支机构,促进金融机构设立申请与审批流程的便利化。
11.我们鼓励基于“一带一路”建设需求和沿线国家需求的金融创新。我们支持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前提下创新融资模式、渠道、工具与服务。
12.我们呼吁沿线各国深化金融监管合作,加强跨境监管协调,共同为金融机构创造公平、高效、稳定的监管环境,并尊重有关国家可能承担的国际义务。
13.我们倡导建设透明、友好、非歧视和可预见的融资环境。我们支持视情提高对外国直接投资的开放度,加快必要的投资便利化进程,反对一切形式的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我们倡导建立和完善公平、公正、公开、高效的法律制度,以及互惠互利、投资友好型的税收制度。我们支持通过公正、合法、合理的方式妥善解决债务和投资争端,切实保护债权人和投资人合法权益。
14.我们强调应加强对融资项目社会环境影响的评价和风险管理,重视节能环保合作,履行社会责任,促进当地就业,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在动员资金时,应兼顾债务可持续性。
15.我们认识到,“一带一路”建设的融资安排应惠及所有企业和人群,支持可持续、包容性发展。应为提高科技能力、技术发展以及创造就业,特别是年轻人与妇女的就业提供融资。我们积极支持推进普惠金融的努力,鼓励沿线国家政府、政策性金融机构、开发性金融机构及商业性金融机构加强合作,努力让所有人享受金融信息和服务,并为中小企业提供适当、稳定、可负担的融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