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四时田园杂兴其31嗯文中的一个什么字是天真可爱的儿童形象跃然纸上表达了作者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选自《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是南宋诗人范成大退居家乡后写的一组大型的田园诗,分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部分,每部分各十二首,共六十首。诗歌描写了农村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景色和农民的生活,同时也反映了农民遭受的剥削以及生活的困苦。其中春日田园杂兴12首、晚春田园杂兴12首、夏日田园杂兴12首、秋日田园杂兴12首、冬日田园杂兴12首,共60首。描写了4个季节田园中的不同景象,生动绘制了一幅幅田园农作动态图。
四(sì)时(shí)田(tián)园(yuán)杂(zá)兴(xīnɡ)·其(qí)三(sān)十(shí)一(yì)——
朝代:宋(sònɡ)代(dài) 作者:范(fàn)成(chénɡ)大(dà)
昼(zhòu)出(chū)耘(yún)田(tián)夜(yè)绩(jì)麻(má),
村(cūn)庄(zhuānɡ)儿(ér)女(nǚ)各(ɡè)当(dānɡ)家(jiā)。
童(tónɡ)孙(sūn)未(wèi)解(jiě)供(ɡōnɡ)耕(ɡēnɡ)织(zhī),
也(yě)傍(bànɡ)桑(sānɡ)阴(yīn)学(xué)种(zhǒnɡ)瓜(ɡuā)。
译文:
白天去田里锄草,夜晚在家中搓麻线,村中男男女女各有各的家务劳动。小孩子虽然不会耕田织布,也在那桑树荫下学着种瓜。
注释:
耘田:除草。
绩麻:把麻搓成线。
各当家:每人担任一定的工作。
未解:不懂。
供:从事,参加。
傍:靠近。
阴;树荫。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鉴赏:
这首诗以朴实的语言、细致的描绘,热情地赞颂了农民紧张繁 忙的劳动生活。首句用昼和夜对比,向我们展开一幅乡村男女耕田、绩 麻,日夜忙碌的图景。后两句生动描写了农村儿童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 的情形,流露出诗人对儿童的喜爱。诗中描写的儿童形象,天真纯朴,令人喜爱。全诗语言通俗浅显,没有刻意追求的痕迹,文笔清新轻巧,流畅 自然,犹如一幅生动的农村风俗长卷,充溢着江南农村浓郁的乡土气息。
这首诗描写农村初夏时节生活中的一个场景。首句“昼出耘田夜绩麻”是说:白天下田去除草,晚上搓麻线,“绩”是搓的意思。“耘田”即除草。初夏,水稻田里秧苗需要除草了。这是男人们干的活。“绩麻”是指妇女们在白天干完别的活后,晚上就搓麻线,再织成布。这句直接写劳动场面。次句“村庄儿女各当家”,“儿女”即男女,全诗用老农的口气,“儿女”也就是指年轻人。“当家”指男女都不得闲,,各管一行。第三句“童孙未解供耕织”,“童孙”指那些孩子们,他们不会耕也不会织,却也不闲着。他们从小耳濡目染,喜爱劳动,于是“也傍桑阴学种瓜”,也就在茂盛成阴的桑树底下学种瓜。这是农村中常见的现象,却颇有特色。结句表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情趣,诗人用清新的笔调,对农村初夏时的紧张劳动气氛,作了较为细腻的描写,读来意趣横生。
拓展资料:
范成大(1126年—1193年),南宋诗人。字致能,又字幼元、友生,号山中居士,又号石湖居士,苏州吴县(今属江苏)人。绍兴进士,历任知处州、知静江府兼广南西道经略安抚使、四川制置使、参知政事等职。曾使金,坚强不屈,几被杀。晚年退居故乡石湖,卒谥文穆。其诗题材广泛,与陆游、杨万里、尤袤齐名,称“中兴四大家”或“南宋四大家”。又工词,文赋也享有盛名。著作颇富,传世作品有《石湖居士诗集》《石湖词》《桂海虞衡志》《吴船录》《吴郡志》等,存诗1900多首。
《四时田园杂兴》是诗人退居家乡后写的一组大型的田家诗,共六十首,描写农村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景色和农民的生活,同时也反映了农民遭受的剥削以及生活的困苦
『贰』 贺州桂海铝业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呢
如果你是要进去的不怎么样,现在厂都未建好。你去那里能看见桂海还在工地上难产,上班的地点很可能是去其他厂做苦力。就算是厂房建设好了,贺州做为一个县城一样的城市,你每天辛辛苦苦三班倒拿着2000多的工资,除了生活费用剩下那么点难不成你想在这里买房买车?2000多那里挺适合当地人干但是不适合外地人做。听人说他们现在有一批转正员工,转正和没转正工资都一样不变,听说2000还不到你想想你干不干?他们试用期什么都没有,连正常该有的社保都没有!
一个企业从建设-试生产-投产整个过程全部弄好才会有效益,所以你现在要是做为大学毕业生进去并且开始有经济上的压力,那么去这样一个企业没有绩效、没有奖金等等,其他正常企业应该有的都没有。如果你是一个纯理想主义者的话去桂海奋斗5-10年,消耗你的青春在那里的话你肯定会成功;但如果你是现实与理想双重主义者你还是别去桂海,那里给不起你每年递增的物质欲望。当然,如果你是做为高学历的引进型人才,进去配车配房的话,那你去桂海就没什么担心的反正不会拖欠你的工资。
如果你为了钱,那么请去广东;如果你为了理想,那么你仅仅是可以考虑桂海,毕竟如果你有能力在哪里都可以实现你的理想只要你肯付出;如果你为了自己,那么请珍爱生命,远离贺州。
『叁』 南宁有多大有多少市区越详细越好,谢谢!
南宁,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位于广西西南部,与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毗邻,是红豆的故乡,也是一座历史悠久的边陲古城,具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古称邕州,是一个以壮族为主的多民族和睦相处的现代化城市。居住着壮,苗,瑶等36个少数民族,总人口为620.12万,其中市区人口为140.39万。南宁别称绿城,凤凰城,五象城,分别因市内有凤凰岭,五象岭而得名。
简介
南宁(Nánníng)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首府,位于北回归线以南,阳光充足,雨量充沛,霜少无雪,南宁市区风景(13张)气候温和,夏长冬短,年平均气温在21.6℃。冬季最冷的1月平均12.8℃,夏季最热的7、8月平均28.2℃,极端最低气温—2.1℃,极端最高气温40.4℃。年均降雨量达1304.2毫米。 南宁,环境优美适合人类居住的绿色之城。南宁市十分重视环境建设,全面启动城市建设“136”重点工程,进一步加强完善区域综合性核心城市的功能。到2002年底,城市空气质量位于国内省会城市前列,南宁市建成区园林绿地总面积为3580公顷,绿化覆盖率和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分别为38.78%和9.51平方米。 南宁位于广西的西南部,毗邻粤港澳,背靠大西南,面向东南亚,是连接东南沿海与西南内陆的重要枢纽,也是西部重要的省会城市。同时是国家级经济区——北部湾经济区建设的核心城市,拥有沿海城市待遇和税收等多项优惠待遇。南宁的“六张城市名片[1]”分别是:“全国文明城市”,“联合国人居奖”,“中国绿城”、“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核心城市”、“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举办地”、“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 鸟瞰绿城南宁
美丽的景观天赋,独特的区位优势,南宁市委、市政府的前瞻性规划理念加上市民的创造和热情,打造出了南宁快速崛起、迈向区域性国际城市的六张独特名片。中国-东盟博览会举办地和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核心城市是南宁的地缘优势,也是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与中国绿城使南宁人文景观魅力四射。这六张名片在南宁加快建设区域性国际城市和“广西首善”之区的过程发挥了独特的作用,让南宁的区域性国际城市蓝图愈加清晰可鉴。另外,南宁被海内外誉为中国通往东南亚的“黄金走廊”,这也代表了国际社会对南宁的国际地位的认可,以及体现了南宁在中国的发展建设中重要的经济地位和战略地位。
市辖区
青秀区、兴宁区、江南区、良庆区、邕宁区、西乡塘区、横县、隆安县、武鸣县、马山县、上林县、宾阳县。
截至2008年底,南宁市总人口697.9万,市区人口267.14万。南宁民族众多。人口以壮族为多,占总人口比例为57.14%。汉族占42.21%,还有瑶族、苗族、侗族等多个民族。
南宁市是一个以壮族为主体、多民族聚居的首府城市。主要居住着壮、汉、瑶、苗、侗、仫佬、毛南、回、京、水、彝、仡佬等12城市景点照片(16张)个世居民族。此外,还居住着满、布依、蒙古、傣、黎、傈僳、拉祜、俄罗斯、土、高山、土家、朝鲜、白、藏、纳西等39个民族成分,其中人口总数超过1000人以上的依次为壮族、汉族、瑶族、苗族、仫佬族、侗族、回族、满族、毛南族、土家族等10个民族。 壮族是世代居住在本地的土著民族;汉族为秦汉以后陆续迁入;回族为元朝以后迁入;瑶族和苗族大多为清代以后迁入;其余民族多于解放后陆续从全国各地迁来。城市景点照片2(15张)截至2008年底,南宁市总人口691.69万,其中少数民族人口399.04万,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57.79%;少数民族人口总数居全国5个少数民族自治区首府城市之首。 城区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为57.94%,占总人口比重的排序为:邕宁区(94.85%)、良庆区(91.57%)、兴宁区(62.83%)、江南区(50.67%)、青秀区(48.23%)、西乡塘区(41.95%);各县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57.71%,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的排序为:隆安县(97.03%)、武鸣县(86.89%)、马山县(83.03%)、上林县(84.95%)、横县(38.38%)、宾阳县(19.77%),其中隆安县是壮族人口比例最高的县。 汉族在各地均有分布,以宾阳县、横县和除邕宁区、良庆区以外的城区较为集中;瑶族主要聚居在马山县和上林县;全市有3个民族乡,分别为马山县古寨瑶族乡、里当瑶族乡和上林县镇圩瑶族乡;苗族在各地均有分布,以城区较为集中;回族、满族、侗族等其他少数民族主要居住在城区。
语言
南宁城区人通用南宁白话(粤语方言之一),郊区部分使用平话(汉语方言之一),壮族使用壮语(分别属于南壮方言邕南土语和北壮方言邕北土语)。整个南宁市最通行的是南宁白话以及混杂粤语元素的普通话,各族人民大部分能使用普通话。
宗教
南宁市主要宗教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和基督教。全市教徒约10000多人,宗教教职人员近百人。
经济发展
行政区划
城市面积:市区(即六城区)面积6476平方公里,城市建城区面积170多平方公里。 南宁市辖六城区和六个县,总面积22626.95平方公里。2006年,城区重新划分,撤消城北区、永新区、邕宁县,设立西乡塘区、邕宁区和良庆区;扩大兴宁区、江南区管辖范围;将新城区列名为青秀区,并扩大其管辖范围。调整后,南宁市区变成了六县六城区,即: 青秀区面积 872平方千米,人口 54.83万。邮政编码530023。区人民政府驻仙葫大道。 兴宁区面积 751平方千米,人口 31万。邮政编码530012。区人民政府驻厢竹大道。 江南区面积1154平方千米,人口 40.2万。邮政编码530031。区人民政府驻壮锦大道。 西乡塘区面积1118平方千米,人口 66万。邮政编码530001。区人民政府驻衡阳路。 良庆区面积1369平方千米,人口 29万。邮政编码530200。区人民政府驻德政路。 邕宁区面积1295平方千米,人口 32万。邮政编码530200。区人民政府驻蒲庙镇。 武鸣县面积3367平方千米,人口 65万。邮政编码530100。县人民政府驻城厢镇。 横县面积3464平方千米,人口115万。邮政编码530300。县人民政府驻横州镇。 宾阳县面积2314平方千米,人口102万(2009年底)。邮政编码530400。县人民政府驻宾州镇。 上林县面积1876平方千米,人口 46万。邮政编码530500。县人民政府驻大丰镇。 隆安县面积2264平方千米,人口 37万。邮政编码532700。县人民政府驻城厢镇。 马山县面积2345平方千米,人口 51万。邮政编码530600。县人民政府驻白山镇。 * 此处区划地名资料截至2005年12月;面积、人口数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简册(2006)》,人口截至2004年底。 *
旅游资源
北回归线明珠—大明山
南宁市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早在宋代,当时的文人墨客就评出了古“邕州八景”(望仙怀古、青山松涛、象岭烟岚、罗峰晓霞、马退远眺、弘仁晚钟、邕江春泛、花洲夜月)。随着历史的变迁、城市的建设发展,古八景中的许多景观已成记忆中的往事。2004年,南宁市的旅游资源主要有:南宁十大景观(扬美古风、青山塔影、明山锦绣、望仙怀古、伊岭神宫、南湖情韵、龙虎猴趣、邕江春泛、凤江绿野、九龙戏珠);有大小公园、游园、风景区、广场等供人们游玩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50多处;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顶蛳山贝丘遗址),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16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16处。
生物资源
2005年,南宁市自然分布的野生脊椎动物有31目、90科、208属、294种,其中:鱼类22种,主要有鲫鱼、宽鳍鱲、花带条鳅、越鲶等;两栖类19种,主要有大鲵、棘胸蛙、虎纹蛙、泽蛙、大绿蛙、斑腿树蛙等;爬行类42种,主要有蟒蛇、山瑞鳖、大壁虎、大头平胸龟、乌龟、百花锦蛇、金环蛇、银环蛇、眼镜王蛇、五步蛇等;鸟类151种,主要有原鸡、林三趾鹑、凤头鹃隼、雀雕、猛隼、小鸦鹃、草鸮、长尾阔嘴鸟等;哺乳类60种,主要有黑叶猴、猕猴、小灵猫、大灵猫、金钱豹、林麝、苏门羚、黑熊、穿山甲等。国家公布保护的一、二级野生动物主要分布在广西大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广西龙山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和广西龙虎山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广西龙虎山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是广西野生猕猴群分布密度最大、最集中的地方。
植物资源
南宁市有维管束植物209科、764属、2023种。其中:蕨类植物42科、84属、250种;裸子植物7科、9属、18种;被子植物160科、671属、1755种。乔木树种有600种以上,以壳斗科、茶科、杜鹃花科、樟科、胡桃科、木兰科、大戟科为优势。任豆、樟树、石山苏铁在南宁市分布较广。蚬木在三十六弄—陇均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有成片分布,也是广西蚬木成片分布面积最大的地方。 属国家一级珍稀濒危保护植物的有世界上被誉为“茶族皇后”的金花茶以及桫椤(树蕨);南宁市的金花茶主要产于邕宁区的四塘镇、五塘镇,永新区的富庶乡,品种有金花茶、长标金花茶、小果金花茶、淡黄金花茶4个品种。 属国家二级保护植物的有福建柏、白豆杉、香花木(观光木)、金丝李、枧木、格木、马蹄参(大果木五加)、紫荆木等; 属国家三级保护植物的有紫茎、油杉、长苍铁杉等。 分布最广的是马尾松、杉木、桉树、竹类材用植物。果树兼用树种有橄榄、乌榄、三角榄、扁桃、人面子、荔枝、龙眼、杨桃、木菠萝、芒果、板栗等,其中:柑橙、香蕉、龙眼、荔枝驰名自治区内外。 药用植物资源丰富,分有解表类药用植物、清热解毒类植物等18类,名贵药材300多种,主要有砂仁、何首乌、桂党参等。 此外,还有油料植物、芳香油植物、淀粉植物、饮料植物、绿化观赏植物等。到2002年末,全市园林公共绿地面积981.15公顷,生产绿地面积167.58公顷,建成区绿地面积108.47公顷,人均公共绿地面积9.51平方米,市区内人均绿地面积6.99平方米。
民俗风情
抢花炮: 每年三月三民歌节时,最激动人心的活动就是抢花炮了。参加者以各村寨的壮男各组成一队,互相竞赛。所谓花炮,就是一枚直径约5厘米,用红布缠绕的铁环。将花炮放在装满火药的发射器上,点燃后即“轰”的一声将花炮射上高空。待花炮落下时,各寨的花炮队蜂拥而上,激烈拼抢,拾得花炮者在队友的掩护下,冲破对方的抢夺和阻挡,奔向对方的炮台,将花炮投入花篮中,即为胜利。抢花炮的拼抢非常激烈,其形式有如西方的橄榄球,所以被誉为“东方的橄榄球”。 板鞋舞: 在壮族的文体技艺中最妙趣横生的就是像军阵般有威有势的“板鞋竞技”和“板鞋舞”。板鞋竞技是以几个人为一队,大家同穿一对长板鞋赛跑;参加者必须步调一致,同心全力,谁要是一个不少心,就会令全队人仰马翻。相传板鞋舞源自明代。嘉靖年间,壮族女英雄瓦氏夫人率领广西郎兵赴浙江抗击倭寇,她用三人缚腿赛跑的方法训练郎兵,使得军纪严明、同心协力,后来便演变成这种有趣的运动了。 赛龙舟: 又叫扒龙船,是群众喜爱的民间体育活动。南宁市每年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有赛龙舟的习惯。民国23年(1934年)南宁民国日报记载:“扒龙船旧习,行见一年一度,在邕江中游驶竞技矣”。解放后,端午节赛龙舟更成为南宁市别具特色的传统体育活动,且规模逐年扩大,赛事越办越好。1997年,南宁市和坛路乡举办的龙舟赛由于规模大,形式新,被中华全国体育总会、中国龙舟协会授予“全国百万群众龙舟通讯赛最优赛区”称号。 踩高跷踢足球: 这是壮族的“高脚球”,玩起来很像足球。不过却不能用脚来踢,无论奔跑、拼抢和踢球都 能用那对“义肢”。现在用的球是足球,但以前踢的可是柚子。原来,早在南宋时,广西南丹县人就有踢柚子的游戏;每逢中秋还要举行踢柚子比赛,近代发展为踩高跷踢足球,更是别开生面。 狮子上金山: 在高架上腾空起舞 在壮族人眼里,狮子是祥瑞之物。壮族的舞狮绝技,有高台舞狮、双狮戏球、狮子梅花椿、过天桥、刀尖狮技、狮子上金山等。这一招[狮子上金山],更是险象环生。[金山]是用约35张长条凳叠成17层,高8.5米;表演者扮成[狮子]登上[金山],在晃荡不定的[金山]上跳跃、腾空、起舞,惊险万状,令人叫绝。 上刀山下火海: 瑶族是民风较为强悍的民族,他们在祭祀、祈福、驱邪的仪式中,往往要进行一系列的绝技神功,以显示所向无敌的气概,赤足爬刀梯、过火海就是其中两项惊险的绝技。 爬刀梯,又叫[上刀山],是在木梯上安装锋利的刀子作为梯级,赤足踏在利刃上蹬上蹬下,脚底的肌肤竟丝毫无损。 过火海有几种形式:一是将若干个铁犁头烧得通红,赤足一步一犁踏在上面疾行而过;一是走过燃烧木炭的[火海];一是[走足灯],即用竹筒做成的灯排成行,一步踏一灯地走过,灯火依然熊熊,真是神乎其技! 抢糍粑: [抢糍粑]是仫佬族最兴高采烈的活动,他们三人为一[冬](组),共三[冬]人轮番用长筷子去抢放在瓦缸里的三角粽,但是三个人只能共用三只脚着地,全靠手拉手、脚扣脚在蹦跳中保持平衡,一不小心失了平衡,抢到的粽子也会掉下地。一时之间满场喝彩呐喊和击鼓助威声不绝,直到缸里的粽粑抢完为止,抢得粽粑最多的一[冬]为胜者。三角粽是仫佬族依饭节的吉祥物,仫佬族人相信,谁抢得多,得[福]也越多。 打磨秋: 有一个很美的故事:在很久很久以前,天大旱不雨,庄稼无收,人们陷入恐怖和绝望之中。有两兄弟想出个办法:用木头做成磨秋,荡到天去,求老天爷开恩。他们打了15个昼夜的磨秋,终于感动了苍天,普降甘霖 ,但兄弟两因过劳而死去。后人为了纪念他们,便在节日时打磨秋。 打磨秋时,横杆上两端各有1人或两人,交替蹬弹地面使横杆上下起落旋转,同时在杆上做出回转翻滚、以腹贴杆四肢悬空、在旋转至地面时伸手拾花等许多技巧动作,凌空翻滚如空中飞人一般,既惊险又优美。 这种活动,彝族叫[磋磋],汉语称[打磨秋]。
南宁旅游
南宁是座美丽的城市,全市绿化覆盖率近40%,被形容为“半城绿树半城楼”。这里世代聚居着壮、汉、苗、瑶、侗、仫佬族,有着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风情。南宁一年到头总有着接连不断的传统民俗活动,民歌的悠扬旋律和抛绣球、板鞋舞、抢花炮、踩风车等民间活动使你会跟着情不自禁地快乐起来。绿都南宁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这里山、河、湖、溪与绿树鲜花交相辉映,南亚热带自然风光与现代园林城市的风貌融为一体,以南宁为中心的桂南旅游区是广西三大旅游区之一,清冽恒温的灵水、神秘的花山壁画、雄伟的德天瀑布、宁静的杨美古镇与壮族人娓娓动听的山歌构成了南宁古朴的山水人情画卷。
南宁主要旅游景点
青秀山 南宁人民公园 明仕田园 大明山 凤凰湖 南湖公园 良凤江国家森林公园 龙虎山 左江石景林 广西药用植物园 沙屯叠瀑 小连城 明秀园 弄岗自然保护区 起凤山 金伦洞 虾泉 宁明花山 九龙瀑布群森林公园 西津湖风景区 六景泥盆系剖面自然保护区 绿水江漂流 板壁 三里洋渡 大龙湖 昆仑关 扬美古镇 广西民族文物苑 板麦石塔 顶蛳山遗址 镇南关起义遗址 芦圩古镇 左江斜塔 南宁动物园 广西大学 云顶观光 民歌湖 琅东 滨湖广场 五象岭 相思湖 扬美古镇 狮山公园
到南宁旅游应该注意的
冬天和春天的南宁特别美丽,夏天有点晒。 优越的气候条件使得这里终年常绿,四季花开,所以南宁一年四季皆宜旅游。因而所谓的“草经冬而不枯,花非春而常开”倒并不夸张。需要注意的是,南宁的夏季炎热潮湿,尤其是七、八月份,平均最高温度达到30~38℃,且降雨量大,此时在南宁游览一定要备好太阳镜、遮阳帽和相应的雨具等。 南宁的特色街道与街景:南宁市市区的绿化树大量选种果树,“果树上街”是南宁的一大特色。木棉花、紫薇花、紫荆花、凤凰花……可以说南宁市十树九开花,一年四 季,每月都有不同的树在开花,加上一年四季开花的市花朱槿花,一年到头都是姹紫嫣红。 1、在每年的2-4月左右,南宁市白沙大道上木棉花盛开,是南宁当时最受欢迎的景观大道之一。木棉又名红棉、英雄树、攀枝花,树形高大,雄壮魁梧,枝干舒展,花红如血,硕大如杯。木棉树是先开花后长叶的植物,开花的时候树上几乎没有叶子,远观好似一团团在枝头尽情燃烧、欢快跳跃的火苗,极有气势。南宁市白沙大道上的木棉树连绵几公里,一眼望不到头,非常适合开车一族开车兜风赏景。 2、每年6-7月开始,南宁大街小巷的绿化树(果树)果实开始成熟,是南宁一道非常独特的风景。比较有特色的有:市中心商业区的新华街,街道两边种的是菠萝蜜树,大过人头的菠萝蜜就挂在树干上,行人伸手可摸到。更不能不提的南宁的市树扁桃树,整个城市种植有数十万棵。在广西最大的电脑\电子产品一条街——南宁市星湖路(南宁电子科技广场)街道两旁是人流如潮的商店;人行道上,高大的扁桃树上果实累累,压弯枝头,果实成熟后,更是掉一地的水果……类似的景观在民族大道西段中段和江南的星光大道、中华路等,也能看到。 另外,每年10月末11月初,南宁会举办旅游节、民歌节等大型旅游活动,游客届时可以参与到南宁最具地方特色的节日中,此时应该是到南宁旅游的最佳时节。
南宁特产
水果
南宁的水果主要有荔枝、菠萝、龙眼、芒果、香蕉、西瓜、 柑、橙、板栗、 黄皮、鸡皮果、扁桃、人面子、沙梨、李、梅等。 香蕉: 那龙矮杆香蕉,皮黄肉软,肉色黄白, 香甜可口,且产量高,每穗达50至70斤。 香牙蕉,肉质乳白,柔软甜滑,有特殊 香味。 菠萝: 又名凤梨,为南宁主要果品。菠萝富含发热量高 的糖类和人体不可缺少的钙、铁、磷、钾等矿物质 以及多种维生素,还含有一种跟胃液素相似的酵 素,能分解蛋白质,帮助消化。 1952年引进果眼浅的夏威夷和沙捞越品种,称为无钉菠萝。菠萝罐头是南宁出口 的大宗商品之一。 荔枝: 著名的南国佳果,果肉晶莹透明,味甘甜 多汁,可制罐头、荔枝干和酿酒。在南宁一 带都可以见到,市郊柳沙园艺场初夏收获时 节举行的果园鲜尝荔枝活动吸引不少游客。 芒果: 以“果中之王”著称,树寿命可达三四百年。果实椭 圆,皮淡黄,肉橙黄色,质细嫩,味香甜,皮薄多汁。 南宁地区可谓是芒果之乡,每到旺季,大街小巷和街边 路头尽可以见到又大又好的芒果(大多是南宁市树扁桃,似芒果,较小),而且物美价廉。
壮锦
壮锦是壮族的一种瑰丽工艺品,它与湘绣、蜀锦齐 名,驰名中外。 传说壮锦是在宋代一名叫达尼妹的壮族姑娘,看到 蜘蛛网上的露珠在阳光照耀下闪烁着异彩,从中得到启 示。她用五光十色的丝线为纬,原色细纱为经,精心纺 织而成。从此就产生了瑰丽的壮锦。 据南宋范成大的《桂海虞衡志》记载,壮锦当时出 产于广西左、右江,称为“(纟炎)布”,其质“如中 国线罗,上有遍地小方胜纹。”距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 。到了明代,壮锦越来越流行,工艺也越来越精湛。明 代万历年间,织有龙、凤等花纹图案的壮锦已成为皇帝 的贡品。清初,织锦成为壮族妇女必学的一种手艺,同 时也成了壮族人民日常生活中的装饰品。 南宁的工艺品以壮锦最为出名,其历史悠久,唐宋时已有制作,明清时最繁荣,带有浓厚的地方民族风格。壮锦以棉纱为经,五色线为纬而织成。因色彩绚丽、图 案别致、结实耐用而驰名。其传统花纹图案有万字纹、水波 纹、云雷纹、菊花纹等。还有蝴蝶朝花、双龙抢珠、狮子滚 球等20多种图案。壮锦用途广泛,可作床毯、被面、围裙、背带、腰带、 手提袋、头巾、衣边装饰等。
绣球
绣球本是南宁市壮族地区青年男女定情信物,绣球以彩绸制成,直径约6厘米,内装豆类或沙子,重约150克,底部缀有 十多条穗带,球顶连着一根长约60厘米的飘带。在歌圩,如发现情意合者,女方便用绣球向男方抛去, 借此表达爱情。抛绣球现已发展成为一项少数民族 传统体育项目。是全国、自治区、市民运会竞赛项 目,比赛时置一标高10米直径1米的绣球圈,两队以单位时间投进圈的绣球多者为胜。 邕城的风味小吃历史悠久,种类繁多。乾隆皇帝锅烧牛杂粉,爽记鱼生及第粥、曾某绿豆大肉棕、李子凡的糯米水圆、成香园茶居并称邕城“五虎将”。“到新疆吃烤羊肉串,来南宁不忘逛酸野摊”夸的是南宁的酸野;“久闻荷叶饭,吃后口留香,今日特来品,果然不虚传”,赞的是荷香园的荷叶米饭”;“游邕不吃谟觞粥,神仙返去也顿足”说的是美味的粥品。夏令佳品当属鲜莲冬瓜盅,冬令进补首选“阿里”狗肉。豆蓉糯饭供你“食过早”,吮田螺要去夜市摊。“林有记”、“粉角丸”......这些不仅仅是驰名的招牌,更是一段历史的见证。
小吃
老友面(粉): 这是有着百年历史的面食.据说,一老翁每天都光顾周记茶馆喝茶,有一天因感冒没有去茶馆,周记老板便以精制面条,佐以爆香的蒜末、豆豉、辣椒、酸笋、牛肉末、胡椒粉等,煮成热面条一碗,送予这位老友吃。老翁吃后出了一身汗,病状减轻,故由此而得“老友面”之名。老友面食之开胃驱寒,深受食客欢迎而经久不衰。同样,老友粉也是非常著名的,现在已成为去南宁旅游的客人的一道必吃的小吃。 八仙粉: 相传是清宫食谱之一,因其配有山珍、海味、时鲜八味以上,味道相异相辅,如“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故而得名。八仙粉以鲜滑清爽为特点。 干捞粉: 把米浆蒸熟后切成条形,拌以调制好的叉烧、肉末、葱花、炸花生、酱料、香油等即可食用。特点是香、酸、脆、甜、咸适度,食而不腻。 卷筒粉: 用磨成的米浆放进托盘摊成一张薄饼,撒一些肉末、葱花在上面,蒸熟后卷成卷即可上碟,佐以酱料、香油等拌以食用。特点是软滑爽口。 八宝饭: 将糯米泡湿,拌以食用油、绿豆、百合、莲子、白果、蜜枣、山黄皮、冬瓜糖等近十种清补原料,蒸熟即成。以其香溢软滑,甜而不腻著称。 粥: 南宁人早餐爱吃粥,粥也有十几个品种之多,有瘦肉粥、猪红粥、鱼片粥、红豆粥、皮蛋粥、田鸡粥等。特点是香热鲜美。 柠檬鸭: 是武鸣县一带的特色菜肴。其做法是将宰后洗净的鸭切成块,入锅炒至六分熟再放入切成丝的酸辣椒、酸芥头、酸姜、酸柠檬、酸梅、生姜及蒜泥,共同煨至八分熟,再放入盐豉,炒熟后淋上香油即可出锅。其味酸辣适宜,鲜香可口,极其开胃。 酸品: 南宁方言叫“酸野”。南宁有句俗话称“英雄难过美人关,好女难过酸野摊”,即将“酸野”描述得惟妙惟肖。制作是采用当地物产马蹄,木瓜、萝卜、黄瓜、莲藕、椰菜、菠萝等时令果蔬,配以酸醋、辣椒、白糖等腌制而成。吃起来酸、甜、香、辣味味俱到,脆爽可口,生津开胃。
南宁轨道交通
南宁轨道交通,也称南宁地铁,2008年8月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准其开工建设,南宁市轨道交通项目总投资约1000亿元,是南宁城建史上规模最大的公益项目之一,规划由骨干线2条和辅助线4条组成,线网全长178公里,核心区内全长36.2公里,全网线共设车站111座。其交通系统对于南宁实现其西南出口大通道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合作意义重大。线网基本覆盖全市重点发南宁轨道交通
展区域,连接城市中心和周边地区,构成城市交通的骨干网络。南宁市地铁规划图
南宁轨道交通有限责任公司,全面担负起南宁市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融资、建设、运营管理等职责。目前,一号线二期工程正在施工,预计2013年通车运营。
『肆』 烟台中医杨桂海真像说的那么厉害么
哦,这些都是骗人的,不要听他们道听途说,现在这些中医啊,大部分是水平有限,花大力气在网上到处宣扬自己有多么多么厉害,多么多么牛叉,其实部都是骗人的,如果上当了。那你说明你的见识少啊
『伍』 关于科技创新的初中政治论文
科技创新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推动社会进步。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推荐的关于科技创新的初中政治论文,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科技创新与可持续发展
摘 要 以可持续 发展 为背景,运用生态学的整体论原则和系统科学 基本原理,重点对科技 创新在人类———自然 生态系统中的作用进行了论述,针对传统科技创新观的生态学缺陷,阐述了科技创新生态化是可持续发展核心的观点。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科技创新 生态化 系统
可持续发展是人们对传统发展模式和 工业 文明进行深刻反思的基础上形成的新发展观和新发展模式,是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一种主张,是人类走出生态危机的一种理性选择。科技创新能力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智力支持系统,是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核心因素。在知识 经济 时代 ,科技创新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在人类面临生存危机的今天,科技创新生态化是国家、企业 、科技创新本身可持续发展及人类 社会 全面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
1 科技创新是经济持续增长的保障
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对人类的贡献是以技术创新为桥梁而实现的,技术创新既能将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商品化,又能通过技术创新扩散使其产业化,从而推动社会进步。对科技创新作用的研究 可以溯源到20世纪初的美国,1912年,美籍奥地利 经济学 家熊彼特首次明确地提出了“创新是现代 经济增长的核心力量”。在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的今天,以发达国家为中心的科技创新活动更是势头不减、方兴未艾,许多国家都纷纷建立了国家创新体系,作为国家创新体系核心的科技创新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科技创新是一个国家或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有力翅膀。技术创新能使名不见经传的企业成为行业巨头,甚至能使濒临破产的企业起死回生。如果忽视科技创新,即使是原本有较强竞争力的企业也会坐失良机。这样的案例比比皆是:王安电脑公司的失败原因就在于将计算 机的使用定位于办公室,而首创个人化电脑的微软公司后来居上,成为 计算机 行业巨头;研制出世界第一只石英 电子 表的“钟表王国”瑞士,因其工业决策部门偏爱 机械 手表而痛失良机,以至于钟表 市场 终于被积极创新的日本企业所抢占。科技创新是企业的生命,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同样如此。众所周知,二战后在经济上曾是一片废墟的日本之所以获得了奇迹般的经济高速发展,就是因为该国在引进技术的基础上重视了科技创新。
科技创新是经济结构调整的推动力。因为科技创新可以推动主导产业的更新换代,从而使经济结构的关键要素产业结构得到发展。纵观工业经济时代,历次产业结构的重大调整、历次先导产业的出现及其更换,都是科技创新的成果。
科学革命———技术革命———产业革命的循环螺旋发展,构成了科技创新推动经济结构发展的 历史 逻辑 。也就是说,产业革命是科技革命(科技创新高潮)来推动的。我国作为发展中国 家,经济结构的主体仍属于工业经济,更需要通过科技创新来优化经济结构、实现经济增长,为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经济基础。
2 科技创新生态化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
2.1 科技创新在人类———自然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对于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系统的作用和机理,国内有几位学者曾有过探索。在 总结 前人观点的基础上,结合系统科学的一般原理,本文对科技创新在人类———自然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机制进行了初步研究。根据胡皓、楼慧心两位学者概括的“基础系统思维”范式,当 环境 变化较小时,主要运用负反馈机制,对涨落加以衰减,以保持系统既有有序结构的稳定性,或在保持既有有序结构稳定性的前提下,使其结构———功能得到优化(亚范式Ⅰ);当环境变化较大时,主要利用正反馈机制,将某种涨落放大到宏观整体范围,实现不同宏观稳定态之间的转换,使系统适应或更好地适应环境的较大变化(亚范式Ⅱ)。科技创新在人类———自然生态系统中的作用运行机制如附图所示:
附图中,路线①和路线②分别代表科技创新活动对自然生态系统的两种不同作用机理。在路线①中,科技创新活动在与自然生态系统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传递与交换过程中,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干扰尚在生态承载力所能承受的范围之内,以有利于推动系统结构不断达到新的稳定有序结构的正向涨落为主。根据亚范式Ⅰ,自然生态系统运用负反馈机制对涨落加以衰减,保持系统既有结构的稳定性,此时如果科技创新充分注重了其生态价值,则会在保证巨系统稳定的前提下,使其结构———功能达到优化。显然,在路线①的情形下,人类有着可持续发展的光明前景。路线②所表示的是,科技创新活动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干扰以负涨落为主,其干扰或破坏程度超过了自然生态承载力的阈值,根据亚范式Ⅱ,自然生态系统为适应这种变化,将运用正反馈机制把这种负涨落放大到宏观整体范围,实现向不同宏观稳定态的转换,如果人类不及时调控自身的行为,任其继续放大,这种转换最终会导致巨系统既有有序结构的崩溃瓦解,使其实现宏观稳定态的转换,那么,作为巨系统的人类子系统要想生存和发展,将是一个幻想。
由此可见,注重研究和开发科学技术的生态功能,发展具有较高生态价值的高新技术,在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上显得尤为重要。
另外,可持续发展经济学家洪银兴认为,“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分析 ,技术进步的意义是实现资源代换。……随着科技进步,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生态系统受到的压力将会大大减轻”。技术进步对科技创新的要求就是科技创新生态化,这是 预防 和控制生态失衡与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其发展有助于人们自觉形成可持续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社会发展模式。
2.2 传统技术创新观的生态学缺陷
关于“技术创新”的概念众说纷纭,继熊彼特的“创新是一个过程”之后,索罗提出了两步论———“新思想来源和随后阶段的实现发展”,缪尔塞在整理几十年来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认为, “技术创新是以其构思新颖性和成功实现为特征的有意义的非连续性事件”,这些观点的共同之处在于指出技术创新是指科技成果的商品化实现过程。也就是说,能否首次实现商业价值是衡量技术创新成败的关键。它所侧重的是经济学意义,忽视了科技创新的生态学意义,存在着一种明显的生态学缺陷。
传统科技创新观的这种生态学缺陷与机械论世界观和传统的经济增长发展观是一致的,它局限于单向度的经济价值取向,以向自然索取资源能量和排放大量废弃物为特征,其技术原则和 组织原则是线性的、非循环的,违反了生态系统的循环原理,在 实践中必然引起生态环境的恶化,使技术异化为统治人、剥夺人自由的异己力量,同时使经济增长的空间越来越有限,最终弱化了科技创新的能力。在传统科技创新观的 指导 下,技术沦为人类征服自然、控制自然的工具和手段,成为制造生态危机的“元凶”。
例如,臭氧空洞、城市“热岛效应”等生态环境恶化现象,与钢筋、水泥、含氟冰箱、空调、飞机、去污剂、杀虫剂等技术产品的大量使用是分不开的。
在高科技 领域,存在着许多潜在的生态威胁,我们更不能熟视无睹。例如,航天技术拓展了人类的视野与生存空间,但它带来的废弃物给太空留下了安全隐患;基因工程技术在给人类的 医学 、新能源开发等领域带来光明的同时,也孕育了不利于生态平衡的因素等等,如不加限制地发展 ,只能“导致3D(deadly,dangerous and dirty),即有害的、危险的和肮脏的生物生态后果”。科技创新需要一种生态化转向。
2.3 以生态化实现技术范式的转换
“技术范式”是库恩的“科学 范式”在经济 学中的推广,它被公认为是技术发展的一种模式。技术史经历了从 农业 技术范式到工业 技术范式的转换,而现代 技术问题 的日益彰显已经使人类开始为技术的未来发展圈定生态学框架。
在古代农业社会 ,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原始技术对自然 生态系统的影响 基本上是浅层和局部的。而经过近代欧洲自然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以后,人类加工制造的技术能力飞速提高,技术存在方式发生了根本变化。一方面人工生态系统迅速扩张,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和范围也远较农业社会高;另一方面,大量废弃物输入环境,对环境要素的时空分布和动态范围发生影响,造成生态系统演进过程中的偏差,对人类生存造成威胁。总之,现代技术与大量制作人工物的生产方式结合,通过环境因素对生物要素产生影响,干预了生态过程,成为人类征服自然、控制自然的工具和手段。
我们认为,科技出现异化现象的真正根源并不在于科学技术本身,而在于作为科技共同体的人们忽视了人工自然的生态价值,从而破坏了天然自然的平衡,而天然自然大系统平衡的破坏反过来作用于人工自然,使人工自然异化为恶劣环境的根源。因此,我们在“自然的人化”过程中,要大力进行生态技术创新,促使“实践的人化自然”系统不断进化,与天然大自然融为一体,推动人———社会———自然系统的平衡和进化。
简而言之,以生态化实现技术范式的转变,应在如下几个层面上努力:一是要进行科技创新,大力发展高科技;二是要充分注重科技的生态价值,开发高科技的生态保护和环境改善功能;三是高科技产业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要合理、高效、综合地利用现有资源,开发尚未利用的自然资源。
3 科技创新生态化的内涵特征
综上所述,科技创新生态化就是运用生态学或系统科学的整体论原则来看待科技创新在人类———自然生态系统中的作用,运用生态学思维于科技创新全过程之中,对科技创新的构思、设计、开发、成果转化、技术扩散等一系列环节提出生态保护和生态建设的目标,在保证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注重开发科学技术的生态效益,坚持技术创新的可持续发展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生态可持续发展相衔接,以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作为根本目标,从而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绿色技术支撑。
科技创新生态化是人类在经济领域对可持续发展观的一种有效的现实回应,是循环经济的表现形式。它意味着把生态学观点引入科技创新领域,要求我们对科技创新的评价不仅要看经济指标,还要考虑到人文指标、资源指标和环境指标,这与可持续发展指标(ISD)概念是一致的。科技创新生态化并不是一味追求生态平衡而放弃真正意义上的发展,而是通过经济与生态的协调发展来实现人自身全面的发展。
大力推行生态技术创新是发展科技创新生态化的关键。目前 国内学者普遍认为,针对于环境目的的 管理 创新和技术创新统称为生态技术创新或绿色技术创新。技术层面的生态技术创新是指所有节约资源、避免或减少环境污染的技术创新,包括绿色工艺创新和绿色产品创新;管理层的生态技术创新是保证绿色工艺创新和绿色产品创新顺利进行的“软技术创新”。因此,在研究 开发、产业化和商品化过程中,企业 应建立“资源———生产———产品———消费———废弃物再资源化”的密闭型循环模式,从而把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可再生能源开发、产品的生态设计和生态消费等融为一体;同时,为保证生产出在使用过程中及使用后不危害人体健康和易于被环境吸收或可再生的产品,对于某些在短时间内无法辨明生态作用的新型技术产品,在传统的技术创新链中,应加入技术预见和生态实验两个环节,形成构思———设计———技术预见———开发———生态实验———成果转化———技术扩散的良性循环。
参考 文献
1 王殿举,齐二石.技术创新导论[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3
2 丁厚德. 经济结构调整与可持续发展[J].中国 地质 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
3 胡皓,楼慧心.自组织理论 与社会发展研究[M].上海:上海科技 教育 出版社,2002
4 洪银兴等.可持续发展经济学[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5 陈彬. 技术创新生态化———一种思想的转向[J].桂海论丛,2003(2)
6 巴里·康芒纳. 封闭的循环———自然、人和技术[M]. 侯文惠译. 长春: 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
7 杨永岗. 高度重视基因工程技术 应用 中的环境问题[J].中国环境管理,1998(2)
8 张成岗.“现代技术范式”的生态学转向[J].清华大学学报( 哲学 社科版),2003(4)
9 雷毅.高科技的生态价值[J].哲学动态,1998(9)
10 余谋昌. 生态哲学[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11 金涌,李有润,冯久田主编.生态工业:原理与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我国企业科技创新
【摘要】 首先分析了科技创新对企业的重要意义,然后阐述了我国企业当年在科技方面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最后根据其现状总结出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科技创新;企业;投入
自1972年经济学家熊彼特首次提出创新的概念以后,无数的学者开始了对创新,尤其是科技创新的研究。科技创新之所以能够引起众多学者的追捧,是由于它对于整个社会及经济的发展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对于作为经济的主要参与者――企业,科技创新更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科技创新对企业的意义
1.有利于企业提高经济效益
盈利,是企业经济活动的根本目的,也是企业能够持续经营的保证,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是企业一切经济活动的根本出发点。为保证企业具有连绵不断的生命力,仅仅依靠物力和人力的投入已远远不能达到要求,尤其在经济转型的现代社会,很多企业经过多年的经济高速增长,非但没有带来经济效益的普遍提高,甚至还出现了严重亏损。只有不懈的进行科技创新,不断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开发适销对路的产品、改善产品结构、提高产品附加值,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保证企业的长久发展。
2.有利于企业发展和完善核心能力
企业核心能力的精髓在于拥有主导产品,核心能力的灵魂就是科技创新;企业核心能力的可持续发展,更离不开企业的创新。科技创新对于形成企业独特的、难以替代、具有较长延展性的核心能力,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3.有利于促进传统产业的升级
新技术产品、新工艺和新设备在传统产业中的广泛应用,可以加速传统产业中设备的改造和生产工艺的改进,促进新产品的开发,提高传统产业的附加值,节约资源和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传统产业的竞争力。
4.科技创新使企业突破生命周期束缚,走向全新发展阶段
企业的生命周期与其产品的生命周期紧密相连。如果企业能够不断地推陈出新,生产出符合市场需求的新产品。随着新产品的成长发展,企业也将获得新的生命力。当企业所处的产业渐渐走向衰退时,也只有借助科技创新走进新的产业领域,企业才有持续发展的可能。可见通过科技创新,能够推动企业产品、产业领域的拓展,使企业实现自身的持续发展。
二、我国企业科技创新的现状
1.科技创新力度不强,很多企业没有形成自己的核心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企业技术条件提升较快,部分企业已具备较好的创新基础,已经拥有了接近同业跨国公司的研发能力,在若干方面甚至领先于跨国公司。华为在3G领域跻身全球第一阵营,中兴开发的GoTa数字集群产品全球领先。在新兴行业领域,出现了具有核心技术、国际前沿研发能力的企业,如中星微突破多媒体领域7大核心技术,申请600多项国内外专利,获120多项专利授权;安波特开发出5种导向治疗肿瘤的基因工程抗体,其中3种是国际首创等等。
从另一个角度看,我国目前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制造业的比重为8%,远低于发达国家的40%;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中有90%是“二资”企业实现;几乎全部的光纤制造装备、85%的集成电路制造装备、80%的石油化工制造装备、70%的数控机床、95%的医疗装备依赖进口。全世界86%的研发投入、90%的发明专利都掌握在发达国家手里,我国很多行业的关键和领先技术仍然掌握在外国企业手中。
2.我国企业中专门从事科技创新的人员严重不足
企业中的科技创新活动,归根到底是由人来进行研究与实施的,离开了人才,科技创新就如同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毫无生命力。就目前我国的科技人员数量来说,大约有87.8万人从事研发工作,基础研究人数只有7.9万人,占整个研发队伍的8.3%,缺乏世界级的科学家。在这些研究人员中,绝大部分人员都在非企业的部门从事科研活动,企业中的科技人员严重不足。
3.我国企业R&D资本投入明显不足,削弱了企业科技创新的能力
企业的R&D活动需要充足的资金支持,稳定的现金流可以用来资助企业R&D活动,缺少内部融资的企业则可能限制企业支持R&D活动的能力,有研究表明研发投入与公司业绩之间有着显著的相关关系。我国研究开发经费投入与GDP的比为1.35%左右,远远低于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大中型企业的研究开发经费只占销售额的0.39%,即使高新技术企业也只占0.6%,这个比例不到发达国家的十分之一。
4.科技创新主体不明确,且企业科技创新相对独立
按照国际惯例,实施科技创新的组织主要是研究与开发机构,包括政府、大学、企业和民营的R&D机构。据资料表明:上世纪80年代中期,日本企业从事R&D的工程师占职工总数的3.45%,中国国有大中型企业仅为0.75%;日本每100个大中型企业有R&D机构134个。据1995年国家经贸委资料,我国23026家大中型工业企业中只有39.8%有技术开发机构。我国企业与其它研究机构的合作同国外相比严重不足,企业的创新活动相对独立,使企业无法充分利用学校政府等研究机构的科技力量提升自己的科技创新水平,造成了资源浪费。
5.科技创新不注重其实用性
自1990年以来,我国年平均获奖的重大科技成果有3万多项,但至今转化率不足30%,推广应用率仅10%,形成批量生产能力并获得规模效益的仅5%,日本的科技成果转化率却高达80%。中国虽然在发明能力方面并不逊色任何发达国家,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却远低于许多国家,这使中国许多很有价值的成果停留在样机、样品和展品阶段,难以批量生产,最终会影响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三、对提高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建议
我国的科技创新,尤其是企业的科技创新还十分的薄弱,存在着严重的资源和人才的浪费,抑制着企业快速的发展。合理充分利用资源,不断提高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已成为提高企业经营业绩,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为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完善企业科技创新的环境
企业的科技创新不是独立封闭的,需要大量的信息交流与协作。只有在一个良好的创新环境中,才不断的激发企业的创新意识,充分利用周围的有利因素为自己服务。营造这样的环境,首先需要借助社会力量,协调、发挥政府科技部门、经济部门及相关部门的集成优势,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全方位服务。还要继续制定和实施以保护知识产权为核心的地方法规,使企业的技术创新工作有法可依,以保障企业和科技人员的合法权益,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工作的开展。最后要特别注重发挥财税政策的推动作用,政府财政税收政策的应用要逐步由生产领域前移到研究开发领域,由对产品的优惠政策转为对研究开发的优惠政策。
2.加大企业科技创新的投入
企业在科技创新方面的投入主要可以分为物资投入和人力投入两个方面。物资投入主要是指资金的投入,是企业保持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保证。实践证明,投资越大,创新能力也会越强。企业应从战略的高度出发,确保企业技术创新所需资金,增加政府对企业的研发经费投入,实施激励企业技术创新的财税优惠政策,并重点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和少数技术相对领先的大型企业的研发经费投入。人力投入主要是指以人为本,加大继续教育的力度,技术创新是一个由知识技能的积累到创造性地应用的过程,这一过程是靠承载知识技能的各种人才来完成的。
从目前我国上市公司披露的信息来看,企业在职人员大多受过专门教育,很多企业的本科以上学历人数已经超过企业总人数的一半以上。从总体上来看,高学历和高技术人员所占比例仍然很小,且在大部分企业中,专科及以下学历仍然在企业中占有较大比重。随着以全球化知识水平为参照系的新知识、新技能的快速流动,按经济发展的需要,可持续提高接受继续教育的效率,可持续加快在职人员自身知识与技术的更新率,是将对企业科技创新具体化的战略行动。
3.更新企业科技创新意识,使企业真正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
企业是社会经济的基本单位,只有把新技术,新理论与企业相结合,才能使其真正成为促进经济发展了主要力量。全社会的技术研究开发工作主要应该在企业进行,不是企业外的科研院所。企业要根据自身实力,分析把握市场需求,寻求技术机会,自主决策技术创新的方向和项目;自行投资,自主决定筹资、融资的渠道和方式,统筹考虑投入的分配和步骤;享有技术创新带来的利益,也承担技术创新带来的风险。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其主要标志就是企业拥有自己的专利成果,拥有自己的知识产权,拥有自己的科研成果,才会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
4.加强校企合作,促进技术交流
加强企业的自主创新,使企业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并不是要企业封闭起来,不与外界联系,应该以合作创新为基础。加强合作创新,加强政府和企业、科研机构的创新协作,打造政府和企业、科研机构协同作战的平台,协调目标,形成合力,推动企业创新,鼓励、支持企业与大学、科研机构共同建立实验室或研发机构,健全政府支持、企业主导、官产学研结合的技术研究和开发体系。也应支持我国企业与外国企业、外国技术机构及专家学者合作创新,支持我国企业在应用研究、产品设计、工艺进步、商业模式创新等领域用不同方式开放合作,还应鼓励核心技术和关键设备的引进,提升企业对市场的参与能力。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我国企业的科技创新水平虽然每年都在提高,但是比起发达国家水平来说,仍然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充分认识我国企业科技创新存在的不足,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改进提高,才会保证我国企业,乃至整个社会、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伍云.技术创新:企业生命的活力源泉[J].企业家天地.2009(3)
[2]加快提升企业创新力[J].热点聚焦2006(6)
[3]李美荣.浅谈企业技术创新[J].承钢技术.2007(2)
[4]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提交企业技术创新能力[J].工业审计与会计.2007(3)
[5]田勇利.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J].中国经贸.2007(3)
[6]鲁传明.中国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现状与对策[J].科技资讯.2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