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融资信托 > 万普世纪获融资800万美元

万普世纪获融资800万美元

发布时间:2022-11-18 11:02:10

㈠ 世界第一首富是谁

福布斯富豪榜显示,2019年的世界首富是美国的杰夫·贝索斯,拥有资产约1310亿美元。

杰夫·贝索斯(Jeff Bezos),1964年,出生于美国新墨西哥州阿尔布奎克。1986年,毕业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进入纽约的一家高新技术开发公司FITEL,主要从事计算机系统开发。

1988年,进入华尔街的Bankers Trust Co,担任副总裁。1990年至1994年,与他人一起组建套头基金交易管理公司D.E. Shaw & Co,于1992年成为副总裁。

1995年7月16日成立Cadabra网络书店,后将Cadabra更名为亚马逊,于1995年7月重新开张。1997年5月股票上市,亚马逊成为了世界上最成功的电子商务网站之一。

2019年3月,杰夫·贝佐斯以1310亿美元财富排名2019年福布斯全球亿万富豪榜第1位。

(1)万普世纪获融资800万美元扩展阅读:

创业历程:

1995年,贝索斯在西雅图的车库中创建了美国第一家网络零售公司——亚马逊,当时车库中只有贝索斯和妻子以及两位程序员。

1995年4月3日,新生的亚马逊迎来了自己的第一位顾客约翰.温赖特,他在亚马逊购买了道格拉斯.霍夫斯塔特的《流体概念与创造性类比:计算机思维机制模型》,这也成为了亚马逊历史上最具意义的一单。

为了纪念这历史第一单,亚马逊后来将他在西雅图园区的一座办公楼命名为“温赖特”以作纪念。

上线之初,亚马逊并没有自己的库存,而是有顾客下单之后,亚马逊再向英格拉姆等大图书批发商去购书,然后转寄给客户,这个过程往往要花费一周以上的时间,但是在当时快递时效并不发达的情况下,一周左右的时间美国用户也是可以接受的。

当时的贝索斯开着一辆雪佛兰ChevyBlazer将用户购买的书籍送到邮局寄送给客户。在后来一次接受采访中,谈及当时的感受,贝索斯表示:“我当时就在想可能有一天我们可以买得起一辆货运车。”

很快,亚马逊就迎来了传统零售—巨人巴诺书店的竞争,最终亚马逊凭借着更大的折扣以及更多的品类、更快、更便捷的服务成功站稳了脚跟。

为了解决钱的问题,贝佐斯不断向投资人们进行宣讲,终于为公司拉来了第一笔100万美元的A轮融资,随后又从凯鹏华盈公司获得了800万美元B轮融资。

至1997年亚马逊的销售收入已经高达1.47亿元,同年五月正式登陆纳斯达克。

通过图书类目站稳脚跟后,贝索斯不再满足于单单只卖图书。通过问卷调查,贝索斯发现人们希望能够在网上买到更多东西,从消费电子品到时尚家具甚至汽车等各种品类的商品。

于是,亚马逊逐渐扩充品类,贝索斯想要建立一个最大的网络购物中心。2017年,亚马逊收购线下生鲜超市全食,进一步增强了业务范围。

本世纪初,随着911事件以及安然公司的倒闭,美国互联网经济的泡沫遭遇了破裂,很多公司都在这个时候倒闭或者合并。

亚马逊的股价在2000年也曾一度暴跌80%跌至5美元。当时,华尔街分析师纷纷警告投资者不要购入其股票,并暗示公司即将破产或被收购。

为了挽救公司,贝佐斯将公司的经营策略由之前的“扩张优先”调整为“规范管理”,实现亏损收窄而从保证公司的现金流。

最终凭借着贝佐斯的及时调整加上不错的运气,亚马逊成功渡过了这次互联网泡沫,成为了少数未在网络泡沫破裂中倒下的初创企业。

2005年,亚马逊首先在零售业推出了“满99美元包邮”的政策,进一步降低了消费者的门槛,随后这一政策又演变成了现在的会员体系“Amazon Prime”。

2007年,亚马逊发布了第一款电子阅读器Kindle。Kindle的诞生改变了读者普通的阅读方式,打开了数字阅读的大门。现在的Kindle,像iPhone之于智能手机一样,已经成为电子阅读界的绝对标杆。

2013年8月贝佐斯以个人名义斥资2.5亿美元收购了华盛顿邮报集团包括《华盛顿邮报》、《南马里兰报》在内的报纸发行业务。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福布斯富豪榜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杰夫·贝索斯

㈡ 同一个APP页面,一半用H5一半用原生做好不好

UC优视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俞永福 创业邦杂志:UC到底值多少钱 采访及轶嵘 翟文婷 文及轶嵘 中国入行最早、最具盈利能力的移动互联网公司,在新的产业变局下,不得不面对价值重估的现实。 绯闻“女主角” 在苏州街维亚大厦16层的办公室里,UC优视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俞永福面对《创业邦》杂志再一次表态:“一年以来我的态度一直很清楚,UC是非卖品。”这里是UC的北京办公室,有100多名员工。UC 1500名员工,大部分在远离北京的广州。 采访那天正赶上“三八”妇女节,UC从外面找了摄影师,给女员工们拍艺术照。 网络对UC的收购绯闻已经传了很久。媒体上广为流传的版本是,网络春节前与UC达成控股协议,估值约为12亿美元,但是只是传闻而已。当事方的态度一如既往,收购方网络三缄其口,被收购方UC则坚称绝无此事。 分析人士认为,网络收购UC是为了抢占移动互联网的入口地位,弥补此前自己移动互联网领域布局的不足。而UC作为移动互联网最早一拨企业之一,曾经有过辉煌的过去,在塞班时代几乎是手机用户上网的唯一选择。但在新一代智能终端时代,面对本地App的强势冲击和其他手机浏览器对市场份额的凶猛争夺,其发展前景并不明朗,也想“找棵大树好乘凉”。 1976年出生的俞永福看起来比实际年龄老成一些,圆脸,稍有点胖。他2006年底由联想投资空降到UC,当时何小鹏和梁捷带领的UC团队只有十二三个人,资金极度紧张,融资计划被国内几乎所有的顶级VC说了“No”。 俞永福与雷军私交甚好,雷军曾经说过,永福做什么他都支持。由此UC拿到第一笔天使投资,雷军的200万人民币。 按照俞永福的总结,“非卖品”的意思是,第一,UC的创业者是这个公司的大股东,这件事情是不能动摇的。俞永福说,他非常清楚地认识到,一个创业企业要发展,一定要有灵魂,就是一定要明确所有者;很多像诺基亚这样的大企业,迅速垮下去就是因为没有主人。所以对于UC的团队来讲,要实现UC的梦想,保证UC的独立自主性非常关键。 第二,企业在成长的过程中,应该吸取整个产业里面有价值的资源,让企业的产品技术得到提高,这也是坚定不移的。他说,合作有多个层次,可以是股权投资,也可以是产品和业务方面的战略合作。关键是要认同UC整个团队的独立性和梦想,愿意添砖加瓦。 除了2006年底雷军的那笔天使投资,2007年8月,UC又得到了晨兴投资和联创策源合计1000万美元的投资,后来还有阿里巴巴集团和诺基亚的战略投资。算起来,VC也到了快要退出的时候。 “我们没有投资方资本退出的压力。”俞永福说,“2007年融资满1000万美金之后,UC成了融资的甲方。早期的投资者要想退出,随时都可以,因为随时有接盘的人。”UC也不缺钱。“我们有可能是非上市公司里面最有钱的几个互联网企业之一。” 尽管俞永福一再宣称UC是“非卖品”,但《创业邦》从某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投资人那里得到的消息是,网络和UC的交易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并且不止网络一家在抢购UC。 “这个交易最后做完了,肯定是高于10亿美元的,应该在12到15亿之间。”这位投资人士说。实际上,腾讯早在几年前接触过UC,当时的价钱也谈得差不多了,但俞永福的一个条件彻底堵死了合作的可能:腾讯可以投资,但自己不能再做手机浏览器。“这显然无法让企鹅接受。”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投资人告诉《创业邦》。 他很看好UC的创业团队:“每个人都很强。”这个团队包括四个人,何小鹏管产品,梁捷管技术,俞永福负责战略,还有后来加入的朱顺炎——他在市场推广方面非常强悍。“他们从塞班时代到安卓时代的转型很迅速,产品跟上来了,渠道又发挥了原有的优势。虽然肯定没有诺基亚时代那么强势,但总起来说表现还不错。”这位投资人说。 因此,按照这位投资人的分析,这笔交易对网络来说是个合适的买卖。如果UC继续成长,那对网络来说是个非常成功的收购。如果UC不成长,也算是个防守型的收购,UC没有落到竞争对手手里。并且UC是家能赚钱的公司,光游戏一个月能有四五千万的收入(分成前),“网络收购的钱是能够赚回来的。” 假如UC值这么多钱,又愿意卖,对网络来说,这是一个值得珍惜的机会吗? 根据清科研究中心的数据,2013年,移动互联网用户数或将首次超过互联网。可以预见的是,未来几年,移动互联网的用户将会大幅增加。虽然PC互联网的绝对使用量并不会减少,但与移动互联网相比,在很多领域里面,PC固定互联网的流量百分比会变得比较小。 这就意味着,一个现在有几百亿美金市值的公司,无论是阿里系、网络系还是腾讯系,四五年之后,如果在移动互联网没有获得应有的地位,或者没有获取跟在PC互联网一样的地位,那么公司就会真正“out”了。 现在破费几亿美金,比起将来某一天被边缘化的惨境,还是划算多了。一位专注早期移动互联网的投资人对《创业邦》说:“当然,如果网络花钱去投资或者收购移动互联网公司,是一个聪明的举动。这是老一代互联网公司,不至于一打盹、一不小心被一家不知道哪儿冒出来的公司给取代掉的最佳方式:把对手扼杀在萌芽之时。” 没有人能预测未来,也没有人能改写历史。“当年谷歌20亿美金要卖掉也就卖掉了,腾讯几千万人民币要卖也就卖掉了。如果他们不坚持到最后,现在的互联网世界,会是什么样子呢?”这位投资人感叹。 UC的未来等于浏览器的未来? UC值12亿美金吗? 人们质疑UC的存在价值,其实更多地是在争论移动浏览器在未来移动互联网上的地位。它是一个重要的入口吗?它会因为本地App的风光而越来越被人冷落吗? 著名互联网人士洪波是坚定的“倒浏览器派”。他甚至认为,手机本身就是一个入口;在手机之上,不再有其他入口。并且,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日渐成熟,移动浏览器的用户会被本地App大量分流,浏览器将会被大多数用户抛弃。 UC从2G时代发展而来,那时的手机CPU处理能力极低,上网速度也只有几kb,为了解决网速慢的问题,UC使用了服务器、客户端混合计算的云端架构:先把用户要访问的网页抓到自己的服务器上,让服务器压缩页面后,再传到手机上。由于塞班自带的浏览器不给力,UC几乎成为当时用户的唯一选择。 诺基亚那个时代没有App,用户只能通过浏览器进入互联网。而今天,用户有大量App可以满足他们不同的需求。洪波说:“UC浏览器过去曾经重要过,但是今天它的重要性已经被替代了。” 他的结论是,传说中网络收购UC这事儿,给UC的估值不是太高,而是高得离谱。 持相同观点的人不在少数,这也是UC受到质疑最多的地方:UC浏览器的竞争环境已经和塞班时代不可同日而语。本地App的冲击,QQ浏览器、网络浏览器等等,数一数,大大小小的竞争对手有十来个,而安卓、苹果等的原生浏览器做得越来越好,也减少了很多人使用第三方浏览器的机会。 但是,市场很小的时候,再独大也没用;市场很大的时候,几个百分点的市场占有率就很可观。移动互联网总的用户数在增加,整个市场的蛋糕越来越大,这对每个移动浏览器厂商来说,都是好消息。UC方面的数字是,目前在安卓上的月活跃用户数达到了1亿。这个数字比当年的塞班时代大了好几倍。 UC产品总裁何小鹏说:“我们的增长比很多同行更快,我们的用户活跃度还在提高。而且我们现在发现,屏幕越大,网络越好,我们的活跃度提高得越多。” 何小鹏的理由很简单:“硬件在增强,今年六月份以后,基本上市场上出来的手机,最差的山寨机都是双核、500兆内存,而明年可能最差都是四核。网络也变得越来越快,3G到4G、4G到Wifi这样的变化一定是可期的。” 而在PC时代,这种事情是发生过的。在2007年之前,所有人看视频都要装一个客户端。因为用浏览器看很慢很卡,客户端的好处就在于,可以缓存,视频很流畅。但是2008年之后,随着带宽传输效率的提升,在浏览器看视频不卡不慢了。今天大部分人看视频用页面,看优酷和土豆。 用户不是技术专家,用户需要的不是一个App或是浏览器,而是更简单快速的服务。 万普世纪科技有限公司CEO黄波是UC的长期观察者,他将浏览器和应用商店列为移动互联网两大并行入口。他说,从长期来看,一定是用浏览器的时间多。因为应用商店只是用户在上面短暂停留,下载了应用就走了,用户黏性偏低。浏览器的商业模式比应用商店更广阔,浏览器里面更容易捆绑一些高价值的、商业性很强的服务。 根据黄波的估算,2012年,应用商店的入口量肯定超过浏览器,比例大概是二比一;今年浏览器会占到一半;明年的话浏览器有可能就会超过应用商店。 黄波把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链里面的玩家分成四个梯队。 第一个梯队现在有三家半公司,网络、腾讯、360,还有半家是91。第一梯队的概念是说,每家公司不光做自己的生意,还试图主宰整个产业链。这几家公司都布局很大,上下游通吃。但大公司因为抢入口,真正功能性的东西做得不多。 第二梯队就是新浪、搜狐、网易、世纪家园、大众点评等,这些公司试图在一个有大模式的垂直领域里面占一个好位置。第一梯队的那几个大家伙做不细或者顾不上做的领域,第二梯队的人就玩命做。 第三梯队是像墨迹天气这样的公司,在一个很小的领域里面耕耘,商业模式还不是很清晰。 第四梯队就是一些中小开发者。 UC被黄波视为介于第二梯队与第一梯队之间,虽然还没有站得很稳,但在浏览器这个垂直领域已经占据了一个好位置。“UC虽然没有主宰产业链的能力,但已经具备了在移动互联网跟新浪、搜狐这样的公司竞争的实力。”他说。 UC是什么? 在黄波眼里,UC现在跟别的浏览器公司不一样的地方,根本不在于它的浏览器产品本身,而在于UC的布局。“它以浏览器为入口,已经实现平台化了,但是别的浏览器厂商还在浏览器这个小地方上玩儿命地投入,还是在做原始积累的阶段。” 对于发展了10年的PC互联网,俞永福总结了一个规律:用户的需求分为三个类型:对于信息的需求,对于娱乐的需求和对于生活服务的需求。相对应的,是三种商业上的变现方式:企业付钱的广告形式、用户付钱的增值服务形式和低买高卖的电子商务形式。 “从2008年开始,我们在移动浏览器的入口服务平台之上打造自己的业务服务平台:导航平台,满足人们对信息的需求;游戏平台,满足移动用户的娱乐需求;还有一个是电子商务的生活服务平台。”俞永福说。 在PC互联网上,广告、增值服务、电商这三种盈利方式是分阶段成熟的,在移动互联网上也不例外。UC从2009年开始盈利,商业化的成熟也是先从广告开始。目前广告还是占了UC收入的大头,来自游戏的营收成长很快,电商还在尝试阶段。 黄波说:“每个浏览器都有一个导航站,别的浏览器的导航位置商业化探索不多,看着哪儿合适就摆一个。但UC上的导航站,几乎每一个位置都卖出去了,而且都是经由非常成熟的市场定价体系卖出去的。”由此带来的收益肯定大不相同。“同样,如果一天100万用户,UC上可能能产生200万收入,但是别的浏览器可能就10万收入。” 2012年UC九游跟合作伙伴的分成达到一个亿,在九游平台上月收入达到百万元级别的游戏超过20个。而这仅仅是个开始。 UC首席运营官朱顺炎介绍,2008年,UC就有两个主线,一个是要推广UC浏览器,第二个是盘算将来怎么赚钱。游戏肯定是一个比较大的领域。 那时候的手游市场非常小,PC游戏如日中天。手机屏幕小,游戏体验差,游戏生命周期也很短,用户只会在很碎片化的时间去玩。覆盖的人群包括很多没有PC的屌丝用户,像工人和学生,平时玩得多,周末反而少。 当时那些PC游戏开发商,不在意手机上的这些“小玩意”,看不上。而且那些游戏大佬的日子也不是过得优哉游哉,而是拼杀得你死我活。最优秀的人才和最好的资源,都投入在PC游戏上。即便有的开发商在手机上有一点投入,相对来说也不足。 “这恰恰是个机会。给我们这种专业的手机游戏厂商留下了足够的市场空间。”朱顺炎说。 UC采用了循序渐进、逐步推进的办法。最开始先做游戏下载,通过用户的下载行为来看用户对游戏的喜好度和市场的发展情况。当时UC就基本上确定了走平台化的路线,做渠道,不做内容。然后建立九游平台,物色游戏运营人才。到2012年九游平台发布的时候,前面已经经过了5年时间的积累。 “现在应该算我们发展的第三个阶段了,”朱顺炎说,九游2013年的目标是给开发商的分账达到3亿元。 UC在电商领域的尝试与游戏类似,做平台,由淘宝等专业电商网站提供内容。俞永福说,UC希望做Shoping Mall,提供煤水电和场地,合作伙伴开店做生意。在PC互联网上购物非常方便,因为有便捷的支付体验,通过浏览器就能直接转账、付款给商户,而之前在手机上不行,用户只能使用各个客户端。UC通过与支付宝和银联的合作,实现了手机浏览器内可支持直接使用支付宝、银联卡支付。 根据淘宝无线的数据,UC浏览器一直是用户使用手机访问淘宝网的最主要渠道。小米曾经在UC上发售过手机,结果一周卖出去两万多台。 黄波经常会把应用商店每个应用的用户量进行汇总排序,发现UC目前在所有移动浏览器中,用户主动下载量是最大的。 “UC的用户活跃度也比较高一些。国内所有的浏览器在我们上面都投过广告,投的钱都不少,就是UC的留存率比较高,这说明下UC的人,要么还是原来塞班时代用过的,有一些品牌黏性,要么可能就是觉得产品功能确实不错。”他说。 但洪波并不认同UC的商业化尝试。“我觉得这也算不上创新,只不过是这些地方能挣到钱。浏览器就是浏览Web用的。搞成一个游戏中心,其实是缩小了浏览器的使用价值。”洪波说。 UC的核武器是什么? 很多人认为UC的成功源于起步早。顺为投资副总裁孔毅说,雷军投UC的时候,大家对移动互联网还没太多感觉呢,所以UC积累的用户量很大。某个软件用户用得多、用得时间长,就会有感情,产生品牌依赖。 在黄波看来,“早”是一个原因,更主要的,是UC的市场推广能力。“UC做得最成功的地方不是技术和产品,而是跟别人换量。UC导航页上每一个位置,像新浪、搜狐的这些位置,都是要么卖钱,要么换量。” UC换量已经持续很多年。“塞班时代就是靠这个快速发展起来的,”黄波说,“现在UC每天能换来10万的新增用户。” 据说,UC花了一两年时间专门搞这套体系,首席运营官朱顺炎是这套体系的幕后“操盘手”。很多小网站跟UC建立起这个关系之后,就再也离不开了。因为离开以后,立刻就没有流量了。他们被绑架也心甘情愿。 例如,某个网站想要挂在UC导航页上某一个位置,让UC给自己倒流量。网站回报UC的方式,要么给钱,要么帮UC推用户,就是在自己网站上挂上UC 浏览器,推荐用户下载。国内很多大的WAP网站上面都挂着UC浏览器的下载链接,就是因为有这么一个交换关系,一来一回如果换平的话,大家都合适。但是实际上换不平,UC给网站带去的用户要更多一些。这时候,这个网站站长就会自己掏钱,在广告平台上请别人一块儿帮他推广UC。 UC自己在广告平台做推广,可能下载单价是1.5元,就是用户每下载一次,UC付给广告平台一块五。这些站长在广告平台推,下载单价是3块。因为太多站长还不起UC那么多流量,所有这些站长都要花钱请广告平台推广UC,大家一抬价,价格水涨船高。 站长和广告平台之间形成了很默契的合作关系。网站的主要收入来源就是放广告,网站上面放很多广告,比如站长赚了5块钱,他会拿出3块钱去帮助UC推广浏览器,这3块钱又回到广告平台。对于这个站长来讲,他从广告平台赚回来5块钱,又付给广告平台3块钱,最后他自己只赚了2块。 一位站长说:“站长赚的钱肯定一大半拿去推广UC了。” “UC给别人一个用户,别人还UC一个用户。UC给别人的用户还是UC的用户,别人给UC的也变成了UC的用户,UC的流量是1变2、2变4、4变8,越换越大。”这位站长分析道。 UC虽然没有直接得到钱,但得到了用户。在这个过程当中,UC没有自己花钱做推广,等于把广告成本省掉了大部分。“UC这些年的线上推广,80%的推广费都不是自己掏的。” 一堆人帮UC掏钱买用户,UC的用户量涨得很快。用户量越多,广告位置就越有效,UC自己卖广告就可以卖个好价钱。“UC的游戏频道、音乐频道全部自己卖,搜索全部卖给网络。”这位站长说,“最后谁最赚钱?UC最赚钱。” 根据这位站长的观察,QQ浏览器一直就想把UC这套换量模式建立起来,但是始终没成功。 一位与UC有长期合作关系的创业者说,UC这套体系最重要的就是合作氛围。UC做事比较靠谱,说给你带多少流量,就给你带多少;说给你多少钱就给你多少钱,从来不拖欠。所以UC跟渠道的合作氛围非常好。“而相比之下,腾讯太官僚和强势,流量还没UC大的时候,就给渠道伙伴提出种种要求。本来交换流量是大家平等合作,太强势的做法让人不爽。腾讯的换量体系一直就局限在很小的范围之内,造血功能没有UC强。” 对话俞永福 《创业邦》:在手机上,搜索还有价值吗? 俞永福:对于10年互联网的一个总结,就是互联网上面跑着三流——人流、信息流、现金流。只有两个位置是最关键的,一个是入口,一个是目的地。像浏览器,像搜索,都是入口;像社区、音乐、视频、资讯是目的地。 在手机上,搜索的需求只会更加旺盛。整个互联网或者IT产业其实就是帮助提高用户效率,让你完成一个需求的时间变短。你的时间变短之后,需求会变得越来越多,因为反正一天24小时。所以在移动互联网上,用户要寻找、到达一个目的地的需求是非常旺盛的。这里面不能够把搜索太窄义得看,第一个就是PC上的搜索形态,到移动侧的这种需求会很旺盛,但是手机终端本身跟PC的不同,会把搜索的需求成级数级地放大。 最大的不同是什么?输入方式的不同。传统意义上的搜索,最关键的一点是要输入一个关健词,它给你反馈结果,这是搜索最重要的输入和输出。移动互联网最大一个变化就是输入的方式发生了变化,原来要输入一个文本,现在手机多了眼睛、嘴巴、耳朵,它可以用麦克风,可以用camera,输入的方式多种多样。 还有大量的后台输入,就是你的手机型号、你是谁、你在哪里等一系列信息,这都是利用手机的特性,可以提供的让后台输入的一些信息。所以说会把整个用户的这种广义的搜索需求,在未来会有极大的放大。 《创业邦》: 你如何看待上市? 俞永福:这个要看大的一个周期。在去年的话,如果你是PC业务公司,能上市的话最好去上市。如果今年你只有PC业务,就基本上没有人对你感兴趣了。移动互联网企业我想在后面的5年,都有上市的机会,大家都会有兴趣。 《创业邦》:在你眼里,什么是酷公司? 俞永福:我觉得有几层含义。第一层含义就是说引领潮流,大家都在用,用户量大的都可以叫酷公司。第二个就是技术有领先性,大家都达不到,比如说谷歌眼镜,现在还没有用户呢,但是大家都觉得酷。第三个设计,这在美国越来越明显,设计是一个产品的竞争力。 当然要看你的产品的形式,比如说浏览器在设计方面要做得很酷,就很困难。但它的用户量大,技术先进,也是酷。 《创业邦》:作为空降的CEO,你觉得创业团队怎样才能更有凝聚力? 俞永福:这几年以来,我觉得兄弟之间的凝聚力是一天一天在加强的。联想管理三要素,搭班子、定战略、带队伍,搭班子还是非常关键的。不同班子的成员是其中的一块板,他的长项让整个团队是一个木桶。班子一定要有良好的决策机制,问题要充分讨论,但是一定不要假民主,一定要在业务上是一号位的人做决策,比如说我们所有人都可以给小鹏在产品上提建议,但是最后的决策一定要让小鹏做。看一个团队是不是叫做班子团队,就在这件事上,看大家是不是能够信任和尊重。一号位老做出错误的决策,肯定不行。但如果你决策失误一次别人就跟你翻了,就是容忍度太小了,也不行。 还有一点就是大家一定要能力互补。能力互补有一个好处是,你能做的事我做不了,我能做的事你做不了,所以你看我美,我也看你美,彼此有发自内心的欣赏。

㈢ 万普世纪这个移动广告平台是不是不行了、、、怎么那2个客服的QQ经常不在线、、、、

选好平台很重要,要找就找些大平台,比较靠谱稳定的。有米广告不错,他们客服做得真心好,天天在线,而且是真能解决问题的

㈣ 黄 波 (1981年)北京万普世纪传媒有限公司总裁

80后新贵黄波:成功要有所准备2007-04-26 21:41简介:黄波趁“需”而入“当时是我一个人在做这个网站,6月上线,7月提出建站系统,8月时网站流量已经很大了,有了做广告的需要,随后就又推出了广告联盟和流量交换系统。”黄波回忆说。实际上,挂牌一个月后,万普世纪的网站流量已经成为中国WAP网站的前五名。此时排在万普世纪前面的,是腾讯、3G门户、3G泡泡、空中网这些老牌的WAP网站。那阵子,行业内对万普世纪在短短数月之内创造流量神话的评价是“一夜成名”。随“需”而动万普世纪真正意义上的广告业务开拓,始于与联想公司的合作。“...

黄波
北京万普世纪传媒技术有限公司(WAPS)创始人、总裁:1981年出生于四川成都。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先后从事航天系统软件与增值电信业务研发,一年内从普通技术人员成长为带领数十人研发团队的某大型SP公司技术总监,在大型软件研发与增值电信业务领域均有深厚经验积累。在独自完成为期一年的前期运作后,2005年10月,黄波自筹资金开始创业。万普世纪目前已经发展成为中国最大无线互联网联盟与营销平台,成立不到一年即获得美国Semuoia Capital红杉资本数百万美金投资。2006年12月,当选“2006中国信息产业年度新锐人物”,是10位当选者中最年轻的一位。

2006年,“80后新贵”是互联网创业群体中最重要的主题词,这一年年末,又一位年轻的互联网创业者进入人们的视线一北京万普世纪传媒技术有限公司的年轻CEO黄波。

趁“需”而入

万普世纪传媒技术有限公司,专注于无线互联网(WAP)广告营销,为全国一半以上的WAP网站提供广告服务。该公司的前身是黄波于2005年6月创建的万普世纪网站。
“当时是我一个人在做这个网站,6月上线,7月提出建站系统,8月时网站流量已经很大了,有了做广告的需要,随后就又推出了广告联盟和流量交换系统。”黄波回忆说。
至2005年9月,通过万普世纪网站的广告业务,黄波已经有了几十万的月销售收入,于是他开始筹建公司。最早的一个8人团队是从别人那里合并过来的,“素质不错,对WAP行业有很深理解。”公司于10月正式挂牌成立,当年11月进一步扩大规模,逐渐进入稳步成长期。
实际上,挂牌一个月后,万普世纪的网站流量已经成为中国WAP网站的前五名。此时排在万普世纪前面的,是腾讯、3G门户、3G泡泡、空中网这些老牌的WAP网站。那阵子,行业内对万普世纪在短短数月之内创造流量神话的评价是“一夜成名”。
对此,黄波却很清醒:“这个神话,其实不是我们万普世纪自己创造的,而是整个行业发展创造出来的。当时的流量是成千上万基于万普世纪平台建立的WAP网站流量的汇集。其实等于是我们给大家搭建了一个开放的舞台,然后由数量庞大的站长群体进行‘耕作’,发挥创意,提供内容创作。”

随“需”而动

万普世纪在公司成立前的客户,主要是一些知名的SP公司及WAP门户网站。据黄波介绍:“都是WAP行业内的合作、推广,我们称之为行业内循环。”
万普世纪真正意义上的广告业务开拓,始于与联想公司的合作。“第一个向我们投放广告的行业外客户是联想,大概在2005年11月、12月的时候。2006年世界杯期间,我们又独家为联想在WAP上作了一个大规模推广,真正意义上的广告是这一个。”
万普世纪很少与联想这样的高端广告主直接接触,而主要是和一些知名广告代理公司建立起广泛合作关系。“就像是撒大网,通过它们覆盖整个高端市场,例如通过像奥美这样的4A广告公司去接触高端企业,成为广告主(包括代理公司)和WAP媒介之间的一个整体方案提供商。”
“意思就是只要客户把单子交给我们,就可以完事了。而所有的东西,从广告策划开始到最终的广告投放、监测等一系列内容,都由我们帮他们搞定。”
在黄波看来,现在的广告主对在WAP领域投放广告仍持观望态度。“我们就是要拉近广告主和WAP网站之间的距离,让他们习惯在WAP上投放商业广告。”黄波表示。
在这个思路的指引下,万普世纪率先把互联网上流行的分类广告引到WAP上,这一方面令其获得了不错的收益,另一方面也为WAP行业发展注入了活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简介:黄波趁“需”而入“当时是我一个人在做这个网站,6月上线,7月提出建站系统,8月时网站流量已经很大了,有了做广告的需要,随后就又推出了广告联盟和流量交换系统。”黄波回忆说。实际上,挂牌一个月后,万普世纪的网站流量已经成为中国WAP网站的前五名。此时排在万普世纪前面的,是腾讯、3G门户、3G泡泡、空中网这些老牌的WAP网站。那阵子,行业内对万普世纪在短短数月之内创造流量神话的评价是“一夜成名”。随“需”而动万普世纪真正意义上的广告业务开拓,始于与联想公司的合作。“...

红杉注资

尽管2006年11月底才传出红杉注资的消息,但早在9月时红杉资本与万普世纪就已达成了注资协议,相关资金10月已全部到位——媒体消息晚了一个月。对此,黄波解释说,他们在等待整个注资程序完善的同时,也在思考到底要不要将这个新闻报出来。“毕竟WAP行业相当敏感,运营商方面会比较关注。”
万普世纪与红杉资本的接触开始于2006年4月。“是通过朋友介绍认识的,之前他们也一直在关注WAP这个行业,和很多企业都接触过。”
经过几次面谈,双方很快达成融资意向。“红杉非常关注业务本身和团队,他们一直在业务上和我们交换看法。在对行业趋势进行了展望后,主要是在探讨业务。”
与红杉资本的接触与合作,给黄波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们做事非常细致、务实、勤奋,很懂这个行业。缘分吧,互相觉得还不错,所以最终走到了一起。”

什么都学

与许多“80后新贵”早早辍学创业不同的是,黄波在学校时学习很认真,“什么都学,网络、电子、软件、工控、机器人,都在学。我对每一个都很感兴趣,都舍不得放弃、舍不得去敷衍。”
黄波学的是自动化专业,按他的话来说,是个典型的“万金油”专业,而舍不得放弃、敷衍的结果就是,每门课程他都花了很多精力去学,成绩一直是班上第一名,以至于2001年因“偶然创业”而落到第四名时,他还表示“很伤心”。除此之外,在编程、计算机板卡电路设计以及电子竞赛、机器人大赛等方面,他也都做得很好,“是每年标准的三好生”。“那时候我已经想将来要自己创业,所以就把能学的都学好。”
家在成都农村的黄波,大学里过得很艰苦,经常为了挣生活费去发传单。“北京的风飕飕的,特别冷。那时我就想,要是我坐在办公室等别人来领传单该多好。”
那时的奢望,现在已经成为现实。通过万普世纪,年轻的黄波也为其他年轻人提供了一个创业的舞台。“你只要有一个好想法,然后建一个WAP网站,我就会源源不断地为你介绍一些广告客户。你只需专心把内容做好,让用户访问你的网站。那样,你甚至只要坐在那里或者躺在床上,用手机维护你的网站,就可以挣到广告费。”

付出更多

从读书到创业,黄波已经在北京待了好几年,在一直有着强烈创业欲望的他看来,“北京更适合年轻人去寻找机会,毕竟这边竞争更激烈,在这里对自己的要求自然而然就会高一些。这对年轻人的发展有利。”
“整个WAP领域有一半以上网站在用万普世纪平台,我们帮助其中80%以上的网站销售广告位,帮助他们赚取广告费,对整个行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这是黄波心里对自己能当选“2006中国信息产业年度新锐人物”的解释。但对于他来说,眼前的事业却还只能算是刚刚开始,“还谈不上成功,也谈不上第一桶金。”黄波这样评价目前的发展状况。
黄波说,年轻的企业有年轻的朝气,但年轻的企业也承受着更大的压力。
“我不是很愿意别人给我套个‘80后’的帽子。对于我来说,‘80后’实际上是一个弱势群体,在从业经验、行业理解等方面,就像一句老话——‘别人吃的盐都比你吃的饭多’。我们可以有非常新锐的想法、很充沛的精力和很强的执行力,但是管理能力是需要去逐渐培养的。所以,比起很多老前辈,‘80后’要做成一件事,需要付出更多努力。在商场上、在做企业方面上,没有‘80前’或‘80后’这么一说,而只有做好与做不好的区别。”黄波说道。
对于WAP媒体的未来,黄波充满了信心:“3G时代即将来临,这会为中国带来数百万个机会,谁将抢得先机?年轻人!”

㈤ 雪球获1000万美元融资:为什么方三文这么幸运

而在更早的11年由前网易副总编方三文创立的这家公司已经获得红杉A轮2000万人民币投资。 方三文从不讳言自己的幸运。他不像那些苦大仇深的创业者,总抱怨时运不济,或把成功都归结为努力的结果。 比如,他早就想换个更大的办公场所,但找了很多地方都不太理想。终于有一天,他们再也熬不住了,准备搬家,结果就在这天,隔壁的公司结束业务,搬走了。于是只用了不到24小时,方三文就办好手续,租下了隔壁的办公室。这里宽敞明亮,足有原来办公室的两倍大,既满足了需求,又免去了搬家的劳顿。 方创办的“雪球财经”位于中关村SOHO,成立时就获得了著名天使投资人薛蛮子的投资,如今融资只做了第一轮,就已经有来自红杉的2000万元到了账。由于没有资金压力,“雪球财经”一直没有专门的销售人员。直到最近,有很多广告客户需要接待,方三文才找了一个原来做行政的同事转去负责销售。就是这样一个不把销售当回事儿的公司,居然有广告自己送上门来。这些广告收入已经能覆盖掉60%-70%的运营成本。方三文每天睡到自然醒,晚上七点就下班,和家人一起吃晚饭,周末还可以跟朋友一块爬山。 方北大中文系毕业,先后供职于《南方周末》、《21世纪经济报道》、《南方都市报》等传统媒体。在网易做副总编辑、新闻中心总监的经历培养了他对互联网产品的敏锐感觉,也给他带来了各种丰富的资源。作为一个美股投资者,方在市面上找不到能够满足他的信息需求的网站:绝大多数资讯不全,更新也不及时,甚至很多都是两三个季度前的旧闻。同时,目前的财经报道主要来自两个渠道,一个是非专业类媒体做的,总的来说“角度混乱,很不专业”;一个来自投资银行,但又做得太深了,而大多数用户的需求往往介于二者中间。方决定自己来做。2010年下半年,方三文和他从网易带过来的同事开发的网站基本建好的时候,好运气来了,中国概念股在美国扎堆上市,受到投资人的热捧。雪球财经火起来。方三文用“千载难逢”来形容自己创业的时机。可以肯定的是,我们都与方一起经历了这样的时机。 作为创业者,方三文“没有压力”,但有自己的原则(也许它们具有因果关系)。他坚持广告销售要与自身契合度高,广告和网站的内容不能发生关系。他知道很多公司通常都愿意为两种信息付钱,一种是赞扬它们的,一种是批评它们的,它们愿意付钱把负面消息屏蔽掉。“我们这两种信息都不做。”方三文说。他认为,投资者希望获得上市公司尽可能详细的信息,既包括好的,也包括不好的。如果因为一家公司没有在网站投放广告,就不发布它的好消息,或者因为一家公司投放了广告就不发布它的坏消息,对投资者来说都是伤害。他希望无论是上市公司还是投资者最终会尊重和认同他的网站,因为那里的信息是“最客观、最全面的”。 “如果‘伤害’业务一年可以赚几百万元,你要不要?”我们问他。 “我不要!”方肯定地说。“如果想快速赚钱,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做私募基金。用网站的名义发一个投资美股、中国概念股的私募,那样融资太容易了,而且是光明正大的钱,哪有必要去赚那些没出息的钱?这不仅是价值观的问题,即便从效率上看,也应该去做提高社会效率的事。那样的工作是增加信息差而不是缩小信息差,是违背历史发展潮流的,我不会去做。” 在方三文看来,“i美股”上最有价值的信息来自于个人投资者,特别是那些最优秀的散户炒家。做投资对于分析师来说只是工作,而对于个人投资者却是身家性命,动力差别之大显而易见,因此个人投资者对于个股的关注度、投入的精力都是分析师无法比拟的。网站不仅要有自己编辑生产的内容,更需要有这些个人投资者分享的内容。一个非常成功的投资者愿意毫无保留地分享自己的信息和经验吗? “大家都爱到Facebook上面看美女。”方三文笑呵呵地说,“美女其实只要脱一点点就够了。” 方保持着对新事物的敏感。他非常推崇微博这个新媒体。他认为微博的个性化定制信息、定向推送、用户生产内容、具有交流功能的特点可以颠覆很多东西,特别是以编辑为中心,采取首页模式的传统网站。所以他也在“i美股”网站上做了用户个性化主页,并赋予了很多微博才有的功能,更方便个人投资者交流、分享。他在一篇博客(《微博投资学》)里写道:“如果你眼中只有八卦,那么微博就只是一个八卦欢场;如果你正在饥渴地寻找投资机会,那么微博也许能成为你的一个补充工具。” 在“雪球财经”的官网,那蓝白色的清爽界面上有一句话分外显眼:“人身的自由,源于财务的自由。”也许你可以通过方三文的网站学会投资,获得财富,进而实现人身的自由。如果你对这些不感兴趣,也可以去看看他的博客和微博,至少可以收获乐趣。 而在获得红杉的B轮1000万美金的融资后,方三文先生说,他很高兴看到,雪球作为一款富有特色的互联网投资社交产品,正得到越来越多投资者的认同;他也有信心在互联网金融信息服务方面持续创新,探索出适宜中国投资者的独特产品型态和商业模式。 最新一轮的融资将会集中于产品研发和人力资源,通过改善用户体验提升产品的竞争力。

㈥ android 万普世纪 要先发布没

android 万普世纪如果是要别人下载你的app,你可以发布在很多应用商店里面,供别人下载

㈦ 沈南鹏的好搭档周逵



| 管丢丢

周逵是红杉中国的一号员工,除沈南鹏和张帆两位创始人以外,他的资历最深。

他投出的项目有:文思创新、斯凯网络、网秦、掌趣、乾照光电、首航节能、秦川机械、光环新网、联络互动、挂号网、健帆医疗、美丽说、博雅 科技 、唱吧、融360、pp租车、达达配送、蜜芽宝贝等。

给外界的印象是他不强势,一个红杉的实习生评价,他看上去给人感觉比较温和,基本上都带笑。周逵总穿格子衬衫,内敛、亲和,与投资人给人惯有的印象十分不同。

2005年,周逵加入红杉。2007 年6 月起,周逵任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合伙人。这一年,周逵获选《环球企业家》2007年40岁以下商业精英,沈南鹏评价周逵,「 表面上,你可能会感觉周逵不是那种quick的人。但他有作为风险投资者的两个品质,首先是他考虑事情很周到,注重细节,在很多投资者容易因表象而激动的时候,他能保持理性。同时,他又很开放。不会丧失捕捉机会的能力。」

与多数高调的投资人相比,周逵是异类。他没有过激言论,也没有金句流传。

他看起来就是个老实本分人,兢兢业业做着投资。

进入VC,最初三年只投了一家公司,为了研究这家公司,他把行业的50家公司都做了研究,公司获投资一年后上市,这是该机构的第一个退出项目。

接下来,周逵成了行业的明星,不断刷新他的投资业绩。进入红杉,周逵不到两年,凭借良好业绩,从董事升到了合伙人。

但周逵依旧不显眼,这与他的性格有一定关系,他说,「说出去的话泼出去的水,你说的东西你要花时间去收拾。」

如今,周逵是红杉中国的「二号人物」。 2010年底,杨浩涌前往北京银泰中心。在这里,他见到了沈南鹏和周逵,这是杨浩涌第一次见到沈、周二人。

自赶集网正式启动C轮融资后,红杉一直向杨浩涌释放意欲投资的信号。但杨浩涌有些迟疑。红杉有先例,表达投资意愿,却迟迟没有实质性动作,创业者引颈期盼半年、一年后,又表示不投了,杨浩涌不愿成为被跑单的主角。不过,杨浩涌觉得,还是见一次为妥。正是这次会面,才促成了最后的投资。

红杉的项目都会被推到沈南鹏和周逵那里,最终拍板。

红杉中国的另外一个背投企业手机贷的创始人遇到的情况也差不多是这样,创始人俞亮将商业计划书发送到红杉邮箱,受到沈南鹏和周逵的接见。花半小时介绍完业务和团队之后,两位合伙人同时拍板确定投资。

周逵的投资轨迹:从软件外包公司看起,后来布局在无线运营和互联网领域,拓展到能源与环保领域,最终涵盖TMT。

加入红杉后,他投资的第一个项目文思创新,这是家软件服务外包企业。2005年联想投资、DCM共同投资1000万美元。

文思创新创办于1995年,与IBM有长期合作关系,1997年又与微软建立长期合作关系。1998年与惠普、甲骨文和SGI签署外包服务合同。

2005年当选“微软最佳供应商”,并在北京和上海成立研发中心。2006年红杉、DCM和联想投资再次向文思创新投入了3000万美元。2007年12月12日文思创新登陆纽交所。

人们曾经使用的Windows 7背后就有文思创新的贡献,包括多种语言版本操作系统软件兼容性测试。

2006年红杉投资了万普世纪,是提供无线互联网营销平台的公司。2006年还投资了高阳捷讯,该公司有众多充值业务, 周逵与创始人谈了一个礼拜就决定投资了。

2007年,网秦的第一轮融资获得了金沙江和红杉的330万美元。2011年5月5日,网秦在美国纽交所上市。

2007年7月,红杉还以350万美元投资了斯凯网络。2010年12月9日,斯凯网络登陆美国纳斯达克。不过市场反应不理想,首日报收6美元,下跌了25%。周逵的看法则颇为积极,「我们在07年投资斯凯一个月只有20万的收入,只有20人,到现在变成了3亿多美金市值的公司,我觉得它的增长速度已经很快了。」

2008年3月,红杉中国投资乾照光电1022万美元。乾照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2月,是专业从事LED外延片、芯片的企业,投资后周逵任职乾照光电副董事长。

两年后,2010年8月12日,乾照光电登录深交所创业板。

2008年上半年,红杉注资1000万美元投资壁虎。壁虎的业务是 游戏 内置广告,在不影响玩家 游戏 体验的前提下,植入广告和实施投放,投资后周奎进入壁虎的董事会。

2008年,周逵进入《福布斯》中文版“中国最佳创业投资人”榜单,列第43位。 榜单调研的范围为创投人过去5年内IPO/并购的项目,周逵的IPO/并购项目:中讯软件、文思创新、深圳讯天;其他明星项目:开拓天际、捷讯 科技 、网秦 科技 、斯凯 科技 、壁虎软件。

金融跟产业最终是不分离的,在周逵身上得到印证。周逵在国内创业板、纽交所、纳斯达克都有IPO记录。

但周逵一直谨慎,他曾在参与人民网访谈,说「投资是不容易的,投出去以后心情会越来越沉重,多投一个就会更沉重一点,你要花更多的时间在你投资的项目上面,因为你的钱原来在自己兜里面,现在投出去了。」

2010年,周逵在创新中国苏州总决赛当评委,结束后米兰网的创始人冯伟到评委席找周逵聊了一下。当时电子商务还没完全热起来,周逵对海外销售的模式感兴趣,他认为以前的公司都是在做外贸B2B,而米兰网做的是外贸B2C,有点超前,做得也有点起色。最终投了米兰网。投完之后,米兰网发展得很快,但冲的有点过快了,市场有一些起伏。 周逵找到冯伟去谈,不要冲得那么快,应该重新掌握一下节奏。

回顾周逵的履历,在七年时间里,他工作不顺,不断旁观失败。

1989年毕业于武汉工业大学(现为武汉理工大学),学的是电气自动化。毕业之后进入韶关的一家合资企业,在山里做冶炼。最初是技术员,做到工程师,再后来管理车间。企业的境况不尽如人意,周逵也到各地去跑项目,谈合作。

到了三年半的时候,公司经营不善,同事和朋友不得不各奔东西。周逵是个重情谊的人,看着眼前的情景,受触动,银行的人去仓库里拉货,他流下了眼泪。

后来,周逵去了中山,加入老师创办的公司。陈春花讲过一个故事,说的正是周逵此阶段的遭遇。1995年,一个单位里有台交换机坏了。这个单位负责程控交换机的人,就把坏掉的交换机拿到购买的公司去修,但那家公司很小,技术也不行,修半天也修不好。

这人就说,要不算了,你们帮我搭个环境,我自己调吧。于是他就在这家公司,用他们的调试环境干了三天,自己把交换机修好了。 这家公司的人说,兄弟,技术不错啊,要不留下来一起干吧。这人说,不行啊,单位的人还要打电话呢,就提着交换机走了。这个当年管单位交换机的人,就是周逵。特别小、技术也不咋行的小公司,叫华为。

但就是这样一家让周逵死心塌地追随的公司依旧失败了。周逵总结,「虽然公司具有很强的技术能力,实力和地位在行业里也是数一数二,但这家公司没有一个目标把大家凝聚在一块,导致员工做事情是投机驱动的。瞄准一个机会做出一个产品,很快赚到一笔钱,然后又重新寻找下个机会,这就极大地影响了企业的长期发展。」

这两段工作经历对周逵的影响是,务实很重要,小公司的第一要务是生存。 目睹了企业的种种问题后,周逵心里有了寻找解决之道的想法。 周逵决定重新学习,他去了清华,读MBA。

新的职业起点是联想,周逵在联想业务发展部做了两年,任发展部主任,主要负责新业务的拓展,投资管理和内部经营的跟踪。

当时联想正在酝酿新的方向,风险投资。柳传志明确告知联想投资的3500万美元就只当交学费,但谁也不敢让联想攒了10年的利润就这么付诸东流。

2001年4月26日联想投资成立,在大IT行业内四个领域展开投资:电信网络设备、企业应用软件、IT服务、半导体芯片设计。柳传志亲任联想投资的董事长,34岁的周逵的职位是投资部经理。

进入投资行业,周逵最初的想法就是想看看钱是怎么赚的,想要了解为什么自己以前非常努力工作过的两家企业最终没能发展起来。

过去的经历有深的烙印,周逵感觉钱非常难挣,以至一做投资手就抖。 一次,周逵在公司内部推了一家地理信息系统公司,柳传志问,这家公司能够打到85分吗?周逵综合了各方面的因素,说确实没有85分,于是这个项目被毙掉了。

2003年,联想投资“种子基金”已经投放出去,但包括卓越网在内的被投资企业却丝毫没有起色,甚至好几个被投企业跌入谷底。在没有一个退出项目的紧急情况下,联想投资成绩令人堪忧。为了不使第二期基金“断流”,联想投资总裁朱立南只得飞往欧美,寻找投资。

周逵没有做成一个案子,他十分希望迈出第一步,但又告诉自己得有纪律,要诚实,不到85分不能投。

2001年年底起,周逵开始调研软件外包行业,一直到2003年,他没投过一个项目,潜心做调研,把行业的前50家都看了。

最终,周逵认为中讯是值得投资的企业。中讯成立于1995年,1997年主要业务是海外软件开发,1998年成立日本中讯株式会社。公司网站指出:相对于欧美企业大量地向印度发包,日本的企业则把中国企业选定为其主要的软件发包地区。2002年,与Sun Microsystems公司签订LSP合同,开始IT技术服务业务。

中讯获批经历一番周折,反复开会才通过。周逵背负巨大压力,这个项目再不过,他可能就没有办法在这个行业混了。 2003年3月,联想投资以2400万港元(300万美元)投资中讯。

2004年4月30日,中讯软件在香港主板上市,联想投资获得7倍的回报。 中讯软件对联想投资的意义重大,这是联想投资的第一个退出项目。

通过按图索骥的方法,周逵找到讯天。2004年5月,联想和宏碁达成协议,两家投资讯天600万美元。2005年,日本最大的SP公司Index公司收购深圳讯天,朱立南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提及,讯天的投资回报在3.5倍左右。

凭借优秀的投资成绩,周逵成为联想投资高级副总裁。 红杉中国创始人张帆评价周逵,「在2005年我们找到周逵时,他对于每个行业未来3年可能出现的腾飞点,以及对具体项目是投便宜了还是投贵了,做了很多其他人没有做过的功课。」


要对用户有用,如果达不到,就不应该做

创业的基本价值定位是:要对用户有用,如果这点达不到,就不应该做;而创业企业能不能发展起来,除方向不能错外,还要有技巧和速度。虽然大公司什么都想做,但也有忽略的地方和自身的弱点,这些都是创业者很好的切入点。

但是,巨头们暂时的忽略,并不能证明他们之后不会做。 因此对于创业公司来说,就是要拼命地奔跑,拼命占有市场并让用户留下。 到最后,让用户来做选择,因此 创业者首先需要把产品做得比任何竞争对手都要好。

创业公司面对的三方面压力

创业公司所面对的压力主要来自三个方面:首先来自于产品能力,如果做的东西用户不喜欢,就没机会了;其次是营销能力,能不能快速把产品推送给目标用户,这直接考验创业者的营销能力;三是创业者的决心、耐力或承受能力。 仗打不赢,是不是就不打了?战斗激烈,还该不该打这仗?对于这些问题的回答,都需要创业者背负很大的竞争压力。

不说大话

经常遇到一个现象,那就是创业者说大话。 拿到钱并不能说明你就是对的 ,你要清楚,诚实对你创业而言到底意味着什么。

有时候创业者为了激励团队,也为了吓唬一下对手,说高了自己的融资额。我很理解创业者这样的行为,但你这样做并没有太多的价值,你应该思考的是,你给你的客户究竟带来了什么价值。

说大话的门槛非常低,只要你给我一个话筒,我就可以脱口而出,但这样做的成本非常高,有可能最后你会失去最珍贵的东西——信用。

创业与投资的圈子是非常小的,如果你没有了信用,当你最需要支持的时候,没有人愿意帮你。 钱也不能帮你把信用换回来。

有格局

现在许多创业者看每一个人都是竞争对手,每天生活在焦虑中,当然这也是一种驱动力,但这种驱动力从心理上、精神上、肉体上都是不可持续的。

两个同行战斗到最后,很有可能会走在一起,比如说58和赶集,滴滴和Uber。优秀的创业者之间应该既是竞争对手,又是合作伙伴。优秀的创业者要有非常开放的精神,对竞争对手和消费者有极强的同理心,有极大的格局观。

别去冒不该冒的风险

我们投资和被投资的基础都是在规则和契约保障下的一种信任,其次才是大家用各种资源,支持一个新事业。你别去冒不该冒的风险。如果一个老板把全部时间都扑在企业上,投资人也这样,双方有契约关系,利益分配都很清楚也有共识,吵架就会少了。如果老板行为不对,那他是有惩罚的,惩罚就是他的事业会受损。

匠心

匠心的第一个表现是专注。 市场上有无数的机会,可以说都不是你的,因为属于你的机会就是你选择的那个。你不专注就不专业,为什么要专业,因为专业可以带来更大回报,这是我十几年来的体会。

匠心的第二个表现是诚实 。诚实是一种能力,不光是一种态度。如果你不尊重事实,有些事实在那但你看不到,或者更多的情况是事实就在那,但你不愿意去看它。

匠心的第三个表现是自律。 自律是对自己的约束,放在一个组织里,自律包含了对组织智商的尊重。 我们这个行业本来是艺术家的、是英雄的时代,但你可以看到最后留在台面上的,全是一个组织,一个团队,一个品牌,而不是一个人的名字。


㈧ 时空猎人,万普世纪版本哪里下载。

九游

㈨ 雪球获1000万美元融资:为什么方三文这么幸运

而在更早的11年由前网易副总编方三文创立的这家公司已经获得红杉A轮2000万人民币投资。 方三文从不讳言自己的幸运。他不像那些苦大仇深的创业者,总抱怨时运不济,或把成功都归结为努力的结果。 比如,他早就想换个更大的办公场所,但找了很多地方都不太理想。终于有一天,他们再也熬不住了,准备搬家,结果就在这天,隔壁的公司结束业务,搬走了。于是只用了不到24小时,方三文就办好手续,租下了隔壁的办公室。这里宽敞明亮,足有原来办公室的两倍大,既满足了需求,又免去了搬家的劳顿。 方创办的“雪球财经”位于中关村SOHO,成立时就获得了著名天使投资人薛蛮子的投资,如今融资只做了第一轮,就已经有来自红杉的2000万元到了账。由于没有资金压力,“雪球财经”一直没有专门的销售人员。直到最近,有很多广告客户需要接待,方三文才找了一个原来做行政的同事转去负责销售。就是这样一个不把销售当回事儿的公司,居然有广告自己送上门来。这些广告收入已经能覆盖掉60%-70%的运营成本。方三文每天睡到自然醒,晚上七点就下班,和家人一起吃晚饭,周末还可以跟朋友一块爬山。 方北大中文系毕业,先后供职于《南方周末》、《21世纪经济报道》、《南方都市报》等传统媒体。在网易做副总编辑、新闻中心总监的经历培养了他对互联网产品的敏锐感觉,也给他带来了各种丰富的资源。作为一个美股投资者,方在市面上找不到能够满足他的信息需求的网站:绝大多数资讯不全,更新也不及时,甚至很多都是两三个季度前的旧闻。同时,目前的财经报道主要来自两个渠道,一个是非专业类媒体做的,总的来说“角度混乱,很不专业”;一个来自投资银行,但又做得太深了,而大多数用户的需求往往介于二者中间。方决定自己来做。2010年下半年,方三文和他从网易带过来的同事开发的网站基本建好的时候,好运气来了,中国概念股在美国扎堆上市,受到投资人的热捧。雪球财经火起来。方三文用“千载难逢”来形容自己创业的时机。可以肯定的是,我们都与方一起经历了这样的时机。 作为创业者,方三文“没有压力”,但有自己的原则(也许它们具有因果关系)。他坚持广告销售要与自身契合度高,广告和网站的内容不能发生关系。他知道很多公司通常都愿意为两种信息付钱,一种是赞扬它们的,一种是批评它们的,它们愿意付钱把负面消息屏蔽掉。“我们这两种信息都不做。”方三文说。他认为,投资者希望获得上市公司尽可能详细的信息,既包括好的,也包括不好的。如果因为一家公司没有在网站投放广告,就不发布它的好消息,或者因为一家公司投放了广告就不发布它的坏消息,对投资者来说都是伤害。他希望无论是上市公司还是投资者最终会尊重和认同他的网站,因为那里的信息是“最客观、最全面的”。 “如果‘伤害’业务一年可以赚几百万元,你要不要?”我们问他。 “我不要!”方肯定地说。“如果想快速赚钱,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做私募基金。用网站的名义发一个投资美股、中国概念股的私募,那样融资太容易了,而且是光明正大的钱,哪有必要去赚那些没出息的钱?这不仅是价值观的问题,即便从效率上看,也应该去做提高社会效率的事。那样的工作是增加信息差而不是缩小信息差,是违背历史发展潮流的,我不会去做。” 在方三文看来,“i美股”上最有价值的信息来自于个人投资者,特别是那些最优秀的散户炒家。做投资对于分析师来说只是工作,而对于个人投资者却是身家性命,动力差别之大显而易见,因此个人投资者对于个股的关注度、投入的精力都是分析师无法比拟的。网站不仅要有自己编辑生产的内容,更需要有这些个人投资者分享的内容。一个非常成功的投资者愿意毫无保留地分享自己的信息和经验吗? “大家都爱到Facebook上面看美女。”方三文笑呵呵地说,“美女其实只要脱一点点就够了。” 方保持着对新事物的敏感。他非常推崇微博这个新媒体。他认为微博的个性化定制信息、定向推送、用户生产内容、具有交流功能的特点可以颠覆很多东西,特别是以编辑为中心,采取首页模式的传统网站。所以他也在“i美股”网站上做了用户个性化主页,并赋予了很多微博才有的功能,更方便个人投资者交流、分享。他在一篇博客(《微博投资学》)里写道:“如果你眼中只有八卦,那么微博就只是一个八卦欢场;如果你正在饥渴地寻找投资机会,那么微博也许能成为你的一个补充工具。” 在“雪球财经”的官网,那蓝白色的清爽界面上有一句话分外显眼:“人身的自由,源于财务的自由。”也许你可以通过方三文的网站学会投资,获得财富,进而实现人身的自由。如果你对这些不感兴趣,也可以去看看他的博客和微博,至少可以收获乐趣。 而在获得红杉的B轮1000万美金的融资后,方三文先生说,他很高兴看到,雪球作为一款富有特色的互联网投资社交产品,正得到越来越多投资者的认同;他也有信心在互联网金融信息服务方面持续创新,探索出适宜中国投资者的独特产品型态和商业模式。 最新一轮的融资将会集中于产品研发和人力资源,通过改善用户体验提升产品的竞争力。

㈩ 80后创业成功故事

我来帮你推荐一个成功的案例,遂宁杨诚成80后农民企业家,28岁集团总裁,绝对算是传奇青年企业家。
1984年,出生于遂宁市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

1998年,从农村到城市,因其迷恋武术在城里学习散打、拳击,因其不屈的精神被教练欣赏,成为四川省拳击队的后备队员,2008奥运会拳击种子选手。

2000年,因伤离开拳击队,靠着700元开始了初次摆地摊创业,终因社会阅历尚浅,结束了第一次创业。

2004年,积累了经验的他,借款成立了自己的第一家公司,所谓公司只有四个门面,经营食品。但就是这样一家小公司,在一年内为他创造出了400万元的利润。

2007年,一次偶然的机会,杨诚成步入了房产业。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杨诚成走上了转型之路。所涉及的产业包括食品、金融、房地产开发、商场、旅游等十一个区域,年产值近10亿元。

2011年,感恩回馈社会,捐资1000万成立“杨诚成80后农民工创业慈善基金”,扶持同龄人创业,受到社会广泛关注。

阅读全文

与万普世纪获融资800万美元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雇员受益信托例子 浏览:560
赞助金额是融资吗 浏览:647
贷款利率多少现在 浏览:37
通达信主力机构买入出货指标公式 浏览:349
股票本金与利 浏览:948
海通证券账户如何激活 浏览:200
民生银行瑞赢理财安全吗 浏览:947
株冶集团重组吗 浏览:195
人名币兑外汇 浏览:95
上市公司1季度报表披露时间 浏览:500
基金证券股票理财 浏览:471
上汽集团2013年销售业绩 浏览:853
山东金融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招聘 浏览:836
60秒操作贵金属 浏览:495
露笑科技转让股份会什么结果 浏览:99
招聘投资理财师 浏览:505
股票融资融券快到大财优配 浏览:174
12万30天理财产品 浏览:964
华润集体股票 浏览:683
macd指标详解图解视频教程全集 浏览: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