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融资信托 > 当代置业融资成本

当代置业融资成本

发布时间:2022-11-28 13:02:38

Ⅰ 当代置业会破产吗

摘要 当代置业本就低迷的股价加速下探,今年以来已经接近腰斩,目前的动态市盈率仅1倍,或许创下了地产股动态市盈率最低的记录。

Ⅱ 如何看待当代置业陷入债务违约

短时间内,当代置业的信用评级连续下调,直接引发信用危机,对其后续的融资安排非常不利。即便通过处置股权与股东借款能够获得一定数量的资金,但距离解除流动性危机仍需时日。

据悉,该公司债务已经触发交叉违约。消息人士指出,随着交易资金陆续到位,当代置业的流动性得到补充,但危机尚未完全解除。由于交叉违约已现,当代置业的流动性可能再度恶化,未来不排除进一步处置相关公司的资产及股权。

当前,房地产市场下行,购房人预期低位徘徊,导致房企销售业绩承压,进而影响经营性现金流流入。尤其是债务违约后,很多购房人担心工程烂尾,观望情绪加剧。不过,就自救而言,当代置业需打通融资渠道,同时加快销售,积极回款。毕竟断臂求生不是长久之计,只能解一时之渴。

当代置业措施

为应对流动性紧张,当代置业公告宣布撤销派发2021年中期股息约1.34亿港元,将其留作营运资金。“流动性一旦紧张,会衍生很多意想不到的问题,留足营运资金才是万全之策。

由于债务违约,当代置业极易陷入恶性循环,一方面融资渠道关闭,另一方面销售遇阻,流入的现金非常有限。

Ⅲ 年报直击现场|当代置业:多指标增速下滑,500亿大关何时能破

2020年成绩单

2020年当代置业业绩表现
销售额 :截至2020年底,当代置业实现销售额422.1亿元,同比增长16.6%。因受制于调控、疫情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公司将500亿元销售目标下调至420亿元,刚好擦线完成销售目标。

营业收入 :2020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7.69亿元,同比小幅增长8.24% 净利润 :2020年公司净利润为11.17亿元,同比增长5.98%,归母净利润7.39亿元,同比微增1.14%。

三道红线 :2020年,当代置业剔除预收后的资产负债率为82%,净负债率为95.7%,现金短债比为1.4,“三道红线”踩中一条,落位于黄色档。需要注意的是,公司净负债率连续两年攀升,存在触线风险。

表:当代置业2020年成绩单

通过中科财金对当代置业财务能力与发展能力两大维度下的 规模性、成长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资金与偿债能力、土储能力、市场份额、变现能力、企业性质 9大因素对应的33个三级指标综合评估, 当代置业2020年综合实力得分6.41分,综合实力等级评定为BBB+,相较上年下降一级 ,具体指标表现见下文解析。


公司经营定位

以“绿”为核心,打造绿色 科技 地产标志性品牌 :二十年来,当代置业秉承“ 科技 建筑,绿色家园,城市向美”的企业使命,自主研发运营十大绿色 科技 系统和五大扩展系统,打造中国绿色 科技 地产领域的标志性品牌——“MOMΛ”,当代MOMΛ项目曾荣获世界十大建筑奇迹之一。

图:当代置业MOMΛ十大 科技 系统

打造全生命周期绿色住区 :作为中国领先的绿色 科技 产业家园运营商,公司始终倾注于“绿色 科技 +舒适节能+数字互联的全生命周期产业家园”的核心竞争力,建立绿色家园4+1社区体系,从绿色住区、 科技 AI社区、全龄社区、 健康 社区和人文艺术社区五个维度打造一个有创意、有文化、有生活、有教育、有未来的社区。截止2020年全国绿色住区已达到28个,全国占比近7成。

秉承“5+15+M”投资布局战略,力求合理布局土地储备 :持续深耕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长江中游、成渝五大城市群中的优质一、二线城市,机会型进入符合投资标准的三、四线城市。


发展能力分析

(一)市场表现

中西部区域销售表现突出,深耕效果显著

2020年当代置业 实现销售额422.1亿元,同比增长16.6% 。根据年报显示,公司在 中西部区域的销售贡献度排名第一,占比高达65% ,同比下降了2个百分点。

其中 湖北销售贡献最大,相较上年增长了43%至67.7亿元 ;其次是陕西,销售规模同比提升2倍至56亿元。此外,湖南、河南两地的销售规模增长皆超过10倍。可见,公司在中西部区域的销售表现十分突出,深耕效果显著。

此外,2020年当代置业 在长三角区域的销售贡献占比为20%,排名第二 ,相较上年增长了3个百分点,主要贡献来源于江苏省,销售规模由2019年的10.64亿元增长到2020年48.46亿元,在18个销售城市中位居第三。

(二)土储能力

持续深耕中西部,布局坚持重回二线城市

2020年,公司依旧在中西部区域投资力度最大,且持续深耕该区域, 中西部新增土储拿地金额占比高达65.8%,同比增长8.7% ;其次是 长三角、环渤海区域,占比分别达19.4%、14.8%

自2019年起,随着棚改力度降低,以及城市轮动周期回归,公司开始将布局转向二线城市并坚持深耕, 到2020年二线城市的新增土储规划建筑面积占比达39.7%,与2019年基本持平

图:2020年新增土储城市群分布

图:2017-2020年土储质量

拿地力度下滑,新增土储对销售支撑度减弱

2020年,当代置业 新增土储面积有所下滑至462.6万方,同比下降41.1%; 地销比为1.14,相比2019年下降0.26 ,拿地力度大幅下降。

当代置业2020年 过去拿地对本年销售额支撑度为-0.41,同比大幅下降1.08 ,新增土储难以对销售额形成有效支撑。


财务能力分析

营收、净利润增速双下滑,盈利水平有待提高

2020年,当代置业 实现营业收入157.7亿元,同比增长8.2%;全年实现净利润11.17亿元,同比小幅增长6.0%,归母净利润7.39亿元,同比微增1.1% 。从增速来看, 上述指标增速较2019年均下滑了超35个百分点 ,这与公司销售均价的下降分不开。

在全球流动性泛滥的2020年,当代置业的销售均价却出现了逆势下滑的情况,根据报告, 2020年当代置业销售均价10224元/平米,较2019年10554元/平米均价下滑了3.13%

营运能力整体呈下降趋势,应收账款周转率虽有所回升但仍低于行业水平

2016-2020年,公司营运能力总体呈下降趋势, 2020年存货周转率为0.3,同比去年下降5个百分点;总资产周转率为0.21,同比去年下降3个百分点

应收账款周转率则有所回升, 从2019年的19.07次增长至2020年的23.18次 ,但仍低于行业水平,需警惕有销售无回款风险。

净负债率存在触线风险,融资成本居高难下

2020年公司 剔除预收后的资产负债率维持在82% ,触及“三道红线”阈值, 净负债率为95.7% ,较2019年增长了13个百分点 ,现金短债比为1.4 ,同比提升约0.2。需要注意的是,公司 净负债率连续两年攀升,对照融资“三道红线”标准有踩线的风险

同时公司受高企的融资利率影响,融资成本居高难下, 2020年平均融资成本与2019年持平为9.9% ,远高于行业水平,需要警惕融资风险。


销售额预测

预计2021年当代置业可实现销售额489亿元,能够完成470亿元销售目标

根据中科财金计算,当代置业2021年初可售货值为670亿元,保守采用2020年的期初可售货值/销售额的数值1.18, 预计公司2021年可实现销售566亿元

此外,当代置业2021年上一年度新增土储面积为462.6万平方米,保守采用2020年的上一年度新增土储面积/销售额的数值1.12, 可推测2021年可实现销售额约为412亿元

综上,我们预测当代置业2021年可实现销售额约489亿元,仍能完成公司470亿元的销售目标。


结 语

当代置业作为较早从事绿色 科技 地产的企业,绿色、 健康 一直是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但随着国内许多龙头房企纷纷加入这一行列,当代置业的竞争优势逐渐弱化,且从近几年的销售表现来看,绿色 科技 并未给公司带来很好的品牌溢价。

虽然当代置业的销售规模、营收及利润都有所增长,但盈利水平及营运能力均呈现下滑趋势,且新增土储对销售额的支撑力度有所减弱,同时公司又面临着高负债、高融资率的压力,在行业融资环境收紧的背景下,公司未来获取土地的难度将加大。公司可继续深耕二三线城市,通过加大合作收并购、一二级联动等获地方式的力度,降低拿地成本,增加土地储备,提升对销售额的支撑力度,尽早实现原本定于2020年的500亿销售目标。

Ⅳ 直面疫情挑战:上市房企战“疫”面面观

北京师范大学房地产研究中心研究员 赵琳祎
中房智库执行院长 柴铎
上市房企作为房地产行业的中流砥柱,面对疫情挑战有着怎样的表现和应对,对行业发展具有风向标意义。新冠肺炎疫情持续一个多月,企业被迫停工停产,销售停滞,资金回笼受阻。在严峻形势下,上市房企主动采取线上营销、开辟融资渠道、有序开复工等各种自救方式,最大限度降低疫情损失。从目前情况看,虽然疫情对上市房企产生了一定影响,但影响有限。
一、资本市场表现:板块内部分化,物业企业被看好
受疫情影响,2月3日节后开盘首个交易日,房地产板块几乎全线跌停。随后股市进入修复过程,至3月4日的一个月时间,房地产板块涨幅达到12.19%,完全收复失地,其中物业管理板块上涨18.68%,住宅地产板块上涨13.44%。
从住宅板块看,尽管疫情对全年住宅销售形成一定的负面影响,但近期政府稳经济诉求进一步加强,财政与货币政策也更趋积极,地方“一城一策”密集接力,逆周期调控力度加大。另外,住宅消费需求或因疫情而推迟,但不会消失,疫情结束后仍将逐步释放。从物业管理板块看,疫情期间,物业管理企业承担了社区一线的防控排查和保障服务,使企业和行业的价值得到提升,疫情对物业管理板块甚至产生了一定的正向影响。相比之下,产业地产、商业地产和房地产中介三个子板块受疫情冲击较大,难以回补前期缺口。
从企业层面看,上市房企多为行业龙头或地方龙头企业,资金面稳健,对疫情的抗性较好。以TOP20在A股上市的房企市值变化为例,万科、保利、招商蛇口、金地、金科和阳光城市值上涨。其中金地集团涨幅达10.86%。TOP20房企在港股上市的企业中,华润置地、龙湖、融创、世茂、金茂和旭辉的市值上涨,其中融创的市值涨幅达7.58%。
二、销售业绩表现:多数企业销售大幅下滑

2020年1——2月,受疫情影响,各地新房、二手房线下销售基本停摆,一季度的行业销售将不可避免地受到较大影响。2020年1月,TOP 100房企单月实现操盘口径销售金额5097.05亿元,百强房企整体业绩规模较去年同期降低近12%。1月单月销售金额过百亿房企为14家,较去年同期减少4家。2月百强房企单月累计实现销售金额3256亿元,同比下降37.7%,增速较上月大幅下降25%。1——2月百强房企累计实现销售金额9027亿元,同比下降23.7%。
2020年1——2月,除恒大外,上市房企全口径销售额均同比下降。恒大的逆势优秀销售表现得益于其在全国范围的线上售楼、叠加前所未有的折扣优惠力度(七五折),实现了较高的业绩签约。从1——2月的累计销售金额来看,头部上市房企中,九成企业2月单月和累计业绩同比双降,七成企业1月单月、2月单月和累计业绩同时下降。从头部上市房企看,恒大2月单月实现全口径销售金额470亿元,同比增长125%,万科、碧桂园2月单月分别实现全口径销售金额285.9亿元和300亿元,同比分别减少33.8%和49.2%。
按照以往经验,1——2月是房地产企业一贯的销售淡季,销售额一般仅占全年销售额的8%左右,3月“小阳春”是房企在年后的第一个销售小高峰,销售额占全年比重大约9%左右。今年,受疫情拖累,不仅1、2月市场低迷,3月“小阳春”也将不复存在,为房地产企业第一季度甚至上半年的销售回款带来压力。随着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各地积极复工,加之较为宽松的政策持续托底,市场秩序和购房需求逐渐恢复,预计3月下旬开始市场将逐步回暖。
TOP20 上市房企2020 年1~2 月销售额(亿元)
三、拿地表现:现金充裕者伺机拿地,一二线是热点
在武汉带动下的湖北省,是长江中游城市群中重要的一部分,对中部经济起着支柱的重要作用。近年来,各大上市房企积极扩张中部市场,布局湖北。近三年在湖北省拿地前三名的上市房企分别为碧桂园969万平方米,绿地725万平方米,融创637万平方米。2019年,武汉销售排名前三房企分别为保利、万科、中建三局,分别实现150.7亿、150.5亿和111亿元,其中保利、万科分别仅占其全国销售的3.3%和2.4%。考虑TOP20上市房企净负债率和现金短债比维持在比较安全的位置,新冠疫情突发事件对其整体影响预计将维持在可控范围内。
土地储备情况是衡量上市房企能力的重要方面,拥有优质土储的房企,即使面临资金困难,也可以通过项目股权转让获得现金流,缓解财务压力。上市房企中,土储资源比较丰富的有恒大、碧桂园、保利,去化周期较长的上市房企有远洋、金茂和华发,去化周期均超过5年,部分去化周期短的上市房企短期内有补库存压力,如新力控股。
受新冠肺炎疫情扩散及春节放假影响,土地供给减少、需求不足,2020年1月全国土地成交呈阶梯状下滑,房企拿地面积仅为745万平方米,同比下降53.78%,降幅明显。然而,从中长期发展看,上市房企拿地需求仍然存在,疫情结束后,房产销售将恢复,土地需求也将逐步释放。
2月10日全面复工后,各地土地市场逐步“解冻”,部分核心城市通过推出优质地块、松绑土拍限制提升市场热度。2020年以来,北京宅地成交16宗,土地出让金累计达671亿,超过去年全年的44%,多宗不限价宅地引发房企激烈争夺,以华润、绿城为代表的大型上市房企凭借资金与融资优势,表现积极。不难发现,上市房企中,拿地房企主要以资金充沛的企业为主。1月至今,拿地金额在50亿元以上的TOP20上市房企中,七成以上的企业现金与短债比例在200%以上,在手现金充裕,且净负债率大多在70%以下。
2020年2月以来,从TOP20主流上市房企土地成交的区域看,多集中于热点一二线城市。一方面,这与2019年房企拿地趋势相同,房地产企业投资布局向一二线城市回归,棚改政策的收缩给三四线楼市带来不利影响,主力布局一二线城市将是房企未来一段时间的趋势。另一方面,受此次疫情影响,医疗、教育资源更好的一二线城市或将更受市场青睐,规模房企投资三四线城市将更为谨慎。
总的来说,土储作为直接影响上市房企未来销售业绩的重要因素,疫情掣肘房企拿地的原因主要在于资金压力,预计疫情结束后,上市房企资金状况缓解,会进行更为积极的补仓。未来,上市房企关注的重点还是需求支撑性较好的热点一二线城市,资金压力较大的房企未来拿地会更加审慎,或将更多地采取与央企合作的方式进行拿地。
2020 年1 月全国土地成交下滑明显
四、战“疫”进行时:上市房企的“自救”策略
已有20多年市场化发展历史、历经多个行业周期的房地产行业,在应对疫情“黑天鹅”事件时,迅速采取“自救”和公益行动,通过线上营销、发债融资、有序复工等举措努力减少疫情对经营活动的负向影响,同时,上市房企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为疫情捐款捐物,为租户减免租金,携手中小企业共渡难关。
(一)线上营销
疫情危机下,恒大、碧桂园、龙湖、融创、金茂、华夏幸福、雅居乐、保利、华润、绿城等多家上市房企,纷纷顺应形势、加大了线上销售渠道的推广力度,通过APP、微信公众号、小程序、进驻电商平台等多种形式全面启动线上营销。其中,线上营销效果最佳的是恒大集团,该公司推出了定金低至5000元的“网上购房”活动,叠加多种优惠,短短三天时间就认购了47540套房屋,总价值约580亿元,认购最多的一个楼盘达到870套。
疫情期间,线上售楼处作为房企面向市场的唯一窗口,通过咨询预约等方式积累了大量的意向客户,对疫情缓解后房企恢复销售具有积极作用。然而,由于房地产大宗商品交易的特点,房地产线上营销、线上售楼处短期内无法替代线下销售。目前,房企线上销售的作用更多地是培育潜在客户,为疫情后销售转化做铺垫。
(二)发债融资
刚性支出较高叠加债务到期,房企齐发新债。上市房企在销售额下降的情况下,回款不及预期,同时,房地产企业的刚性支出仍然存在,部分房企债券面临到期。克而瑞测算,64家百强上市房企(统计范围为2019年全口径销售TOP100的A股和H股上市房企)平均单月员工薪酬约2.87亿元,平均利息成本约为5.71亿元,两项刚性支出合计平均值约为8.58亿元,TOP10龙头房企的刚性支出高于平均水平,达到24.7亿元。此外, 2020年95家典型房企共有5575亿元的债券到期,1月、7月和11月为偿债的高峰,分别需要偿债616亿元、615亿元及662亿元。在目前疫情影响下,加之刚性支出较高、债务到期,部分杠杆率以及融资成本较高的房企面临较大的资金压力。
疫情之下,政府方面积极出台扶持政策,加之上半年通常是房企融资的窗口期,近期上市房企纷纷抢抓机会,发债融资以减轻现金流压力。1月,95家典型房企的融资总额为1810.1亿元,环比增长42.4%,同比下降14.3%。截至2月28日,房地产企业2月份合计发行信用债275亿元,多家房企发行了过去较为少见的短期债,市场首次出现“疫情防控债”。
在融资成本方面,上市房企仍然存在较大的差异。近日,正荣地产、华南城、当代置业、合生创展集团等多家房企宣布发行美元债,合计融资额11.25亿美元(约79亿元人民币)。其中,正荣地产、合生创展集团的融资成本在6%左右,华南城融资利率为10.875%,当代置业则高达11.6%。相对来说,现金较为充裕、热点城市土储较为丰富、负债率较低的上市房企,能以相对较低的成本融资。
房企信用债发行额(月度)
(三)有序复工
上市房企由于项目布局较广,各地项目复工时间依赖于项目所在城市复工政策。近期,多地出台楼市支持房地产企业复工,厦门、广州、苏州等多地政府发文,通过简化审批流程等方式支持建筑行业复工复产。从城市看,重庆、昆明复工最早,而太原、黑龙江、郑州、湖北等则将复工时间推迟到3月之后。
多数上市房企执行与当地政府复工时间相同的安排,已逐渐复工。然而,由于农民工尚未完全返程,项目层面开工暂时无法得到保障。根据交通运输部预测,农民工返程客运量总共约为3亿人次,2月中旬返程约8000万人次,2月底将要返程约1.2亿人次,3月后预计返程约1亿多人次。预计疫情对上市房企项目开工的影响,将在3月农民工大量返程后结束。
竣工方面,从房地产行业惯例来看,大部分房企或施工单位过去几年都在元宵节之后复工,另外,项目竣工由于涉及结转,一般在四季度尤其是12月尽量竣工,1——2月本身竣工不多。因此,疫情对竣工的影响相对销售端而言较小。
(四)减免租金
疫情期间,商业地产人流骤减,相关企业销售额下跌至几乎为零,租户租金支付压力较大。在各机构倡议及行业领军企业的带动下,多家上市房企主动减免租金,与抗风险能力较弱的品牌商、商业运营商共度“寒冬”。其中,万达商管对所有万达广场商户租金及物业费实行全免政策,预计将减免租30亿——40亿元,万科商业对旗下在营全部自持商业项目商户将减半收取租金,龙湖商业对旗下商场的所有商户租金费用减半收取,预计减免67天租金损失将达5亿元。据不完全统计,房企为商业地产商户免除租金物业费等逾百亿元,此举对于资金流濒临断裂的中小租户有“雪中送炭”的作用,也为疫情结束后商业地产的恢复做好了准备。

结语:当前行业总量下行,竞争激烈,新冠肺炎疫情加速了行业内企业分化。对于上市房企,此次疫情是对其资金实力和应变危机能力的考验,销售额下降、刚性支出高、债务到期或使房企面临现金流压力,开工停滞可能导致后续供货不足。同时,危中蕴机,也有不少房企通过发债缓解资金压力,现金充裕的上市房企拿地步伐不减,财务状况佳、现金流稳定的房企有望进一步提升行业地位。整体而言,相对中小房企而言,上市房企在疫情中的韧性更强,财务状况和运营能力更强的上市房企有望提升行业地位。

Ⅳ “房住不炒” 审慎房地产金融基调不变

25日,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发布一季度百城房价报告,有23个城市一季度房价同比涨幅超过20%,步入“房价过热”区间。与此同时,此前央行公布的最新金融数据显示,一季度住户部门贷款增加1.81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4292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1.38万亿元,相比去年同期均出现上升;而部分地区房贷规模与房价有同步上升的迹象。

业内认为,“房住不炒”以及审慎的房地产金融政策基调不变,后续房贷市场将整体保持稳定。也有专业人士表示,二季度部分政策或有收紧的可能,这可能体现在贷款、土地交易等领域。

多地新增房贷规模上涨

在楼市小幅升温下,以个人房贷为主的住户部门中长期贷款在一季度出现回升。央行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住户部门中长期贷款增加1.38万亿元,较去年的1.29万亿元增加7%。

具体分地区来看,一季度,上海金融机构新增的人民币住户部门贷款中,个人住房贷款增加258亿元,同比多增115亿元,值得一提的是,上海仅一季度房贷新增额便是2018年全年新增额584.9亿元的44.11%。

大连今年一季度住户部门中长期贷款增加7905.2亿元,相较去年同期的6931.65亿元上升14%。天津一季度住户部门贷款整体增加441.75亿元,较2018年一季度的225.29亿元增加也较为明显。

而部分城市房贷规模增加与房价上涨呈现同步。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发布一季度百城房价报告显示,2019年第一季度,100个城市中有23个城市步入“房价过热”区间,其中,中山房价涨幅最大,达到61%的水平。而上海、大连房价也分别以27%和21%的同比增幅,双双处于“过热”区间。

但值得注意的是,也有部分地区房贷规模出现小幅下滑。北京一季度个人住房贷款增加93.0亿元,余额同比增长2.7%,增速下降6.7个百分点。深圳一季度住户部门中长期贷款增加471.11亿元,较2018年同期的549.19亿元,下调14.22%。

业内人士表示,银行房贷规模上升与整体银行信贷规模扩大有较大关系。不过,从记者了解的情况看,目前银行开展房贷业务的整体基调未变。

一位银行房贷业务相关人士告诉记者,目前,银行房贷政策与之前没有什么变化,整体贷款投放比较平稳。

房企融资量大幅提升

中原地产研究中心统计数据显示,截至18日,4月单月多家房企已发布融资计划近2000亿元,房企融资持续井喷。仅4月18日一日,绿城、深振业、绿地、中南建设、当代置业、融信、时代中国等8家公司同时发布融资计划。

公开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以来,国内集合信托成立规模超5300亿元,其中,房地产信托募集资金1970亿元,占比近四成。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表示,自2018年四季度以来,房地产企业融资计划实施呈现井喷之势。从融资渠道看,多家房企公布的境内外融资量均明显增加。从房企的资金成本看,融资成本继续降低,基本告别两位数。

部分地区楼市回升,叠加融资难度大幅度缓解,房企抢地现象再次出现。中原地产研究中心统计数据显示,仅4月23日到4月25日3天时间,武汉、苏州、天津、合肥、温州等二线热点城市的土地市场成交总额超过780亿元。其中,武汉成交超过200亿元,苏州揽金137亿元,合肥132亿元。

张大伟表示,近期房企再次进入土地市场,特别是在部分热点城市,土地市场明显活跃,溢价率迅速上升。

截至目前,已经有21家房企年内拿地过百亿,其中融创拿地金额高达565亿元,万科355.04亿元,新城252.84亿元,中海226.23亿元。

但张大伟也指出,并不是所有房企资金链都好。整体看,房企的资金链分化严重,大部分企业依然处于降杠杆阶段,特别是2016年左右购入大量“地王”的企业,最近拿地非常少。

警惕资金违规流入楼市

有业内人士提示,警惕资金以其他形式流入楼市。

央行数据显示,3月住户部门新增短期贷款4294亿元,创下历史新高。

业内人士表示,除了部分银行近两年开始大力发力零售端业务的原因之外,个人消费贷款快速攀升的背后,也不能排除有部分信贷资金违规流入股市和楼市的因素。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董希淼此前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以来股市回暖,楼市也迎来小阳春,有一部分信贷资金借道进入股市和楼市,监管部门和商业银行虽然对信贷资金流向有控制,但是很多资金的实际流向很难监测和监管。

据媒体统计,去年有超30家银行因信贷资金违规流入楼市,而收到监管层开出的50余张罚单,罚金累计近千万。而今年一季度数据显示,各级银保监机构共披露1021张罚单,合计罚没金额近2.5亿元,其中超过四成涉及信贷业务,尤其是信贷资金违规流入资本市场和房地产市场。

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原司长盛松成日前撰文指出,应警惕资金再次大量流入房地产领域。他认为,房地产作为资金密集型行业与金融业关联性较强,近年来这一趋势不断增加。

近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落实好一城一策、因城施策、城市政府主体责任的长效调控机制。

而住建部门也已对2019年第一季度房价、地价波动幅度较大的城市进行了预警提示。

在房地产调控的总基调下,监管层对房地产信贷也一直是严控调门。央行在2019年金融市场工作会议上表示,加强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落实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银保监会相关负责人此前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将继续紧盯房地产金融风险,要对房地产开发贷款、个人按揭贷款继续实行审慎的贷款标准,特别是要严格控制带有投机性的开发和个人贷款,防止房地产金融风险出现大的问题。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表示,随着预警增多,近期各类收紧性的政策有所增加,如西安收紧公积金提取政策、部分城市讨论房价年度涨幅目标制以及苏州土拍设定限价等。他预计,后续针对贷款、土地交易等领域的政策会再度增加,部分政策则会体现在整顿房地产交易秩序等层面上。

扫一扫 填一填

你想要的购房区域和楼盘

可及时收到最新的楼盘活动通知

Ⅵ 446家房企宣布破产!“80%开发商死掉”真的要来

临近年关,许多房企的日子正在变得异常辛苦。销售遇冷、拿地困难、债务违约阴霾笼罩,承受重重压力的房企坦言“活下去太难”。
据人民法院公告网显示,截至11月20日,房地产开放商的破产数量已经高达446家,平均每天就有1.5家房地产企业倒地破产,创下历史记录。
从海外市场高息举债到频频出售地皮及项目股权回笼资金,再到降价销售、鼓动“公司全员卖房”,一系列动作背后都透露着房企身处的困境:“缺钱”。糟糕的是,在政策持续收紧的背景下,房企融资却面临多重阻碍。
毫无疑问,房地产“暴涨”大戏已经落幕,行业凌冬已至。经济学家马光远曾断言,“未来中国将只有20%的开发商活下来,80%的开发商都会死掉!”。这也意味着,这张房企破产名单还将继续增加。
房企“破产潮”开启
年内近450家已经出局
对于房地产企业而言,2019年的冬天早已开始。在行业融资“紧箍咒”下,金融去杠杆直接压垮了不少房地产公司,部分还不得不面临着出局的命运。
据人民法院公告网显示,截至11月20日,房地产开放商的破产数量已经高达446家,平均每天就有1.5家房地产企业倒地破产,创下历史记录。
在这张长达30页的房地产破产名单中,多数为三四线城市的中小房企,但也不乏一些知名度较高甚至跻身百强的知名房企。

过去,房地产行业都被视为最赚钱的行业,因房地产致富的老板不胜枚举,如今,一年可能接近500家房企走向破产结局,实属历史罕见。这其中,到底发生了什么。
近期,一份来自广东证监局的监管罚单可能透露着当下房企深陷的普遍困境。
11月14日,广东证监局对外公布了对颐和地产信披与违约等违规行为的情况以及对公司董事长予以警示的行政监管措施。据广东证监局调查,截至5月31日,颐和地产共有9笔超过1000万的未披露到期债务违约,合计金额超过50亿元。
债券违约的导火索很快引爆了颐和地产这家老牌房企的资金问题,而这只是行业普遍面临的资金危机的冰山一角。
10月,三盛宏业集团董事长现场洒泪的图片刷屏朋友圈,原因是三盛宏业集团难以向员工兑现公司理财。随后,三盛宏业因涉及交叉违约条款被中诚信托查封旗下资产,并宣布该信托计划提前结束。曾是地产百强企业的三盛宏业,如今则需要成立临时监管小组来推进债务重组。

更早之前,宁波首富熊续强掌管的上市房企银亿集团突然申请破产重整,消息流出后也引来市场热议。6月17日中午,上市公司ST银亿发了公告,银亿集团、银亿控股已于2019年6月14日向浙江省宁波市中级人民法院申请重整。一家原本400亿市值的公司很快跌落到50亿市值。

从资金吃紧、销售紧张到债务问题集中爆发,几乎所有出现问题的房企都经历着相似的过程。行业拐点的过程中,让不少房地产企业感受到了凌冬已至的阵阵寒意。
不少房地产大佬还公开发表了对地产投资的看空言论,引来网友热议。近期,万通集团创始人冯仑就公开表示,“楼市政策太过严格,现阶段持有房产根本就没有意义,如果自己手里有多余的房产,就会卖了换成别的流动性大的资产。”
高杠杆模式难以为继
房企普遍融资困难
事实上,不仅是中小房企集体破产,过去经营良好的大中型房企也开始频频“爆雷”。除了上述知名房企之外,今年五洲国际、新光集团等先后爆出资金链危机。
在业内人士看来,这背后的信号十分明显,那就是房地产高周转、高杠杆、高负债的商业模式已经走向终结,房地产的“高光时刻”不再出现。
北京某中型房地产企业负责人表示,过去大家积极拿地、集团发展多元化业务,依赖的是持续不断的现金流和不受限制的高杠杆。如今这种高杠杆扩张的模式,却成为压垮房企的沉重枷锁。“财务杠杆过高、资金断流、融资跟不上、借钱还不了,这就是很多公司活不下去的原因。”
天风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孙彬彬认为,现在涉及违约或严重流动性困难的房企以小型房企为主,且这些企业多在业务扩张或管理上存在一定的问题。从财务数据上看,财务费用率快速上升、筹资现金流恶化、现金短债比快速下降是房企违约前比较常见的现象。高杠杆是违约房企比较一致的财务特征,多数违约房企的净负债率在100%以上。
一边是资金问题日益紧张,一边却是各种融资渠道的“关闭”,房地产企业面临着双面夹击,导致生存的压力越来越大。
11月15日,深交所披露,美的置业一笔债券被中止审核,该债券拟发行金额为10.13亿元,债券类别为ABS。与此同时,近期先后有鑫苑供应链1-10号资产支持专项计划、融创长租公寓一号资产支持专项计划等两家公司ABS项目先后被“终止”。据不完全统计,最近两个月,房企获批的ABS产品不足5只。
在股权融资市场,涉房融资项目趋于停滞状态。据了解,目前多家上市房企的定增项目仍处于停滞状态,而其他上市公司若融资项目涉及房地产业务,也会受到监管的从严审核以及反复问询。
据wind数据统计显示,今年以来,约有19家上市房企发布定增的预案(部分修改定增预案),但仅有4家被证监会核准,而中洲控股、新城控股的定增方案早在2016年就已经被证监会受理,近期的进展也仅仅是发审委通过,尚未拿到批文。

值得注意的是,监管对于房地产项目融资的严格程度已经从上市房企扩散到其他行业的上市公司。在多家上市公司推动再融资项目时,监管层都会对发行人提出问询,“补充披露公司和子公司是否存在房地产业务”、“未来是否会有开发和销售房地产计划”、“定增项目是否符合国家房地产调控的监管政策”等等。
在业内人士看来,之所以强化再融资涉房业务的审核,主要目的是防止一级市场募集的资金流入到房地产市场,进而影响到房地产调控的整体效果。有投行人士指出,目前监管层对再融资项目涉房业务,几乎是零容忍,若想要推进再融资项目,公司可能需要证明项目涉房属性较小,或者剥离相关房地产业务。
海外疯狂借钱不停
房企回笼资金花样多
面对生存压力,不少房企甚至患上了“资金饥渴症”,通过各类融资和回笼资金的方法,寻求突破当下的资金困局。
1、中小房企海外高息举债
越来越多的房企认为,在境内融资渠道收紧的背景下,走向海外市场融资成为解救当下资金问题的核心手段。据悉,今年以来,海外美元债发行放量明显,其中高息举债成为这波债券发行的主要特点。
7月12日,泰禾集团公告披露称其全资子公司拟计划在境外完成4亿美元债券,并在新加坡交易所挂牌,债券期限3年,债券票面年息15%,每半年支付一次。

除了泰禾集团之外,当代置业更是以最高利率15.5%的美元债发行刷新纪录。此外,天誉置业、弘阳地产、新湖中宝、阳光城、中南建设等多家房企均在今年发行了数额不等的高息地产美元债新券。
有数据显示,截至11月13日,2019年以来内地房企赴海外发债规模约为610亿美元,已经接近去年全年发行总额(约616亿美元),已经公布的融资计划则达624亿美元。
分析人士认为,房企海外举债,从企业的美元融资成本看,相比之前有所上涨,不过其中分化也非常明显,从不足6%到超过10%都有,其中大型房企的融资成本优势比较明显。比如龙头房企万科的票面利率低至3.15%,其他中小房企的美元债融资利率均在10%以上。
2、售卖地皮、股权“断臂求生”
为了求得生存空间,不少房企开始精兵减将、削减库存,同时对旗下项目频频售卖股权,用来回笼资金、解决高额债务压力。
今年9月,房地产行业资深人士杨红旭通过公众号发布消息称,负债千亿的新湖中宝开始准备卖地求生。

就在此前新湖中宝还发布公告,公司及全资子公司新湖地产集团将与融创房地产集团签署《合作协议书》,融创地产或其指定方将受让公司持有的浙江瓯瓴实业有限公司和上海玛宝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的股权及相应权益,交易总价款为67.05亿元。这项交易,让新湖中宝一次性获益5亿元,不过也被业内称为“割肉之举”。
除了新湖中宝之外,今年包括华侨城、阳光100、上置集团、粤泰股份等在内的多家房企均选择出售项目股权。
3、房企“全员营销”、降价销售回笼资金
当然,对于很多房地产企业而言,缩短房地产销售周期、加快资金回笼,也是纾解当下资金问题的方法之一。
今年8月,恒大启动“全员营销”抢收计划,执行期8月20日至10月8日,5重优惠下最高可达6折。抢收计划包含27个地区,共涉及505个项目。多重优惠之下,恒大实现了快速抢收。不到一个月,恒大便实现了合约销售金额831亿元,刷新了集团单月合约销售金额历史记录。随后,时代中国、融创天津等两家房企先后被曝出要求全员卖房、打折销售。
今年双十一,房地产的促销力度较强,出现了大量五折房源,其他优惠减免及抽奖活动更是数不胜数。据阿里淘宝显示,上万套特价房源进入双11活动,而京东平台上一次性提供全国各种房源6000套,新房全款5折起等。同时,还有上万套恒大房源即将登陆苏宁进行销售。

不过房企这种“以价换量”的方式并没有改变行业整体销售疲软的态势。易居房地产研究院研究员王若辰表示,10月二手住宅价格有31城上涨,35城下跌,相比9月,房价下跌的城市数量增加7成。国都证券分析师王树宝表示,未来两个月由于销售压力增加,房企可能会将去化困难的项目进行降价促销,以实现回款目标。
80%房企都死掉?
房企马太效应加剧
不可忽视的事实是,遭遇资金和债务问题、融资困难的房地产企业,正在面临着一轮巨大的洗牌潮,越来越多的房企可能在这一轮洗牌中淘汰出局。
经济学家马光远曾表示“中国房地产将重回三个“20%”:未来市场只有20%的开发商能活下来,80%会死掉,中国的开发商太多了,死掉80%,不缺房子;只有20%的城市,只有20%的楼盘。”
11月6日,融创中国董事长孙宏斌发表观点指出,当前房地产行业的头部企业,前五名的市占率大约18%,在未来五年,前五名能占到30%。
在业内人士看来,房地产行业的洗牌局开始,实际上也是行业周期发展的一个必然结果,未来缺乏资金、土地等规模优势的房企,将逐渐淘汰出去,或者被更多头部的房地产企业吸纳并入,可以预见,房地产行业的马太效应会越来越强。
联讯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奇霖指出,对房企而言,我们认为后续要规避两类风险。一是货币资金与债务(尤其是短期债务)之比较低的风险,如果自有资金规模小,对外部融资过于依赖,信用风险相对来讲会比较大。二是土地存量储备不足,同时又积极拿地的风险,房地产销售是下行的趋势,后续回款能力可能没有那么强,外部融资又偏紧,房企的经营可能会比较困难。
在应对策略上,房企首先应注意控制扩张速度,提前储备现金流过冬,在监管全方位封堵房地产债务融资渠道的情况下,行业分化加大在所难免,未来可寻找互有优势且能互相借力的同业与金融机构合作共同开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融资收紧带来的负面影响。

Ⅶ 2022年,开发商是暴利还是暴雷

1.

开发商真的是暴利吗?

经常将“开发商暴利”这句话挂在嘴边的人,肯定对开发商有 很深的误解

房地产本身由于其规模性,再加上金融杠杆,所以动则百亿拿地,上千亿的销售规模。

但从开发商成本盘点来看,大约由土地成本( 45% )+融资成本( 10% )+建设成本( 20% )+税费成本( 10% )+销售管理成本( 5% )+净利率( 10% ),各类成本基本上接近90%,利润空间一度很窄。

在当下,净利率一般保持在 10% ,已经算是行业 顶流 了。

我们再看看,2021年各大房企的 财务表现

万科2021净利润225亿元,同比下降 45.7% ,销售净利率仅8.14%

融创中国预期2021年净利润同比下降约 85%

……

在前几年调控加紧、目前销售失速、融资成本高企的背景下,大多数房企2021年净利润同比2020年大幅下滑!

2.

盘点那些暴雷边缘的开发商

2022年,对于开发商来说,是 “至暗时刻”

今年一季度商品房销售额2.9万亿,同比 下滑 23% ,销售流动性陷入 历史 最低谷状态。

恒大 还在忙于复工交楼、解决债务问题

融创 到期债务与债权人商量展期(意思是延期还钱)

世茂集团 同样与债权人商量债务展期

绿地控股 继续推进降负债

当代置业 债务违约

另外,大多数开发商在 债务边缘徘徊

……

同时,楼市的不景气也拖累了相关产业链

老板电器 首次出现净利润下滑,增收不增利

山水比德设计公司净利润同比 减少 49%

安居宝(楼宇对讲、智能家居)发布2021财报,2021年净利润同比 暴跌73%

楼市低迷,牵一发而动全身,与其相关联的上下游产业链深受拖累,进而影响到整个制造业


3.

接下来还有一波偿债高峰期,希望各大开发商能挺住

房企真正的 冬天来了 ,在销售低迷,疫情反复不确定性的情况下, 债务高峰期 来临

据公开数据显示,从房企 美元债务 方面来看,今年 3-6月 170家开发商,共计将有 162亿美元 债务到期。从 人民币债务 来看,3-6月共有 782亿元 债务到期

今年3-6月,共有大概 1809亿元的 债务到期


对于下一波偿债高峰,房企都躺平了吗?

各大开发商还是 积极应对 ,新的债务融资开启,另外通过集中打折促销、资产并购盘活现金流来积极应对。

2022年,在外部国际环境因素不稳定、经济形势下行、疫情反复,极为复杂的情况中,我们更需 奋力向前


引用诗人雪莱的一句经典名言: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Ⅷ 当代第一物业卖给谁了

当代第一物业卖给融创了。

出售物业公司几乎是近期遇到资金困境房企的“标准动作”,蓝光发展将旗下上市物业公司蓝光嘉宝受让给碧桂园,富力地产将物业公司售予碧桂园,花样年同样出售旗下物业公司彩生活的部分资产,前述陷入危机的TOP房企亦打算出售物业公司,但其与合生创展的协商陷入僵局。

当代置业成为继花样年、新力控股等企业后,又一出现债务违约的百强房企。

实际上,早在2021中期业绩公告后,当代置业便暴露出毛利率低于行业平均、资产负债率高于行业平均、融资成本上升等流动性风险点。随后,当代置业多次出售股权资产、展期债务以解决流动性问题,但仍未避开违约风暴。

作为一家百强房企,当代置业曾热衷于举债扩张,美元债发债利率更是刷出新高。据悉,该公司曾于2018年12月发行一笔1.5亿美元优先票据,利率高达15.5%。因发债利率较高,当代置业上半年利息开支合计13.73亿元,同比增长10.55%。

Ⅸ 我为什么放弃当代采育满庭春MOMA

一、两次售楼处见闻

第一次摇号前,据说当代置业挨个打电话通知网申客户来看沙盘,看着QQ群里许多朋友都接到通知,而作为管理员的我始终没有。我选择了不请自去,到售楼处看看。盛夏的那个中午,售楼处比较冷清。销售是个女孩,跟我基本同龄,讲得比较认真,基本让我满意。唯独有一点有点不爽,就是言必称自住房就是保障房。自住房的价格和产权划分,保障房的品质,甚至连保障房都不如,这是最坑爹的了。销售听说我出过国,便来了兴致,跟我聊起出境旅游的经历。当时,沙盘不让拍照。没关系,有群友拍了,足够收藏了。
第一次摇号,我排在六倍正选之外,好像是15500多名(申购优先总数24000多人)。当然,这个结果比金隅汇星苑、首创悦都汇、金隅汇景苑强。在那三个项目摇号时,我几乎都是接近垫底。
第二次摇号,不按比例,是大排序,我排在7000名。按照第一次选房的节奏,有可能选到除120平米以外的其他各个户型。不过,我最青睐的还是120平米三居户型。其他的户型都有明显瑕疵。据说当代置业又挨个打电话通知客户们来看沙盘。我依旧没接到通知,依旧是不请自来,而且带着老婆和老娘一起来。
8月17日上午10点半,第二次走进位于成寿寺中海城底商的那个黑乎乎的屋子(售楼处)里。有四点感受:
(一)看沙盘拿户型图的客户明显增多。熙熙攘攘,人头攒动,虽不至于爆棚,但屋里好闷。来看房的估计多是非优先,好容易有一次买自住房的机会,肯定高度重视。纵然地段偏僻,也要来看看。这个场面,恐怕让开发商很有底气。
(二)户型图越发粗制滥造。一般来说,商品房售楼处的楼书都制作精美。当代采育的楼书真是亮瞎眼。第一次来看户型,带走的是彩页;第二次来看户型,全是A4纸的复印楼书。我了解,这个项目的楼面地价是4600,售价9500,给开发商的腾挪空间只有4900。由于建安成本和融资成本是刚性的,开发商只能尽可能节约营销成本。精打细算没有错。不过,这么粗制滥造的户型图,确实有点太抠唆了,不像是港交所上市企业的作风啊。
(三)服务质量比较糟糕。客户人多,销售人少,做不到一对一讲解。于是,售楼处摆起了咨询台。销售像办税大厅的官员那样坐堂,应对各方来问。这就很难让人问得充分,了解得透彻。此外,销控图也被遮挡起来,不给大家看剩余房源的情况,这对购房者的决策显然有不利影响。我们只能每天查询住建委可售商品房的信息,来加以对照。
(四)售楼处形象和选址不佳。当代采育的售楼处没窗户,只有一个门,面积比较小,所以呆一会就一身汗。和这个小黑屋相映成趣的,是售楼处门口的保安,有点像黑社会。让人觉得拿着百万大钞进了贼窝。

二、对于项目本身的感受

关于当代采育,此前我已经多次撰文。把以前的观感总结一下,可以概括为6个“最”和4个“平”。
(一)采育镇里的6个“最”
当代采育创造了采育镇的6个“最”:
1. 地理位置最偏。当代采育位于采育镇西北角,距离镇中心2公里。
2. 起步售价最高。当代采育每平米9500。此前采育最贵的新房是波尔多,起步价4500,后来慢慢涨起来,售罄时12000。采育的回迁房育新花园,政府回购价9000。蓝天花园2005年售罄价2850。
3. 居住密度最高。当代采育的容积率是2.8。波尔多的容积率是1.3,蓝天花园的容积率是1.2,育新花园的容积率是2.5左右。相比之下,当代采育显然密度最大。
4. 居住高度最高。当代采育共有8栋住宅楼,18层的有5个,27-28层的有3个。此前最高的是回迁房,也就不到20层。采育镇硕果仅存的几块居住用地可能都会开发别墅。因此,当代采育这个第一高度的帽子是要戴到永久了。
5. 物业费最贵。每平米每月2.66元。据说波尔多的物业费是2.2元,此前是采育最贵,蓝天花园是0.9元每平米,回迁房小区也基本在1元左右。
当然,物业公司是劳动密集型企业,物业费一经确定,若干年内都改不了。我们不能拿现在的劳动力成本跟几年前比。但2.66元不算便宜,能否提供物有所值的服务,有些存疑。
6. 居住配套最不确定。采育镇虽然很多中低端配套,但都在镇区中心。采育镇周边500米内的配套,大概只有一个公交站和一条排污河(凤河)。流经当代采育地块的河段,没治理有异味(往南1公里就清澈些了,感觉景观像湿地)
(二)当代采育户型4个“平”
1. 120平米三居户型:做到居住功能分区的平衡性。这是我最青睐的户型,也是第一次选房去化最快的户型。
2. 84、87和94平米二居户型:属于比较平庸的二居户型,缺乏亮点,但也没有特别明显的缺陷。
3. 106平米小三居户型:这种全南向长条户型,让人感觉居住空间是平铺的,没有层次感。尤其是主卧套书房的格局,必须穿过书房才能到卧室,比较怪异。当然,像我这种藏书数千的人来说,这样的布局就是让我看完书就睡觉的。
4. 131平米三居户型:客厅偏大,卧室分散,感觉功能分区不够平衡。不过,它可以满足置业一步到位,基本不用换房了。
开发商的户型图跟实际建筑面积有较大误差,只有84平米户型还算基本符合实际,87、94、106、115、131平米,在实际楼体中分别是89、96、103、120、136平米。宣传资料和实际图纸有这么大的差别,实在是有点怪异和不靠谱。

三、对于当代采育项目配套的感受

当代采育项目配套的最大问题,在于不确定性。我挤进队伍里问销售关于采育小学划片的问题,他说能否把当代采育划进来,现在不清楚,到时候需要业主自己跟学校联系。这个回答太不负责了。有些有良心的开发商为了提高楼盘档次,注重去拿有配建幼儿园、学校的地块,积极引入重点学校办分校,开发商虽然付出了建设成本,但楼盘品质、影响力和价格都提升了,取得了经济和社会效益双丰收。这方面,当代置业显然没有做任何前期工作。
具体说说配套都有哪些不确定性吧。
(一)教育:能否划入采育小学的入学片区现在还是未知数。其实当代采育离采育小学也就1公里多,难道会划片到河对岸的农村去吗?
(二)商业:开发商说的30万平米商业,连影都没有,毫无确定可言。连亦庄都没有这么大体量的购物广场,采育镇的人口数量和收入水平远低于采育,哪个商业地产开发商会跑到这里来做商业?想享受高档商业,还是驱车17公里到廊坊万达吧。
(三)公交:采育镇政府出资的高速通勤班车,是很有远见的便民措施。不过,这个班车是否延伸到当代采育地块,还是个未知数。
当代采育的许多住户都是刚需中的刚需,对班车是有需求的,甚至是因为有班车才考虑来这里置业,出行时间相对集中。住户中即便只有300人有乘坐班车的需求,就足以让早晚高峰的几趟班车吃不消。无论班车始发站是否挪到当代采育(现在在采育小学),都足以让班车在始发站基本爆满。这让先前入住采育的其他几个小区的业主情何以堪?注意:高速班车不允许站人,保证每人有座。一趟车就五六十个座位,并不算富余。
所以,班车站的问题,现在确实还是未知数。但愿以后能够开两个首发站,一个在采育小学,一个在当代采育,并增加班次,兼顾大家的利益。
至于区域内的普通公交,线路少、间隔久、路程长、站次多、车况差,根本无法作为靠谱的通勤工具。
(四)地铁:当代采育距离亦庄线比较远,差不多30公里吧,而亦庄线换乘五号线的那段路,着实很痛苦。至于八号线,2016年会通到瀛海,那边已经建设车辆段了,就意味着不会继续南延。瀛海到当代采育大约20多公里,而且必经的104国道路况不咋地,大车很多,动辄拥堵,不太好走。所以,采育通地铁,我看起码2020年以前不会有规划。
(五)高铁:有人说北京到廊坊的城际高铁可能会在采育设站。我原本相信这一点,后来认真研究了一下,发现不可行。北京到廊坊目前已经有高铁了,就是京沪高铁会途经廊坊站。从廊坊站到北京南,大约24分钟,比从黄村坐地铁到北京南还快。当然,票价也不菲。既然有京沪高铁了,就不大可能再建新的,顶多是加车。高铁采育站,2020年之前我觉得不会进规划。
(六)高速路:如果自驾走高速,往返20元高速费,加上70元油钱在所难免。一个月2000多元交通费,对于刚需上班族来说不算少。京沪高速是反向拥堵,受中心城区去亦庄通勤上下班的影响,上班出城堵,下班进城堵。因此,一般情况下从采育开车进城上下班,虽然只有双向四车道,路况也比较差,但总体还算顺畅,时速跑到70-80没问题(限速90),进一趟城,开到南三环大概40分钟。不过,高速路最怕下雨、下雪和下雾,这个很不靠谱。尤其是东南区域,雾霾天气一封路就麻烦了。所以,靠高速路长途通勤,还不是很踏实。
至于104国道,堵得一塌糊涂,根本开不起来,别想了。
(七)新能源车充电:北汽新能源就在采育镇,有人又开始打主意,如果当代的物业不允许在小区内部安装充电桩,就去北汽新能源公司院里充电站充电。后来我了解到,北汽新能源是封闭管理,不是本公司员工,根本进不去,更别提充电了。所以,想自驾新能源车走高速的朋友要郁闷了。

四、说说当代采育的优势

当代采育满庭春MOMA,虽然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归根到底最大的问题还是地理位置偏僻。这是大家放弃它的主要原因。不过,由于采育镇前期基础打得比较好,其镇内基础配套还说得过去。超市、卫生院、学校、幼儿园、消防队。除了学校和幼儿园,其他资源基本都可以共享。
当代采育最可取之优势,就是价格。这是北京境内唯一低于每平米1万元的商品住宅。虽然跟周边二手房的差价没有30%那么多,但起码购入价还是便宜。八九十万买个二居,130万买个大三居,别说在中心城区,就连在六环沿线都是不可能的。在采育,可以圆一个囊中羞涩的刚需的住房梦,住个二居室;可以圆一个刚需改善住房条件的三居梦,用不太多的钱实现住大房子的理想。虽然地理位置偏僻,但好歹还是北京。
有人批评二居室和小三居没有阳台。我觉得这点倒无所谓。现在很多刚需商品房的二居室、三居室也没有阳台,哪怕是内置阳台。因为阳台是算面积的。今年9月以前开发的商品房,飘窗是不算面积的,如果有飘窗,其实晾衣服也够用了。前提是要把衣服甩干再晾晒。
有人担心自住房的质量,我觉得当代采育应该不会有这个问题。当代置业虽然对我比较冷淡,但好歹是上市公司,大企业,应该说不大可能会太坑。北京城建承建的房子,目前来看比较结实,没有明显的质量问题。当然,飘窗什么的是不可能有的。

五、我的个人决断

虽然有机会选到房子,但我还是放弃了。主要是三个原因:
第一,开发商态度冷淡,两次摇号前后都没有给我打电话通知看户型,都是我不请自来,这让我很失望,很寒心。我虽然脸皮厚,但也不至于热脸去贴冷屁股。
第二,房子位置太偏僻,而且拿到房本后五年不让转卖,租也租不上价,不具备投资价值,等于把百万资金锁定在采育镇了,起码九年或更久。
第三,周边配套的不确定性让我不太满意,尤其是教育配套。近在咫尺的学校如果没资格去,不就等于被骗了吗?虽说采育小学在大兴区根本排不上名次,但好歹也算可以就近入学啊。我当过老师,知道就近入学对孩子有多重要。
因此,在关注了大半年后,我没有出现在当代采育的选房现场。
再见,当代采育;再见,葡萄之乡——采育镇。

阅读全文

与当代置业融资成本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雇员受益信托例子 浏览:560
赞助金额是融资吗 浏览:647
贷款利率多少现在 浏览:37
通达信主力机构买入出货指标公式 浏览:349
股票本金与利 浏览:948
海通证券账户如何激活 浏览:200
民生银行瑞赢理财安全吗 浏览:947
株冶集团重组吗 浏览:195
人名币兑外汇 浏览:95
上市公司1季度报表披露时间 浏览:500
基金证券股票理财 浏览:471
上汽集团2013年销售业绩 浏览:853
山东金融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招聘 浏览:836
60秒操作贵金属 浏览:495
露笑科技转让股份会什么结果 浏览:99
招聘投资理财师 浏览:505
股票融资融券快到大财优配 浏览:174
12万30天理财产品 浏览:964
华润集体股票 浏览:683
macd指标详解图解视频教程全集 浏览: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