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融资信托 > 广东国际信托投资资产

广东国际信托投资资产

发布时间:2023-01-06 05:42:34

① 什么是广国投事件

广国投---首宗非银行金融机构破产案终结
2月28日,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吕伯涛宣布,历时4年的广东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破产案终结破产程序。广信破产案是中国第一起非银行金融机构破产案,也是全国法院迄今为止受理的最大一宗破产案件。
经广东高院、广州中院和深圳中院审理,广信及其3个全资子公司广信企业发展公司、广东国际租赁公司、广东国投深圳公司的破产债权清偿率分别为12.52%、28%、11.5%和19.48%,均超过了目前国内破产债权清偿率8%的记录。
据了解,广信破产案终结破产程序后,广东高院已同意保留清算组,负责追收可以追收的破产财产和追加分红等工作,最大限度地保护债权人的利益。法院对清算组的工作仍将依法进行指导监督,并及时提供有关司法保障。
广信事件
1999年1月11日,广信向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递交了破产申请书。
与此同时,广信属下的三家全资子公司广信企业发展公司、广东国际租赁公司、广东国投深圳公司因出现严重的资不抵债,也向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提出破产申请。广信等四家企业破产案件在国内外引起了强烈震撼,当年被称为“广信事件”。
广信数百亿元人民币的债务80%以上借自包括日本、美国、德国、瑞士、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130多家著名银行。广信破产的消息犹如石破天惊,立即在全球金融市场上掀起巨大波澜。当时四家破产企业共有494家境内外申报债权人申报债权,申报债权总额达467亿多元。仅广信一案申报债权金额便达人民币387亿元,其中境外债权占83%;申报债权人320人,其中境外的占了52%。
无力重组
广信曾是一家拥有外汇经营权的非银行金融机构,于1980年经广东省政府批准成立,到上个世纪80年代末期,经营规模不断扩大,逐渐从单一经营信托业务发展成为以金融和实业投资为主的企业集团,并凭借其“窗口公司信用”在世界范围融资
但进入90年代,特别是1997年下半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以后,由于经营管理混乱,出现了严重的外债支付危机。1998年10月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对其实行关闭清算。经过行政关闭清算,发现其负债状况惊人,行政手段已无可挽回,遂决定对其实施破产。
1998年,当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关闭清算广东国投时,广信破产时的资产总额214.71亿元,负债361.65亿元,资产负债率168.23%,资不抵债146.94亿元。
如果不实施破产,广信是否还有重组再生的可能性呢?
据了解,当时如果要重组广信,所付出的代价将是307亿元的“天文数字”:广信能短期内变现的资产只有24.7亿元,但偿还1年内到期的内外负债需115.4亿元,需净增资金90.7亿元。同时,广信还有因提供担保而引起的40.64亿元欠款。另外,广信需注入175.8亿元以补充能盈利的资产和完成手头上的房地产项目。

② 温湛滨的工作履历

1989.09——1993.07,在华南师范大学外语系学习
1993.07——1998.06,广东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国际金融部副科长(其间:1996.12—1998.06兼任东莞广信实业发展公司经理)
1998.06——1999.02,广东国际信托投资(香港)有限公司行政部经理兼金融部副经理
1999.02——1999.09,香港广信实业有限公司执行董事
1999.09——2001.12,广东发展银行总行办公室工作
2001.12——2002.10,广东发展银行广州分行东城支行副行长
2002.10——2003.05,连州市副市长
2003.05——2003.07,清远市团委副书记
2003.07——2004.11,清远市团委书记(其间:2001.09—2004.01在暨南大学金融学硕士研究生班学习,获金融学硕士学位)
2004.11——2006.03,清远市团委书记、党组书记
2006.03——2008.07,阳山县委副书记、副县长、代县长、县长(其间:2004.04—2008.01在暨南大学金融学博士研究生班学习,获金融学博士学位)
2008.07——2008.08,阳山县委书记
2008.08——,阳山县委书记、县人大主任(其间:2010.12—2011.12挂任清远市委书记助理)
2011年12月当选为中共清远市第六届委员会常委。
2012年1月11日任清远经济开发区(清远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党委书记
2012年1月18日兼任清远市清城区委书记

③ 67家有牌照的信托公司名称要全部的!谢谢

共72家,分别是:

1、五矿国际信托有限公司

2、湖南省财信信托有限责任公司

3、杭州工商信托股份有限公司

4、平安信托有限责任公司

5、雪松国际信托股份有限公司

6、新华信托股份有限公司

7、浙商金汇信托股份有限公司

8、广东粤财信托有限公司

9、兴业国际信托有限公司

10、中航信托股份有限公司

11、万向信托股份公司

12、中国信托业保障基金有限责任公司

13、中建投信托股份有限公司

14、中融国际信托有限公司

15、光大兴陇信托有限责任公司

16、华能贵诚信托有限公司

17、厦门国际信托有限公司

18、大业信托有限责任公司

19、长安国际信托股份有限公司

20、陕西省国际信托股份有限公司

21、上海爱建信托有限责任公司

22、国投泰康信托有限公司

23、国通信托有限责任公司

24、安信信托股份有限公司

25、山东省国际信托股份有限公司

26、昆仑信托有限责任公司

27、渤海国际信托股份有限公司

28、苏州信托有限公司

29、重庆国际信托股份有限公司

30、陆家嘴国际信托有限公司

31、东莞信托有限公司

32、中国民生信托有限公司

33、中海信托股份有限公司

34、华信信托股份有限公司

35、华宝信托有限责任公司

36、华润深国投信托有限公司

37、山西信托股份有限公司

38、江苏省国际信托有限责任公司

39、英大国际信托有限责任公司

40、长城新盛信托有限责任公司

41、中原信托有限公司

42、中泰信托有限责任公司

43、北京国际信托有限公司

44、吉林省信托有限责任公司

45、四川信托有限公司

46、国联信托股份有限公司

47、建信信托有限责任公司

48、百瑞信托有限责任公司

49、紫金信托有限责任公司

50、西藏信托有限公司

51、中国金谷国际信托有限责任公司

52、中粮信托有限责任公司

53、中铁信托有限责任公司

54、北方国际信托股份有限公司

55、华宸信托有限责任公司

56、华澳国际信托有限公司

57、华鑫国际信托有限公司

58、天津信托有限责任公司

59、新时代信托股份有限公司

60、西部信托有限公司

61、上海国际信托有限公司

62、中国对外经济贸易信托有限公司

63、中诚信托有限责任公司

64、云南国际信托有限公司

65、交银国际信托有限公司

66、华融国际信托有限责任公司

67、国民信托有限公司

68、安徽国元信托有限责任公司

69、广州国际信托投资公司

70、金新信托投资股份有限公司

71、中信信托有限责任公司

72、吉林泛亚信托投资有限责任公司

④ 中国倒闭的三家银行除了海南发展银行 还有两家是什么银行

正式关闭的只有一家,海南发展银行,简称海发行。中国被关闭的金融机构不少,如广国投,华银等等。

海南发展银行倒闭过程: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海南房地产市场出现泡沫,很多信用社通过高息揽存的形式发展业务。到1997年年底时,海南省已有几十家信用社出现资不抵债、无法兑付到期存款等问题,并发生多起挤兑事件。最终海南省政府决定让海发行兼并这些信用社,背起它们的资产和负债。

1998年3月22日,央行在陆续给海发行提供了40亿元的再贷款用于“救火”后,决定不再给予资金支持。

1998年6月21日,央行发出公告:由于海发行不能及时清偿到期债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银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和央行《金融机构管理条例》,决定关闭海发行。

海发行关闭后,个人存款转由工商银行托管,由于公众对于工商银行的信任,并没有造成大量挤兑。

而对法人(公司)存款则进行债权登记,待清算完后再行兑付,但是直到现在已经过去了近20年至今未完成清算。


(4)广东国际信托投资资产扩展阅读:

事件启示

首先,在海发行关闭事件中,我们看到其原因包括经营管理混乱、承担接管问题信用社等。而在其背后,则是房地产泡沫崩溃可能导致金融失败的残酷事实。

上世纪90年代,海南房地产市场崩盘,导致包括信用社在内的金融机构出现大量不良资产,海发行则不幸成为这轮房地产泡沫危机的“牺牲品”。在当前房地产市场与金融体系关联更加复杂的情况下,这给我们带来了更多的警示。

其次,在海发行遗留问题的背后,可以看到中国金融机构的退出制度尚未建立起来,这在客观上阻碍了中国金融改革深化的步伐。长期以来。

中国的金融机构退出市场,往往都是行政性关闭,或者是关闭后走向行政性主导的破产,因此往往被人戏称为“计划性破产”。市场化破产机制的缺位,使金融运行的规范化、程序化、市场化都难以完全建立起来。

再者,海发行关闭的直接原因,就是储户因为恐慌引起的“挤兑”所造成的。挤兑的发生往往有两方面原因,一是由于信息不对称,储户在缺乏银行的信息,二是由于存款缺乏安全保障,导致储户信心丧失。

其中的教训,一是要求金融机构不断提高运作规范性和透明度,使公众能够充分了解内部的风险收益特征,二是要求尽快建立起中国的存款保险制度,成为挽救储户信心的“最终安全网”。

⑤ 广东信托破产的原因与启示

内部:由于广东国投长期缺乏监督管理机制,违规经营如:盲目拆借、投资,账外经营等;长达十年的债务积累,给广东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带来巨大的还款压力,开始危机四伏。广东国投于1995年后迎来还债高峰期,加上不良率居高不下,公司资金流动性较差,广东国投便以高息非法吸储,借新还旧,1995年7月到1997年5月近两年的时间里,合计非法吸资7.62亿元,1498.7万美元,2.25亿元港币。随着,广国投深圳分公司高管由于涉嫌犯经济罪于1996年拘留,其债务欠款问题公示于众,遭受信用危机。
外部: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对广东国投造成了更大的冲击,带来了更大的风险与挑战。1997年下半年,亚洲爆发金融危机。1 1月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对加强金融监管、深化金融改革、防范金融风险、整顿金融秩序做了最新指示。但广东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并没有顺应大方针政策的要求做出改变,依旧我行我素,经营管理机制依旧混乱不堪,对(借款人)债务人的偿债能力、资信评估审核松散,随意发放贷款上百亿元。
为了安全渡过东南亚金融危机,保障对外经济处于红色警戒线以下,中央政府加大对外汇市场治理力度。而1998年于广东国投有12亿美金到期欠款到期,巨额债务问题公示于众,且涉嫌违规,中国人民银行1998年6月派调查小组调查广东国际信托投资公司财务状况,不久其他巨额债务问题就被披露。
启示:广东国投信托破产的案例,对人的启发有时代的局限性,但前不久宣告破产的包商银行又与它有相似之处,管理混乱、任人唯亲;贷款审核风险把控不强、得过且过。
再加上近期被接管的四川信托、新华信托、新时代信托以及华信信托和安信信托,对投资人而言,出现风险似乎可以看到一点共同之处,那就是管理人出了问题。

⑥ 在广州,63层是指什么楼,在那

广州的“63层”是指广东国际大厦(英语:Guangdong International Hotel,也作“广东国际大酒店”,俗称“63层”)位于广州市越秀区环市东路339号。

广东国际大厦曾为中国最高建筑、广州标志性建筑。动工于1987年,建成于1991年,曾经一度是1990年代期间中国大陆楼层最多、高度最高的大厦。

2008年12月30日,广东国际大酒店官方网站发布酒店暂停营业的公告。在经过两年改造和花费4.5亿元巨资改造后,于2011年6月26日上午正式开业迎宾,并更名为广州中心皇冠假日酒店。而原来以“63层”著称的广东国际大酒店也正式成为历史 。

(6)广东国际信托投资资产扩展阅读:

广东国际大酒店为一间五星级酒店,于1992年7月开业,有客房、豪华套房、总统套房等套间,及中西餐厅、康乐中心、网球场、保龄球场、游泳池、商场和商务中心等配套设施。

1998年,广东国际信托投资公司正式宣布破产,该大厦被公开拍卖,2001年6月30日作价20亿元拍卖,随后拍卖价一路缩水,到2007年1月以11.3亿元成交。

⑦ 外债管理的管理内容

外债管理主要包括外债总量管理、外债结构管理和外债营运管理三个方面内容。 外债总量管理的核心,是使外债总量适度,不超过债务国的吸收能力。外债的吸收能力取决于债务国的负债能力和偿债能力两个方面。前者决定债务国能否将借入的外债消化得了,使用得起;后者决定债务国对外债能否偿还得起。
世界各国用来监测外债总量是否适度的指标主要有:
负债率,即当年未清偿外债余额与国民生产总值的比率。其公式为:负债率=×100%
债务率,即当年未清偿外债余额与当年货物服务出口总额的比率。其公式为:债务率=×100%
偿债率,即当年外债还本付息总额与当年货物服务出口总额的比率。其公式为:偿债率=×100%
根据国际上通行的标准,20%的负债率,100%的债务率和25%的偿债率是债务国控制外债总量的警戒线。也就是说,当有关外债指标处于警戒线以下时,外债总量是适度和安全的;反之,当有关指标超过警戒线时,则外债总量超过吸收能力,需要进行调整。 外债结构管理的核心,是优化外债结构。外债结构是指外债的各构成部分在外债总体中的排列组合与相互地位。外债结构的优化具体包括:
1、外债种类结构的优化;
2、外债期限结构的优化;
3、外债利率结构的优化;
4、外债币种结构的优化;
5、外债国别结构的优化;
6、外债投向结构的优化。 中国对外债管理实行的是“统一领导、分工负责、加强管理、从严控制”的政策,但是至今为止,中国的外债管理体系还缺乏一个集中的权威机构。中国是由计委定借债规模,下达中长期外债的项目、类型计划,外管局审批借款单位的金融条件;而具体的使用则由借款单位负责。这种外债宏观管理的高度分散,造成条块脱节的局面,国家外汇管理局的职能在很大程度上只是对外债进行事后统计监测,尤其是对窗口企业的管理乏力。
1989年国家设置了十大对外筹资窗口(中国银行、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中国投资银行、交通银行、广东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上海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大连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福建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天津国际信托投资公司、海南国际信托投资公司)负责国际商业贷款和发行外币债券。其在法律上是独立的企业,但又以政府支持为背景,窗口企业常常成为地方政府对外融资的桥梁。各级地方政府从局部经济利益出发,常鼓动借款窗口加大借款力度。 虽然90年代后,中国越来越强调政企分开,不允许地方政府用财政收入为窗口公司的债务进行担保,但各地仍有不少变通办法,如政府开具安慰信等。地方外汇管理局不可能凌驾于地方政府之上对此类借款行为进行干涉,使借款窗口的行为缺乏约束。而不少窗口公司本身经营观念与机制落后,不能按一个独立的市场主体的行为规范操作,会出现不考虑偿还能力,也不充分考虑企业的吸收能力的现象,盲目引进。再加上监管不力及腐败因素,造成不少投资决策的失误。广东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的关闭充分暴露了这一制度的弊端。
据资料统计,广东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的资产总额为214.71亿元,负债361.65亿元,严重地资不抵债,其中对外债务达到32亿美元。这一债务的累积必然是经过一段时间的,但由于没有一个权威的外债管理机构可以约束其行为,致使事态急剧恶化。窗口企业的关闭影响到中国对外借债的信誉。 按1997年9月发布的外债统计监测实施细则第三条规定:
“国家外汇管理局及其分局依法履行外债统计监测的职能,具体负责辖区内外债的登记监督,贷款专户和还贷专户的审批,债务偿还的核准,债务信息的采集发布和对外债资金使用情况的跟踪管理。”而在实际工作中,外管局只侧重于外债数量和及结构方面的统计,监督工作却未能及时跟上。
原则上外管局对境内机构借款条件进行审批,若发现一些不合理的条件应予以拒批,如借款利率大大高于国际金融市场相同信用级别借款机构的同期借款利率等,但实际上拒批的情况极少发生。外管局的指导思想仍是以鼓励引进外资为主,企业只要有途径与外方签订借款合同,一般都予以批准。而对外债资金的使用情况更是没有制定具体的监管政策。 截止到1998年6月底,中国的外债余额已高达近1380亿美元,上半年上涨了5.3%,比1997年同期上涨16.3%,与过去两年不到10%的经济增长率相比十分惊人。尤其应注意的是,中国的经济不可能长期保持高速增长,而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又将影响中国的出口创汇能力,外债的过快积聚将加重中国的偿债负担。
按债务人类型分析,中国的外商投资企业的外债增长最快,占全国外债总额的比重逐年升高。由于中国对外商投资企业的对外借款不纳入国家外债规模管理,对其借入外债实行事后登记政策,不必象中国企业那样事前报批。因此,外商投资企业外债中有不少是中国企业通过外商投资企业对外筹资,由中方机构提供担保,这部分外债逃避了外管局的监管,成为中国外债管理的一个难点。 1、基础产业所占外债比重过高
中国由于中央各部委、中央银行掌握大部分外债,因此其投向与国家的宏观政策意图大体吻合,但借入的外债投向基础产业的比例过大。“六五”期间,用于基础产业的比重占外债余额的67%,“七五”、“八五”期间虽有所下降,也仍达52%以上。这种外债投向尽管可以缓解中国基础产业紧张对经济发展所造成的 “瓶颈”制约,社会效益高,但因其投资规模大、建设周期长,从经济上看效益并不高,而且由于自身不能创汇,更给未来的偿债增加了困难。
2、企业经营机制尚不健全
中国部分企业经营机制尚不健全,仍以粗放性经营为主,重规模,不重效益,严重影响了外债的使用效果,主要表现在:
(1)可行性研究不够。一些中国企业对于外债,只考虑能否借得到,对偿债责任考虑不多,对使用外债可能遇到的风险估计不足。在做项目可行性研究时,往往缩小或掩盖不利的因素,未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科学决策体系,一些借用外债兴建的项目未经科学论证,就盲目上马,留下亏损隐患;
(2)缺乏相应的配套设施。由于对项目的盲目投产,再加上相应的配套资金、设备、原材料不足以及技术消化能力差等原因,致使一些项目开工后迟迟不能投产,投产后又产生不了预期收益;
(3)经营管理不善。由于部分企业管理人员素质差,未能实施科学的管理决策,企业管理混乱,内部机制不健全,造成对外债的盲目使用,浪费严重。 隐性外债是指处于国家对外债的监督管理之外且不反映于国家外债统计监测系统之中的实际对外负债。它是中国当前外债管理中存在的一大问题,由于这些外债没有在国家外汇管理局注册,政府很难掌握这些外债的数额,无法进行控制。未经注册的外债在不受监控的情况下增加,将在很大程度上威胁到整个国家的金融安全与稳定。
中国隐性外债的主要表现形式有两种;一是假合资,真融资;二是境内机构未经批准对境外借款予以担保。
由于隐性外债未纳入国家和地方国民经济和政府社会发展中长期计划,又脱离了政府各职能部门的有效管理和监督,还绕开了外债登记,使国家公布的对境外实际负债的数字失真,可能导致国家宏观债务经营管理偏离预期的目标。国家进行外债管理的一个目的是为了减轻贷款单位的债务负担,提高偿债能力。
而隐性外债的利率一般较高,许多外债所投资项目又为非创汇项目,这就大大提高了借债成本与风险。而且由于大量的隐性外债还款合同属私下签订,还款时的突发性风险很大,过大的债务风险和较高的还款成本有可能使国家的外债管理政策在执行中出现偏差,严重的话,将会造成偿债危机。

⑧ 广东信托破产的解决措施

破产案件首先应由申请人提出申请
申请人分为债权人与债务人。申请破产应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出。具体管辖如下:企业破产案件由债务人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基层人民法院一般管辖县、县级市或者区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核准登记企业的破产案件;中级人民法院一般管辖地区、地级市(含本级)以上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核准登记企业的破产案件;纳入国家计划调整的企业破产案件,由中级人民法院管辖。
2020年12月30日,广东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破产清算组向本院提交《终结广东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破产程序的申请》,称截止2020年12月24日,清算组已全部完成广东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以下简称广东国投)破产债权分配,依法缴纳了清算所得税,尚有剩余破产财产,现申请本院裁定将剩余破产财产分配给广东省人民政府并全面终结广东国投破产程序。

⑨ 凯富K资产是一场骗局还是全新的商业模式

一个真实的大骗子-----翁涛
2011-11-05 16:23阅读:1,492
一个真实的大骗子-----翁涛 近日微博上郭美美与翁的激烈争执,让我很是惊讶。本来都是朋友圈内的事,为何翁如此言辞激烈攻击,仔细想来,应该是翁本性使然。
作为王军挚友、事件亲历者,我必须站出来讲清事情的真相,免去大家的各种误判。
先说翁涛。他是当时1980年国内外引起高度关注,被称为“广信事件”,亦被法律界人士称为“世纪大案”即 广东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以下简称广东国投)因被骗破产的主要案犯,用卑劣手段骗得广东国投巨额贷款几亿美元,之后无法偿还,致使广国投最后破产、多名高管入狱,包括广国投副总李骥(获刑20年),翁本人也同入监牢,但经翁的活动竟奇迹般出狱。出狱后翁又到武汉估计重演骗得武汉国投过亿的贷款,同样不能偿还,使武汉国投最终破产。尔后,又回到自己的吉林老家骗取吉林石化9000万元投资款,自己的香港身分也是在1996年花费70万元人民币托人购买。
现在翁摇身一变来到北京竟担任中红博爱公司的CEO,未投一分竟然担任董事长,为了报答当年里应外合骗得广国投巨资又替罪坐牢20年的恩情,把广国投案出狱案犯李骥及李的弟弟李鹏安排进入董事会,真实的投资人只有王军一人,已经投入1000万元。
郭美美事件后,翁涛装作不知情,竟不顾郭美美是王军干女儿的事实,编造是情人关系、二奶关系等。将王军推向恶与丑,并逼迫王军辞去董事、放弃股权。
事情发展到今天的程度,我作为王军的挚友和知情人必须劝说王军立即进行中红博爱公司的资产清算,解散中红博爱公司,不要让骗子得逞。
中红博爱公司在北京红莲大厦开办至今,投入约1000万,公司进行大规模装修,到现在装修款还未结算(约100多万),此刻公司已从该大厦逃离。
我认为郭美美只是一个20岁的姑娘,天真但没有邪念,一个无意之举竟招来今天大祸,实为不公。
某会自己本来的问题不是郭美美带给的,炫的富更不是某会的资财,倒是翁涛如此巨骗,应该大家来揭露曝光,让骗子在阳光下现行!!!!
请知情人士勇敢站出来!!!!!!!!!

⑩ 华鑫信托的融资规模是多少

华鑫国际信托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鑫信托”或“公司”)成立于1984年6月1日,注册地为北京市西城区,现有注册资本为人民币73.95亿元。

华鑫国际信托有限公司前身为广东佛山国际信托投资有限公司,是经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依法批准设立的非银行金融机构。从2004年开始,在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电集团”)的主导下,佛山信托开始了改制和重新注册。 2008年12月24日,佛山信托重新注册,更名为华鑫国际信托有限公司。 2010年2月9日,经中国银监会批准重新注册,2010年3月18日正式挂牌营业。 2012年4月,股东同比例增资至22亿元。 注册资本73.95亿元。

华鑫国际信托有限公司股东为:中国华电集团资本控股有限公司持股76.248%,认缴金额为563862.6812万元。 中国华电集团财务有限公司持股23.752%,认缴金额175649.1825万元。 实际控制人: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华鑫信托2021年资产管理规模为2451.36亿元。 2021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0.13亿元,净利润11.33亿元。 2022年上半年,公司利润9.81亿。 报告期内,华鑫信托创造信托利润171.21亿元,为受益人分配信托利润170.86亿元。


公司报告中2021年主动管理的信托资产为1559.01亿元。 主动管理融资830.32亿,其他投资359.09亿,证券投资369.58亿。 被动管理信托资产892.35亿元。

报告中,已清盘信托项目139个,实缴信托总额458.23亿,加权平均实际年化收益8.15%。 报告期内,公司顺利完成113个融资类信托项目清算,实缴信托总额401.32亿元,加权平均实际年化收益7.13%。

华鑫信托收益排名第21位。业务能力排名第13、财务管理能力排名第十、抗风险能力排名第24位、综合实力68家信托公司排名第14。

报告期内,公司创新业务持续推进,转型升级成效显著。公司积极扩展标品固收业务、资产证券化、公募REITS、股权投资等创新业务,落地了首单QDII业务。在控制风险、坚持合规的前提下,积极发展创新业务。经股东方同意并报北京银保监局批准,中国华电集团资本控股有限公司2021年末单方增资30.0亿元,增资后中国华电集团资本控股有限公司出资比例变为76.25%,中国华电集团财务有限公司出资比例变为23.75%。

华鑫信托以“受人之托,代人理财”为根本,秉承“稳健经营,价值至上”的理念,坚持面向市场,为客户提供全面、专业、特色金融服务。结合自身优势,华鑫信托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发展思路。公司以能源和基础产业信托业务为核心,坚持多领域经营;以提供多元化、专业化、特色化金融服务为手段,坚持业务创新;以全面风险管理为保障,坚持稳健经营,

阅读全文

与广东国际信托投资资产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宁波银行境外汇款申请书怎么弄 浏览:157
融资渠道过于单一 浏览:892
中行理财产品怎么计算利息吗 浏览:769
证券融资就问领航VIP 浏览:322
人均证券交易额 浏览:513
奔驰金融服务费取消了吗 浏览:825
自动量化外汇交易 浏览:940
客户对理财产品的诉求 浏览:221
北京市产权交易所隶属哪里 浏览:843
大连商品交易所博士后待遇 浏览:528
德国调查海航集团 浏览:493
今日油价汽油价格 浏览:678
发票金融服务图书费 浏览:189
华盛江泉集团吧 浏览:473
同花顺如何买卖外汇 浏览:216
中国石油IPO融资 浏览:693
短期利率期货的特点 浏览:215
40万佣金缴税 浏览:608
湖南稀土产业集团上市 浏览:138
银行不良贷款的危害 浏览: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