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美菜被曝总部已搬迁,员工先裁50%再裁40%
美菜被曝总部已搬迁,员工先裁50%再裁40%
美菜被曝总部已搬迁,员工先裁50%再裁40%,有员工告诉记者,裁员已有几拨,这个曾经的资本眼中的“明星企业”或正在经历挑战。美菜被曝总部已搬迁,员工先裁50%再裁40%。
“衣食住行”人生四件事,“食”无疑最重要,在“今天吃什么”逐渐成为哲学难题的当下,“买菜难”、“买菜贵”等问题又困扰了许许多多的年轻人。
2012年是生鲜电商的元年,2014年社区团购兴起,2017年巨变丛生,后借着互联网东风,生鲜电商成了被资本追捧的“宠儿”,特别是在2020年底各大巨头火拼带火了社区生鲜之后。
疫情为国内生鲜电商创造了事业第二春,资本扎堆入场推动此赛道迎来空前发展机遇,更有甚者已奔赴二级市场,达到最高峰。
然而,疫情催生起来的生鲜平台,在2021年却开始走下坡路,不是裁员就是停止运营。
2022年新年伊始,曾一度红火的社区团购玩家再度迎来衰败的日子!
这不前不久,曾经和每日优鲜、叮咚买菜一起传出争夺“生鲜电商第一股”消息的美菜网,再次被曝出裁员和总部搬家的消息。
生鲜电商资本已经退潮,3年没融资的美菜还怎么“美”下去呢?
裁员潮刮到了生鲜电商行业?
近期,生鲜电商赛道频频传来坏消息。
1月13日,叮咚买菜因“大裁员”登上热搜。但对于此次裁员,叮咚买菜方面及其员工却各执一词。
据华夏时报消息,多位认证为叮咚买菜员工的网友在社交平台透露,叮咚买菜已开启大裁员,采购、算法、运营、招聘部门将裁员20%到50%。
叮咚买菜则回应称消息不实、没有事实依据和严谨数据来源,公司个别岗位变动属正常组织资源调整。
无独有偶,就在前一天另一家生鲜电商玩家被传大规模裁员,甚至连总部都搬了!
1月12日,生鲜电商平台美菜网又传出了裁员消息。
据凤凰网科技,近日,有疑似美菜网离职员工在社交平台表示,继上次50%比例裁员后,美菜北京总部再裁员40%。
此外,原本在北京市王府井银泰商场的美菜网总部现已搬到北京站附近。
另一位已离职的美菜网员工表示,美菜网一直在裁员,前段时间裁了一些业务总监和产品总监:“总监级的员工还好,有些基础的业务人员强制解除合同,当天走当天谈。”
美菜网方面暂未对上述情况作出回应。
相比每日优鲜、叮咚买菜,美菜网的知名度并不高,但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继上次9月份暴雷后,美菜网已成生鲜圈的名人。
去年9月,美菜网北京总部被爆裁员50%,部分城市服务关停。
据界面此前报道称,来自一份内部邮件显示,北京总部产品研发等技术部门、采购销售等业务部门、财务等职能部门均面临着50%及以上的裁员比例。
此外,美菜成都研发中心将整体被裁撤,部分城市服务关停,大区合并。
纵观生鲜电商过去一年,“烧钱”、“融资”甚至“破产”成了扯不掉的标签。
美股上市的每日优鲜,2021年前三季度净亏损额30.17亿,叮咚买菜同期净亏损额也达到53.33亿元。已上市的前置仓双雄亏惨,剩下没有巨头扶持的腰尾部玩家易果生鲜、同程生活和呆萝卜等补血无门后,宣告破产退出竞争。
要知道,生鲜赛道是一条比较长的赛道,而这场漫长战役中,所有玩家都要穿越零售死亡谷。
而在这条路上大家都需要比拼很久,拼到最后谁剩下来,就是所谓的“剩者为王”!
不再执着于谋求规模化扩张的“流血”,融资、上市于是就成了生鲜电商玩家们“止血”的重要手段,因为融资跟不上烧钱的速度最后只会是死路一条。
在爆出裁员消息之前,美菜网上市的传闻就一直不断。
1月12日,有媒体报道称,美菜网计划于今年上半年提交香港上市申请,并已选定投行筹备上市详情;
据悉,美菜网已委聘中金、花旗及野村负责上市事宜,估计集资3-5亿美元(约23.4-39亿港元)。
其实,美菜网传出IPO上市的“风声”已有时日。
早在2019年下半年,就有传闻美菜网新一轮融资失败,导致资金链紧张,但这一消息后来被美菜网CEO刘传军否认。
2020年7月,复星集团前CFO王灿加入美菜网,担任CFO,这被外界视作美菜网上市的前奏。但美菜网随后否认了这一消息,称王灿的加入与上市无关。不过,王灿入职美菜网仅半年时间,便传出了离职的消息。
去年5月,美菜网再被爆出拟赴美IPO,计划筹资5亿美元。知情人士称,美菜网正在与财务顾问就潜在的IPO事项进行合作。
美菜网对此不予置评,不过明显可以看出美菜网着急了!
因为,在近3年来未获得融资的情况下,这家B2B生鲜电商平台已经历了数位高管出走,2C业务卖身经京东未果,多轮大幅度裁员,以及数次转型并不乐观等多次阵痛。
公开资料显示,美菜网于2014年成立,为生鲜食品供应链服务平台,提供餐饮食材采购服务予中国近1000万家蔬菜店铺及餐厅,前年开始为个人家庭用户提供配送服务。
自成立以来,美菜网一直是资本眼中的“明星企业”。
短短四年间,完成8轮融资,累计融资金额近百亿,投资方包括顺为资本、真格基金、高瓴资本等知名投资机构。
其最近一次融资发生在2018年10月,当时美菜网获老虎环球与高瓴资本6亿美元投资,估值超过70亿美元。
然而从那以后,美菜网未再出现新的公开融资事项。如今,美菜网传出IPO计划,是否与近期资金链紧张有关?
美菜网早期凭借资本迅速打开互联网卖菜大门,曾经试图抢占“生鲜第一股”但结果并不尽如人意。
互联网3.0时代,年轻人们不再走进菜市场,传统餐饮供应链地位岌岌可危。资本的目光逐渐投向美菜网这类的新兴餐饮供应链服务商。
新型餐饮供应链行业方兴未艾,迅速由无人问津蜕变成为蓝海。
2020年,国内生鲜电商领域先后有多达14家平台获得融资,融资总额超136.5亿元。
如无意外,2021年的生鲜电商市场将延续2020年被资本追逐的现象。然而,生鲜电商赛道上不断洗牌淘汰,烧钱难题一直未能破解。
究其根本就是,各生鲜电商平台为了抢占市场,开始了最粗暴有效的“价格战”手段;
只要价格足够便宜,就不怕消费者不买账,这就是盛行的社区团购平台模式下的营销逻辑和融资手段。
也是,生鲜电商市场面临的主要难点在于盈利困难,一方面是客单价提升达到瓶颈,另一方面是现有的供应链模式在进一步降低成本上遇到了困难。
就目前而言,生鲜电商赛道还没跑出真正的赢家。
创业从来都是九死一生,特别是生鲜赛道,几乎十死无生!
目前国内有4000多家生鲜电商,仅100家左右盈亏平衡,亏损占到95%,其中有7%是巨额亏损,而最终盈利的仅有1%。
若不是突如其来的疫情,生鲜电商可能猝死得更快更多一些。
2021年下半年开始,裁员、关城、拖欠货款等成为了社区团购老玩家们的关键词。
随着平台的接连倒下,社区团购的大坑最终完全凸显。
因为各大社区团购平台上的货品质量太差,特别是一些蔬菜水果,让用户没有忠诚度,流失严重。靠低价和促销聚集的流量,难以转化为粘性的用户,这成为众多的社区团购玩家的潜在顽疾。
正如阿里副总裁、盒马鲜生创始人侯毅所言,“从价值本身来讲,社区团购并没有倡导价值,仅仅是靠大量的营销调研推动。这种商业模式不能创造真正的商业价值,作为营销手段真的很好,但是并没有创造价值。”
顽疾越来越严重,并没有巨大价值,败北就是时间早晚的问题了。从这点来看,社区团购的洗牌有了第一个,马上就会有下一个。
就像如今陷入两难境地的美菜网,还能继续“美”下去吗?
因为两个传闻,美菜日前受到格外关注。
一个是裁员传闻。1月17日,有美菜技术岗员工告诉新京报记者,裁员已有几拨,“公司技术体系人员从最多近1000人裁到200左右。”新京报记者就此向美菜网方面求证,截至发稿未有回应。去年9月,美菜方面曾称“现在和未来都会进行正常的组织调整与优化”。
另一个是IPO传闻。美菜此前多次回应“不予置评”。有观点认为裁员或是为了上市铺路。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认为可能性不大,在任何市场上市,都会关注其业务的成长性和可持续性。
从估值70亿元到3年未获融资、裁员消息不断,这个曾经的资本眼中的“明星企业”或正在经历挑战。在零售电商行业专家、百联咨询创始人庄帅看来,美菜的客群是餐饮企业,但中国餐饮市场较为分散,连锁化程度不高,各地生鲜采购差异化明显,美菜对标的美国餐饮供应链巨头Sysco模式很难行得通,加上外部竞争激烈,美菜面临挑战重重,“直接模仿Sysco商业模式的时代或许结束了,下一步需要找到适合中国市场的发展模式和盈利道路。”
员工称“当天被通知就得走”
“今天通知你,今天就得走人。”今年1月,收到裁员通知的美菜技术人员李峰(化名)很是不悦,“1月的社保,公司就不给交了,没有休完的年假也不能换算成补助单发,说是都含在‘N+1赔偿’里了。”
李峰说,“据我了解裁员有几拨,公司技术体系人员从最多近1000人裁到现在200人左右,也有主动离职的。公司把企业办公的组织架构信息关闭了,我们看不到别的团队人员的具体情况。”
新京报记者注意到,在一些职场类社交平台,不少自称是美菜的员工也发布裁员的信息。其中,有人去年9月在个人社交平台账号中提到“美菜北京裁员,试用期全裁,只给四分之一月的赔偿”。有自称是美菜员工的网友在下方评论说“我也是”。
对于上述裁员、赔偿等相关情况,1月19日,新京报记者采访美菜方面,截至发稿未有回复。
根据公开报道,美菜于2021年2月起就开始关闭一些不盈利的地区,同时数百个县域出现撤仓、关门的情况。2021年9月,美菜被传出大规模裁员,业务收缩的消息也不断传出。彼时,美菜方面回应称,“美菜过去、现在和未来都会进行正常的组织调整与优化,不断提高组织效能和专业能力。同时,美菜所有的业务城市均在正常运营。”
从估值70亿美元到3年未获融资
伴随裁员传闻,美菜北京公司还搬家了。企查查显示,1月13日,美菜关联公司北京云杉世界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发生住所变更,从北京市东城区王府井大街88号1幢4至6层,变更至北京市东城区北京站东街8号C座3层303室。
在李峰看来,“裁员、节流,包括办公地址迁移等,可能都是为了上市,这些操作之后财报估计会更可观、更利于上市。”
其实,美菜在2021年多次被传出IPO消息,上市地也从最初赴美变成赴港。2021年11月,有消息显示美菜赴港IPO选定中金公司、花旗集团和野村控股负责相关事宜,拟募资3亿-5亿美元,具体细节正在审议中,上市时间和筹款规模都可能发生变化。而美菜方面则回应“不予置评”。
今年1月初,又有传闻称美菜计划今年上半年提交香港上市申请。新京报记者采访美菜方面,截至发稿也未有回应。
美菜官网显示,该平台为全国近千万家餐厅提供全品类一站式餐饮食材采购服务,成立于2014年。截至2018年9月,公司估值近70亿美元。据企查查显示,美菜自成立后有8轮融资记录,从已披露的具体金额看,融资金额至少90亿元。新京报记者注意到,其最近的一次融资记录是发生在2018年10月的“E轮及以上”融资,金额约6亿美元,融资方涉及Tiger Global Management、高瓴资本。自2019年以来,该公司已有3年未有新融资。
3年未获融资,上市消息一传再传。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分析,从美菜实际运营的效果来看,其可能逐渐失去了新的投资者关注。生鲜电商比一般电商对物流的要求更高,又比传统零售渠道销售价格更低,这是根本性的矛盾。所以这样的模式虽然存在消费需求,但不存在商业可行性,也就是难上市。
对于美菜裁员是为更利于上市的说法,沈萌表示不太可能:“在任何市场上市,都会关注其业务的成长性和可持续性,并不会因为压缩管理成本后业绩数字好看就能让投资者对细节视而不见。”
简单模仿Sysco模式的时代或结束
美菜曾被认为是资本眼中的“明星企业”,经历多轮洗牌后,如今的美菜虽有一定市场,但已不可与几年前同日而语。业内人士分析,大型餐饮企业一般都有自己的采购供应链条。在美菜的客群中,小餐饮企业居多,具有采购不固定性、经常更换的特点,与当地经销商相比没有价格优势,难以争取更多客源,且这两年因为疫情原因,一些小餐饮关张,让美菜面临诸多拓展市场的挑战。
美菜副总裁王玉雄在2020年第三届中国生鲜零售大会上曾提到,美菜对标美国Sysco(西斯科)。Sysco是靠餐饮企业的规模量,给餐厅争取到最低的成本,同时也能让这些专业公司从规模中拿取它的利润,是一个多赢的局面。但在零售电商行业专家、百联咨询创始人庄帅看来,不同国家的餐饮市场不同,中国餐饮公司较为分散,连锁经营品牌相对不多,各地菜品采购也存在较大差异化,菜品规模化采购和配送还不完善,导致集中规模采购的优势不明显,加之许多餐饮企业采购多采取线下,有固定的或熟悉的`采购渠道,这也意味着Sysco模式在国内很难走得通,平台模式发展也存在压力。
此外,生鲜赛道竞争也很激烈,除了美团快驴、宋小菜等生鲜B2B平台,还有每日优鲜、叮咚买菜以及社区团购平台抢食C端赛道。
其实,美菜也在不断摸索新发展模式。根据报道,2020年2月,美菜旗下的美菜商城开启C端模式,增加以个人家庭户为对象的C端配送服务。2021年6月,美菜副总裁周峰介绍,美菜上线了平台业务,为商户和合作伙伴搭建线上交易平台,吸引更多合作社等中小卖家入驻。
新京报记者在美菜官网看到,美菜城市代理商在招募中。根据介绍,代理商使用美菜品牌和IT系统,在代理城市开设美菜站点,面向区域内餐饮商户和社区用户提供食材配送服务。有城市代理商认为,“由于城市体量不大,供应链就没有优势,量起不来,就会出现单位成本高,加上美菜平台还有扣点,公司支持力度也不够,整体做下来就很难盈利了。”
庄帅告诉新京报记者,美菜自营模式成本较高,通过开放平台业务、推城市代理商等模式,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减少资金的投入,但对技术、运营、履约、售后等要求仍然很高,对平台的要求更高,未来发展还需要时间检验。总体来说,生鲜供给平台化、数字化势在必行,随着互联网及5G技术的不断应用,消费者的需求不断变化,都需要企业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整个产业的数字化能力,“直接模仿Sysco模式的时代结束了,下一步企业需要探索适合中国市场的发展模式和盈利方式。”
未来美菜还会继续对标Sysco吗?美菜方面也暂时没有给出答案。
曾经有网友列出马云的“六宗罪”,其中一条就是电商的兴起冲击了传统的实体店面。挤占了实体店的生存空间,难道这就表示电商的发展就是一帆风顺的吗?那可未必。
这家基础牢靠,看似发展稳定的生鲜电商就大规模裁员了。这家电商名为“美菜网”,是一家生鲜移动电商平台。要知道,“美菜网”曾经风靡一时。只不过,如今也面临遇冷危险。那么,为什么这样一家背后有“金主”的电商平台也面临裁员呢?如今电商的发展形势是怎样的?我们接着往下看。
一、美菜网大规模裁员
网上曝光了一则消息,一名疑似美菜网内部员工的网友,在网络上发文称美菜网如今在大规模裁员。除此之外,还有人发现,美菜网总部还从北京王府井银泰商场搬到了北京站附近。这究竟又是怎么一回事?美菜网遇到了什么危机?
其实在2021年时,美菜网就传出了总部裁员的消息。那么就有人会问了,公司内部裁员是很正常的事情,为何美菜网总部裁员这么值得注意呢?要知道,美菜网这一裁就裁掉了公司总部的50%,搬到北京站后,再次裁掉了40%。这可不是个小数字。
市场嗅觉灵敏的网友一定猜到了,这样的大规模裁员,一定是因为美菜网公司出现了问题。不过,这时候又有另一波网友站出来说美菜网根本就没事,甚至还在计划着2022年在香港上市的事情。
即便不管是不是在裁员,美菜网也不曾在任何互联网相关领域放慢脚步。例如近些年就不断扩展商业版图,把技术、资金扩展到各个领域。
而此前传言被大资本站台的潮多多app,也有网友怀疑背后站台的正是美菜网。那些广受一二线青年追捧的AJ、绿水鬼等原本几千上万的舶来品,在潮多多上被超过500万年轻人以不足200的底价疯抢,其质量连国际鉴定师都爱不释手,这一幕被网友戏称为“韭菜反抗镰刀”的奇景。很难不让人相信没有某些大资本的背后运作,来提升自身在某些领域的龙头地位。
二、美菜网“背景”
那么,一边传出即将倒闭的新闻,一边又计划筹资上市,美菜网的现状究竟如何?很多人都认为裁员就意味着美菜网的公司内部出现了问题,甚至面临倒闭的风险。但说到底,即便是这样,美菜网依旧可以上市,只要满足上市的条件即可。有时候上市并不是加大了企业的危机,恰恰相反还有可能帮助企业恢复生机。
除此之外,美菜网并不是一般的生鲜电商平台,为什么这么说呢?这就不得不提到美菜网背后的“金主”了。顾名思义,美菜网就是一家主要销售水果蔬菜和农产品的平台,成立于2014年,正是电商蓬勃发展的阶段。因此当时有许多投资者都十分看好这家平台。
随着网购的普及,人们逐渐开始接受线上生鲜超市。这种方式对比原来的卖菜渠道有很大的优势。例如可以送货到家,参加团购时价格更加便宜,也更加透明。人们也能通过线上的购物评论来辨别菜品的好坏。这也是为何众多投资者都选择投资美菜网的原因,他们认为这家电商有极好的发展前景。
但美菜网也不仅仅只发展线上店铺,随着美菜网市场估值的上升,该公司也开始涉及线下门店。拓展线下门店的过程十分顺利。2021年年初,美菜网线下门店就已经覆盖了全国200个城市,员工数量也达到了3.5万人。可以说是发展得十分顺利。
三、美菜网没有较好的盈利模式
那么为什么发展得如火如荼的美菜网,如今却面临遇冷的问题呢?究其原因就是因为美菜网没有较好的盈利方式。这也是现在许多生鲜电商平台都存在的问题。
美菜网使用的运营模式是F2B模式,这种模式就是通过高效的冷链物流网络作为中间基础。其一端联系着农民,一端联系着商户和消费者。这样的运营模式表面看来没有什么问题,甚至还将商户和农民联系了起来。可实际上这样的方式在生鲜电商行业并不吃香。
原因就是这样的运营模式并不能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人们选择在生鲜超市买菜看重的是其高效、便捷的优点。而满足“最后一公里”其实是生鲜超市的竞争核心。例如,同样创立于2014年的“每日优鲜”,该公司采用的就是“城市分选中心和社区微仓”公用的二级分布仓储存体系。
这样的体系,最大的优势就是配送时效30分钟,可以实现低损耗度,高满意度。这两点恰恰就是消费者们注重的,毕竟大家买菜肯定是希望在较快的时间能够送上餐桌,而不是连最后一公里的问题都解决不了。
虽然曾经的美菜网最高估值达到了490亿,可早在2019年时,美菜网就陷入了资金链短缺的问题。融资空窗期也持续了许久,所以说,2019年是美菜网最后的辉煌。
四、生鲜电商面临的形势
实际上,美菜网并不是唯一一个面临遇冷危机的生鲜电商平台。现如今生鲜电商行业整体遇冷,行业内部也出现了大规模的倒闭情况。就连原来发展得较好的生鲜电商品牌都黯然退场。美菜网之所以能够坚持到现在,最主要的还是因为其较好的发展基础。
可即便是这样还是掩盖不了遇冷的事实。如今的各个生鲜电商平台都在着力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因此,也演变出了社区团购行业,人们可以通过相关生鲜电商平台的小程序进行下单。这样的方式或许能缓和如今的危机。
其实从一开始生鲜电商平台就不好发展。该行业不仅获得客户的成本高、产品运输难,甚至还有过程损耗大、供应链难以搭建等问题。这对于生鲜电商们来说都是不小的挑战。看到如今的情况,那些曾经投资生鲜电商行业的资本家也不敢再盲目地进行该行业的投资了。
所以说,如今的生鲜电商行业又面临了一个融资难的问题。不过不论怎样,生鲜电商企业们一定会想方设法维持自己的公司运营以及业绩提高。只不过,这条路并没有想象的好走,至于该行业的发展,我们拭目以待。
⑵ 生鲜电商接连被爆裁员
生鲜电商接连被爆裁员
生鲜电商接连被爆裁员,2012年是生鲜电商的元年,然而,疫情催生起来的生鲜平台,在2021年却开始走下坡路,不是裁员就是停止运营。生鲜电商接连被爆裁员。
近期,生鲜电商赛道频频传来坏消息。
1月12日,据凤凰网科技报道,美菜网在赴港上市前夜,被爆总部搬迁、裁员40%,其中一位员工表示,美菜网一都直在裁员。
无独有偶,另一家生鲜电商玩家叮咚买菜也被传大规模裁员。据新浪科技消息,有员工称相比巅峰时期,公司少了上万人。不过,叮咚买菜回应称消息不实、没有事实依据和严谨数据来源,公司个别岗位变动属正常组织资源调整。
然而,纵观生鲜电商过去一年,“烧钱”、“融资”甚至“破产”成了扯不掉的标签。美股上市的每日优鲜,2021年前三季度净亏损额30.17亿,叮咚买菜同期净亏损额也达到53.33亿元。已上市的前置仓双雄亏惨,剩下没有巨头扶持的腰尾部玩家易果生鲜、同程生活和呆萝卜等补血无门后,宣告破产退出竞争。
有分析认为,生鲜电商市场面临的主要难点在于盈利困难,一方面是客单价提升达到瓶颈,另一方面是现有的供应链模式在进一步降低成本上遇到了困难。就目前而言,生鲜电商赛道还没跑出真正的赢家。
美菜、叮咚买菜陷裁员风波
去年下半年就开始遇冷的生鲜电商行业,不时传出裁员消息,这次是美菜和叮咚买菜。
根据报道,有疑似美菜网离职员工在社交平台爆料,继上次50%比例裁员后,美菜北京总部又裁了40%的人员。此外,原本在北京市王府井银泰商场的美菜网总部,现已搬到北京站附近。
一位已离职的美菜网员工称,美菜网一直在裁员,前段时间裁了一些业务总监和产品总监。
去年9月初,界面曾报道,美菜网就进行了裁员和业务范围收缩,其成都研发中心整体被裁撤,北京总部产品研发等技术部门、采购销售等业务部门、财务等职能部门均有50%及以上的裁员比例。
所涉及人员中不仅包含新入职员工,也包含着二级部门负责人及以上的中高层,“有的部门只留了领导一个人”。
同时一份内邮件显示,与裁员相对应,美菜网业务收缩同步进行,部分城市服务关停,大区合并。
彼时,美菜网回应称,公司过去,现在和未来都会进行正常的组织调整与优化,不断提高组织效能和专业能力,同时美菜所有的业务城市均在正常运营。
而对于最近这次裁员传闻,美菜网并未回应,但消息显示公司正筹备上市。
1月12日,有媒体报道称,美菜网已经决定将在港交所申请上市,预计将在2022年上半年公开递表。据悉,美菜网已委聘中金、花旗及野村负责上市事宜,估计集资3-5亿美元(约23.4-39亿港元)。
天眼查显示,美菜网自2014年起有过8轮融资,累计融资金额超12.5亿美元,最近一笔是2018年10月的E轮及以上,金额为6亿美元,对应估值约70亿美元,投资方为老虎环球基金和高瓴资本。
此后,美菜网并未再次宣布公开融资事项。2019年中下旬,有媒体报道称,美菜网新一轮融资失败,资金链紧张,但遭到了其创始人兼CEO刘传军的否认。
三年多时间未获公开融资,美菜网多次转型情况也不乐观。从商业模式看,走重资产自营的美菜在C端拼不过美团、拼多多等互联网巨头,B端又不断有美团快驴、海底捞蜀海等玩家加入。业内预计,在经历了数位高管出走,C端业务卖身经京东未果后,美菜网或将冲击资本市场寻求补血。
而已经上市的叮咚买菜,也没逃过裁员或“组织调整”的命运。
2021年6月29日,在募资金额缩减超7成后,叮咚买菜登陆纽交所,上市第二日股价一度冲至46美元,不过目前已较23.5美元发行价“腰斩”。截至1月13日美股盘前,叮咚买菜的股价收报11.32美元,市值26.72亿美元。
市值大跌背后,叮咚买菜一直处于大幅亏损的状态。根据去年11月份披露的财报,2021年第三季度公司营收为61.9亿元,同比增长111%;但净亏损高达20.1亿元,上年同期的净亏损为8.29亿元。
如果拉长时间看,叮咚买菜三年时间累计亏损已超百亿。2019年其净亏损为18.7亿元,而2020年的净亏损为31.8亿元;2021年的三个季度,净亏损分别为13.8亿元、19.4亿元和20.1亿元。
财报之后的2021年12月份,叮咚买菜就传出了裁员的消息。有员工表示,采购、算法、技术等核心部门裁员比例从20%到50%不等。当时公司回应称,个别变动属小范围正常组织资源调整。
不过近期,关于公司裁员的消息越来越多。据新浪科技,一位认证为叮咚买菜员工在社交媒体上透露,叮咚买菜已经开启大裁员,采购50%,算法30%,运营30%,招聘10%-20%。裁员对象中,试用期员工成为重灾区,“试用期6个月,在最后一个月下手裁员,还想尽量不给赔偿。”
在多个岗位裁员之下,有内部员工表示,公司少了上万人,此外还强制给前置仓服务站员工无薪排休。
对此,1月13日,叮咚买菜回应称,个别岗位变动属公司正常组织资源调整,目前业务都在正常运转。同时,一线岗位不存在强制员工进行无薪排休的情况,平时会根据站点的工作情况,尤其是员工的意愿与工作强度进行合理调整。
然而,有评论表示,否认裁员之后,叮咚买菜依然面临核心拷问,还要亏多久?
新一轮洗牌拉开序幕
相对于裁员、业务收缩,那些已经退场的生鲜电商玩家,结局更加惨烈。
2021年10月20日,呆萝卜App发布停运公告。公告显示,由于安徽菜菜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最终没能引入重整投资人,菜菜公司即日起停止营业,呆萝卜App停止向消费者提供服务,各线下门店停止营业,并在近期内陆续关闭。
“我们对增长的预期与需求太高,低估了生鲜的烧钱速度,以至于造成了消耗过快,这是我们用错的地方。”呆萝卜创始人李阳反思,公司倒在了融资问题上。
据了解,从2020年1月23日起,呆萝卜进入破产重整程序,历经近21个月时间的挣扎,公司停止所有的采购、销售、支付、营收等业务,试图引入新的投资方,不过最终依然走向停摆。
稍早的2021年7月份,一度估值10亿美金的同程生活,“因经营不善,虽经多方努力,但仍然无法摆脱经营困境,”不得不宣告破产。
除此之外,橙心优选大面积收缩、十荟团陷入裁员关闭危机、饿了么旗下B2B食材配送平台“有菜”停止运营五个月。在剩下的玩家名单中,有阿里、拼多多、美团等互联网巨头旗下的生鲜品牌和叮咚买菜、每日优鲜等幸存者。
不过幸存者也不好过,新的洗牌序幕已经拉开。
去年底,阿里巴巴旗下的盒马鲜生在叮咚买菜的大本营上海地区祭出“斩钉价”,被业内解读为“向叮咚买菜宣战”。据悉,盒马的此次降价范围覆盖上海59家盒马鲜生门店、21家盒马mini店及其周边盒马覆盖地区用户,活动持续至年底。
从流出的朋友圈截图显示,叮咚买菜创始人兼CEO 梁昌霖隔空喊话,表示积极应战,“老二最大的梦想就是拼死跟老大干一场”。
盒马鲜生方面却对外回应,“斩钉”降价并非“斩叮”,只是回馈消费者、斩钉截铁降价而已。盒马事业群总裁侯毅也在微信朋友圈表示,盒马成立至今,从没有进行过价格战,一直追求价值战,面对生鲜行业多业态的激烈竞争,盒马同样有价格战的能力。
业内人士分析,消费互联网时代“剩者为王”的潜规则下,生鲜电商没找到更合适的打法之前,同样逃不过价格战、烧钱换流量的宿命,这也是整个行业屡亏不止的因素之一。
头豹研究院分析师成祺认为,这轮价格战过后,生鲜电商玩家们会反思现有的供应链模式是否可行,现有的经营战略是否违背了生鲜电商的初衷。直接的结果就是还会有一批企业倒下,行业的发展重心会回到更好地服务消费者,满足消费者需求的本质。
不过尴尬的是,融资市场遇冷后,对一些玩家而言,长时间烧钱换市场可能已难以为继。统计数据表示,行业参与者大多“造血”能力有限。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曾统计,国内生鲜电商领域,大约有4000多家入局者,其中仅有4%营收持平,88%陷入亏损,最终只有1%实现盈利。
以跻身第一梯队的叮咚买菜为例,2021年Q3财报中公司的账面资金累计为68.17亿元,剔除短期投资部分剩下的现金及现金仅30.98亿元,但对应着流动负债中的付账款是27.97亿元,短期借款是27.18亿元,还有应付的薪资和福利2.08亿元,经营租赁部分的负债8.41亿元。
这也意味着,在支付完员工工资和供应商货款后,叮咚买菜并没有多少余力再去补贴打价格战了。
积极尝试,向盈利靠拢
“生鲜电商如果只是烧钱做规模做增长一点也不难,但是没有任何意义,在百亿到千亿的淘汰赛中,那些业务还不能实现盈利性增长的玩家,经营会越来越困难。”2020年4月,每日优鲜创始人徐正的一封内部信中,直指行业痛点。
尽管如此,经过了前期的几轮激战,现存的玩家们在物流和供应链基础设施建设、品牌建设及获客等环节都有了一定积累,但目前尚未有企业步入稳定盈利期。
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生鲜产品天然的高损耗率、非标化,拿菜毛利本来就低,还得末端再配送,成本自然上涨;外加消费者价格敏感、客单价提升有瓶颈等因素,决定了生鲜电商是一门非常难赚钱的生意。
叮咚买菜财报显示,2021Q3公司毛利率为18.2%,同期综合费用率却在50.9%,对应每单位 GMV 履约成本在0.33 元。因此在三季报中,叮咚买菜提出战略转向,变成“效率优先,兼顾规模”,放弃之前以扩张为主的目标。
从当前形势来看,各家都在进行提升毛利率,或降低履约成本的尝试。
一是绕过中间商,提高直采比例。有数据显示每日优鲜目前生鲜直采比例在 90% 以上;或者直接自建产地,自己“下田种菜”,叮咚买菜投资超10亿元在沪郊建了块自营菜地。
二是扩充商品品类,提升客单价。比如通过扩大销售附加值更高的预制菜新茶饮、健康零食等快消品。
三是重回线下,降低履约成本。2022年首个工作日,盒马CEO侯毅发布内部邮件表示,盒马鲜生从“线上发展为主,线下发展为辅”,升级为“线上线下共同发展”的双轮战略。
业界分析,此举的意义在于,让消费者走进店里消费,不仅能实现更好的加工服务体验,还能省去线上订单的配送成本。
但这些尝试的效果如何,目前似乎难以断言。重要的一点是,在实现盈利之前,不能倒下。
“衣食住行”人生四件事,“食”无疑最重要,在“今天吃什么”逐渐成为哲学难题的当下,“买菜难”、“买菜贵”等问题又困扰了许许多多的年轻人。
2012年是生鲜电商的元年,2014年社区团购兴起,2017年巨变丛生,后借着互联网东风,生鲜电商成了被资本追捧的“宠儿”,特别是在2020年底各大巨头火拼带火了社区生鲜之后。
疫情为国内生鲜电商创造了事业第二春,资本扎堆入场推动此赛道迎来空前发展机遇,更有甚者已奔赴二级市场,达到最高峰。
然而,疫情催生起来的生鲜平台,在2021年却开始走下坡路,不是裁员就是停止运营。
2022年新年伊始,曾一度红火的社区团购玩家再度迎来衰败的日子!
这不前不久,曾经和每日优鲜、叮咚买菜一起传出争夺“生鲜电商第一股”消息的美菜网,再次被曝出裁员和总部搬家的消息。
生鲜电商资本已经退潮,3年没融资的美菜还怎么“美”下去呢?
裁员潮刮到了生鲜电商行业?
近期,生鲜电商赛道频频传来坏消息。
1月13日,叮咚买菜因“大裁员”登上热搜。但对于此次裁员,叮咚买菜方面及其员工却各执一词。
据华夏时报消息,多位认证为叮咚买菜员工的网友在社交平台透露,叮咚买菜已开启大裁员,采购、算法、运营、招聘部门将裁员20%到50%。
叮咚买菜则回应称消息不实、没有事实依据和严谨数据来源,公司个别岗位变动属正常组织资源调整。
无独有偶,就在前一天另一家生鲜电商玩家被传大规模裁员,甚至连总部都搬了!
1月12日,生鲜电商平台美菜网又传出了裁员消息。
据凤凰网科技,近日,有疑似美菜网离职员工在社交平台表示,继上次50%比例裁员后,美菜北京总部再裁员40%。
此外,原本在北京市王府井银泰商场的美菜网总部现已搬到北京站附近。
另一位已离职的美菜网员工表示,美菜网一直在裁员,前段时间裁了一些业务总监和产品总监:“总监级的员工还好,有些基础的业务人员强制解除合同,当天走当天谈。”
美菜网方面暂未对上述情况作出回应。
相比每日优鲜、叮咚买菜,美菜网的知名度并不高,但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继上次9月份暴雷后,美菜网已成生鲜圈的名人。
去年9月,美菜网北京总部被爆裁员50%,部分城市服务关停。
据界面此前报道称,来自一份内部邮件显示,北京总部产品研发等技术部门、采购销售等业务部门、财务等职能部门均面临着50%及以上的裁员比例。
此外,美菜成都研发中心将整体被裁撤,部分城市服务关停,大区合并。
纵观生鲜电商过去一年,“烧钱”、“融资”甚至“破产”成了扯不掉的标签。
美股上市的每日优鲜,2021年前三季度净亏损额30.17亿,叮咚买菜同期净亏损额也达到53.33亿元。已上市的前置仓双雄亏惨,剩下没有巨头扶持的.腰尾部玩家易果生鲜、同程生活和呆萝卜等补血无门后,宣告破产退出竞争。
要知道,生鲜赛道是一条比较长的赛道,而这场漫长战役中,所有玩家都要穿越零售死亡谷。
而在这条路上大家都需要比拼很久,拼到最后谁剩下来,就是所谓的“剩者为王”!
不再执着于谋求规模化扩张的“流血”,融资、上市于是就成了生鲜电商玩家们“止血”的重要手段,因为融资跟不上烧钱的速度最后只会是死路一条。
在爆出裁员消息之前,美菜网上市的传闻就一直不断。
1月12日,有媒体报道称,美菜网计划于今年上半年提交香港上市申请,并已选定投行筹备上市详情;
据悉,美菜网已委聘中金、花旗及野村负责上市事宜,估计集资3-5亿美元(约23.4-39亿港元)。
其实,美菜网传出IPO上市的“风声”已有时日。
早在2019年下半年,就有传闻美菜网新一轮融资失败,导致资金链紧张,但这一消息后来被美菜网CEO刘传军否认。
2020年7月,复星集团前CFO王灿加入美菜网,担任CFO,这被外界视作美菜网上市的前奏。但美菜网随后否认了这一消息,称王灿的加入与上市无关。不过,王灿入职美菜网仅半年时间,便传出了离职的消息。
去年5月,美菜网再被爆出拟赴美IPO,计划筹资5亿美元。知情人士称,美菜网正在与财务顾问就潜在的IPO事项进行合作。
美菜网对此不予置评,不过明显可以看出美菜网着急了!
因为,在近3年来未获得融资的情况下,这家B2B生鲜电商平台已经历了数位高管出走,2C业务卖身经京东未果,多轮大幅度裁员,以及数次转型并不乐观等多次阵痛。
公开资料显示,美菜网于2014年成立,为生鲜食品供应链服务平台,提供餐饮食材采购服务予中国近1000万家蔬菜店铺及餐厅,前年开始为个人家庭用户提供配送服务。
自成立以来,美菜网一直是资本眼中的“明星企业”。
短短四年间,完成8轮融资,累计融资金额近百亿,投资方包括顺为资本、真格基金、高瓴资本等知名投资机构。
其最近一次融资发生在2018年10月,当时美菜网获老虎环球与高瓴资本6亿美元投资,估值超过70亿美元。
然而从那以后,美菜网未再出现新的公开融资事项。如今,美菜网传出IPO计划,是否与近期资金链紧张有关?
美菜网早期凭借资本迅速打开互联网卖菜大门,曾经试图抢占“生鲜第一股”但结果并不尽如人意。
互联网3.0时代,年轻人们不再走进菜市场,传统餐饮供应链地位岌岌可危。资本的目光逐渐投向美菜网这类的新兴餐饮供应链服务商。
新型餐饮供应链行业方兴未艾,迅速由无人问津蜕变成为蓝海。
2020年,国内生鲜电商领域先后有多达14家平台获得融资,融资总额超136.5亿元。
如无意外,2021年的生鲜电商市场将延续2020年被资本追逐的现象。然而,生鲜电商赛道上不断洗牌淘汰,烧钱难题一直未能破解。
究其根本就是,各生鲜电商平台为了抢占市场,开始了最粗暴有效的“价格战”手段;
只要价格足够便宜,就不怕消费者不买账,这就是盛行的社区团购平台模式下的营销逻辑和融资手段。
也是,生鲜电商市场面临的主要难点在于盈利困难,一方面是客单价提升达到瓶颈,另一方面是现有的供应链模式在进一步降低成本上遇到了困难。
就目前而言,生鲜电商赛道还没跑出真正的赢家。
创业从来都是九死一生,特别是生鲜赛道,几乎十死无生!
目前国内有4000多家生鲜电商,仅100家左右盈亏平衡,亏损占到95%,其中有7%是巨额亏损,而最终盈利的仅有1%。
若不是突如其来的疫情,生鲜电商可能猝死得更快更多一些。
2021年下半年开始,裁员、关城、拖欠货款等成为了社区团购老玩家们的关键词。
随着平台的接连倒下,社区团购的大坑最终完全凸显。
因为各大社区团购平台上的货品质量太差,特别是一些蔬菜水果,让用户没有忠诚度,流失严重。靠低价和促销聚集的流量,难以转化为粘性的用户,这成为众多的社区团购玩家的潜在顽疾。
正如阿里副总裁、盒马鲜生创始人侯毅所言,“从价值本身来讲,社区团购并没有倡导价值,仅仅是靠大量的营销调研推动。这种商业模式不能创造真正的商业价值,作为营销手段真的很好,但是并没有创造价值。”
顽疾越来越严重,并没有巨大价值,败北就是时间早晚的问题了。从这点来看,社区团购的洗牌有了第一个,马上就会有下一个。
生鲜电商江湖已经变天了。
2020年疫情影响下,挟着显山露水的高调打法,每日优鲜、叮咚买菜等生鲜电商从不隐讳自己对于更大零售市场的觊觎野心,众多互联网大厂决心重注买菜赛道,生鲜电商无疑成为了最为拥挤的赛道之一。
根据电商大数据库显示,2020年1月至12月,国内生鲜电商发生了13起投融资事件,融资总额超过了136.3亿元,足以佐证这片市场曾经的无比繁荣。
但与此同时,生鲜电商们不断扩大的亏损、跌跌不休的股价,不断被爆出的裁员及停止运营消息,让其模式的可行性饱受质疑,资本的热钱也转变成了“死亡”的加速器。
早在新冠疫情之前,生鲜电商行业曾经遭遇大规模亏损,当时的数据显示,在2016年生鲜电商4000多家入局者中,只有4%持平,88%亏损,且剩下的7%还是巨额亏损,最终只有1%实现了盈利。
而新冠疫情下,居家隔离使得“网上买菜”出现了一波繁荣。但不到两年时间,大批量平台正在加速离场。
同程生活宣布破产、呆萝卜重整失败、松鼠拼拼资金链断裂、宝能生鲜多城闭店、十荟团陷入裁员关闭危机。近日以来,生鲜电商赛道“顶流”叮咚买菜、美菜网也纷纷被爆出裁员传闻……
从风光到撤退,剩下来的生鲜电商还能坚持多久?
各执一词的裁员风波
近日,叮咚买菜、美菜等纷纷曝出裁员传闻。
据媒体消息,最近,脉脉上一名认证为叮咚买菜员工的网友称叮咚买菜在大规模裁员,具体到各业务板块:采购裁员50%、算法裁员30%、运营裁员30%、招聘裁员10%-20%。还有内部员工表示,巅峰时期公司员工数量(包含配送员)高达6万多人,目前只剩6万人左右,少了上万人。
对此,叮咚买菜回应称消息不实、没有事实依据和严谨数据来源,公司个别岗位变动属正常组织资源调整。针对公司减少上万人的传闻,叮咚官方也辟谣称,“这是恶意猜测,叮咚从来没有过那么多的员工。”
除裁员传闻外,叮咚买菜跌跌不休的股价也给了外界一个信号:生鲜电商正在走下坡路,未来充满未知。
成立于2017年的叮咚买菜,在2020年快速扩张,并在营收及GMV方面超过了先于它成立的每日优鲜,2020年其130亿的GMV已经是每日优鲜的1.7倍。2021年6月上市后,叮咚买菜仍坚持一路扩张,截至2021年三季度末,叮咚买菜已有1375个前置仓,较上年同期的711个增加了近两倍。
但随之而来的是履约费用增长翻倍、亏损的不断扩大。虽然2021年叮咚买菜成功赴美上市,但2019年至2021年第三季度,叮咚买菜累计亏损超106亿元。
没有漂亮的成绩单,直接导致了叮咚买菜股价的“一泻千里”,股价从30.04美元一路跌至现在的8.58美元,期间几乎没有反弹。
与叮咚买菜的处境一样,同属赛道“顶流”的美菜网也内忧外患,压力不小。
今年1月,有媒体报道,美菜网在赴港上市前夜,被爆裁员40%,其中一位员工表示,美菜网一直在裁员。此外,原本在北京市王府井银泰商场的美菜网总部,现已搬到北京站附近。去年9月初,美菜网就曾被爆出进行了裁员和业务范围收缩。
不可否认,生鲜电商市场正在经历新一轮的洗牌,其面临的盈利难、客单价低、履约成本居高不下等等难题,已经让资本市场逐渐失去耐心,烧钱换流量的时代难以为继。
重振市场步履维艰
事实上,叮咚买菜从去年开始,已经在主动调整战略重点,叮咚买菜主动调整了战略重点,从规模优先转变为效率优先,进一步显露出其在盈利压力之下的重心转变。
但从目前来看,生鲜电商们很难真正“上岸”。
去年,6月9日,生鲜电商“叮咚买菜”与“每日优鲜”双双向美国证监会(SEC)提交IPO招股书。彼时,每日优鲜、叮咚买菜都处于亏损状态。
招股书显示,叮咚买菜在2019年、2020年,净亏损分别为18.734亿元、31.769亿元人民币。每日优鲜在2018-2020年,每日优鲜净亏损也分别高达22.16亿、27.77亿 、15.90亿。
当时市场猜测,随着兴盛优选、美团优选、橙心优选、多多买菜等大厂猛虎环伺生鲜赛道,并善于运用低价补贴的重兵压境,传统生鲜电商用户面临大量分流境地,与此同时生鲜电商天生模式比较重,从供应链、冷链仓库以及末端,加上扩张带来的成本上升都是生鲜电商迫切寻求上市的重要因素。
但登陆资本市场,也并没有转变生鲜电商深陷亏损泥潭的局面,生鲜电商们集体亏损仍是不可改变的事实。上市的成功并没有带给这片市场多久喜悦,“每日优鲜”IPO首日破发,市值蒸发了1/4。
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陈虎东认为,本质上在于生鲜是一个烧钱的行业,加上生鲜的时效性、后端供应链的匹配、区域性等诸多要求都非常高,所以这个行业虽然整体上现在竞争激烈,但是基本上还没有形成一种高效的盈利模式,要解决的问题非常多。
与此同时,生鲜电商付出了高昂的履约成本,收获到的用户体验提升却十分有限。
生鲜电商至今仍是用户投诉“高发地”。
在2021年“电诉宝”受理的投诉中,根据投诉量从高到低,被投诉的生鲜电商平台排名依次为叮咚买菜、易果生鲜、每日优鲜、本来生活、顺丰优选、盒马鲜生、兴盛优选、朴朴、京东到家、美菜网、Flowerplus花加、十荟团、永辉超市、大润发优鲜。
其中,退款问题、商品质量、发货问题、霸王条款、售后服务、虚假促销、订单问题、客服问题、网络欺诈、网络售假等问题是2021年全年生鲜电商投诉的主要问题。
在确保资金链安全的大前提下,生鲜电商们急需找到体验更好的产品,更优质的供应链,更轻盈的模式、更有效率的组织架构。告别烧钱换量时代,生鲜电商下半场将是实力和细节的近身肉搏,一时懈怠即可能被洗牌出局。
⑶ 共享充电宝也“没电了”
自疫情发生以来,人们的出行、外出聚餐和 娱乐 的次数均大幅减少,绝大多数线下业态受到影响,而殃及池鱼的还有供门店顾客使用的共享充电宝。
仅仅40天,15家共享充电宝企业获得40余家投资机构的融资,融资金额总计为12亿元人民币,几乎是共享单车行业同期时所获融资金额的5倍——这是共享充电宝行业在中国共享经济发展史上的一个高光时刻。
但一片繁荣的景象很快伴随着第一家共享充电宝企业倒闭出局而支离破碎。2017年10月,乐电宣布停止运营共享充电宝业务,并收回所有共享充电宝设备,还提醒用户及时将未提现的押金提现。
此时,距离共享充电宝行业的辉煌时刻仅过去半年,行业尚未进入红利期,便先开始了洗牌期,这个行业也因此引发了大众的集体质疑:共享充电宝究竟是消费者的真实需求,还是 资本方炒作的虚假泡沫?
如果从行业表面发展来看,共享充电宝行业似乎较难摆脱“虚假泡沫”的嫌疑。截至2017年12月,有十余家共享充电宝企业从共享经济的风口跌落,化作 历史 的尘埃。
但如果从行业数据来看,消费者使用共享充电宝的需求又是真实存在的,2021年,共享充电宝用户规模接近4亿人,市场规模接近200亿元,甚至还诞生了一家上市企业。
2021年4月1日,共享充电宝行业发生了两件大事:一是市场占有率超过34%的怪兽充电成功登陆纳斯达克,如愿成为“共享充电第一股”,上市首日总市值为21.29亿美元;二是街电与搜电充电宣布合并,母公司定名为“竹芒 科技 ”,由新董事会共同决策两大品牌的发展战略。
然而时隔一年后,平静再次被打破。
2022年2月,共享充电宝行业因“小电裁员2000人”的传闻被推至舆论的风口浪尖。针对该传闻,小电回应称,公司不仅没有裁员,还在业务形态上有了新的升级,并表示小电今年的业务定位是发展“直营+代理”模式,为此对公司组织架构和岗位进行了调整优化。
共享充电宝企业主要依靠直营模式和代理模式拓展市场。在此之前,小电有超过90%的点位均属直营,而小电谋求转型的另一面是, 共享充电宝企业大多仍陷于亏损泥沼,在融资缺位的情况下,直营模式之重已无法承受。
一位共享充电宝行业观察人士向「创业最前线」表示,拥有商家的点位优势是共享充电宝企业致胜的关键因素, 但由于难以掌握点位的议价权,只能被迫提高给商户的入场费及佣金,因此直营模式下造成的营销费用持续走高最终成为了“盈利黑洞”。 怪兽充电、美团共享充电宝和竹芒 科技 已慢慢摒弃直营模式,转而拥抱代理模式“减负”。
曾经被贴上“伪需求”、“盈利模式单一”等标签的共享充电宝行业,在经历了野蛮生长、洗牌、涨价和转型之后,竟然成为共享经济大潮中的幸存者,但幸存下来之后的日子似乎更加艰苦,积极转型自救或是共享充电宝企业在2022年的主旋律。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手机早已成为生活、工作、购物和 娱乐 等行为的重要载体,与此同时,手机带来用户体验也越来越极致,诸如2K分辨率、120Hz刷新率、1500尼特峰值亮度以及5G等等,但极致的用户体验背后,往往是以巨大的电量消耗作为代价,尤其在交通枢纽、酒吧、商场、景区等需要频繁使用手机的场所,随处可见的共享充电宝因此成为了必需品。
90后互联网从业者徐娉就认为自己患上了严重的“手机电量焦虑症”,在一次因为手机没电关机而坐不了地铁也刷不了电梯的经历后,徐娉一改往日出门从不检查手机剩余电量的习惯, “现在总是会经常看一看还有多少剩余电量,共享充电宝必不可少,紧急时候可以救命。”
“虽然通过手机就能完成很多事情,甚至出门连门禁卡都不用带,但便利的同时也让手机没电成了寸步难行的近义词。”徐娉吐槽道,“尤其是身上既没带现金也没带门禁卡的时候,可能连回家都会变成一种奢望。”
在校大学生于洋也是共享充电宝的拥趸者,其向「创业最前线」表示,由于学校教学楼插座太少,并且宿舍是定时供电,因此通过自用充电宝搭配共享充电宝的方式给手机充电很普遍,“共享充电宝不断涨价,所以使用频率已经不是很高了。但总体而言,共享充电宝还是不可或缺的。”
一个在悄然间发生的转变是,尽管不少消费者仍愿意接受接连涨价后的共享充电宝,但使用场景和使用频率似乎已经变成了应急和低频。
宏观层面的数据可以为之提供一些佐证。根据锦缎研究院公布的数据,在2018年和2019年,中国共享充电宝用户平均租赁时长分别为2.3和2.1小时,租赁次数分别为13.9亿次和15.6亿次。而在2020年,共享充电宝用户平均租赁时长与租赁次数分别为1.3小时与16.2亿次,平均租赁时长明显下滑,而租赁次数增速则明显放缓。
与之相对应的是,共享充电宝的租赁价格正持续走高。 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报告显示,共享充电宝的平均每笔订单价格从2017年的1.3元增加至2018年的2.3元、2019年的4.1元以及2020年的5.3元。
也有消费者不得不忍受接连涨价的共享充电宝。对于常年在外出差的销售人士汪宇而言,共享充电宝能为其带来足够的安全感,“工作需要经常接打电话和拍照,对手机电量消耗很大,共享充电宝曾无数次在紧急关头保证了手机拥有足够的电量。”
但即便是共享充电宝重度依赖者,汪宇也直呼如今已经失去了“共享充电宝自由”,“现在给手机充一次电竟然要十几块钱,不过只要没有涨得特别离谱就会继续使用,毕竟带一个自用充电宝还是不够。”汪宇颇感无奈。
共享充电宝的价格已经超出了消费者的心理承受预期。「创业最前线」走访山东某三线城市的几个商圈后发现,3-4元/小时基本已经成为了共享充电宝的起步价,街电的租赁价格为3元/小时;美团共享充电宝的租赁价格为3-5元/小时;怪兽充电、来电的租赁价格则超过了4元/小时。
“以前时常会使用共享充电宝,但现在不会了,如果因为各种意外情况导致无法及时归还,算下来充一次电的钱比吃一顿饭还要贵,十分不划算。”徐娉认为,共享充电宝价格越来越高已让不少消费者望而生畏,并且严重削弱了用户黏性。
事实也的确如此。来自艾媒咨询的数据显示,中国共享充电宝用户规模从2017年的0.8亿人增长至2020年的2.9亿人,但年增长率却从104.9%降至56.3%,再降至15.6%,用户增长速度明显放缓。
在主流社交平台上,“共享充电宝终于要开始割韭菜了”“趁凉掉之前赶紧再赚一把”“还不如直接买一个”等论调不绝于耳。
一位早已弃用共享充电宝的用户向「创业最前线」表示,价格实际上是消费者感知最为明显的因素,如果共享充电宝企业无法创造出对应涨价的服务,那么涨价一定会导致用户规模大幅缩减。
不过,共享充电宝不断涨价最终引起了监管部门的注意。2021年6月,小电、来电、街电和搜电等企业参加了由市场监管总局价监竞争局会同反垄断局、网监司召开的“共享消费”领域行政指导会。会议指出,目前“共享消费”领域普遍存在定价规则不明确、明码标价不规范等不当行为,要求企业增强合规意识,规范价格行为和竞争行为。
在涨价被紧急叫停后,共享充电宝再次陷入了僵局,而陷入僵局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于,共享充电宝企业的盈利模式极为单一。
以小电为例,其在招股书中指出,目前公司收入来源主要包括充电宝服务业务、充电宝销售及线上线下广告业务。
从营收构成来看,在2018-2020年,小电的充电宝服务业务营收占比分别为97.8%、98.8%和97.3%,其他共享充电宝企业也与小电的情况大致相同,即充电宝服务业务贡献的营收占比均超过了95%,充电宝销售及线上线下广告业务贡献的营收则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因此,共享充电宝企业想获得持续性发展,只能优先在扩大充电宝服务业务的营收上挖空心思,而不断涨价和点位扩张,就成了最直接有效的方式。
“在共享充电宝行业,点位扩张没有什么技巧可言,主要还是靠高额的入场费和佣金开路。”前述观察人士向「创业最前线」表示, “在面对优质点位的情况下,共享充电宝企业付出的入场费能占到成本的40%-50%,像在很多人流量巨大的酒吧和夜店,一年甚至要付出上百万元的费用。”
小电的招股书从侧面反映出了这一现象。招股书显示,在2018-2020年,小电向点位合作伙伴及渠道合作伙伴支付的激励费分别为1.05亿元、7.15亿元和10.13亿元,占总营收的比例分别为25%、44%、53%。其中分成费用分别为1亿元、5.74亿元和7.10亿元,入场费分别为425万元、1.41亿元和3.02亿元。
针对点位的竞争随着美团的入局而变得异常激烈。2020年,美团再次重启共享充电宝业务,依靠620万活跃商家,美团迅速从当时“三电一兽”的地盘中划走了一亩三分地,到2020年年底,其市场份额一度超过了10%。
但即便是美团,也无法一直承受巨额的入场费和佣金,2021年7月,美团共享充电宝业务负责人离职后,33个自营城市点位全部被代理商接盘。
烧钱换取点位扩张的方式显然不具备可持续性,入场费和佣金长期居高不下,大大侵蚀了共享充电宝企业的净利润。
艾瑞咨询《2020共享充电宝研究报告》中提到,在直营模式下,共享充电宝毛利率至少能达到24.85%。而各项成本中,设备成本仅为15.4%,商户成本占据最大头,将近48%。简而言之,共享充电宝企业赚来的钱其中有一半被商户抽走。
面对失衡的盈利模式,共享充电宝企业不得不抛弃直营模式,转而 探索 代理模式拓展市场。 上述观察人士分析认为,代理模式至少有三个好处,一是可以缩减开支,缓解现金流压力;二是可以将运营风险转嫁出去;三是加速渠道扩张和市场下沉。
截至目前,竹芒 科技 和美团共享充电宝均直接摒弃直营模式,走上了纯代理模式的路线,而怪兽充电和小电则是通过“直营模式+代理模式”的方式继续推进,“未来直营模式的占比会逐渐降低,代理模式将成为主流打法。”上述观察人士透露。
不过,代理模式究竟能走多远仍犹未可知,有代理人士表示,“共享充电宝行业的竞争非常激烈,因此给代理的分成越来越低,目的在于压缩运营成本,但同时也挤压了代理的利润空间,代理注定无法长期做下去。”
“无论是直营模式还是代理模式,都无法改变共享充电宝企业盈利模式单一的局面。”上述观察人士认为,“共享充电宝行业的技术壁垒并不高,盈利模式也可以轻易复制,共享充电宝企业想脱颖而出绝非易事。归根结底,除了不断抢占点位外,还需要找到第二增长曲线。”
盈利模式单一是共享充电宝企业的“硬伤”,但另一个更为致命的问题是产品服务同质化导致的各品牌之间没有明显差异。
共享经济风口过去以后,资本方不得不重新审视起共享充电宝行业。一个典型的现象是,自2018年下半年开始,共享充电宝行业很少再有融资事件发生,仅怪兽充电在2019年完成了两轮融资。
深陷亏损泥沼且缺乏造血能力,又失去了资本方的助推,共享充电宝企业寻找第二增长曲线已迫在眉睫。
2021年4月,怪兽充电推出了白酒品牌“开欢”,并利用线下点位资源和用户资源进行推广;在此前的招股书中,怪兽充电还提及要做礼品机、智能零售柜、电子烟、IP玩具柜等,但目前尚未披露这些新举措的发展状况。
小电将目光锁定在了数字营销服务上,其在招股书中表示,小电要与短视频公司进行战略合作,为点位的合作伙伴及其他商家提供短视频及直播营销解决方案,包括组织内容创作者制作短视频及直播广告;提供短视频上传及直播发布工具;向点位合作伙伴提供实时销售咨询服务。
竹芒 科技 则决定在智能硬件领域发力。在搜电与街电合并100天后的“会师大会”上,竹芒 科技 宣布,公司已研发推出了口罩机、AED体外除颤仪一体机等契合新场景需求的智能硬件产品。
在上述观察人士看来,共享充电宝的未来或并不明朗,一方面,虽然共享充电宝企业也在不断寻找第二增长曲线,但目前效果十分有限,新业务难以担当重任;另一方面,共享充电宝行业的模式很重,需要不断投入成本制造设备、铺设设备,随着摊子越来越大,其维护成本和运营风险也会相应增加。
“在我看来,共享充电宝其实不是真正的共享经济,而是硬件租赁。共享充电宝行业很难再有新故事可讲了。”该人士表示。
共享充电宝行业的终局究竟如何或许难以预料,但可预料的是,共享充电宝企业的未来已无关共享充电宝本身。
*注:文中人名皆为化名。
⑷ 拿了腾讯投资,他们还是把项目搞砸了
近日,腾讯有两件事值得关注。
一是,腾讯控股发布了未经审计的第三季度财务报告,各方面的数据一如既往地非常亮眼:财务上,总收入为人民币 1254 亿元,同比增长 29%,其中网游、增值业务增长强劲;二是,腾讯和其他机构联合领投了一家中式快餐品牌「和府捞面」的 D 轮 4.5 亿元融资,这在餐饮业也是一笔巨额投资。腾讯的投资触角向来不分国界、行业,从硬科技到新消费,从金融到教育,都是其囊中之物。
在 Q3 财报中,腾讯的投资 收益 亦十分亮眼,按照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调整后,截至 2020 年 9 月 30 日,腾讯「其他收益净额」为 115.51 亿元,具体腾讯持有的哪些公司股份「赚钱」了,我们不得而知。
根据 IT 桔子数据,截止 2020 年 11 月 5 日,腾讯主体共投资了超过 790 家公司,其中,可能给腾讯带来直接收益的包括众多 上市公司 名单,如哔哩哔哩(B 站)、斗鱼、 京东 、拼多多、美团、58(正在私有化)等;未来将给腾讯带来受益的包括滴滴出行、车好多集团、快手、知乎、喜马拉雅、猿辅导、每日优鲜、喜茶等这些独角兽公司。
不过俗话说「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给将近 800 家公司出资过的腾讯,也有走了眼的时候。
据 IT 桔子统计,被腾讯投资过,目前已关闭的创业项目有 24 个(注:项目宣告关闭、项目超过一年无人运营、产品已下线,项目已完全放弃原有的主营业务转型新业务或新项目、项目被其他主体吸收合并且品牌不再独立运作等以上情况均视为该项目失败和关闭)。我们列出来的这些项目中,腾讯大多是在 A 轮及以前投入的,以领投为主,但单笔投资金额较小,总金融也不到 50 亿元,对于庞大的腾讯投资来讲,确实也是毛毛雨了。
失落的高朋:腾讯弃之,美国「爸爸」Groupon 已没落
高朋网的出身很高贵,他有两个「爸爸」,美国「爸爸」是团购鼻祖 Groupon,中国「爸爸」是社交鼻祖腾讯——2011 年 2 月 28 日中文版 Groupon 团购站「高朋网」正式宣告成立,腾讯和 Groupon 分别出资 5000 万美元(约 3.25 亿人民币),根据当时媒体报道「双方各占 50% 股权」,但其实云锋基金在高朋网组建时也对外宣称过入股投资,三方对于投资占股份额均保持缄默。但无论如何这豪华背景让高朋网的诞生被认为是当时团购赛道的终结者。
回归彼时的中国团购市场——前有声势浩大的窝窝团、拉手网、融过三轮的 F 团,后有刚上线运营一年的「小兄弟」美团网,外加最佳竞对 CP「满座网」(高朋满座),高朋的这一仗也容不得疏忽。
在最初的设计中,高朋网 CEO 由腾讯方面负责担任,运营由 Groupon 团队负责。两个「爸爸」都很强势,股权相对均等、主次不明,历史上这样的合作鲜少成功,也为高朋后来发展留下隐患。
当时整个团购行业处于野蛮生长期,运营模式非常粗放。由于团购券设定的有效期较长,多数用户在线开团购买团购券后并不会及时消费,因而平台上存在着大量「预收款」现金,这其实是一笔负债。但是,许多团购平台将这笔未消费资金挪作他用,最常见的便是投入新的城市用于运营和补贴,以获取源源不断的订单,以此形成一个循环支撑着团购业的高速扩张。
而当时美团网坚持不「烧钱」,不盲目追求扩张的速度,并率先推出「随时退、过期退」的政策,让用户更放心地团购消费券,这也是美团网后来在「千团大战」中存活并异军突起的重要原因。
2011 年 11 月 4 日,Groupon 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融资 7 亿美元,一举成为自 2004 年 Google 上市之后最大的科技业 IPO。
在上市的欢呼掌声中,高朋网有些迷失,并没有审视周围,意识到自己的处境;也没有「放下身段」,像本土团购网站那样「接地气」,运用「地毯式」地扫街推广方式,而是寄希望于腾讯的流量输送和资源整合。
可惜,Groupon 在上市后的一年股价从高位 500 美元一路下跌至 100 美元以下,宣告了团购故事在海外资本市场落下帷幕。而在国内团购网站的竞争中,高朋网的表现也乏善可陈。
2012 年 8 月 1 日,腾讯将旗下自营 QQ 团购业务与 F 团、高朋网进行整合,成立「网罗天下集团」。合并后腾讯持股 30%,Groupon 持股 10% 多,原 F 团 CEO 林宁任新公司 CEO。2012 年 12 月 26 日,合并后的新公司获得 Groupon 和腾讯追加 4000 万美元的投资。
仅仅在半年后——2013 年 7 月,搜狐 IT 就爆出高朋网在一年内有 9 位副总裁离职,公司摇摆,业务动荡。网罗天下集团之后退出团购业。
沉寂 4 年之后,网罗天下集团在 2017 年进行了一次资产重组,腾讯、云锋基金和深圳某科技公司共同再次为其注资,腾讯依旧为其最大股东。官方公告网罗天下新设业务线为项目孵化、投资和垂直电商,但市场上再鲜有其动静。
如今,Groupon 也垂垂老矣,在走向没落的道路上一去不复返,目前股价不到 25 美元,市值仅有 7 亿美元。
腾讯想再拉一把当时的小高朋,也不容易啊。
寂寞的开心网:还记得你偷过的菜吗
从投资方角度而言,开心网也许并不能成为评判腾讯投资失败的一个案例;但从项目本身的角度来说,开心网确实是在被腾讯投资后走向了衰落,最后完全放弃社交业务,且被卖掉了。
开心网定位于白领社交网站,成立于 2008 年,经历过 18 个月时间用户数从 300 人增长到 6000 万的奇迹,曾经引领了全民「偷菜」热潮。如今开心网对 00 后而言是陌生的,再说起这些往事,仿佛过了几个世纪那么漫长。
2010 年是开心网鼎盛之际,也是腾讯在社交领域腹背受敌的一年,开心网(白领社交)、人人网(校园社交)、新浪微博(明星红人、粉丝经济)、QQ 空间(熟人社交)形成了 SNS 的四足鼎立格局。其中,新浪微博兼具社交和媒体属性,与其他项目的定位悬殊。
开心网凭借偷菜种菜游戏爆发,从 2010 年第二季度实现规模盈利,每个月盈利超过 1000 万元,年收入 3 亿元,广告收入占比最大。为了摆脱对广告商业模式的依赖,2011 年初开心网还尝试推出团购服务,但仅运营 9 个月就外包给 F 团运营。
2011 年 10 月,腾讯战略投资开心网,投资金额未透露,据报道约为 1 亿美元。据分析,腾讯重金投资开心网的主要原因是削弱竞争对手,抢占白领高端用户市场,弥补 QQ 人群低龄化的不足以巩固腾讯在社交领域的绝对地位。
在腾讯投资后,第三方应用、游戏开发者可以在腾讯和开心网的开放平台上同步接入和运营其应用,而过度依赖偷菜游戏的开心网在用户被分流后不可避免地走向了衰落。
此后,开心网彻底转型为手机游戏研发公司,创始人程炳皓于 2016 年 7 月离职,退出了公司。2017 年,A 股上市公司「赛为智能」以 10.85 亿元收购开心网运营主体「开心人信息」。
「疯狂老师」不再疯狂:家教 O2O 狂欢下的炮灰
2014 年 O2O 模式大行其道,家教 O2O 领域也刮起了一阵热风,在这前后有一批线上预约老师上门教学的家教 O2O 平台先后成立,包括老师来了、跟谁学、好老师、疯狂老师、轻轻家教、请他教等。
这类项目模式十分接近,且都获得了不错的投资,毕竟给中小学生找家教老师的需求是长期存在过的,只不过互联网平台希望通过更高效的资源匹配方式来解决这个需求。
其中,腾讯连续投资了疯狂老师两轮——2015 年 6 月腾讯独家投资了「疯狂老师」的 B 轮,金额为两千万美元;一年后,腾讯再次跟投了疯狂老师的 1.2 亿元 C 轮融资。那么,腾讯为什么选择的是疯狂老师?
这里有一个关键人物——腾讯高级执行副总裁吴宵光,他创立的微光创投于 2015 年 1 月领投了疯狂老师的千万元级 Pre-A 轮融资,为该项目做了很好的投资背书;在业务模式上,疯狂老师更注重老师个人 IP 的打造,不直接和培训机构合作,也没有完全放开教师的入驻;
在团队方面,疯狂老师创始人张浩从传统 K12 课外培训白手起家,疯狂老师是其在教育领域的二次创业项目,为了弥补自身在互联网产品方面的不足,他还邀请了 PPTV 创始人姚欣加盟,负责产品和技术。
当腾讯提出投资之意时,张浩团队已经和几家知名投资机构在接洽,为此,张浩也要求在最短时间内完成融资。最后,该项目 36 小时商定 Termsheet(投资条款清单),20 天完成尽职调查、协议签署并 close 交割,实属疯狂。
对腾讯互联网基因的「仰慕」,以及腾讯总裁刘炽平的说服是促使张浩接受腾讯投资的重要原因——「腾讯能给疯狂老师带来什么?第一是品牌背书,没有老师不知道腾讯是谁;第二是技术支持,家教 O2O 如果像打车软件一样迎来用户增长爆点,腾讯强有力的技术团队能处理高并发的难题;第三是用户 共享 ,QQ 和疯狂老师的用户群体高度重合,不排除腾讯未来把 2 亿用户群体的端口开放给疯狂老师的可能性」。
目前来看,第一点和第二点都部分实现了。在获得腾讯的加持后,疯狂老师一度走上舆论的风口,成为明星项目。同时在第二次投资中,双方已经有了业务合作。彼时,疯狂老师正孵化直播事业部,并与腾讯达成排他性战略合作,运用腾讯的技术服务支持直播业务,2017 年疯狂老师转型推出「叮当课堂」在线直播课。
不过,随着家教 O2O 行业的转型倒闭潮来临,在沉寂两年后,2019 年 4 月 30 日疯狂老师也宣布停止运营,APP 页面显示:「曾经的疯狂已经谢幕,感谢过往一路的相伴。」
「安卓之父」再创业失败:乔布斯的成功无法复制
除技术专业人士外,大概没有人知道 Essential Phone 这个智能手机品牌,但实际上项目创始人却是 Android 之父 Andy Rubin。安卓被谷歌收购后 Rubin 在谷歌任职,后因性丑闻辞职,同时还拿到了高达 900 万美元的遣散费。离职后,他创办了消费电子品牌 Essential。
牛人背景使得该初创公司备受瞩目,刚成立便获三千万美元 A 轮融资。2017 年 6 月,腾讯、亚马逊 Alexa 基金等参与了 Essential 的 B 轮 3 亿美元融资,投后估值超过 10 亿美元。
Essential 发布的第一款智能手机名为 PH1,无边框、大尺寸、多个颜色可选的设计正是瞄准了高端智能手机品牌苹果、三星,然而该手机在 2017 年的出货量不到 90,000 部,并在一年后(2018 年 12 月)停产。
2019 年,团队又做出了 Project Gem,像电视遥控器一样的「加长版」智能手机,可以单手握持、语音控制,但还没有到量产交付的阶段。在 2020 年 2 月,Essential 旧宣布停止运营并关闭。
随着 Essentia 的关闭,2018 年底公司收购的由 CloudMagic.Inc. 开发的电子邮件管理应用程序 Newton 也将不可用,Newton 因搜索、跨平台功能而闻名,可适用于 iOS,Android,MacOS,Windows 和 Chrome OS。
通过梳理后,我们将腾讯投资失败的项目分为四大类:
第一类,腾讯想切入自身并不擅长的交易领域——腾讯和」Groupon 合作先后投资 1.4 亿美元的团购网站高朋、和教育培训机构新东方的合资公司明日微学推出的智能学习 APP「优答」、地产企业万达合作的电商网站「飞凡网」(腾讯后来退出投资)均告以失败,其中腾讯投入最多的是高朋网。
第二类,腾讯在自身擅长的游戏、社交领域,作为领投方或独家投资了国内外众多相关项目,但有的项目后期因错失移动互联网红利而发展不利:比如因「种菜偷菜」游戏风靡一时的 SNS 网站「开心网」和专注 SNS 游戏开发的「长远互动网络」;还有的项目比较小众,用户规模没有做起来,典型项目有基于地理位置的匿名聊天软件「GeGe APP」、街遇社交应用「谁 APP」、韩国宠物网游开发商「GoPets」等。
第三类,在 O2O 的风口期腾讯跟进了一些投资,部分项目借助 O2O 的声势前期发展较快,但几年后 O2O 格局大变,有的项目沦为了「炮灰」,造成腾讯投资的失手。典型项目包括腾讯投资了 2 次的家教 O2O 项目「疯狂老师」、2015 年获腾讯 B 轮融资意气风发但后来在外卖预定平台大战中销声匿迹的「南京零号线」、手机打车软件「嘟嘟叫车」以及提供公交查询、商户查询服务的本地信息搜索服务商家「爱帮网」、手机点菜 APP「悠先点菜」等。
第四类,其他领域零散项目,比如智能硬件可穿戴品牌「Pacewear」、Android 之父 Andy Rubin 创办的智能手机品牌及消费电子品牌「Essential Phone」。
以上的案例或许可以证明,在新兴市场的投资,并没有所谓的「一招鲜吃遍天」——牛人再创业会失败,曾经成功过的项目会随着时代浪潮的改变而走向失败,在风口上飞起来的项目也会摔得很惨——所以说,再牛逼的投资机构和公司都有看错、失手的时候。
因为项目的成功与否是复杂因素下的综合结果,而「时、事、人」永远在发生变化,机构遵循的投资准则更多是过去的「经验主义」下的复盘总结,或许可以提高其投资成功的概率,但在投资失败这件事上是无法预见且不可避免的。
⑸ ULegal赵小彬:互联网创富新贵的规则帝国
商业帝国的一半价值,蕴藏在规则里。
创始人赵小彬说,ULegal要做最懂行业的互联网法务专家,和所有的合作伙伴一起研究规则的玩法。
赵小彬
前腾讯微信法务团队创始人
江湖人称“马克思“(Marcus)
加入腾讯前在北京德恒(深圳)律师事务所执业,是律师行业与互联网行业跨领域复合型专家。
在腾讯期间先后负责腾讯R线、架构调整后MIG、CDG、WXG业务线法务,主导过PC端QQ、手机QQ、微信公众平台等数十款产品合规,在互联网产品合规有极为丰富的经验。
离职后加入互联网金融行业,在P2P、众筹等产品进行了更新更挑战的合规探索。现自行创业ULegal(有法务)法律服务项目,致力于凭借最懂业务的法律服务优势,给互联网及互联网金融行业领域提供一体化的合规解决方案。
无数明星企业,在创立之初和转型的关键时期忽视规则的作用,导致风险失控,巨大财富流失,甚至轰然倒下!
2014年11月份,西少爷创始人之间因为股权回购的问题闹得不可开交,一家明星创业公司前途未卜.......
2016年7月,冯大辉从工作了6年的丁香园辞职,但多年期权承诺却难以套现,只换来一纸诉讼和一场撕逼……
2016年7月,媒体报道18岁少女王凯歆摔下神坛,神奇百货不再“神奇”,融资数千万的电商平台一夜之间销声匿迹......
2016年4月21日,深圳本土众创空间孔雀机构,由于噪音和粉尘污染严重,导致入驻率从95%降低至50%,资金链断裂,开始拖欠房租,最终被物业公司拆除......
2016年2月3日晚,一起唱CEO尹桑发布内部信,表示由于C+轮融资失败,再加上此前采购大批硬件设备,账上仅有的现金已经用尽,公司无法维持员工工资,于是内部员工在知乎上开撕……
股权分配之痛,期权激励之殇,商业模式不靠谱,劳资关系紧张......创业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这些坑,你遇到过吗?
如果让这些创业者再次出发,大家是否会更重视股权架构的作用?
如果再让你搭建团队,你是否会花好几个星期吃吃喝喝,最后凭哥们义气平分股权? 如果再让你重新审视商业模式,是不是会更重视现金流?
无数个产品新版本发布前夜的辗转反侧,无数个和投资机构见面时的紧张忐忑,无数个海量用户责难时的危机公关,都是因为不懂规则的玩法而让所有努力都付之东流。昨日还是门庭若市资本宠儿,今天却门可罗雀亡命天涯。互联网创富新贵的规则帝国,价值原点对规则最基本的尊重。
ULegal创始人赵小彬从上万个企业客户的样本分析中,总结出一套创业避坑指南手册。
创业避坑指南手册
1 股权架构那些坑
创业遇到的问题,归根结底是人的问题。
三国时期,曹操做的是国企,孙权做的是家族企业,刘备做的是民营企业。现在大多数企业主是缺资源缺资金的刘备,所以初期合伙人的股权设计一定要合理才能长久。
创业公司早期的时候,只有合伙人,所以合伙人之间的利益分配是很重要的。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是很重要的,是项目能够运转下去,能做起来的重要前提。
创业的第一步就是在组建团队之后,合伙人之间如何保证稳定。首先是找合伙人的问题,不是找熟人,而是要找与项目本身相匹配的有经验的人。找到合适的合伙人之后,如何合伙是很重要的点。早期找合伙人是看情怀,长期合伙就必定是利益了。创业初期,必须谈妥的事情就是如何分配利益。可能有的创业团队会说利益不好谈,如果拿到桌面上来分配就会导致创业团队的分崩离析,那么基本可以判断,这个团队本身就是存在问题的。
典型案例一:2016年11月2日,娱乐产业垂直媒体平台“首席娱乐官”微信公众号,创始人因股权分配问题分道扬镳,并在融资过程中产生严重分歧。
典型案例二:2014年7月,明星初创公司“泡面吧”因股权问题从估值上亿到一夜分家。
典型案例三:2012年11月,国内著名餐饮品牌“真功夫”上演股权大战,两位曾是夫妻的创始人反目成仇,
2 知识产权那些坑
早期创业者一般需要思考自己是不是能聚合项目所需要的要素:包括经验积累、团队、启动资金、资质牌照、商务渠道等等,但是往往会忽视知识产权方面的保护,忽视无形资产的积累和保护。
很多人会说中国人历来就不注重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其实不然。中国古代的书画家在每幅作品上都会留下自己的印章,而且或多或少会在画作中留下一些密码以防止造伪者制造赝品。据说唐代画家戴嵩尤其善于画水牛,后来有人拿着一幅作品来找他,说是他的作品。他一看就跟来人说这是赝品,来人很惊讶,因为印章和画作的细节都和戴嵩的真品几乎一模一样。戴嵩告诉来人说你自己看牛的眼睛,那里面有小牧童的影子。
2014年11月27日消息,微信第三方服务商口袋通正式宣布更名为“有赞”,品牌名称由“口袋通”改为“有赞”。查询商标得知,2014年4月4号,起码科技在35类广告推广,42类网站运营的类别中,围绕“有赞”申请注册了8个不同的商标。在2014年5月19日,起码科技又在35类和42类中,申请注册了“口袋通”的中文和拼音商标,一共四个。目前,口袋通官网域名也已切换到youzan.com。据悉,除了更名为有赞,口袋通今日还上线了有赞服务商、有赞分销、有赞联盟三个平台。
2014年11月8日,陌陌向SEC提交IPO申请,拟最高融资3亿美元,在纳斯达克交易所挂牌上市,股票交易代码为MOMO。从以前的“约炮神器”到即将成为上市公司,陌陌还没高兴多久就有媒体爆出其45类的第“11312563”号商标被杭州一家公司抢注,注册商标内容为社交陪伴、交友服务、婚姻介绍等,可能因此遭遇起诉。
公开资料显示,第“11312563”号商标由杭州尖锐软件有限公司申请,申请日期为2012年8月6日,专用权期限为2014年1月7日至2024年1月6日,其适用的商品/服务列表包括4502社交陪伴、4505交友服务/婚姻介绍/计划和安排婚礼服务,4503服装出租等。
针对商标被“抢注”一事,陌陌方面对此不予回应。
典型案例一:2014年12月24日,加多宝与王老吉关于红罐包装的官司有了一个阶段性的暂停。法院判决加多宝向王老吉赔偿1.5亿人民币,同时停止使用、生产、销售所有红罐凉茶包装的产品。加多宝立马上诉,并且开展了一系列的公关。
典型案例二:在2012年12月27号,北京春雨天下软件有限公司,在35类广告宣传,38类信息传送,42类软件编程的类别中,申请注册了“春雨医生”的商标,其中38类与35类均获已得商标权,而42类商标已经无效。2014年7月22日,杭州奇热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在9类APP软件的类别中,申请注册了“春雨医生”的商标。同年,在9月12日,杭州轻快贸易有限公司,在44类远程医学服务的类别中,申请注册了“春雨医生”的商标。而这两个商标,如今还处于审查阶段。至于9类APP类别,在“春雨医生”之前,也有类似“春雨”、“春雨久久”这样的商标申请下来了,虽然“医生”的显著性较弱,但是还是有可能注册下来的。
典型案例三:2016年4月,一南一北两家“稻香村”-苏州稻香村食品有限公司和北京稻香村食品有限责任公司为谁是真的老字号争得面红耳赤。
3 投资协议那些坑
2015年和2016年是投资机构特别谨慎的两年,创投界一片暴雪,创业者大叫凛冬将至,各种缺少现金流的项目举步维艰,很多投资人没有看项目而是处在休假状态。投资机构与创业机构也围绕投资协议拉开撕逼大战。
2015年11月,创业邦杂志这样写道:2011 年,拉手网和窝窝团分别获得巨额投资,估值相当高。而彼时的美团,市场份额根本进不了前3 ,王兴四处寻找投资,却屡遭挫折。因此在和阿里谈融资时,美团毫无谈判权,无奈签了一份让阿里兼具战略和财务考虑的投资协议。2012 年,B 轮拿了阿里5000 万美金的美团一骑绝尘,逐渐成为团购老大。从此也给美团未来的发展埋下了隐患:阿里退出或者留下,都会给美团极大的伤害。
阿里留下的隐患:阿里的投资一直具有很强的战略考虑,美团发展越来越好时,阿里一直希望扩大增资来控制美团。事实也是,在美团的C、D 轮融资中,阿里一直跟投,行使优先权,并对后续投资方的选择上享有话语权。对于阿里的各种限制和干涉,美团的高管曾公开表达不满。
阿里退出的伤害:2011 年阿里投美团时,美团估值3 亿美元左右,现在美团已跻身百亿美元俱乐部,从账面看有几十倍回报。若阿里完全退出,可一次性拿走10 亿美元的资金,这是美团无法承受的。新一轮其它潜在投资方也同样不爽!
典型案例一:2015年3月,智能硬件公司星聚科技CEO陈戈在朋友圈吐槽,称其投资方洪泰基金没有在正式投资协议规定的20天内打款,并指责其是“一家没有信用的不靠谱基金”。
典型案例二:在匿名投资人评论网站Uppers上,一位创业者讲述了自己和玉复合投资基金创始人之间的故事:第一天见面融资额被砍掉20%,第二天见面融资额又被砍掉20%,第三天见面融资额再次被砍掉20%......
典型案例三:2008年,俏江南创始人张兰引入了国内知名投资方鼎晖投资。鼎晖以2亿的价格换取了俏江南10%股权,并与张兰签署了对赌协议,如果俏江南不能在2012年实现上市,张兰则需要花高价从鼎晖投资手中回购股份。由于俏江南上市受挫后,鼎晖投资要求张兰按对赌协议高价回购股份,双方发生激烈矛盾冲突。最终张兰出局。
创业维艰,无论是从0到1,还是从1到100,创业者都需要持续多年付出巨大的心力和智慧,希望ULegal的《创业避坑指南手册》能够帮助企业主,在创业之路上持续健康发展,无论是专业法律服务,还是行业规则玩法,Ulegal都愿意和小伙伴们一起成长。
⑹ 国际化战略5P战略模型
明茨伯格为了让人们能够更加清晰直观地理解战略的概念,将其概括为5P:
计划(Plan)
谋划(Ploy)
模式( Pattern )
定位(Position)
观念( Perspective)
换句话说,明茨伯格利用5P多维度地诠释了战略,充分展现了战略的丰富内涵。下面我们便从明茨伯格提出的5P出发,对战略进行解读。
战略是一种计划,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地制定行动纲领和解决问题的法则。它是企业在开展经营活动之前就事先拟定好的关乎企业长远发展方向、发展规模、发展途径和服务范围的计划。比如,企业在洞察到市场先机后所拟定的产品计划就属于“计划”,这一层面的战略。
战略是一种谋划,是在竞争博弈中威胁和战胜对手的工具。它可以使竞争对手处于不利地位或受到威胁。比如,常见的价格战就属于:"谋划"这一层面的战略。
战略是一种模式,是企业为实现基本目标而展开竞争、进行资源配置和建立竞争优势的行为路径和价值创造方式。企业通过哪些活动能够创造出满足顾客需求的产品,如何安排这些活动,都属于“模式”这一层面的战略。同时,我们也可以将模式理解为企业相对固定的行为方式。
战略是一种定位。企业在进驻市场前首先要明确自己在市场中所处的位置,并据此进行合理的资源配置,以形成可持续竞争优势。比如,小米“为发烧而生”的定位就清晰地传达出产品的目标客户是手机发烧友。这休现了“定位”这一层面的战略。
战略是一种观念,是指企业形成了对客观世界的固定认知方式。它是企业的价值观体现,也是整个组织成员共同的期望、认知、理想、信念和行为方式的体现。比如,谷歌长期坚守的信念是“工作赋予挑战,挑战带来快乐”,这一信念便属于“观念”这一层面的战略。
基于上述介绍,我们借助明茨伯格的SP战略模型加深了对战略概念的认识,增强了对战略规划全局性的理解,并明确了企业在进驻市场前应该如何从战略的5个方面进行考量,以完成符合企业最高利益的战略规划。然而,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我们要善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今时不同往昔,海外市场风云变幻,各经济体之间的关系也逐渐由竞争转变为竞合。我们置身于不同的海外市场中,应意识到以往成熟的战略体系可能已过时,如今的战略体系被赋予新的内涵和价值。尽管明茨伯格的SP战略模型仍然能够指导企业家在国内市场的经营管理上取得成效,但从SP出发制定的国际化战略极有可能让企业陷人进退维谷的境地。
以新能源 汽车 特斯拉进驻中国市场为例,说明为何单纯使用明茨伯格的SP战略模型制定国际化战略已不再是最佳选择。特斯拉问世后,其在美国本土市场的生产、销售与竞争均有清晰的计划、主动出击的竞争谋划、成熟的商业模式、高端的定位,以及绿色环保的观念。通过如此全面的战略的制定与实施,特斯拉在本土市场上大放异彩。由此可见,明茨伯格的SP战略模型具有卓越的前瞻性、适应性和有效性。
然而,特斯拉自2013年进驻中国市场以来,其销售量持续低迷。特斯拉管理层照猫画虎,将针对美国市场制定的战略直接运用于中国市场,导致产品的实际销售量与此前预测的每年1万辆的销售量相去甚远--2014年特斯拉的在华销售量只有2499辆。虽然2015年特斯拉的销售量增加了48%,达到了3690辆,但这还不到2015年特斯拉全球销售量5.05万辆的8%。
相较于刚亮相中国时所受到的热捧,特斯拉很快便水土不服,在中国市场的销售陷入僵局。由于许多人把特斯拉看作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因此他们购买特斯拉并非出于对其性能的热爱或对其环保观念的认可。特斯拉非但没有在中国市场站稳脚眼,还被充电和毁单等问题所累,导致销售停滞不前。特斯拉在中国市场的销售停滞不前,管理层难辞其咎。为了深入分析特斯拉战略困境,我们采用明茨伯格的SP战略模型,从五个方面剖析特斯拉在实施国际化战略过程中凸显的五大问题。: 一是宏伟计划难落地。中国电力工业的落后和新能源发展的滞后,导致建造充电站成为特斯拉向前发展的阻碍。另外,充电难、充电桩与产品的不兼容或充电车位被燃油车占用等问题都制约者特斯拉的在华推广。
二是多方谋划无成效。中国车企对开放专利计划不以为然。自2014年6月特斯拉高调宣布开放专利以来,各种"阴谋论"“阳谋论”的说法满天飞。很多国内的新能源 汽车 生产企业冷眼旁观、不为所动。另外,特斯拉常成为市场竞争的焦点。例如,保时捷、沃尔沃等传统车企,纷纷推出豪华新能源 汽车 ,其中不乏对标特斯拉的车型。
三是商业模式难融入。特斯拉在中国市场的战略实施并没有做到因地制宜。特斯拉对其传统的纯直营模式十分有信心,并在全球推广美国的成功商业模式。因此,特斯拉没有采用中国的4S店模式,甚至雇用了一些思想落后、驾驶特斯拉熟练度低的中年员工和没有驾驶经验的年轻员工承担销售职责,结果是售后服务和客户休验极差,进而影响了特斯拉的销售。四是原有定位不变通。特斯拉中国团队本想趁“双十一”之际,在天猫平台尝试售卖新车型Model s,以拉动特斯拉在中国地区的销售量,同时减少因毁单而带来的库存压力。然而,如此接地气的营销策略却被总部叫停,因为这种借势营销有悖于“只靠客户口碑传播、不做任何付费投放”的定位。...五是目标客户不买账。部分中国人的环保意识还不够强,高昂的定价表明特斯拉面对的目标人群只能是经济实力较强的高端人群,而这些人中的多数宁肯加价去买一辆大排量、内饰豪华的进口车,也不愿以同样的价格买一辆零污染、零排放的新能源 汽车 。更令中国客户恼怒的是,特斯拉在2019年3月降低了多个主打车型的销售价格,中国地区在售 汽车 的降价幅度很大,一度达到30%。这触犯了中国特斯拉车主的底线,因为中国特斯拉车主愿意以高昂的价格购买特斯拉的一大动机就是其奢侈品定位能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如此大幅度地降低中国地区的特斯拉销售价格,说明特斯拉对目标人群的定位不够准确。可见,在制定国际化战略方面,明茨伯格的SP战略模型仅仅起到了引导作用。我们应把握时代的潮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不断为经典战略注入新要素,使其更加丰满,对企业实践更加具有指导意义。
因此,一个更适合企业国际化发展的新5P战略模型。
PEOPLE
PARTNERSHIP
PREDICT
PLASTICITY
PLURAL-CULTURALISM
新SP战略模型可以帮助企业在走出国门前对自身的优势、劣势以及即将面临的威胁和机遇有一个清晰的认知,做好全方位的准备。新SP战略模型能帮助企业实施以人为本、重视合作伙伴、强调预测、增强可塑性、兼容多元文化的全方位发展战略。新SP战略模型能引领企业 探索 出具备前瞻性的国际化战略发展路径,帮助企业从国内走向海外,从优秀走向卓越,最终实现基业长青。
从计划到人
德鲁克认为,人不等同于数据,不能将人数据化。尽管数据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事物的发展规律和变化趋势,并对指引企业发展有战略性意义,但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数据毕竟是冷冰冰的存在,而人却是活生生的个体。仅靠制订计划并不能保障企业的成功, “人”才是企业取得成功的最关键要素。企业是由个体组成的大家庭。如果企业想让员工真正融入集体,就必须将对员工的人文关怀放在首位。同时,管理者也应当学会转变自身的角色,做好企业员工的服务者。此外,顾客是企业服务的对象,为顾客提供良好的服务是企业的立足之本。顾客满意是顾客购买意愿提升的前提,也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因此,如果企f():业想实现长足发展,就必须在给予员工人文关怀的基础上,充分了解顾客的心理,针对顾客的特点为顾客提供独具特色的服务。事实上,企业在国际化进程中,经常在还未打人市场前就铩羽而归,究其原因并非是对数据的误解或统计分析的失误,而是对人这一关键要素的忽视。在变幻莫测的全球竞争环境下,一成不变的计划并不能为企业带来成功,获得人心是企业抵御风险的资本。换句话说,在国际化进程中,缺乏人文关怀,忽视人的重要性,往往会对企业造成致命的伤害。
福耀集团在进驻欧美 汽车 玻璃市场的过程中不断调整自身战略,强调人的作用。在国际化进程中,福耀集团面临一个很大的挑战-国外的人力成本为国内人力成本的8倍。同时,受欧 美文 化影响,福耀集团管理当地员工的难度较大。因此,这就对福耀集团的人员管理及激励制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福耀集团对人才管理模式进行了宏观把控,并合理配备当地人才-一方面,利用中国员工的技术优势;另一方面,发挥当地员工的优势,建立福耀集团的生产团队,并不断加强员工语言、行为准则等方面的培训,加速员工之间的融合。以上案例说明,人在企业国际化进程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以人为本将是企业国际化进程中的重要一环。
从谋划到伙伴关系
明茨伯格认为战略是一种谋划。谋划的目的是通过虚、实策略的结合战胜竞争对手。然而,在当今投资贸易自由化和全球经济一体化高速发展的时代,国际化战略更多地体现为竞合关系而非竞争关系。贸易并非是一场零和 游戏 ,贸易需要参与方通过各自的比较优势实现多方共赢。因此,在这个全新的、以共享为特征的时代,构建伙伴关系和维系信任远比打败竞争对手更重要。
1994年,沃尔玛进驻巴西市场。沃尔玛通过率先降价的方式与早在1975年就进驻巴西的家乐福展开了价格竞争。可想而知,结果必然是“伤敌一干,自损八百"。因为家乐福与其他同类企业也相继发布降价公告,结果引发了一场价格大战,最终沃尔玛惨败。无独有偶,从2014年开始,滴滴与优步之间的补贴战如火如荼。有人认为,滴滴一年的损失约为40亿美元。而且,双方都通过融资为这场补贴战补充"弹药",进一步“扩军备战”。还有人认为,滴滴与优步的总融资已超过300亿美元,相当于美军的第一次海湾战争总费用的1/3,如果它们用这笔巨额资金共同挖掘更大的市场空间,完善硬件与软件,提升客户的产品体验,那么最终一定能实现双赢。
国际竞争绝不是一场零和 游戏 ,相反,它是促使企业通过国际合作发挥协同效应的团队 游戏 。值得注意的是,团队通过协同合作创造的价值往往不是叠加的,而是指数级增长的。中国中车与南非合作方共同开发非洲市场。中国中车从中国采购无法在南非生产的关键部件,再将其运往南非;并在南非设立工厂,生产其他部件,如转向架、电缆、管路等,然后进行机车组装和调试。中国中车的这种做法一方面为南非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刺激了南非经济,另一方面也让自己获得了低成本竞争优势。这种伙伴关系思维,成为中国中车打开非洲市场的第一步。”把竞争者当伙伴的思维转变可以帮助企业减少陌生环境中的竞争对手,赢得发展空间。
从模式到预测
明茨伯格认为,战略是一种持续行为。作为已成坊实践过的战略,其模式有助于企业在行动上保持一致性,能避免企业因 探索 新路径而遭遇失败。企业可以通过在新进驻的国内市场中复制模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种在国内市场复制模式的方式可能是极具指导意义的,因为国内各个地方的市场环境往往是相似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水平、文化背景均大同小异。然而,如果企业不做任何前期调研就将这种模式运用于海外市场,就会遭遇惨败。例如,麦当劳希望通过“汉堡、薯条、炸鸡”这套成功的销售模式,将西方餐点引入中国市场,并改变中国人的饮食习惯。进驻中国市场后,麦当劳可谓红极一时,受到中国客户的追捧。然而,随着中式快餐的迅速崛起,麦当劳的竞争对手日益增多。面对激烈竞争,麦当劳并没有像肯德基那样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如肯德基推出了符合中国人口味的中餐产品),因而遭受了巨额损失。
相比之下,《王者荣耀》取得了令人嘱目的战绩。据2017年10月的官方数据,在 游戏 品类中,无论是下载排名,还是收人排名,《王者荣耀》都稳居App Store (应用商店)排行第一。
《王者荣耀》针对海外玩家的需求,重新对 游戏 画面进行了美术设计,呈现出完全不同的画面效果。《王者荣耀》还根据不同文化背景,变更了 游戏 的原有人物设定。在北美市场,《王者荣耀》中可操控的 游戏 人物不再是中国的 历史 人物,而是精灵、巨石魔、恶魔法师等人物。在进驻日本市场前, 《王者荣耀》也根据日本的 历史 文化背景为英雄的外观增加了设计细节,使其更符合日本客户的喜好,从而赢得了日本玩家的喜爱。针对伊斯兰国家的市场, 《王者荣耀》删除了色彩饱和的 游戏 背景,替换为客户所能接受的 游戏 背景。《王者荣耀》的这些举措令其海外版本改头换面,给客户带来了全新的 游戏 体验。《王者荣耀》因对新进驻市场进行预测而取得成功,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新5P战略模型确实能为企业带来价值。
国际化战略得以实施的前提是,企业做出了产品能被海外市场接纳的预测。管理者们需要通过对当地政策的解读、对当地市场环境的研究,以及对当地消费习惯的分析,来对企业能否成功进驻当地市场做出预测。预测和模式之间的差异有助于解释沃尔玛前首席执行官李·斯科特遇到的问题。,沃尔玛曾离开阿肯色州,到达600英里以外的亚拉巴马州,以期开拓新市场。沃尔玛还聘请了一名专员来研究新市场,但并未对开拓新市场有任何帮助。事实证明,沃尔玛的原有商业模式并不适用于亚拉巴马州的快消市场。
从定位到可塑性
明茨伯格认为,定位是制订计划、选择模式以及形成观念的前提,是组织适应外部环境的力量-组织的现有资源与外部环境相匹配,从而使组织能够选择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路径。
正如“竞争战略之父”迈克尔·波特所指出的那样,定位是制定战略的关键所在。也就是说,企业要选择一条自己最擅长的、具有独特风格的发展道路并坚持下去。但就国际化战略而言,我们认为可塑性也是企业必须具备的重要特质。在这一过程中,企业具备适应环境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固守已有定位只能让企业忽视当地市场的需求,最终与机会失之交臂。以德国机械类产品为例,德国机械类产品的质量有口皆碑,堪称世界一流。但高品质的定位却未必能够成功迎合海外市场,因为并非所有客户都追求高品质,如有些市场中的客户追求的是廉价。
克虏伯震雄塑料 科技 有限公司没能成功开拓中国吹塑机市场,恰恰证明了定位的重要性。这家德国公司拥有一流的生产技术和设备,但产品的中档定位使其价格不具备丝毫优势,其产品自然也在中国水土不服。与那些具有同样性能而定价只有几十万元的中国本土吹塑机相比,一百多万元一台的吹塑机自然无人问津。
相比之下,中粮在巴西的表现就可圈可点。中粮自2014年进驻巴西以来,已在巴西拥有2个码头、12座筒仓、1家转运站、2家大豆压榨厂和4家糖厂,中粮对巴西直接投资存量近50亿美元。此外,中粮在巴西的谷物油籽经营量超过800万吨,粮源合计740万,仓储能力达181万吨,大豆和玉米种子业务也已占据巴西市场份额的14%。可塑性是中粮的成功秘诀。中粮在巴西的业务定位并没有简单地复制国内市场的“从田间到餐桌的一站式产业链条”的定位。中粮将巴西作为中转站,自建工厂并生产大豆、谷物油、食糖等初级加工品,再转销到国内和其他国家。转销原因是巴西拥有丰富的农作物资源,中粮以此为基础生产、加工的产品在巴西本地市场的竞争力不足。
由此可见,具有可塑性的国际化战略可以根据外部环境做出自我调整。企业只有结合已有优势,迅速在新环境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才能争取到更多的主动权。在中国制造走向海外的 历史 中,海尔无疑是领先者。海尔进驻美国市场后,迅速地改变了产品定位,并从小型产品入手,主推放在宿舍和办公室的迷你冰箱。这一战略使海尔在美国市场获得了重大突破,同时也避免了与竞争对手-通用电气和美泰克的正面冲击。
从观念到多元文化
明茨伯格认为,观念不仅能影响企业的选择,还能让企业与世界联通、感知世界并向世界提供反馈。作为企业感知世界的一种方式,观念有助于定义企业文化。一个成功的国际化企业需要的不是单一观念,而是多元文化。多元文化能使企业全面融入海外市场,并更好地对当地员工进行授权。然而,许多跨国企业在进驻海外市场之前没能全面洞悉当地的消费文化、价值理念和法律制度,因此屡屡碰壁。
例如,中国法院裁定美国New Balance不仅不能再使用“新百伦”的中文标识,而且还要赔偿原告500万元。美国NewBalance因没有事先了解中国对知识产权的定义有别于西方国家的事实,而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相较之下,华为则擅长在西方思维模式下处理海外的企业事务,更看重西方的法律、产权和契约精神。2010年7月15日,华为与摩托罗拉终止了长达十年的合作协议。摩托罗拉率先提出诉讼,状告华为窃取其商业机密。但结果出乎意料,在这场战役中,华为选择正面迎战,以摩托罗拉向诺基亚西门子出售网络设备为由,将摩托罗拉与诺基亚西门子同时告上美国伊利诺伊州北方区法院。尽管双方最终和解,但这一反击被《华尔街日报》评价为“中国第一次以知识产权为武器反击西方"。然而,同样作为手机生产商的小米就因缺少这种观念而被送上了印度法庭当企业实施国际化战略时,应充分尊重多元文化,并运用逆向思维实现创新。诺基亚通过开发一款5美元的超低价手机,成功地占有了印度市场60%的份额。诺基亚根据客户需求为手机添加了各种功能,如印度农村地区的电力很不稳定,因此诺基亚为农村客户提供了有手电筒功能的手机。诺基亚非常清楚地看到了这种需求差异,特别是功能差异,并以十分优惠的价格创造了一种符合实际需要的产品。这充分说明多元文化对企业实现国际化的重要性。
我们再回过头来看一看特斯拉在中国遇挫后,是如何运用新SP战略模型做出一系列调整的。首先,特斯拉意识到了人的重要性,人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因此要让人走在市场计划的前面。于是,特斯拉开始全力建设充电设施,并任命有丰富项自经验的朱晓彤为中国区总经理。其次,特斯拉意识到了合作的重要性。在中国,没有政策支持的项目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特斯拉必须与政府展开密切合作,并争取更多的第三方力量支持。再次,特斯拉深入了解了中国客户的特点,充分发挥了预测这一要素的价值。特斯拉为中国客户推出了一系列特色服务,如“空中升级” “远程诊断” “零保养” “二手车回收”等。此外,特斯拉为产品的定位增加了更多可塑性,使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更加具有灵活性,可以根据大环境的变化,不断对自身产品特性做出调整。特斯拉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也曾多次表示,特斯拉会在中国设立工厂和研发中心,实现本土化生产并降低售价,让更多中国客户买得起特斯拉。2018年7月10日,上海迎来了有史以来最大的外资制造业项目-特斯拉超级工厂。最后,企业文化因多元而绚烂。特斯拉开展了一系列环保公益项目,试图通过这些环保公益项目为新能源 汽车 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增强客户的环保意识,帮助客户形成符合环保理念的消费习惯。我们有理由相信,特斯拉基于新SP战略模型的布局和调整,将重塑全球新能源 汽车 的格局。
总结一下:新旧5P:
从计划(Plan)到PEOPLE
从谋划(Ploy)到PARTNERSHIP
从模式( Pattern )到PREDICT
从定位(Position)到PLASTICITY
从观念( Perspective)到PLURAL-CULTURALISM
新SP战略模型可以帮助企业在走出国门前对自身的优势、劣势以及即将面临的威胁和机遇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⑺ 内容创业的春天来了,撸起袖子加油干吧!
文:刘 璐
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留美经济学博士
长篇都市财经爱情小说《楼市与爱情》作者
知名财经评论人
=================
三月的北京,阳光明媚。含蓄一点的人,还穿着大衣;而性子急一点的人,则已经单穿上了衬衣甚至短袖。
徐静蕾当年当博客女王的时候,肯定想不到日后有一天个人的内容创作,会以星火燎原之势,席卷神州大地。
羞涩的笔者
随着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人们每天打开各种平台的app,跃入眼帘的是满天飞的段子手、鸡汤大师、八卦天后……总有一款适合你!当然,垂直化的洋溢着行业智慧的深度文章,则更是发展的重要方向。
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笔者经常静静地思考人生。很多年前,当笔者还在北京上新东方的时候,看到简陋教室的墙上写着“在绝望中寻找希望,人生终将辉煌”的经典校训,当时笔者就心想:这碗毒鸡汤我喝了!然而真实的情况是:如果笔者当时不去上新东方,GRE不考那接近满分的分数,也不出国读书,而是早点去京沪深找一份工作,并在当地的好位置买一套学区房,那也许现在身家也应该有小半个亿了?所以不要看不起段子手,因为人生本身就是一个段子。
人生有很多种模式。显然笔者在上了新东方之后选择了hard模式。
话说回来。内容生产,俨然已经成为了一种全新的经济形态。低碳、环保、节能、零污染,也不会像传统的经济拉动措施那样要么宽松货币、要么上马大规模的基建项目。平台们和作者们之间的良性互动将会促进这个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并创造出巨大的经济价值,更不要提对解决就业的潜在巨大贡献。不论是生产快餐式的碎片化阅读小品,还是深度的行业解读精品,都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相比于传统的经济行业来说,内容生产完全就是一个凭空新造出来的行业,是一个全新的经济增长点。
平台群雄逐鹿的尘埃还没有落定,而内容为王的时代已经开启。
恰如两会后北京那明媚的阳光,内容创业的春天来临了。平台的技术很重要,发布的渠道也很重要,但这个新兴产业最为关键的核心竞争力,还是大量的优质原创内容。
正在进行内容创作的小伙伴们还等什么呢?撸起袖子加油干吧!
- 完 –
⑻ 山西大同传销4万4是什么模式
揭秘山西大同4万4,2万2分享经济平台骗局!
本人是2021年4月底被亲戚邀约去往山西大同考察所谓“分享经济平台”的。因本人创业失败加上不善理财,在近几年内被各种网贷和信用卡逾期所累,负债累累,急于寻找短期内翻身机会,反正吃住行程有人负责掏钱,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欣然前往。
到了大同平城区御河边上的一处住宅小区内,有人负责接待,安排食宿,还很贴心的说因为舟车劳顿表示早早休息,养好精神,第二天开始考察。
第二天早早起来已经有人为你做好了早餐,泡好了热茶,说实话,我在家都没有享受过这样的照顾,一时间有点感动,觉得这里的人真特么的好啊!吃饭的过程中来自不同城市的陌生人之间会在所住房间的”家长“引导下快速的互相介绍认识、寒暄,聊一聊家长里短,个人际遇,这中间会有”推荐人“引导话题,让谈话参与者诉诉苦、交交底,共同抒发一下挣钱不易、实体难做(受所处地经济环境和疫情影响,小个体生意难做确实是实情)、负债难偿、被逼无路、投资被割韭菜的不平抑郁之气,然后就会从门外走进来一位分享者,讲述自己如何艰难,背负偌大债务,在这里如何通过积极进取赚取到了巨额的财富,现在已经顺利的清偿了自身的债务,觉得这个行业确实能够快速有效的赚钱,愿意把这个机会分享给在座的每一位愿意重新起航人生创造伟大价值的人,说到动情处,眼泪吧嗒吧嗒的。我遇上的那位分享者大姐已过花甲,声称自己的儿子因为网贷和信用卡逾期并且参与社会上小额贷款公司融资被骗,负债百万,卖房离婚还被追究法律责任,惨不忍睹,做母亲的不忍看见儿子受苦,以六旬高龄不畏艰难,不顾家人反对,毅然决然地投入到这里的事业当中,目前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收益,帮助儿子偿还了几十万的欠款,她还要继续做下去,直到帮助儿子全部还完欠款才肯罢休。
听完了“前辈”的分享,与座者大多数会深有同感,并对这个“分享经济”项目产生极大地了解欲望。这个时候,就已经到了午饭时间,新来的人这里听着“前辈”分享,那边厢“家长”已经开始了午餐的制作,虽然都是家常便饭,但会让你感到温馨和舒适,尤其是对像我这样几年来一直深陷债务危机无法自拔,惶惶不可终日心理极度焦虑的人来说,这样的环境和氛围是可望而不可求的。看到这条回答的人如果和我有一样的经历,我相信你会理解我当时的感受。
好了,吃完午饭,大家集体休息,下午就会有“家长”或者“讲师”来给大家做第一次的“分享经济平台”赚钱模式讲解,下面,我会把我所闻所见详细的给大家做一下讲述。
讲师上台,白板笔书“分享经济”四个大字,然后讲解什么是“分享经济”的时候,会带出李克强总理提出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词条,并强行加载在“分享经济平台”的概念之中,借以表明这项事业是国家政府高层提倡和推崇的,正义性满满。接着告诉你,这项事业在前进的过程中始终坚持“公平公正公开透明,自觉自愿”的原则,把自己和新闻中报道的那种传销区分开来,表明自身的合法合理性,是通过固定模式的运作,对资金的二次分配来达到赚钱的目的。可不像传销那样,就是单纯骗你的钱,还可能对你的人身及财产造成伤害,在这里,没有人限制你的人身自由,也不强制你加入,你听完以后觉得好你就干,觉得不好你就离开,也没有人会说你的不是,真的是诚意满满啊(笑脸)!
重点来了,→怎么赚钱?
首先是你想加入进来,先交保证金2.2万元,告诉你保证金的意思就是保本,会通过岗位工资的形式发放给你,实现项目保本的承诺,所以,我们没骗你的钱哦,你想说我们是传销骗钱,不成立。(哈哈哈...)在这个模式中有五个岗位,分别是“发展层→A→B→C1→C2”,各岗位之间是递进关系,并通过一个等式“2.2万=A(3000)+B(4000)+C1(5000)+C2(10000)”来告诉你,你的保证金都被你所在的“盘面”中的上级用于发放岗位工资了,分光了,所以平台里面没有资金沉淀,是归零的。前几年做过传销和直销(安利、仙妮蕾德、瑞倪维儿、安化黑茶等等多的数不胜数)的人对这一块极为敏感,因为他们以前做直(传)销发展团队的时候不可谓不努力,做事不可谓不用功不投入,但是都被总代和厂家拿了大头,而且还面临着上线卷款的风险。我本人因为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过直(传)销,当时听到这的时候还不是很明白为什么要强调“资金归零”这个要点,后来跟亲戚(深耕直、传销事业十几年,遍体鳞伤)以及其他新人交流以后才知道,来这里的人80%都是以前参与过各种“销”的,遭遇卷款被骗和被割韭菜不在少数,都是因为资金沉淀和“金字塔尖”的存在,导致利益分配的不合理。所以,这一点很对这些人的胃口,消除了对资金安全的顾虑。
第二,开始讲述团队建设的原理,采用“2的倍增”进行层级划分,也就是1变2,2变4,4变8。在一个盘面里面只有一个最高位置C2,管着2个C1,4个B岗,8个A岗,16个发展层(新人),工资怎么发放呢?发展层每进来一个人,要交纳2.2万保证金,这个钱就会按照前面那个等式,每个岗位都会拿到相应的工资,所以,A岗会拿到2次3000元,B岗会拿到4次4000元,6000+16000,是不是你已经回本了?如果你到了B岗还没有介绍新人加入进来,那不好意思,“行业不养懒人”,拿着你的2.2万回家吧,我们不骗你,真的保本哦,不伤人不伤己,多么友善公平。那么你看着C1拿8回5000,C2拿16回10000,一共20万,你眼热吗,向往吗,心情激动不?好,既然你心动了,眼红了,那么我告诉你这20万怎么赚——介绍2个新人进来交钱就行,就这么简单!困难吗?谁还没有几个亲戚朋友,互相分享一下,轻松拿到20万,还有这么好的事情吗?在这套模式里,对于人性的拿捏还真是让人佩服。当你到了C2拿到了20万的时候,你就会“成功出局”,这个盘面里的所有人和事就不再和你有关系了,还想赚?那就趁着还没有出局的时候,多多的介绍发展层进来,这就是网上和对外宣称的那句话:分享一个人,你就有了10万元资格!诱惑性太大了!
第三,开始给你讲怎样分享新人加入进来以及消除你的开拓顾虑。你看,你自己加入进来,你的钱给ABC1C2发了工资,分享给了他们,帮助了4个人,那谁来帮助你呢?不要急,你所在盘面里还有8个A,4个B,2个C1,1个C2,加上和你同处于发展层的其他15个人,一共31个人一起来帮你发展新人,推你向上升级,温馨不?友善不?还有啥想不开的,还有啥借口不努力抓紧时间分享的,这是在“排队挣钱(家长和前辈的口语)”,你不努力不积极,别人就会占了你的位置。这里用表格给大家直观的展示一下
图表无法显示,有兴趣的可以按照我说的人数和层级自己画一下
模式讲解到这,基本上重点和要点就讲完了,然后还会煞有介事的讲一些所谓的行业亮点和管理规则,总之就是补充说明这项事业是公正的、光荣的、伟大的、能让你快速赚到钱的,赶紧把你的那些保守思想抛开吧,都什么时代了,挣钱才是硬道理,来这里,听我们的话,赚到钱没问题之类的巴拉巴拉,就不在这赘述了。
第一遍听完了,你会觉得这个模式太好了,简直就是傻瓜都能挣钱的模式,开始激情澎湃的构思着自己要去发展谁谁谁,发展一个人就是十万,简直快乐的不要不要的,百万财富指日可待,还有比这更让人着迷疯狂的吗?不要急,“行管会(行业自治监督管理名称,其实就是几个C2装模作样)”会安排另外一位“讲师”再给你讲一遍2.2万模式,只不过第二次就会换一位“资深”讲师带着讲解6.8万的“大盘”,“小盘的几十万只是让大家脱贫,只有进入到大盘里面,才是真正的致富”,然后给你讲解“3的倍增”模式下的千万元致富计划,天哪,听完以后,你会觉得比尔盖茨也不过如此,马云爸爸顿时都不香了,这家伙干个三五年还了得!
好了,听完2遍模式讲解,疯的已经疯了,还有一些“顽固分子”总在担心法律和道德风险,不要紧,我们有从业几十年的“老戏骨”会给你讲“宏观”。拿出一沓印刷精美的红头文件集合本来告诉你,不要担心法律问题,我们的行业是合法的,是受到国家相关部门许可和法律保护的,还会告诉你哪一年哪个国家部委下发的多少号文件(不要上网查,我手闲用手机查了一下全是假的,驴头不对马嘴,伪造国家公文可是重罪),不要怕,要是不合法,我们干了几十年了,怎么没有被抓呢,我们能干,你就能干,还会提到若干年前那几位国家领导人关于这个行业的讲话,就算你认为我们这是传销报警我们也不怕“法无禁止即可为(立法精神学得不错)”,我们没有限制你的人身自由,没有扣押你的证件,没有强迫你进行投资,警察来了也不怕等等等等......
说实话,要是光听模式讲解我都信了,我已经亢奋的不能自己,觉得翻身的曙光大道就在眼前。我用我那贫瘠的肤浅的逻辑思维推演了一下,发现除了发展层断链子失去造血功能会让这个盘面死亡以外,我找不到这个模式的缺点,但是又想到还有其他比我厉害的人会源源不断的发展新人进来,最起码我被保本弹出还是没有问题的这一点,我当时就认为这绝对是一件可以参与的事情,没毛病!
最后,就是整个流程最核心的部分,交钱认购。“行管会”的代表拿出一张“申购单”,格式内容与银行办理信用卡面签表格十分相似,填写你的个人信息,推荐人姓名(这个很重要,推荐就是你能拿到10万元的前提),身份证复印件,还要抄写一段类似于“我是自愿参与认购,风险自担”意思的文字,按上指印,当着你的面,你的2.2万就会被分配一空,然后告诉你:看看,今天别人分你的钱,明天你就会分别人的钱,人人都有机会拿到属于你的钱!我眼馋了,心动了,交钱了,康庄大道就在脚下等我阔步向前,财富大门已经为我敞开,无尽的财富正在等着我的热情拥抱,哈哈哈哈哈......
前面说了,听老师讲“宏观”的时候我手闲查了一下展示给我们看的相关国家部委文件号,全都不对,那个时候我心里其实就已经认定这个是绝对的传销,只不过换了一副和善的面孔而已。但是想到自己的债务危机苦于无法解决,还是抱着碰一碰的心态办理了认购,交了钱,后来其实自己一直无法摆脱道德的约束,始终没有发展新人加入,开始消极应对,一直等到被其他人推到B岗拿回了本钱作罢。
在这里我想说的是,这件事情太具有迷惑性,伪装性太强,尤其是对于像我这样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过直销和传销的人来说,光看表象,很不好分辨它的真实本来面目。在我过往的认知里,传销就是纯粹骗钱,可是在这件事情上就我来说财产没有损失,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截止到我发稿为止,我还接触到了其他几个已经退出的参与者,他们是真正的血本无归,原因是在他们那个盘面里有“行管会”的人上下其手,人为干预盘面点位排位,甚至安插了一些虚假的个人身份信息,企图不劳而获,导致盘面虚点(假人假认购不交钱)拉胯,实点(交了钱的)拖累太大无法前进崩盘,这还只是在2.2万的小盘里面,至于6.8万的大盘里面到底是谁,身份、层级、人数更是扑朔迷离,讳莫如深。在这里“行管会”掌控一切,不到C1岗位不给你看你所在的盘面表,你只知道你的推荐人是谁,利用时间差,这些人好安插虚假点位挣点“零花钱”,等你到了C1岗位可以查看盘面表的时候,真的假的你也分辨不清楚,这时候你骑虎难下,为了那20万只能硬着头皮发展新人来填充盘面,好让自己快点出局,这样,你就正式沦为“行管会”那些人的挣钱工具。
其实在2.2万的小盘里面,你也许会拿到20万,但这也只是“行管会”放线钓鱼的一个手段而已,真正的骗局在6.8万的大盘里。人性都是贪婪的,你在小盘里面挣了钱,没有道理看着更大的财富在眼前而撒手不理,更何况为了让你更快的加入大盘,“行管会”会告诉你,只要你加入进来,他们就送你一个100万的资格,而你在小盘里发展的人只要出局,就会自然成为你在大盘里的下线,虽然是3的倍增,挣到千万财富的时间会慢一点,但是是有保证的。尝到了甜头的人,任谁此时都会失去理智,痛快的把6万8认购了,钱来的容易,去的也就快了,你会被活活饿死在成为千万富翁的路上,那个时候,想退出是不可能的,6万8也就打了水漂了。
最后的最后,我想说,如果时间能够倒转,我一定不办信用卡,不用什么备用金,一定不碰网贷、花呗、借呗、度小满、京东白条等等等等一切超出自己创造财富能力上限的东西,安心干好眼前的事情,让自己和家人过的平顺就好!
谢谢您的阅读,如果您身边有亲戚朋友带你做什么49800,69800分享经济项目,一定考虑清楚,不要上当,那就是传销!
《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第七十八条规定,组织、领导以推销商品、提供服务等经营活动为名,要求参加者以缴纳费用或者够买商品、服务等方式获得加入资格,并按照一定顺序组成层级,直接或者间接以发展人员的数量作为计酬或者返利依据,引诱、胁迫参加者继续发展他人参加,骗取财物,扰乱经济社会秩序的传销活动,涉嫌组织、领导的传销活动人员在三十人以上且层级在三级以上,对组织者、领导者,应予立案追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