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摩拜单车是如何融资的
据统计,今年以来摩拜单车累计融资超 10 亿美元,相当于ofo三倍以上,超行业其余玩家总和,折射出摩拜不仅坐稳行业领军地位,其在资本市场认可度也稳居行业第一。
2. 共享单车ofo计划以30亿美元估值融资5亿美元的详细介绍
知情人士称,中国共享单车ofo正在与投资者磋商,希望以大约30亿美元估值进行新一轮融资。
ofo与摩拜单车的竞争正在升温。摩拜单车在今年完成了一轮2.15亿美元融资,由腾讯和华平投资领投。对于摩拜单车等处于目前这种发展阶段的公司来说,这笔融资相当庞大,凸显出投资者对于共享单车领域的兴趣正不断增大,而不是只局限于滴滴主导的打车应用领域。
3. ofo贴着摩拜打,背后的逻辑是什么
单车大战是产品体验、市场份额、用户数据以及融资竞赛之争,而这些争斗又集中、及时反馈在媒体、自媒体的声势上,“橙黄大战”成为共享单车的主线,为何在产品质量、运营效率差距巨大的两家公司却被屡屡并列谈起?在纷繁的表象之中,这其中的“山山水水”耐人寻味。
ofo每轮的融资总额总要刻意比之前摩拜的融资更高一些,每次公开投放到市场上单车数量也理所应当的比摩拜更多一些,并且拉上了越来越多的第三方机构调研出报告,显示其市场份额恰好比摩拜强一点,这种贴着摩拜打的策略无疑是成功的。
最近ofo提出做共享单车“安卓”,称摩拜单车是“苹果”,突出ofo低成本、以数量抢占市场,把摩拜捧成走精英路线,既突出了ofo比市场份额比摩拜多,形成“两分天下”的声势;实际上能称之为共享单车“安卓”的实际上是为ofo等提供开放供应链的代工工厂。套路玩得这么深, 处心积虑地贴着摩拜打,背后深层次的原因是什么?
一、在腾讯与阿里的场景之争中站队并渔利
没有AT(阿里、腾讯)入局的风口似乎不够火。AT比一般的风险投资机构更有钱,更有业务上战略考量,不急于“退出”,流量扶持力度也很大。当摩拜、ofo把共享单车演变为“马化腾”与“马云”两个后台老板的博弈时,事已经成了一半。
在金沙江创投A轮投资ofo之后计划把投资滴滴的资本力量悉数引入到ofo,可惜朱啸虎跟丢了腾讯、淡马锡、富士康等投资方。金沙江创投副总裁罗斌也说“90天终结论”是错估腾讯会投ofo。
腾讯在共享单车之中选择投资哪一方,往往是决定性的,比如此前腾讯投资的58、滴滴就在与赶集、快的的对抗中获胜。
马化腾在朋友圈怼朱啸虎清晰地表明其投资摩拜的逻辑不仅仅是看人情,而是看好智能单车在物联网(IOT)时代的前景。而此前的腾讯挺摩拜早有迹象,从微信官方把摩拜单车作为第一个小程序落地场景,微信钱包的流量位置比滴滴出行靠前。而滴滴出行已经完成了其普及微信支付的使命,摩拜单车对比腾讯的“连接”战略更为重要。
双方都把跑马圈地作为当务之急,ofo的地推人员在地铁、繁华区域用更多的小黄车把摩拜单车围住,倾向于在投资机构的写字楼下铺量,在早期ofo与摩拜对标的优势在于造成成本低、押金低,具备一定的规模优势,这也让其在对标摩拜单车中收获VC重视。
在D+轮蚂蚁金服注资之后,ofo被认为是站在阿里巴巴的棋盘上,甚至为了突出阿里系背景,从微信公众号起家的ofo一直没有开发“小程序”的流量入口。ofo在市场铺量、媒体声量上贴着摩拜打的“红利”凸显,在7月初,ofo宣布完成7亿美金E轮融资,已成为2AT的最大赢家。
二、第二梯队项目或成为“橙黄大战”的输家
ofo贴着摩拜打,其实无法打败摩拜,毕竟摩拜单质量在长期高强度的公共自行车运营中损耗率更低,并且在支付订单环节没有漏洞,在腾讯及众多VC机构扶持摩拜前提下,以劣币驱逐良币是不可能的。
ofo是实际上资本市场制造“二选一”的局面,当ofo吸干共享单车赛道上的剩余资金之后,其他共享单车项目就面临无钱可融的窘境,只能等死,悟空单车、3Vbike等共享单车一家家倒下正是由于融资断裂而死的。
(图片来源ofo官网)
小黄车的一至三代是机械锁装置,既缺乏准确的硬件定位数据,也没有精准的成交数据,去年戴威还称机械锁打开是99.9%,而智能锁打开率是90%,所以ofo使用机械锁。ofo对物联网的漠视、智能化装备的滞后以及短途大数据缺失,显然与阿里巴巴集团致力于成为“DT时代”基础设施的战略目标、“五新战略”之中的“大数据”并不相称。
在马化腾看衰ofo是“哑终端”和小灵通之后,ofo在次日宣布其推出了全球首款物联网智能锁,但这些锁何时才能对投放在市场上的单车进行更换,ofo却并没有给出时间,从这个角度来看ofo公关实力确实厉害。
结语
如今ofo终获阿里巴巴融资,使得市面上第二梯队及尾部项目生存局面堪忧,也让其在用户心中留下ofo是市场领头羊的刻板印象。
但没有哪家公司能靠打击竞争对手长期存活的,就像“开车不能一直盯着后视镜”,真正的较量最终还是要靠用户,而ofo前期依靠公关驱动型及野蛮式铺量,并不能真正显著改善用户体验。
而对ofo来说,最大危机莫过于市场第二梯队项目获得阿里加注融资,或者能在精细化运营上取得突破,这将一举打破只有两家独大的市场格局。
作者:李星,靠谱的阿星,科技专栏作者
4. 摩拜与ofo的“红黄”对决,共享单车能走多远
在网约车面临政策大考之际,共享单车正受到资本市场欢迎,其中,发展得最快的当属摩拜单车与 ofo 。
目前,两家共享单车平台都在今年十月完成新一轮融资,摩拜的是 C+ 轮融资,金额暂未公开; ofo 为 C 轮融资,金额为 1.3 亿美元。
市场上,摩拜单车已经在包括北上广深在内的多个城市布局; ofo 诞生之初,目标定位是高校师生,因此其布局也聚焦在校园。不过,最新消息显示, ofo 正在向大众市场转型。
可以想见,未来共享单车市场,两家颇受资本青睐的平台“红黄”(摩拜单车 logo 以及车辆以红色为主, ofo 的 logo 与车辆以黄色为主)对决值得期待。
使用体验上,摩拜单车与 ofo 的优缺点都非常明显。无论是用哪个平台,用户都需要下载一个 APP ,再找到最近的车辆。之后的方法就不同了,摩拜单车通过扫描车身二维码,解锁单车后可以骑行, ofo 则需要你手动输入车牌号,获得车辆密码,再在机械锁上输入密码,之后才能骑行。
以上很容易看出,车辆解锁上,联网的摩拜单车比 ofo 方便。另外, ofo 的机械锁还存在一个 bug ,没有专业维修人员的情况下,机械锁的密码是固定的,这意味着只要记住了单车编号以及对应的密码,下次不用 ofo 的 APP ,你也可以使用单车。
于是便出现了以下现象:在有密码锁的基础上, ofo 还会被人加上一两个私锁,或是摘掉车牌,将自行车据为己有。
摩拜单车的缺点是一代自行车骑行体验不如 ofo 的好,不少用户反映骑摩拜单车太沉,会比较累。不过,摩拜近期推出的二代自行车是轻骑版,比较能让用户接受。
另外,对摩拜单车自身而言,其一台单车 3000 元造价成本相比 ofo 的几百元的成本显然过高,高成本与低廉的租赁价格下,摩拜更加需要解决盈利的问题。
对此,业界认为的解决方案是,引入城市公共自行,甚至效仿专车发展模式,将私人自行车接纳进来,这样能做到控制成本,并且增加平台自行车规模。
互联网时代下,共享经济概念不断深入人心,这使得共享单车兴起,并且前景明朗。不过,现阶段共享单车的缺陷也不容忽视,摩拜单车与 ofo 需要在更多新平台诞生前,尽快解决问题,以继续抓住共享单车发展机遇。
5. ofo和摩拜这俩个自行车大佬差别在哪里
截止到2018年,已有超过2000万辆共用自行车被运往中国各地的城市道路上,例如,上海拥有150万辆共用自行车。在这发展期间有很多家公司参与其中,但有两个竞争对手因为他们的规模脱颖而出:
1.摩拜单车——该项目的首批开拓者之一是由腾讯和中国投资公司资助的创业公司Mobike。Mobike是一个高端品牌细分市场,拥有华丽的橙色轮毂,并结合了卫星导航功能。最初,生产成本约为6,000元人民币,但现在有一个较轻的版本,每个单位的生产成本在200到500元之间。
ofo的案例很好地体现了中国自行车共享行业的发展。ofo成立于2014年,仅用了4年就在9轮融资中累积了22亿美元。到2018年,ofo开始遇到财务问题,该公司被迫关闭办公室,在无尽的积累自行车,并面对数百万客户的虚拟排队退款。ofo遵循了许多其他中国科技公司所遵循的策略:它包括收集大量资金并用它们来补贴客户,以便在没有竞争对手时占领市场并提高价格。这种不可持续的战略导致ofo的破产,但公司幸存下来了,你仍然可以看到ofo的黄色自行车每天都在中国滚动。
摩拜单车仍在运营,但正在为其母公司美团造成损失,该公司现在计划将其橙色自行车改名为美团自行车。摩拜单车受益于ofo的垮台,因为它在国际市场上创造了巨大的动力真空。然而,摩拜单车不希望采用与ofo相同的道路,该公司宣布他们将在2019年专注于提高其财务运营效率。
6. 摩拜与ofo这场单车共享战的关键点是什么
10月10日,ofo共享单车宣布完成1.3亿美元C轮融资,包括两周前滴滴出行数千万美元的C1轮战略投资,以及美国对冲基金Coatue、小米、中信产业基金等领投的C2轮投资。
这距离竞争对手摩拜单车9月30日完成1亿美元融资的传闻刚过去10天。据称摩拜的C轮投资方包括高瓴资本、红杉资本。
这是一场新的出行流量入口的争战,那么这场战争的关键点是什么?单车共享市场其他创业者还有机会吗?能否从细分领域和区域市场切入,比如旅游景区单车共享等。
单车共享市场的关键点
单车共享是流量入口,这是资本大鳄和行业巨头愿意冲进来的原因,它们看到了后面无限延展的可能性。
每个热门市场都有它的关键点,就像每个战争都有它的关键点一样。解放战争,最关键一战就是锦州战役。如果国民党拿下锦州,傅作义的华北军团就可以继续增援东北,廖耀湘军团就不会覆灭,国民党在东北就可以占住主要城市。东北当时有大量的工厂和矿产,可以规模生产武器弹药。如果林彪先拿下锦州,基本上就可以把关外的国民党军队一网打尽,把关内的国民党军队挡住。
早年团购市场里,美团个提出过期退款。之前其他几家团购,都是靠过期退款获得收益。美团个提出“过期退”就获得了用户的信任,觉得我存在里面的钱,只要不消费就可以退回来,美团就占了先机。
单车共享市场同样存在关键点。如果一个单车共享项目的创业者,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只要有一个城市能占据,我相信有VC愿意投你千万美元级别的钱,因为你有投资价值。这四个城市的用户最愿意尝试新生事物,使用场景最多,最愿意传播朋友圈。离开这5个城市先去成都、武汉等城市争夺区域性市场没有意义。资本市场看不到你的成果,大部分资本集中在北上广深杭,做调研也是在这些城市街头调研。所以要持续融到大钱,一定要在这五个市场上做争夺,这是制高点。
中国是一个统一性的市场,很少能出现偏安一隅的机会。互联网时代早期,南京有西祠胡同,杭州有19楼,成都有天府社区,但越往后,这种区域生意模式变得越来越难。
中国市场确实很残酷,如果你不能够从中取胜,前面的很多投入都会打水漂,但是一旦取胜,任何很小的领域里都可能诞生几十亿美金(估值)的生意。这是中国作为一个巨大市场的魅力所在。
作为一个创业者,生在这个时代,生在中国是非常幸运的。如果是在韩国、新加坡这种地方,哪怕再努力、做得再好,它最终只是一个非常小的市场。现在只有中美两个国家的市场足够庞大。美国是把全世界当作它的狩猎场,创业者的眼光是直接面向全世界,一开始做就是多语言版本,比如Google、Facebook已经把全世界当作它的数字殖民地。中国一开始做一定要有全局的观念,步想好做哪几个高地,第二步要杀到哪几个市场上,根据用户的接受程度不断进入新市场。但是也要清楚,你做到哪一步资本会有什么认可、合作伙伴有什么认可,得到更多资源再去做下一步。我认为,单车共享不像汽车共享,滴滴完全一家独大,这个市场有可能出现几家差不多大小的玩家。
但节奏很关键。你不能以“年”为单位,必须以季度,能够以月为单位规划自己的进度。我们曾投了一家公司叫趣分期(校园分期),2014年3月份开始做,不到一年时间完成三轮融资,刚谈完这一轮融资,紧接着就谈下一轮融资。市场扩张速度上,从一个学校到十个学校就一个月,从十个学校到一百个学校三个月,从一百个学校到七百个学校七个月,只能是这样的速度,没有办法说等到什么都完善以后再扩张,很多问题只有在发展中才能解决。
入口级产品想一开始赚到钱是很难的,比如网络、今日头条、微信,一开始都要先做到规模化。规模化以后就会衍生出很多其他的模型。微信如果只有100万用户怎么赚钱?没法赚钱。但是到1000万用户的时候可以有广告,1亿用户的时候所有的模式都来了,包括支付、电商、游戏等。所以做这种模式不能只考虑单个商业模型,比如1辆车每天骑5次才能回本。我相信,红杉、高瓴不会这样算账,它们会算,这个团队多久能够覆盖某个城市,多久能够取得领先,用户每天会打开(App)多少次,能占据用户多少时间,而不是用户为你花了多少钱。
单车共享定价只能往低定,定高了潜在用户觉得你贵,不会选择你。单车共享只有高速转起来才有价值,用户每天用摩拜(ofo)5次,每次1块钱和每天用1次1块钱,这两个的意义是不一样的,因为跟用户接触点不一样,接触点越多,占据用户时间越多,其他的业务模型才能成立。
单车共享这个生意最后拼的就是规模跟资本,最后形成用户口碑。
单车共享不适合初创团队进入
单车共享目前是一个热门的投资领域,作为初创团队适不适合进入呢?我认为这种超热门的领域,初创团队应尽量躲开。除非你是最早去尝试这个模式的人,可能资本会认为你有一定的先发优势,如果别人都已经到一定量的时候,资本更愿意选择能够跑到前三的,或者明星创业者,比如雷军离开金山做小米,资本愿意砸,觉得他有号召力,有明星效应,资本愿意赌。像小牛电动,我们肯定愿意投钱,因为李一男有号召力,能够整合供应链、渠道。
如果创业者想从细分市场切入单车共享市场,譬如旅游景区单车共享,它的商业模式有几个问题:一是慢,二是规模小,三是低频。
我们想象一下,三年后,中国出现一个投放500万辆车,覆盖50个或者100个城市的单车共享巨头,某个创业者做的景区单车共享公司,在全国景区拥有十万辆单车。不管是厦门、大连,还是别旅游城市,巨头要进入景区市场是没有什么门槛的,甚至没有护城河可以抵挡。
团购火爆时,餐饮团购为什么是体量的?因为餐饮频,一旦成规模高频打低频相当于外星人打地球人,维度不一样。所以做低频的团购,比如美发团购,都是不成立的,最后都会被高频打掉。一般人外出旅游,高频的一年5、6次,低频的一年1、2次。这种特点要让用户下载一个APP的难度很大。
规模效应同样是需要考虑的问题。为什么滴滴在汽车出行市场上一统天下,不管是出租车、专车,还是顺风车、巴士(当然巴士做的不好,它觉得在里面补贴太大了)。因为它抓住了频的领域、最有规模的领域、跟用户接触最多的领域。
当然,不要想着满足用户的所有需求,只能先抓住的需求。摩拜(ofo)很多做法是经过深思熟虑研究的,虽然车的成本高,也没有篮子,但它就是满足用户短距离出行。
如果创业者现在还想杀入单车共享市场,有差异化:一是引入不同目的的合作伙伴,比如乐视。它可能为了推乐视会员愿意杀入这个市场,甚至可以买乐视会员免费骑自行车。二是引入不同目的的资本,摩拜单车和ofo进入的资本还很有限,还有大量的资本没有找到可进入的领域。三是引入不同的自行车厂商,譬如、飞鸽、吉安特等这类还未入场的自行车厂商。出租车市场是个存量市场,如果滴滴把出租车签完,别的玩家再去签就没有车了。单车共享市场不存在这个问题,它的供给是完全由新进入方提供的,别人不能阻碍你的供给就有获得再进入的机会。这个市场很难排他性,它的供给是投入方供给。
热门的领域更多的是定义差异化、定义打法,整合什么样的资源,能不能快速规模化,能不能比别人融到更多钱,而不在于单个模型算下来经不经济。
把这个事情想清楚并不是坏事。昨天看了一个段子说一个学生上北大经管学院知名教授的课程,讲的课程叫投资学。老师在课间的时候说,经管学院有一笔钱让他做基金赚钱。老师说我也不知道怎么赚钱,第二天学生就退学了。学生说这种不知道怎么赚钱的老师还讲投资学?
每个人应该严肃对待创业,创业是个挺消耗人的精力、财力,甚至创业者是需要花掉陪伴家人的时间。所以,在选择创业路的时候,能避开不适合自己的方向就是一种成功。
创业最怕的是,从某个细分领域切入,做到四五年后发现这不是你的菜,机会成本很高。
7. ofo发布共享单车抢占先机,摩拜模仿跟进
3月9日,ofo联合700bike,一起发布了新一代共享单车ofo Curve,Curve在英语中的意思是弧线,这承载了美学以及舒适的双重意义。
在此次新款小黄车的发布会上,ofo表示,新版的自行车将会在用户体验上实现全面体验提升,并且运维成本还可以全面降低,这也是继其D轮4.5亿美元融资后的第一次大动作,而摩拜单车则在获得3亿的D轮融资后,再没有太多新动向。
此时ofo发布新车,一方面是在加剧自身在共享单车领域的竞争能力,但是另一方面则是ofo的引领之下,共享单车正在逐步进入第二阶段。
共享单车满足出行需求之后,下一步是升级体验
坊间曾流传过这么一个段子。
“骑着摩拜找ofo。”
看似只是一个的段子,实则也说出了大家的心声,共享单车确实正在成为我们出行的必需品,随着可以骑行的共享单车越来越多,我们也越来越热衷于这种简单的出行方式,但同时,有些单车企业并没在用户体验上考虑过多,只有ofo坚持轻便好骑的体验。
随着资本的加盟,几方角逐之后,目前ofo与摩拜单车在国内一二线城市都已经铺的差不多,用户数上面也不相上下,依据比达咨询数据显示ofo单车占据了整个市场的51.2%,因此在这一格局正在区域稳定的情况下,除了开拓新的城市拉新用户,更重要的是提升用户体验。
摩拜单车所采取的是重成本造车模式,虽然其有着不易损坏的优点,但是对于用户来说,所骑行的车过于沉重,也就导致了非常不好的体验,而此后也在推出轻版单车,对ofo紧追不舍。
而在用户体验上,由于ofo起步最早,有很强的运营经验,因此更懂得体验的重要性,其从一开始就采取了轻车模式,让每个用户上手就能骑,更受到用户欢迎。
此次ofo联合700bike发布的ofo Curve,也同样是在提升用户体验,首先其采用了PU实心胎,这让用户的骑行体验能够与充气胎的体验相差无几,其次用户可以随意调整Curve的车座高度,这可以说是用户刚需。在其他细节上,Curve配备了全新的人体工学掌托把套,给手掌提供额外的支撑,缓解手部疲劳,而宽臀点设定坐垫和避震球减震设计......
而反观摩拜单车在融资之后,在单车的用户体验升级上并没有前进太多,而此次ofo所推出的Curve,则可能在技术、资本、供应链暂时领先的情况下,撬动更多变局。
共享单车疯狂扩张之后,下一步是成本控制
从历史观察角度来看,D轮一般都是一个风水岭,有一点可以确定,D轮之后将会有很长的一段时间需要熬,因此资金的消耗将会被更加慎重对待。
共享单车,与滴滴UBER、外卖等O2O行业不同,其他行业更多比拼的是烧钱补贴能力,而共享单车骑行费用本来就不贵,补贴并不能带来直接的效果,其最大的支出依然在于造车成本以及运维成本。
此前摩拜单车由于将每辆车的成本太高到了3000以上,因此相比于ofo的更低单价的轻车版本,其每个用户的成本可以说远远高过ofo,几轮投放之后,自然有些吃不消,而同时又由于其是重车,因此维护成本也更高。
而此前摩拜公布过车损耗大概在10%左右,以北京地区投放1万辆单车计算, ??也就是说仅在北京地区几个月就有1000辆车需要维修,按单车400元的维修费用计算,需要花费40万。??再加上摩拜公开的100多名运营人员,按照每人5000元工资,每月则需支出50万。
当然,这一高成本维护的费用也让摩拜单车开始做轻车,但是已经造出来的车不可能废弃扔掉,因此摩拜单车此时应该是比较头疼的。
此前ofo采取轻车模式也正式因为看中能够缩减造价成本,而此次其发布的ofo Curve则在运维上更是下了一番功夫,其通过配置优化和多个独家专利设计,我们举几个例子,其采用高强度铝合金车架方案,让掉链概率降至为0,采用车架一体骨骼式护链罩,让护链罩变形概率降至0,通过鼓刹制动技术,让刹车磨损失灵概率降至0,通过PU实心内胎+耐磨外胎,让轮胎破损的概率降至0......
所有以上问题,均是每一个骑单车用户深有体会的问题,而ofo此次的Curve单车则完全解决了以上问题,则从根本上一次性解决运维过程中最为复杂常见的问题,极大程度的降低了共享单车的运维成本。
目前看到,一方面,早期通过重车野蛮扩张的摩拜单车正在急忙掉头,而ofo却更加轻松上阵,并不断迭代与优化。另一方面ofo的D轮融资是摩拜单车的1.5倍之多,可以预见的是,在后面的日子,ofo的优势会越来越大。
此次ofo Curve单车的发布,则预示着共享单车大战正在进入到第二阶段,从野蛮扩张,到比拼用户体验以及控制成本,这场战役的进化速度远超所有人想象。
ofo 的发展策略已经明显比摩拜更好,现在又抢占布局第二阶段,最早推出了第二阶段的战车,引领行业产品趋势。预计摩拜等其他单车马上会模仿跟进。
作者:“首席发言者”
8. ofo被曝订单较峰值跌六成,ofo和摩拜谁更有前途
一位接近ofo内部人士透露,从本周开始,ofo公司账户上的可用资金仅剩下不到6亿人民币,
ofo的日订单较峰值时期下跌60%。
从目前来看,摩拜要比ofo更有前途。原因是摩拜的维修成本更低,发展了产能驱动型模式,并且更有融资能力。
维修成本低
ofo的造价成本和押金都比较低,但是,投入使用之后会出现寿命短、故障率高等问题,从而大大增加了维修成本,ofo的自然损耗率远远高于摩拜。摩拜单车使用智能锁跟踪便捷性,让摩拜的运营成本可以量化、可控。并且奖励用户拍照举报,并与政府合作完善信用约束机制。
总结:2017年,各共享单车企业仍忙于“跑马圈地”,2016年爆发式的增长,并没有打退众多资本入局的信心。实际上的最终,到底谁能笑到最后还未知。
9. ofo和摩拜现今发展如何
摩拜和OFO单车的发展如何呢?
古有中国的四大发明,今有现代四大发明,高铁,支付宝,单车,网购,说起这4种,可谓现在无时无刻都在影响我们的生活啊,现在都已经离不开他们了,但要说起让我们出行方便的,一定是小单车,走在大街上,随处可见,但是现在的小单车可谓是五花八门啊,但说起最大的还要属摩拜和小黄车了,也最常见,但现在他们发展的怎么样啦?
摩拜单车的融资情况;
1月4日,摩拜单车宣布完成D轮2.1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5亿元)的股权融资。腾讯、华平投资领投本轮,新引入的战略和财务投资者包括携程、华住、TPG 等;红杉、高瓴等现有股东均跟投本轮融资。一年融资五轮
1,2015.10.30
A轮 数百万美元 愉悦资本
2,2016.08.19
B轮 数千万美元 熊猫资本、愉悦资本、创新工场
3,2016.08.30
B+轮 数千万美元 祥峰投资、创新工场
4,2016.09.30
C轮 1亿美元 红杉资本、高瓴资本
5,2016.10.13C+轮 未透露 高瓴资本、华平投资、腾讯、红杉资本、启明创投、熊猫资本、贝塔斯曼、美团王兴
从2016年开始共享单车渐渐进入我们生活,以膜拜、ofo为代表的共享单车公司为抢占市场没有间断的在全国各地入驻布局。以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理念向我们扑来,尽管单车发展迅速,但我们还是理性看待,最后也祝2家发展越来越好,也是方便我们。
10. 摩拜单车和ofo等共享单车的盈利模式和可持续利润来源什么
注:以下均为个人观点,或网络数据收集,有所猜测。不代表权威。
自2015,2016年开始,以摩拜单车,ofo为首的共享单车快速在城市以各种方式崛起,而今,中国市场上的共享单车品牌大概已经有15到20家。与此同时,共享单车也在寻求融资,毕竟互联网行业共享经济思维都是要以“烧钱”为基础。2017年1月4日,摩拜单车宣布获得2.15亿美元D轮融资,2017年3月1日,OFO也宣布完成4.5亿美元D轮融资。为什么共享单车经济这么火,又或者说为什么现在的天使投资人都看准它们?其实互联网公司都只是看准未来,所以大部分对于当下的“烧钱”并不是很在意,同时马云也提出过“世界是最贵的东西就是免费”。这些创业人没有一个不是高智商,对于未来的嗅觉也是相当灵敏。
押金
各种共享单车举办免费出行活动从而争取过用户,但于此同时用户在免费骑行之前必须要缴纳一部分的押金,按照摩拜单车每一辆299押金粗略按照300来算,如果有摩拜单车的1000万用户就是30亿的押金,30亿的押金就算是存银行一年产出的利息也是不菲,何况共享单车都还是互联网公司,至于押金去哪了我们就不了了之,虽然各大共享单车公司退款速度也是挺快的,但因为使用一次以后你就有了一定的用户粘性,下次使用单车的时候还是需要充值,而且用户多车却少,一辆车的投放可能有十几个用户押金,与此同时押金就为它所用了。
广告
共享单车公司通过各种活动增加的用户对于APP的粘性,启动首页及其他附加广告页都是广告盈利的重要来源。而且与其他互联网公司的合作,使得APP作为一个入口进行合作盈利。也就是一个平台的建设。
基础业务
经过不专业测算,一辆共享单车抛除维护成本等,一天只依靠出行收费,一辆车最快大约两三年回本,也就是说,未来的时间,都是赚钱的,就算不赚钱也算是赚到了一定的用户,对于以后的布局也是极有帮助。
与政府合作及大数据的挖掘
有业内人士表示,未来的共享单车营运必须依靠政府的资助资金才能有真正的利润空间,例如永安行,早在2010年永安行就承接了浙江台州,苏州,上海松江的公共单车项目,并成功运营。同时共享单车公司通过单车运行的轨迹,记录出行的大数据,通过大数据分析,也是盈利的一个很大方向。
(图片来源于网络)
当然最终这些共享单车公司最终的发展模式是什么呢?我个人认为就是上市!前期通过融资,中间扩张市场,其次蚕食市场,最后上市,通过股价回馈投资人,从而创始人名利双收
其实以共享单车为代表的共享经济的发展潜力是巨大的,共享经济公司的基础在于平台的构建和维护,重点在于数据的统计和匹配,金融支付和权利保护是重要环节。共享经济的表现在有效的利用社会剩余的可重复的资源,高效的传达信息。
共享经济的发展一切皆因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实质就是通过互联网为工具及中介把传统工业经济模式进行整合。共享经济本质是资源的再度整合及分配,有效的提高了资源的效率,在共享经济模式下,的共享模式已快速渗透到人们“衣食住行”。“产品、技能、服务、时间等”在特定条件下均可以形成共享模式,共享经济对传统经济模式的影响已越来越大,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信用及法律体系的完善使得共享经济未来若干年内必将快速发展!我们也期待共享单车的发展更进一步,真正的为我们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