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大家怎么看G7物联网公司最近完成的3.2亿美元的融资
12月10日,物联网科技公司G7宣布,已于10月完成新一轮3.2亿美元融资,这已是该公司第五次融资。本轮融资由厚朴投资领投,宽带资本、智汇基金、晨山资本、道达尔风投、泰合资本参与共同投资。G7现有股东普洛斯、中银投资、腾讯等继续追加投资。据了解,本次融资创下全球物联网领域融资金额最高纪录。
此前,G7已先后完成A轮3000万美元、B轮4500万美元、C轮4500万美元、C+轮7000万美元融资,投资方包括腾讯、普洛斯、淡马锡、中银投资、国开金融等多家大型机构,G7已成为全球物联网领域最具价值的科技公司之一。
据介绍,G7基于行业独有的人工智能与物联网(AIoT)技术平台,向大型物流企业和数以万计的货运车队提供车队管理综合解决方案,覆盖安全、结算、金融、智能装备等车队运营全流程。G7还与合作伙伴共同研发自动驾驶卡车运营网络,向车队提供全局化的智能装备和资产运营服务。截至目前,G7服务的客户超过6万家,连接车辆超过80万辆,已成为全球最大的车队综合管理与服务平台。
G7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翟学魂表示,基于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全局智能化车队正在彻底改变现有车队运营模式,成为新一代的物流基础设施,并从根本上提升行业效率。新一轮融资将支持G7继续AI+IA(人工智能+智能资产)战略布局,以推动传统物流行业向自动化和智能化方向转型。同时,新一轮融资也将继续支持G7吸引顶尖人才队伍、扩大研发投入,深化在各领域的布局。
㈡ 艾媒发布“年度最佳人工智能企业”名单:旷视科技、商汤科技上榜
2018年是变革的一年,资本寒冬加速了马太效应以及行业的优胜劣汰,AI领域可能是资本寒冬里比较温暖的一个区域。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人工智能领域共获融资1311亿元,在“资本寒冬”来临的论调中,人工智能融资额增长率超过100%。
人工智能(AI)被视作移动互联网之后,最有价值的平台型技术之一。在刚刚过去的2018年,人工智能从基础研究、技术到产业,都进入了高速增长期。随着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产业正趋于成熟,在不同的人工智能技术领域里,更涌现出了许多创新领军企业。
因此,在由全球知名的新经济产业第三方数据挖掘和分析机构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举办的“2019艾媒之夜暨新经济行业发展趋势论坛”上,重磅公布了“2018中国新经济行业年度巅峰榜”获奖名单,揭晓了人工智能赛道上的 探索 引领者。据最终名单显示,获得“2018中国年度最佳人工智能企业”荣誉的有影谱 科技 、商汤 科技 、码隆 科技 、图森未来、出门问问、松鼠AI智适应教育、旷视 科技 和科大讯飞。
影谱 科技 ,是国内AI视觉技术商业化及智能影像生产先导企业。影谱 科技 在AI+大文娱领域深耕已久,并取得质的突破。其凭借人工智能、计算机视觉、网络视频互动等自身独特技术优势,为互联网、影视、视频等大文娱产业细分领域提供AI影像场景商业化服务,拓展与垂直行业的结合深度,并从“技术”、“数据”、“营销”、“布局”四大方面,多维度激嫌伍活文娱场景的巨大潜能和应用价值。据了解,影谱 科技 智能影像生产技术具有批量自动化处理、子像素级分析、智能叠加和无痕展示等优势。至今已完成了4.46亿秒工程御者培处理积累,累计为数百家客户、近千品牌及15万部影像内容提供技术服务,成为引领人工智能驱动产业经济数字化转型升级的重要时代担当。
商汤 科技 ,是国内专注于计算机视觉和深度学习技术的人工智能公司。商汤 科技 在2014年到2018年完成多轮融资,融资额超过20亿美元。商汤 科技 凭借计算机视觉和深度学习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探索 出独具特色的“1(基础研究)+1(产品及解决方案)+X(行业)”业务模式。据了解,商汤 科技 2018年在超过18个行业有各种各样的落地场景,例如智能手机、智慧城市、智能 汽车 、医疗、零售、教育、互动 娱乐 等。以手机为例,商汤 科技 为OPPO、vivo、小米、华为这些手机品牌提供人脸解锁、智能美颜、智能滤镜等影像技术,让手机拍照更好看,交互更有趣。
码隆 科技 ,是专注于商品识别技术创新的人工智能企业。依托于世界领先的商品识别技术,码隆 科技 在打造了“RetailAI智能货柜应用方案”,让镇唯普通货柜通过安装数个摄像头,后端接入码隆 科技 人工智能商品识别平台,即可助力消费者在更多场景实施纯视觉识别、无感支付的购物过程。在过去的一年里,码隆 科技 在技术、应用等多方面实现了重大突破。2018年,码隆 科技 于世界互联网大会,正式与宁波市镇海区人民政府签订合作协议,双方联合共建的智慧纺织服装全球总部项目成为纺织服装产业智能转型升级、助力“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重点。
图森未来,图森未来是一家专注于自动驾驶长途货运车辆研发的人工智能企业,专注于L4级别(SAE标准,L0-L5级)自动驾驶卡车的研发。其自主研发的深度学习感知算法去年9月曾在KITTI、Cityscapes等全球自动驾驶权威算法评测数据集上刷新10项世界纪录。2017年图森未来相继与陕汽、英伟达、AWS、彼得皮尔特等建立供应链合作关系。2019年图森将进行大规模路测和商业化试运营,为2020年全面商业化做准备。在研发方面,图森未来将持续推进小规模量产的无人驾驶的卡车研发,开始与主机厂进行大规模可量产无人驾驶卡车研发,持续测试和迭代无人驾驶软、硬件解决方案。
出门问问,是以语音交互和软硬结合为核心的人工智能公司。出门问问以定义下一代人机交互为使命,致力于推动AI语音交互的落地应用。在短短的3年内,出门问问先后实现了AI语音交互在可穿戴、车载、家居、企业服务四大场景的落地,成为覆盖AI语音交互应用场景最全的人工智能公司。在新制造领域,出门问问的AI可穿戴产品受到用户广泛认可。在人工智能语音领域,出门问问拥有全栈式的语音交互技术。除了在AI可穿戴领域的落地,还深耕AI车载技术,以及为企业级客户提供一站式AI语音交互解决方案。
松鼠AI智适应教育,是中国第一家拥有完整自主知识产权、以高级算法为核心的人工智能+教育公司。松鼠AI智适应教育利用遗传算法、神经网络、机器学习等核心技术,进行AI教学授课,改善学生的学习效率,拥有国内国际最顶尖的人工智能团队和丰富的行业经验,品牌累计融资近10亿人民币,被业界评为中国20强人工智能独角兽。松鼠AI的智适应教学最核心的特点就是能够探寻学生的能力边界,这一部分往往是真人教师无法实现的。最终为每位学生的画像去配置数千上万种学习计划。学习计划包括学习目标、学习路径、学习内容,从而让孩子达到一个更高的学习效率,让问题的解决达到最好的效果。
旷视 科技 ,是世界最早一批用深度学习技术实现人脸识别产品商用的人工智能企业。旷视 科技 成立7年以来,一直不断加大对人工智能技术的研发投入,并已取得丰硕成果。除了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旷视 科技 也在积极践行人工智能技术的产业落地。据了解,截止目前,围绕其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通过AI+IoT战略布局,旷视 科技 已在手机人脸解锁、征信行业身份认证、安防系统疑犯追踪、物流智能机器人仓库、新零售行业无人店铺等领域实现产品落地。值得一提的是,在不断推进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同时,旷视 科技 也在积极践行公益,回馈 社会 ,承担起更多的企业 社会 责任。
科大讯飞,作为智能语音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在AI和大数据方面有自身多年的积累。科大讯飞自1999年创立以来,一直从事于语音及语言、自然语言理解、机器学习推理及自主学习等相关核心技术研究和人工智能产品研发及行业应用,致力于让机器“能听会说,能理解会思考”,并于2008年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从技术授权到企业客户市场,再到大众消费市场,科大讯飞在一次次商业模式的“磨砺”中, 探索 出将技术转化为应用,符合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发展路径。从让世界聆听中国的声音,到讯飞倾听用户的心声,科大讯飞始终秉持“成就客户”的理念为客户创造价值,用人工智能建设美好世界。
㈢ 国产7nm GPU芯片来了!融资超47亿
在国产高端GPU芯片方面,初创企业壁仞 科技 日前宣布了一个重要消息——首款通用GPU——BR100,于近日正式交付开始流片,预计将于明年面向市场发布。
壁仞 科技 表示,业内人士分析,壁仞 科技 的首款通用GPU—— BR100,性能参数直接对标当前国际最领先的同类产品,也是国内首款真正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通用GPU, 这将大大提升中国高端芯片的自给率,帮助实现自主、安全和可控的“中国芯”梦想。
壁仞 科技 本次交付流片的通用GPU——BR100,具有高算力、高通用性、高能效三大优势, 采用先进的7纳米制程工艺,完全依托壁仞 科技 自主原创的芯片架构,集合了诸多业界最新的芯片设计、制造与封装技术。
搭载壁仞 科技 BR100芯片的系列通用计算产品,主要聚焦于人工智能训练和推理、通用运算等众多计算应用场景,将弥补人工智能应用的高速发展带来的巨大算力缺口,可广泛应用于包括智慧城市、公有云、大数据分析、自动驾驶、医疗 健康 、生命科学、云 游戏 等领域。
官网资料,壁仞 科技 创立于2019年,致力于研发原创性的通用计算体系,建立高效的软硬件平台,同时在智能计算领域提供一体化的解决方案。
从发展路径上,壁仞 科技 将首先聚焦云端通用智能计算,逐步在人工智能训练和推理、图形渲染等多个领域赶超现有解决方案,实现国产高端通用智能计算芯片的突破。
截至2021年3月,壁仞 科技 已完成B轮融资,总融资额超47亿元人民币 ,屡屡刷新半导体领域融资速度及融资规模纪录,成为成长势头最为迅猛的“独角兽”企业。
㈣ 商汤科技IPO,被资本热捧的AI到底是不是一门好生意
今天,AI已经成为了一个所有人耳熟能详的名词了,各种各样的AI公司层出不穷,行业中最耀眼永远只是塔尖上的少数……
旷视 科技 、依图 科技 、云从 科技 和商汤 科技 就属于这一类少数派,这四家企业也被称为“AI四小龙”。
最近商汤 科技 开始IPO,我们就从它谈起,来看看AI这项业务到底行不行。
商汤 科技 属于含着金钥匙长大的邻家小孩,学习能力出众,自然也特别受到金主爸爸的疼爱,从来都不缺钱,喊一声,就有资本送钱来了。
商汤 科技 成立之初就在全球首次突破了人眼识别能力,自研算法在人脸数据库中的识别准确率高达98.52%,3个月后,商汤把这一数字提高到了99.55%。
根据天眼查的数据显示,商汤 科技 从成立到现在,共获得了12轮融资,融资总额超过52亿美元,投资人遍布国内外。
其中不乏阿里、苏宁这样的国内互联网巨头,还有招商证券、中金证券、东方证券这样的国资券商,还有高通创投、软银这样的国外顶级创投机构,厉害的是,这里面还出现了万达的身影。
简单来说,商汤 科技 既被国内看好,同时也被国外看好,即被互联网行业看好,还能被传统行业的房地产商看好,大有未来 科技 之光的架势。
当然,它也确实用一系列的实力证明了自己。
2016年,商汤 科技 研发的自动驾驶平台刷新了行人及车辆识别领域的世界纪录,2020年,商汤 科技 又完成了首个专业用人工智能芯片STPU流片,2021年,商汤又建造了世界上最大的计算机视觉模型,参数超过了300亿个。
我们过去的文章里经常说,研发是一个 科技 企业的立身之本,商汤 科技 确实是做到了。
招股书上显示,从2018年到2020年,商汤 科技 的研发费用占比分别是46%、63%、71%,他一家公司就囊括了40位教授、250多名博士,以及3593名科学家和工程师。
但是,在光芒的背后,是一谈到赚钱就掉链子,这也确实挺尴尬的。
在充足资金与研发人员的投入之下,商汤 科技 在全球的各类竞赛中拿到了70多个冠军,发表了超过600篇顶级学术论文,拥有8000多个专利申请。
但是,根据商汤 科技 的招股书显示,从2018年到2021年上半年,商汤 科技 的营收分别是18.5亿、30.3亿、34.5亿、16.52亿。
看着还不错,但同期他们分别亏损了34.28亿、49.63亿、121.58亿和37.03亿,三个财年加上今年上半年总共亏损达到了242.52亿。
融资来的52亿美元基本上快亏得差不多了。
一边是技术的绽放与资本的热捧,另一边是长期陷入利润不佳的窘境,商汤 科技 的问题到底出在哪里了呢?
我们从技术,市场供需这两个纬度来看。
第一、再好的技术落地都需要时间。
我们在过去的文章里谈过关于产研结合的问题。
科技 的发展,企业的壮大是需要让更多的研究和专利能落地商用的。
虽然商汤 科技 在顶级期刊上发表了诸多论文,而且专利数量也相当庞大,但作为一家企业来说,研究的目的是为了能让技术落地,并且推向市场,被市场所接受,而不是单纯的秀论文数量。
而且,在技术深度方面,商汤 科技 拥有自己的独占技术其实并不多。
它的很多技术和专利是根据公开论文,开源代码的基础上实现的应用,虽然读懂这些公开论文的门槛很高,但对于人才济济的 科技 大厂来说,这不是什么太深的护城河。
比如在活体识别这个领域,玩家不仅只有商汤,云从这样的AI 科技 ,网络、腾讯也拥有深厚的技术积淀。
网络钱包用的就是自家的技术,腾讯的微众银行用的也是自家的技术。
前边提到的人脸识别准确率,网络在2015年达到了99.77%,刷新了商汤的纪录。
面对BAT这样的老牌大厂,商汤的技术护城河仍然是一个问题。
第二、市场供需还未爆发,业务领域细分且垂直。
不了解AI的人仿佛都觉得AI是个筐,啥都能往里装,万物皆可AI。
客观来说,AI是未来没错,但它并不是对现有产业的颠覆,更多的是一种赋能,高效的赋能。
比如用AI赋能垃圾分类,用智能化监管代替人工监管;比如AI赋能药物研发,谷歌就专门推出了可识别蛋白质结晶的AI系统,用于药物开发。
本质上,AI的价值是提高传统产业的生产效率,解放生产力。
AI这个赛道非常的广阔,实际上的业务十分细分、垂直。
目前被应用最多的是计算机视觉识别。
2020年中国的计算机视觉识别市场规模也不足150亿,这个规模的产业,无论是深度还是广度上都远远不能和手机、 汽车 这些万亿产业相比。
小池塘也很难养出大鱼来。
另一方面,国内AI产业化高度依赖于政府项目,比如智慧城市、智慧生活、智慧商业几大板块。
商汤 科技 的业务中,87%的业务都是来自于智慧商业和智慧城市两大板块。
但这也牵扯到了另一个问题,AI四小龙并没有独立获取项目的能力,项目真正的来源都在一些央企总包方手里。
智慧城市听上去很美好,可城市的智能化改造是一项大工程,项目周期至少需要3年,涉及的流程繁多,商汤等AI新兴势力所做的事只是诸多环节之一。
由于AI产业的碎片化特征,这就导致不同的用户需求不同,无法用同一个标准去面对所有人,这自然就很难形成规模化。
项目之间的差异,使得上一个项目的方案在这个项目无法适用,亏损就成为了常态。
从市场竞争的层面上看。
华为、腾讯、网络这些平台型巨头都在切入AI领域,甚至传统的半导体企业,比如德州仪器、英特尔、英伟达都在半道研发自己的AI解决方案。
举个简单的例子,在AI被广泛应用的安防行业当中,安防行业的原生巨头海康威视也在研发自己的AI解决方案,而且相对于商汤 科技 来说,海康威视本身就是终端生产商,更具有拿项目的优势。
仅以营收比较,2020年,商汤的营收24.5亿,而海康威视的营收635亿,换句话来说,商汤的规模只有海康威视的5%不到,海康威视对商汤具有碾压优势。
上面所说的这些问题,不仅仅是针对一家商汤 科技 ,而是整个AI产业的企业都需要面对的问题。
其实,我们仔细对比一下AI四小龙,会发现这几家的处境都出奇的相似。
从过往的财报来看,AI四小龙都是亏损比营收多,营收越多,亏损越大。
这四家企业的崛起,都和中国安防摄像头的升级息息相关,简单地说就是吃到了政府升级安防项目的红利。
面对越来越多的亏损,投资人很着急,四小龙也很着急,所以在最近一年多时间里,四小龙都在集体冲击IPO。
作为 科技 企业,四小龙大书特书的都是自己的研发投入,旷视 科技 、云从 科技 和依图 科技 ,研发占比都超过了50%,商汤 科技 的研发占比更是高达70%。
在这些漂亮数字的背后,还得回到怎么样找到盈利模式这个本质的问题上来。
我们可以把视线转向另外一家AI企业,号称AI芯片第一股的寒武纪。
当年风光无限,成功登陆科创板的寒武纪,最高市值高达1191亿。
但后来,整个股价一路走跌,市值只剩下406亿,跌去6成之多。
寒武纪也是长期在研发上高投入,在AI芯片产业同样面对来自华为、网络这些巨头的夹击,自身造血能力不够,导致市场不看好。
对于一个 科技 企业来说,它跟平台型企业不一样。
京东持续亏损了12年,但它的商业模式很清晰,京东用12年的亏损回答了市场一个问题, 淘宝天猫跟我竞争,我凭什么能活下去?
答案是京东用巨资砸出来的基础物流设施,这是京东底层的护城河。
不解决根本的盈利和路线问题,即使上市融到了更多的资金,企业也只是拖延时间而已。
当前AI四小龙们还没有一条明确、长远的盈利模式。
不管是从技术上,还是未来的发展路径上,并没有一个可以信服的指引给到市场,自然也很难得市场认可。
在过去的文章中,我经常说技术是 科技 企业的立身之本,但我们也要时常问问自己,这些技术是不是我们的客户真正需要的?假如腾讯和阿里也要做这项业务,凭什么我能活下去?
回顾一下前辈们,台积电的技术很牛逼,全球第一,但这项技术的根基是在台积电创新的晶圆代工模式。
明白客户需要什么,比追求产品技术的先进性,可能更为重要,利润思维,一定不能舍去。
当然,AI未来一定是一门大产业,现在它仍然具有一定的超前性。
市场还没有快速发展到那一步,还需要更多的积累。
我们的AI企业还需要时间,需要尽快找到自己的商业模式和领域,助力和赋能更多的相关企业实现产业的升级。
但是,这个前提是路要扎扎实实地走,别贪快,贪快就容易摔倒。
—
责任编辑 | 罗英凡
㈤ 新建的互联网公司可以直接进行a轮融资吗
初创的公司可以直接进行 A轮融资,但金额一般不会很高。建议等公司的组织架构,产品,市场等具有雏形,让投资者看到公司的前景是光明的,这样对公司比较有利。下面是一篇关于融资的文章,可以参考借鉴一下。
最近,我和一个不费吹灰之力就拿到种子投资的有才华的年轻创始团队共事。在选谁做种子投资者上,他们有自己选择权,并且融到的资金数,是他们预期的 2
倍。六个月后,他们开始融 A
轮,终于对融资这件事的恐怖有所觉醒。他们融到了钱,但没拿到预期金额,难度比原来想的要大得多,而且用了好几个月才结束交易,用这个 CEO
话说:“种子融资超级快,然后进入 A 轮,我们的业绩数据开始被审问,这种感觉,就像小学毕业后直升大学。”
这个经历就像一面镜子,照出我们机构 First Round
内外社区很多创业者都在面临的现状。我相信我们这个投资行业,在创业公司早期,提供给他们前所未有的资金量,也正将这些公司设置在一个艰难的 A
轮融资现实。你可以把这种现象称为“碾压”(Crunch),或任何你想用的词,但它的确显著影响着公司长远成功。如果问我怎么看,我认为应对这一趋势的
关键是:创业者在获得最原始那笔资金后,要保持绝对地精简和考虑周到。
发生了什么?
目前种子轮资金充裕,创业者融资之易,在我过去投资生涯中前所未闻。讽刺的是,这实际上使创业更难了。它设置了一个期望值,尤其是对年轻人,对那些第
一次创业的创始人,轻易融到钱,让他们觉得原本很难的事怎么这么容易,也让他们习惯性认为下次融资不会难。但问题是:A 轮融资总数没变化,That
amount of Series A capital HAS NOT
increased。所以,如果种子轮融资成功的公司数增加到四倍,也意味,和你抢钱的下一轮融资竞争对手的数量就同倍数增多,融资难度可想而知。
我和大量创业者交流过他们 A 轮经历,得到很多反馈,他们说,完全被拿 Term Sheet
的困难度震到。首先,流程极其漫长;其次,沟通涉及东西极其复杂。其中一位 CEO 说,种子轮融资时,谈的都是理念和团队;A
轮,就是实打实的数字,我们既不了解 LTV,也不了解 CAC,我们不知怎么回答“经济规模”这些问题,谈话变成一场毫无准备的审讯。
这些问题的发生,其中一个原因是:创业者错把与 VC 的闲谈,当做事关利益的重大事件。通常,创业者收到 VC 一堆邮件和电话,然后就感觉,得立即动手融资了,否则将错过机会,这导致公司在真正准备好前,做出很多草率决定。
与此同时,VC
这边是什么实际情况?我们这个行业的人,四处乱跑,和大量年轻公司建立关系,但这种关系不涉及承诺。投资人需要确保,当创业公司想融资时,他能收到创始人
电话,所以为将游戏进行下去,他们乐得营造一种融洽气氛。不幸的是,这些“好听的话”,会让创业者“高兴的耳朵”听到,以至经常性导致错误评估 VC
对他们项目的真正兴趣。
因为抢到一家炙手可热的公司,最符合投资者的利益,所以投资人,一般会争取与创业者早点面谈。但没经验的第一次创业的创始人,当发现邮箱里堆满
VC 的电邮,他们会想当然把这种表达兴趣的邮件数量和强度,转化为是一个“容易的融资过程”,然后,就经常性(往往是错误)决定过早开始融资。
不过与过早行动相比,我认为创业者真正的危险是:你可能还没到融资最佳时机,包括一些有里程碑意义的数据,以及根本还没时间去制定你的融资战略。
种子轮融资后,每家公司都应通过增长、营收展示公司驱动力(用户接受度、病毒式传播、营收、债务等),以获得 A
轮融资。实现各种业绩指标,正变得前所未有地重要,因为现在 A 轮投资者要完成普通合伙人每年 1 到 3
次投资,他们在项目上的选择,比以前多得多。
事实上,提前融资风险极大,因为一旦公司频繁地与投资人见面,外界就会被认为事情已经谈成。创业圈里,这种消息总是传得飞快。我建议创业者们,对大型
融资进程保密,因为消息受控对创业者有好处,你想:如果一个 VC 知道,前面已有 20 家 VC
看过项目然后没谈成,他必然会产生消极想法,你认为有多少人会在 20 个朋友告诉他某个餐厅散发出恶臭后,他还再去这家餐厅吃饭?很难再有 VC
来看这家创业公司了。
当然,市场上也会有些 VC
能避免“从众心理”。但如果创业者把自己的融资信息随便透露给别人,肯定会让自身面对更大挑战。通常,一个单子逛过去,你需要通过专注稳健地执行
9-12 个月,才可以展示更多吸引力,而对一个创业公司来说,要在市场上获得第二次“闪亮”感觉,几乎不可能,这是非常难的。
此外,我们看到的另一个趋势是:创业公司正在寻求越来越大的 A
轮,但市场提供不了这么多资金,然而还是有很多公司,刚刚完成种子轮融资数月后,就把 A 轮融资目标,设在了 1500-2000
万美元左右。如果要投 1500 万美元,通常需要投资人有三倍于 500 万美金投资的信念,我认为造成创业者这种渴望,背后有很多原因。
第一,创业者经常会看到极少的数据点,就相信存在一个新标准。比如,假设某个创业者,看到朋友 A 轮融资数额巨大,科技媒体报道了大额 A 轮融资,他就会认为他也可以做到这点。当然这并非不可能。但这样的数据样本,远远不够典型。
另外,我听到很多做晚期投资的投资人,给早期创业者一些非常不好的建议。比如,某创业者在沙丘路上第一次和投资人面谈,并提到很大的融资目标,而投资人眼都不眨一下。创业者会认为这有可能实现,但事实上,却远远未必。
我对创业者的一个简单忠告是:增加融资规模,远远比减少融资规模要容易。我见过最成功的创业者,总是在静待融资的合适时机,他们等待展示其业绩的真正
时间到来,展示代表其真正变革的时机到来,而一旦这样做,他们通常要价偏低。你永远不会电话一个 VC 说:“嘿,上个月,我告诉你说我想融 1500
万美元,但在和很多人交流后,现在我决定融 600 万美元。”
每个投资者都知道这意味什么,它将让你和你的公司都亮起红灯。打电话时最好这样说,“我打算融资 600 万至 800 万美金,但是如果投资人投资意向强烈,我们想融 1200 万美金。”
有关创始人太早开始融资并要价太高,最终导致失败,这样的故事我听过太多。这是一个横遍行业的现象,但创始人的心态,却是直到现在才发生变化。
这种情况下,创业者该做什么?
好消息是,公司不一定非得掉进 A 轮融资陷阱。有很多机会去利用这些趋势,并把它们变成对你有利。
例如一些聪明的创始人,会利用种子轮资金的充裕度,来让种子轮融资额变大,他们给自己买了更多时间,去做到一些关键数据。如果你只有一次闪亮机会,那
就尽可能多拿钱。当你进行种子轮融资,你是在增强自己预见趋势的能力。就像我常说的,数字是一个好故事的主要内容,而这正是在 A 轮融资中发生的事。
种子轮融资变得容易的另一好处是,今天这样的环境下,就种子轮投资者,创业公司有非常多选择,你们变得更有机会,去挑选你期待的投资者。
所以我的建议:做好调研,看看哪些企业和投资人,保持了成功投资纪录。虽然市场上存在能给公司带来巨大增值的超级天使,但也有很多投资者,即不超级,也不像“天使”。
我相信好的投资者,会卷起他们袖子,打开大门,帮创业公司招募人才,在创业公司进行 A
轮融资时,提供反馈,促进公司发展。要确保你的投资者,愿在种子轮阶段就做出实际性工作,因为对一家机构来说,开出一张 25 万美元支票,和开出一张
2500 万美元支票后,却提供同样服务和支持,这是非常困难的。
另外创业者一旦拿到钱,需要停下来仔细规划。有一点,始终让我非常惊讶,就是我发现:很多创业公司花钱,不能根据实际情况来。但当你最终要进行 A
轮融资,你得展示给投资者明确吸引力和证明点,我的意思是:花掉 100
万美元,远比你想象的要容易。所以不要烧钱太快,直到你的产品与市场契合良好,这样能创造让公司发展壮大的最好机会。
我见过的很多公司可能会说,“好吧,我们有维持 12 个月的现金流,让我们在 11 个月后,再发布产品。”这不是一个好计划,如果你花 11
个月打造产品,即使你认为产品将如期发布(这几乎不可能),也意味你在产品发布、收集市场数据前,就会用完融资跑道。而没什么比成功发布产品、用户热捧,
更能增加你 A 轮融资成功的几率。
记住,一个进展最顺利的融资过程,也需 4 到 8 周时间。再加上准备和结束的时间,就变成了几个月。当你思考时间和业绩证据时,要牢记这些数字。时间预算太紧张,是很危险的。
同样要记住的是,收集这些数据还不够,你的 A 轮融资必须打磨和排练。虽然这不是件舒服的事,逃避很容易,但融资关乎公司生死,你必须把这事排在最前面,一旦正式开始,就需要把它位于所有事的第一优先项行动。
另外,创业者在与投资人谈话中,也要能证明他对所有产品的数据了然于胸。我们建议:要花费不少于 4 周时间准备 A 轮融资,First Round 内部甚至建立一个团队叫“项目协助”,与创业者一起准融资项目陈述。
那么到底在 A 轮融资时,需要展示哪些数据和证明呢?这你要从你的顾问,和其他企业家那获取反馈。优先考虑相同行业,或了解你行业商业模式的人的建议。如果你从事 SaaS 业务,要询问相关顾问,或深刻了解这一行的种子投资者。
而随着用户大量增长,你可以创造更多企业价值,和具有侵略性的用户增长数据,不一定是货币化策略,这具体,要取决于你的业务类型。公司各方面进展,对
投资者的说服力是不一样的,我强烈建议:创业者在做 A 轮融资时做尽职调查,与其他已接触过 A
轮投资者的企业家,或了解这些企业家的种子投资人面谈,以发现他们通常被要求和期望什么。公司极其多样化,投资人想看到的企业家品质也不一样,你知道得越
多,你就越能定制你每次面谈的策略。
最后,逆境不一定是坏事,迪斯尼曾说:“所有我曾经历的逆境中,我遇到的所有麻烦和障碍,让我变得更强大……挫折到来时,你可能没意识到,但突然的挫
折,可能是世界给你最好的礼物。”创办一个公司不容易,很难推出一款很棒的产品,还有雇佣人才、筹集资金等等,不要让种子轮资金的飙升愚弄你,让你误以为
随后的融资不再艰难。
下面是我想总结的几个关键:
A 轮融资“碾压”发生在整个投资行业,破坏融资进程,限制企业潜力。也就是说,从没有过这么好的时候,种子轮融资难度,降低了 4 倍。
为避免危机,在公司业绩达标后,再开始 A 轮融资。过早开始融资非常危险。
合理确定融资额度。提高额度总是容易一些,让市场来做决定。
扩大种子轮融资额度,给自己更长时间实现业绩目标,再开始 A 轮融资。
种子轮融资时,仔细选择合适的投资者,对你下轮融资帮助很大。
了解关键拐点是什么,你需要展示这些,体现公司业绩的突破。
给自己足够时间,获得你需要的市场数据,并找出其中最引人注目的部分,与潜在投资者分享。
不要恐慌。尽你所能,为下一步融资做准备。
㈥ 圈外同学拿了多少投资
圈外同学是一家成立于2015年的互联网金融科技公司,主要业务涵盖在线教育、财富管理、社区电商等领域。截至2021年初,圈外同学已经完成了数轮融资,累计获得约18亿元贺拆搭人民币的投资。
最早的一轮融资是在2015年底进行的Pre-A轮,由创新工场领投,获得了约1亿元人民币的投资。2016年,圈外同学完成了A轮融资,由华平投资领投,获得了约3亿元人民币御消的投资。2017年,进行了B轮融资,由红杉资本中国和华平投资联合领投,获得了约5亿元人民币的投资。2018年,完成了C轮融资,由高瓴资本和红杉资本中国联合领投,获得了约7亿元人民币的投资。
除了以禅拿上几轮融资,圈外同学还在2019年进行了Pre-IPO融资,获得了约2亿元人民币的投资。目前,圈外同学已经成为了一家估值超过50亿元人民币的独角兽公司。
综上所述,圈外同学已经累计获得了超过18亿元人民币的投资。
㈦ 寒冬里,那些被追捧的创业者丨深网
作者 | 薛芳 编辑 | 康晓
来源 | 腾讯深网(公号 ID:qqshenwang)
所谓的创投圈资本寒冬,完全没有影响张杰龙的融资节奏。
张杰龙现在的身份是G7智慧物联网(以下简称G7)首席财务官,在此前,张杰龙做过12年投资,带领团队投资了普洛斯、蚂蚁金服、蔚来 汽车 、美菜等企业。
12月10日, G7宣布完成新一轮3.2亿美元融资,此次融资创下了全球物联网领域融资金额的最高纪录。在过去一年多以来,G7累计融资超过5亿美元,已成为全球物联网领域最炙手可热的 科技 公司之一。
今年3月张杰龙加入G7后,负责企业融资、战略合作,从6月份开始到10月份的4个月间,他陆陆续续见了20家投资机构,“最初也没打算融那么多,”张杰龙告诉《深网》,融资的时间周期比他预期的要长一些,但相对是顺利的。“资本寒冬”里,一个平均的案子完成需要平均七八个月。
在融资这个事情上,这家公司一直有绝对的主导权。在挑投资人的时候,是非常挑剔的,除了能给钱外,还看在业务上有什么协同。
张杰龙表示,“整个融资过程中G7的估值一分钱都没有降过。一个合理的价格让新来的投资人未来能得到一个合理的回报,这个事情从融资开始就拍板了,没有投资人跟我们提估值这件事。”
2018年,穿透区块链和共享单车等行业的大起大落,中国风险资本对创业者的偏好已悄然转向。美团CEO王兴说,下一个创新方向是供给侧的改革。产业互联网的独角兽们逐渐走入大众视野。
对于大多数C端用户,G7此前非常陌生。但G7无处不在。网购的热带蔬果、海味生鲜,快递到家是新鲜的,这背后也许就有冷链物流场景里G7温控机器人的功劳……在中国公路物流的各个关键环节里,G7是无处不在。
资本寒冬里,G7的融资并非孤例。12月25日,猿辅导公司宣布完成了3亿美元的融资;12月12日,瑞幸咖啡宣布完成2亿美元B轮融资;10月,瓜子母公司车好多集团宣布获得1.62亿美元C+轮融资;7月,明略数据宣布获得10亿人民币融资……
数据显示:投资方面,今年前11月股权投资总额超过了1万亿,同比下降6.6%,投资案例9773起,同比上升7%。投资依然活跃。清科集团创始人倪正东认为,2018年中国股权投资市场迎来了一个 历史 拐点。
VIPKID创始人米雯娟在今年1月的IF2018极客公园创新大会上谈过她构想的“新教育”,即以技术为核心竞争力来提供教育。她当时表示:“如果说学习启蒙是一个上千亿美元的市场,那么新教育的市场将达到万亿美元级别。”
在今年3月23日, 科技 部发布了2017年中国独角兽企业名单,164家企业入选独角兽名单,其中互联网教育行业有9家公司。
6月21日,VIPKID确认完成5亿美金的D+轮融资。此轮融资结束后,其估值将达到30亿美元,而VIPKID将成为全世界估值最高的互联网英语培训公司。
从媒体公开数据来看,2018年上半年中国K12教育领域融资总额约为15亿美金,VIPKID一家就拿到市场上三分之一的融资额。加上去年8月获得的2亿美元D轮融资,VIPKID在不到一年时间内融资就高达7亿美元。
资本寒冬之中,资金为了避险,正愈来愈向头部群体聚拢着,对于热门赛道的独角兽企业来说,即使面临资本寒冬,融资依然不是问题。
“资本寒冬里,创投的基金就开始避险,选择之一是把钱投给那些已经跑出来的独角兽,就是所谓越是头部的钱,项目越容易拿钱,因为它已经是头部了,资本投它是最容易过会,同时也“政治正确”。”知卓资本合伙人杜欣认为。
吴明辉2000年毕业于北大数学系,他在2014年创办了明略数据,这是一家支持分析决策的行业人工智能公司。明略对标的是美国的Palantir公司。这家大数据公司最著名的案例是通过情报分析帮助美国政府追捕到了本拉登。
吴明辉向腾讯《深网》复盘了明略的融资经历,“A轮还没签对方就把钱打了过来。我们一直不担心融资问题,不怎么做宣传,免得份额不够分,还会得罪人。”尽管A轮融资并未做宣传,但很快一些资本的投资经理找上门来。
“红杉看好这个赛道之后考察了几个公司,红杉的投资经理相信只有技术人员才最清楚谁家技术强,他们问两个公司的CTO,这个赛道谁家技术最强,两家都说是明略。那时A轮已经结束了,我就说,你们再等几个月吧。”
几个月后,吴明辉报了估值,红杉资本很干脆。因此明略数据的融资对吴明辉来说,特别顺畅,基本是B轮定了的时候,C轮基金就排队等着了。因为涉及到安防,吴明辉还得对GP和LP做尽调,确保是人民币的基金。
如果把明略数据融资历程置于整个AI赛道中,就会发现整个AI行业水涨船高。根据 IT 桔子统计的数据显示,从 2013 年至今,AI 领域共有 1332 家创业公司,共 2371 起投资事件,投资总额为 2885 亿元。
据 IT 桔子的统计数据,2018年融资额度可以位列前五的企业,有三家企业是位于AI赛道的,商汤 科技 (D 轮)、优必选 科技 (C 轮)、旷视 科技 Face++(D 轮)。
数据显示:2018 AI领域的投资事件共 410 起, 投资总额1078 亿元,相对 2017 年,投资事件则减少了1/3,但投资总额却增长了1/4。
资金正在集中涌入头部公司,这恰好解释了 2018 年投资事件数量降低,而投资额度却在不断增加的趋势。7月份,旷视 科技 Face++获投D轮6亿美元融资;9月份,商汤 科技 获得来自软银愿景基金的一笔10亿美元融资。
“危机之后,能看到更伟大公司的诞生。今天如果行业感觉瑟瑟发抖,应该看到一个积极面,是新的经济体和新的经济点正在萌芽阶段。” 创新工场合伙人张鹰说。
创新工场管理合伙人汪华解释,中国不是单一经济体,它就像是一块魔方,是由人口地域、发展阶段、前端后端和不同分化的行业所分割的多元经济体。每个维度和每个不均衡都构成了新的子平台机会,市场颠覆式的机会仍在迸发。经济周期进入调整期,但又有大量高速成长的公司不断涌现。
2018年4月初,大疆新一轮10亿美元股权融资曝光。这次融资,大疆采用了竞价的方式。4月3日,首轮竞价结束,共有近100家投资机构递交了保证金和竞价申请,认购金额较计划融资额超过了30倍。
这仅仅是大疆融资中的一个细节。大疆作为无人机界的“独苗”,成立至今已超过10年,2016年发布的《2016年中国独角兽企业发展报告》榜单,大疆以100亿美元估值位列第7。
独角兽概念被爆炒之下,四处搜寻独角兽的私募基金发起者们捧着大疆的融资材料,兜售这家无人机巨头的份额。因此,才出现了这种融资奇景,投资人上门送钱,好几倍的送。
所有融资顺利的独角兽,背后的逻辑是“家有梧桐树,飞来金凤凰”。以G7为例,为什么一线的私募股权基金、产业资本、国家队投资机构都对这家公司青睐有加?
泰合资本认为:G7用了8年的时间,才实现了数据从“可视”到规模“可用”并产生商业价值,似乎是家“慢”公司,但恰恰是这样的“慢”和耐心,铸就了这家公司的壁垒。G7这家“慢”公司,蜕变为全球物联网领域的明星 科技 公司,这家企业一直在练内功。
而对明略数据的吴明辉来说,他在行业的变局中看到了机会。
2014年前,大国企、机构的数据库订单还是会给Oracle等国际品牌。斯诺登事件之后,吴明辉发现很多机关单位的硬件及业务系统开始国产化,吴明辉笃定To B的中国数据公司将迎来大变局。
“明略最核心的竞争力是,中国众多大的IT公司都是上一个时代的,他们做的是信息化、IT化。以后是智能化的时代。而明略的资源禀赋刚好满足智能化时代对底层技术+上层应用的要求。”吴明辉认为。
而红杉资本在尽调后给予明略数据的评价是——“腰部最强的公司”,中层非常强大,尽调访谈到二十几个人的时候,还能聊出信息增量。红杉投资宣布后,投资机构更是蜂拥而至……
东边日出西边雨,半江瑟瑟半江红。只有热门赛道里的苦练内功的头部公司,才能感受到资本的热情。
“对于真正的创业者来说,没有寒冬。这个资本寒冬,把不能形成一个闭环的公司全部淘汰掉了。不能形成一个完整管理的公司淘汰掉了,不能经受一个经济周期的公司淘汰掉了。”星瀚资本的创始人杨歌告诉腾讯《深网》。
泰合资本在《寒冬比想象更冷,创业进入白银时代》中提到,市场今年出手最多的20家机构中,只有25%的投资人还表示要积极看项目。毋庸置疑,杨歌属于那25%。
杨歌,85年生人,毕业于清华大学,2015年4月成立星瀚资本。此前,他经历过7次创业。星瀚资本重点投资TMT(人工智能、大数据+、互联网+、消费升级、生物技术等)与文创领域(文化 娱乐 ,电影视频等)的中早期项目。
12月10号,是一个星期六,三里屯写字楼20层星瀚资本办公室,星瀚资本每月一次的投资决策会正在召开,12个创业人来到公司,从上午十点到晚上七点,整一天。星瀚资本的创始人杨歌看来,公司看起来像个热闹的茶馆。
“2018年下半年我投了一些原来长期不敢投的行业,比如生命科学、VR、教育、智能硬件和互联网金融。这些都是我前两年长期观望的领域,因为估值不合理,寒冬把泡沫挤掉了。”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投资人都像杨歌这样,加快了投资节奏。
青山资本创始合伙人张野表示,青山的出手速度在变慢。他认为,2018年下半年的融资环境更差,而一个项目在完成天使轮后通常必须在半年到1年内拿到下一轮融资。于是,青山刻意减缓了节奏。
对知卓资本的杜欣来说,整个下半年,他的整个投资状态进入了慢动作,但他依然在大量的看项目,见到他的时候,他刚刚从深圳看项目回来。
“创投机构冬日里一块钱是可以当两块钱花,先呵护之前投的项目别出问题;同时都在博一个市场的挤出效应,风停了不靠谱的先被淘汰,活下来的项目经过市场的检验,收拾残局,让整个市场会回归到 健康 态”,杜欣说,“这是部分投资人大量的看项目出手慢的原因。
有多个投资人表示,2018年的资本寒冬只是经济周期。2018年是杜欣做投资的第8个年头,所谓的资本寒冬就是金融行业的周期性震荡。类似的资本市场震荡在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灭)、2008年(次贷危机)、2013年(中概股危机/IPO堰塞湖)、2015年(熔断)都有过。
而美国经济学家韦利斯.米切尔认为,一个完整的经济周期由以下几个极端组成:扩张阶段,此时大部分经济活动同时出现扩张,继而出现类似的普遍性衰退,然后是收缩,以及融入下一个经济周期扩张阶段的复苏阶段;这个变化的序列重复发生,但不定期。
杜欣告诉腾讯《深网》,“资本寒冬是好事情,一些不靠谱的创投人离开了,整个市场回归到理性。这也是是2014年创业潮后,一级市场泡沫的破灭。”
2014年开始的万众创业也催生了国内VC创业潮;2014年京东和阿里上市,美元基金的LP纷纷觉得应该在中国多配置一些资产。因此,一波老牌美元基金的骨干出走,自立门户。泡沫催生风口,O2O、新零售、无人货架……
清科集团旗下私募通统计,2014年VC/PE机构共新募集745支可投资于中国大陆的基金,较十年前市场规模增长近10倍;2014年中国私募股权投资市场共完成3,626起投资案例,投资交易共计涉及金额711.66亿美元,创 历史 新高。
创业潮中,头部项目的估值也被抬高了。以ofo为例。到2017年E轮融资,ofo估值已达30亿美金(约193亿人民币)——2016年4月,ofo的估值仅为1亿人民币——在极短时间内,众多资本参与下,ofo的估值翻了近200倍。
而今年年中,易凯资本CEO王冉表示,“今年下半年流入一级市场的资金将会出现断崖式下跌,至少减少50-60%,甚至可能到70%-80%。中国一级市场的估值水平半年内会普降30%,个泡沫比较严重的领域甚至可能会下降50%以上。”
王冉所言非虚。北极光创投创始人,董事总经理邓锋表示,北极光创投一年大概看6000家企业,2018年投了40家企业,筛选比例不到1%。
邓锋表示,“创投市场今年的变化很大,资本市场退出不好,导致融资市场也不好。但我感觉案子的估值普遍没那么高了,开始往下走了。不再经常出现今天看一个项目,明天给条款,后天要签字这种状况了。”
潮退了,挤掉了泡沫后的热门赛道,不再喧嚣。
今年12月,张颖在朋友圈发布状态称——“2018年艰难这话题,我觉得被放大了。本来很多人就是在大趋势上升中赚钱,没思考、没核心竞争力、没准备、没聚焦、没远见、没决心。现在经济动荡,不死不活,或者死得很惨都太正常。对那些有聚焦、有核心竞争力、有执行力、有决心的少数人和企业来说,这才是最好的时间点。”
持相同观点的还有创新工场董事长李开复,他表示,经济必然存在其周期,从 历史 上来看,在较大挑战发生的时候,反而是投资甚至创业最好的机会,因为那些靠热潮出来“忽悠”的创业者,在寒冬时会缩起头;而真正有想法、有理想、有能力的,才会在此时仍坚持创业。”
“市场经历过寒冬期之后,沉淀下来的就是秉承正确的投资理念的投资人和创业者,他知道创投是怎么回事。既不如想象那么美好,一年十几倍,几十倍的回报,但是也没有想那么糟糕,他们是价值创造者,追求的是逆周期性的行业成长的红利。”杜欣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