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融资信托 > 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短板

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短板

发布时间:2023-06-01 15:03:44

Ⅰ 城投债期限缩短,部分政信出现暂停,政信且做且珍惜

资产荒从前年就开始说,然后政信项目依然有,只不过真的没以前多了,纵观这两年政信项目,缩减极度严重,收益降到最低6%起,不是一刀切,是逐步再变!

【为何城投不怕借钱?国家统计局: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7.8%!】 项目缩减中!控制债务,后续再降成本是必然,现在存量政信项目且做且珍惜!上段时间也是有讲过一篇文章 【15号文与降准,正确解读,突破传统思维赚钱的时候到了!】, 自从15号文出来后加上降准,收益就有所下降趋势,另外城投公司项目也在逐步压缩中,存量项目募集完成后基本不再新增。

2019年至2021年上半年全国多数省份的城投债券发行期限呈现下降,发行期限平均缩短约0.6年。 这是根据我们持续跟踪的全国1,900余家城投企业2019年以来在公开市场的债券发行期限得出的,我们以每半年为观察窗口计算不同省份按发行规模加权平均的发行期限。我们还发现,这种短期化趋势并不只是出现在某些局部区域,而是呈全国化态势。在典型的24个省份范围内,除少数省份,其他区域在过去5个观察窗口内的债券发行期限均有所缩短。

分税制改革后中央和地方的财权、事权不匹配,导致地方政府的投融资存在较大资金缺口,为弥补这一部分资金缺口,城投公司应运而生。根据国发〔2010〕19号文,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指由地方政府及其部门和机构等通过财政拨款或注入土地、股权等资产设立,承担政府投资项目融资功能,并拥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经济实体。由于城投公司成立的主要目的即通过举债融资为地方经济和 社会 发展筹集资金,为扩大其融资能力, 地方政府曾通过注入货币资金、房地产、国有企业股权、土地(包括储备地、划拨地及出让地),以及学校、医院、公园等公益性资产的方式,对城投公司进行资产性支持。 通过上述注资,一方面可以快速降低资产负债率,避开部分银行贷款对于城投公司债务负担不得高于70%的红线要求;另一方面,注入的资产可以用于城投公司的抵押贷款,进一步提升城投的融资能力。

高收益的政信债,是因为政府极度缺钱吗?

政府缺钱是正常,但不是所谓的资不抵债!因为经过上级财政拨款或银行等放贷,短期是无法实现的,一个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工程是比较着急的,对比长期低成本资金,短期高收益的资金成本要远低于长期的,所以高收益的政信债目前最长期限也就2年期,很多还要求合同条款增加允许提前还款。

2018年下半年以来,国家有关部门先后发布了《关于保持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力度的指导意见》等文件,提出促进基建补短板,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政府和 社会 资本合作(PPP)也得到不断完善调整。以上措施为地方政府的正常基建投融资拓宽了道路,也为政信类信托项目的发展带来新的动能。

刚接触政信债投资的朋友在学习政信债产品的时候都会有一个疑问,为什么明明是政府融资,却能给出9%左右的收益。花这么高成本融资,为什么不找银行贷款去?

其实,地方政府平台公司是非市场化运营的国企,其主要职能就是为政府进行融资,所以信用远超一般国企。其融资体系相当丰富,融资渠道也非常多,包括银行、发债、保险、非标等多个渠道。

这些融资渠道各有特色,政府平台公司充分利用各渠道优缺点,搭配长周期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各阶段灵活运营,搭建 健康 、稳定的融资体系。

这期小哥给大家介绍一下政府平台的融资体系有哪些,政信债在其中是什么样的角色。

投资者对政府的信用有一定的认同度,这是投资者买政信类理财的一个重要原因。由于这几年地方政府进行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后续依然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这决定了地方政府的资金需求依然很大。

我们很容易有个误区,那就是政府融资只通过政信债来募集,其实不是的,只是因为我们接触到的只有政信债而已。

实际上,政府平台大部分的融资都是通过低息发债、商业银行贷款、保险公司融资、非标融资来完成的。其中我们接触多的政信债只是通过金交所非标融资的一小部分,所占比例非常低。

融资的主要手段、成本、期限

1、利用土地做抵押向银行贷款。

这一类的融资手段在绝大多数政府平台中都是借款的大头。

这类贷款的资金成本一般在7%左右,其实很多区县级地方的政府平台是没有评级的,他们很难公开发债,地方上要举债,主要就是靠政府平台从银行拿贷款,尤其是在当地有营业网店的银行以及本地的村镇银行,这些输血政府平台的比较多。这类贷款一般要占到地方债务的一半以上。

2、公开发行债券进行的融资。

发行公开/私募债券的融资成本其实比银行贷款、信托都低,一般利率在3~7%之间。这类融资渠道的占比要看当地的经济实力了,经济越好的地区占比越高,经济差的地方甚至可能没有资格发债。

公开发行的债券属于标准化资产,发行的债券可以在银行间交易市场和证券交易所公开流通买卖。所以经济好一些的地方政府会打造几个信用评级高的发债政府平台发债,而贫困地区则很难通过发债来进行融资。

3、从保险公司拿贷款。

走这一类通道的资金也有,它的融资成本跟银行几乎差不多,因为险资本身资金成本低,而且期限长,投放到政信类项目上的期限也很长,而且一般资金量比较大,也是一个很大的金主。

4、非银行类的非标贷款。

银行的贷款其实绝大多数走的也是非标的通道,就是说,银行把钱借给地方政府平台的债,它不能够在银行里或者证券交易市场里面公开买卖交易。能在银行里面公开交易的那种就是标准资产,比如北京债、四川债那种。

非银行类的非标借款主要就是:信托,定融,融资租赁的融资。同一家政府平台从这三个的通道上获得的融资特点就是成本稍高,占比低,期限较短,基本在两年以内,极少数有三年期的融资,对比其他渠道而言,非标准化融资的限制较少,往往在地方政府平台融资体系中起着“备胎”或“润滑剂”的作用。

政信债就属于非标准化融资,一般地方政府会通过信用评级高的政府平台公司发行信托产品,再通过其子公司(相对资质较弱)发行金交所产品,实际上最终实控人都是地方政府,两者产品安全性不分高低。

如今政信债收益逐步下降,存量项目募集完成后不再新增备案,部分政信项目出现暂停进款,受15号文影响在逐步观察市场 【这个文件要整死城投?城投不死,只是在凋零!】

政府平台融资最终去向主要就是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民生项目,比如老城区翻新、新城区建设等。这种项目动不动就需要数年甚至数十年才能完成,尤其是新区建设项目,前期投入都是巨大的。

只有随着基础设施的完善,土地价格才会起来,招商后政府才能有源源不断的现金流,这样各类企业以及商户逐渐落住新区之后,人气带来新区的土地价格上涨,从而达到良性的循环。

一个大型基建项目不同阶段,需要的建设资金需求是不一样的,不同的时期使用的资金量也不同。如果项目一开始就找银行贷款,一次性借最长期限、最高总量,必然会造成资金的站岗。

所以政府平台会充分利用融资体系中各渠道的优缺点,各种长期、中期、短期的资金,各种低、中、高成本的资金全部都要用上。

以长期低成本的银行贷款、公开债为主,配置中、短期的信托、资管、金交所资金去补充项目的流动性需求,从而使整个基建项目的资金安排充盈并且成本最优化。

这就不奇怪为什么政信债金交所的产品能达到9%年化了,毕竟对比银行贷款,这笔资金虽然成本高一点, 但期限短、限制少、融资占比也低,在关键时候,可用于周转和提高资金流动性。

政信类项目主要是地方上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时间战线比较长,很多项目需要数十年才能完成,完成之后投入使用或者招商才能产生收益。 巨额的前期投入以及项目各个阶段的建设都需要不同的资金量,这就会产生有的阶段需要的资金量大,有的阶段需要的资金量少。

前面说过,银行的资金虽然便宜,但是期限一般比较长,那么在需要资金量较少的阶段中,就会造成资金的闲置,这其实会更加提高资金的成本。

所以, 一般政信类项目是各种长期、中期、短期,各个渠道的资金都要用上。以长期低成本的银行贷款、公开发债为主,配合部分中短期的信托类资金,然后再用短期定融高成本资金拿去补充项目资金的流动性周转。 也就是说对于绝大多数政信类项目,定融更多的是作为融资手段的有效补充,整体融资成本会严格的控制。

而且对于一些成本较高的融资渠道,例如金交所、资管产品,地方政府平台还会要求项目的摘牌方贴息。

最后说两句,了解清楚地方政府平台融资体系的逻辑,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了解政信投资产品的风险差异。

我们在选择产品的时候,需要结合地方经济、融资方实力、担保措施等多项情况,再结合自身风险偏好以及资金规划、目标收益等做好匹配。

Ⅱ 补短板涉及哪些措施领%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保持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力度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明确要聚焦脱贫攻坚、铁路、公路水运、机场、水利、能源、农业农村、生态环保、社会民生等重点领域短板,加快推进已纳入规划的重大项目。

《指导意见》提出了10项配套政策措施:
一是加强重大项目储备。根据重大战略部署、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重大建设规划以及财政承受能力和政府投资能力等,依托国家重大建设项目库,储备一批重点领域补短板重大项目。
二是加快推进项目前期工作和开工建设。加快规划选址、用地、用海、环评、水土保持等方面前期工作,加大征地拆迁、市政配套、水电接入、资金落实等推进力度。
三是保障在建项目顺利实施,避免形成“半拉子”工程。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对确有必要、关系国计民生的在建项目,统筹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合理融资需求。
四是加强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和项目管理。地方政府建立专项债券项目安排协调机制,加强地方发展改革、财政部门间的沟通衔接,确保专项债券发行收入重点用于在建项目和补短板重大项目。
五是加大对在建项目和补短板重大项目的金融支持力度。对已签订借款合同的必要在建项目,金融机构可在依法合规和切实有效防范风险的前提下继续保障融资。
六是合理保障融资平台公司正常融资需求。金融机构要在采取必要风险缓释措施的基础上,按照市场化原则保障融资平台公司合理融资需求,不得盲目抽贷、压贷或停贷。
七是充分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尽快在交通、油气、电信等领域推介一批投资回报机制明确、商业潜力大的项目,引导社会力量增加学前教育、健康、养老等服务供给。
八是规范有序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鼓励地方依法合规采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等方式,撬动社会资本特别是民间投资投入补短板重大项目。九是深化投资领域“放管服”改革。依托全国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对各类投资审批事项实行“一码运转、一口受理、一网通办”,切实压减审批时间。
十是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和金融风险。严禁违法违规融资担保行为,严禁以政府投资基金、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政府购买服务等名义变相举债。
应答时间:2021-01-25,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Ⅲ 政府融资平台主要存在什么问题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存在的问题:

(一)违规融资。

表现一:融资担保过程中承诺不规范。政府、人大、财政部门承诺以财政预算资金、土地出让金收入作为本息偿还的承诺,或纳入政府可能承担一定救助责任债务。

表现二:以企事业单位的大宗设备购、材料采购等名义贷款。如以大型医院的药品采购和设备采购名义和国有路桥公司道路建设材料采购名义贷款。

(二)违规使用融资资金。

表现一:用于解决地方财政预算资金支出不足,如融资平台办公室(融资平台性质为事业单位)装修以及其他费用开支,列支城市棚户区改造、工业园区建设、公园建设等项目的“征地”“征房”指挥部的工作经费,列支其他行政事业单位项目支出预算不足的费用开支。

表现二:用于解决下级乡镇政府资金困难。如在融资资金中列支乡镇政府借款用于解决企业改制善后问题以及乡镇政府示范园区创建基础配套启动资金等。

表现三:在债务资金中垫支临时性借款迟迟没有归还。如大桥建设征地农民保险资金应由大桥建设项目资金支付,因征地资金迟迟未到位,征地农民保险由融资平台资金垫付,致使融资资金被占用时间长。

表现四:项目资金相互调剂使用,未做到专款专用。融资资金到账后就直接转至其他账户上,各个项目贷款混同使用。

(三)高成本融资。

表现一:国有商业银行在人民银行基准利率和上浮利率的基础上,收取高额的财务顾问费和投融资顾问费。

表现二:向非金融机构贷款,并一次性扣贷款本金5%以上的保证金,以及支付贷款总额3%以上的服务费,有的甚至支付高额的中介顾问费。

表现三:重复的评估、审计等费用支出,造成融资隐形成本增高。

(四)财务管理比较薄弱。

表现一:银行账户开设比较多,有几十个,每月各银行账户资金相互频繁调账。

表现二:往来资金未及时清理、工程项目未及时办理竣工结算。

如果对融资感兴趣建议来明德资本生态圈试试,明德资本本身就是做投资的,这跟很多平台不一样,很多平台都是只做中介的。另外,明德还有1800多家合作基金资源,线下活动的对接率比较高,每一期活动都有几百人参加,近百位投资人会到现场,不少企业都获得了融资,有兴趣可以尝试联系下。

如果你还有有关融资的问题,可以点击下方的在线咨询按钮,直接跟老师对话交流。

Ⅳ 政府投融资平台有发展前景吗

几年来,政府财政融资平台虽然有所发展,但已经不能适应现行财政和金融政策,无法继续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筹集政府投资,政府财政融资平台面临诸多问题和困难,急需改造和完善。
据《中国政府投融资平台建设模式与发展战略分析报告》建议,欠发达地区城投公司必须告别传统的发展愿景,回归到“市场经济”,才是各地政府及融资平台公司转型发展的根本。对县级平台而言,要进行资源整合,将政府资源、资本通过市场化模式,以“产业合营、区域合作”的思想,以实实在在的产业为基础,从政府性的投融资主体、投融资平台向市场化的产业发展运营平台转变。

Ⅳ [在改革发展创新中解决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问题] 政府融资平台改革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在美国次贷危机以及欧元区国家主权债务危机爆发的大势下,一再为国内外密切关注。一般而言,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是指由地方政府及其部门和机构、所属事业单位等通过财政拨款或注入房地产、股权等资产设立,具有政府公益性项目投融资功能,并拥有独立企业法人资格的经济实体。这类平台源于上世纪80年代末,亚洲金融危机之后逐渐推广开来,在应对本轮国际金融危机中快速扩张,为扩大内需、提高城市建设水平、推动民生事业改善、促进地区经济增长等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其设立、运作的特殊性,其潜在风险也不容忽视,近两年来国务院及相关主管部门已采取积极措施进行分类清理,推出多种方式稳妥处理,使其总体处于可控状态。
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9月末,全国共有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超过10000家,平台贷款余额9.1万亿元。按照分类管理的要求,已退出平台、纳入一般公司类贷款管理贷款余额近3万亿元;其余仍按平台贷款管理的余额约6万亿元。当前最要紧的是,防止局部风险演化为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银监会正在研究平台贷款有条件展期、降旧控新等风险缓释措施。但要从根本上解决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问题,还是要靠改革、发展、创新。
以改革促进规范
在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问题上,真正令人担忧的不是债务的规模,而是其管理之混乱,以及这一现象背后反映出来的地方政府投资冲动、政府职能失当等问题,这些问题必须通过深化改革来解决。
首先,通过行政体制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建立公共服务型政府。科学界定政府和市场之间的界线,不仅要明确政府应该做什么,还要明确政府不能做什么。对于应该由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应设定由政府财政资源或公共资源(如土地出让收入)来安排。对于市场可以提供的“私人产品”,特别是一般竞争性投资领域,政府要逐步退出,不能与民争利。而对于一些有收费机制但回报率不高的“准公共产品”,以及回报周期较长的城市基础设施项目,政府在投资的同时,应通过恰当的渠道鼓励社会资金规范、有序地进入。融资平台作为地方政府间接参与市场活动的一种渠道,可以在这一领域发挥扶持性、引导性的积极作用,借鉴PPP的模式,广泛吸引民间资本参与。
其次,通过财税体制改革理顺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关系,建立财权与事权相匹配的机制。我国1994年建立的分税分级财政体系框架,对省以下的分税制实际上没有到位,由此出现财权层层上收、事权层层下放、地方政府事权和财权不对称的倾向。在现有的政绩观和行政体制下,地州族方政府由于预算约束软化,不同程度地都存在着“投资饥渴症”。而要解决投资资金筹措问题,势必出现“前人借钱、后人还债”、“谁借的越多,谁在任期内的政绩就越大”,一届一届的短期行为,在投资规模不断膨胀的同时,债务风险也在不断累积。因此,在分税制之下,地方财权与事权匹配改革需与时俱进,不断深化。这就需要中央政府投入更多的资源,根据地方政府事权配备册乎弊相应的财力。
再次,通过地方政府投融资体制改革规范政府行为,建立市场化、透明化、公开化的投融资机制。真正建立起“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社会投资增长机制,运用多种融资手段,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资金来源多渠道、投资方式多样化、项目建设市场化的新型投融资体制。完善科学决策程序,建立政府投资决策咨询评估制度,实现政府投资管理的科学化、民主化和法制化。切实加强政府投资的监督管理,建立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和权力制衡机制,加强项目跟踪协调管理,完善稽查制度。
以发展化解风险
在地区经济转型升级中化解融资平台的风险。转型升级的关键是优化区域产业结构,提高经顷神济发展质量。而地方融资平台的融资质量比规模更为重要。融资平台风险大小,主要看贷款的具体项目本身是否有盈利还款能力。融资平台的许多融资是有明确偿还能力的,当然不必担忧。但有些是以土地为抵押的借款,在土地价值上升阶段,有可能出现高估,而当土地价值下降,就可能使得对贷款的判断出现差别;还有一些是由城市政府进行综合还款的,其项目本身不具备充分的还款能力,主要依靠综合效益来还款,这里面就蕴含着城市政府以及财政性的风险。从地方政府来看,在大力推进地方融资平台规范发展的背景下,应主动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促使资金投向成长型的潜力大的优质项目,在化解融资风险的同时实现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在地方政府融资机制的发展中化解融资平台的风险。构建地方政府“阳光融资”机制,以规范的地方公债、市政债券,置换、替代隐性债,加强制度规范、程序约束、公众监督。通过发行债券等形式筹资建设的项目,往往有相对高的透明度及相对严格的自我约束,这与债券发行所引入的各种市场约束机制密切相关。当前应当积极推动市政债券等的发展,由于市政收益债券由地方有关机构发行,并不以政府的财政收入为直接担保,而只以所建项目本身的收益来偿还债务,因此风险更小,推行的可行度更高。同时,还应允许“平台”发债、发券,准许其进入资本市场融资,改变过分依赖银行贷款的融资结构。
在理顺地方“平台”公司管理机制的过程中化解融资的风险。通过摸清家底,对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进行整合,建立地方政府投融资责任机制。同时,完善平台公司的治理结构,按照《公司法》要求,设置董事会、经理层、监事会,制定相关议事规范,明确各方工作职责,建立科学、民主、高效的决策、执行和监督机制。在此基础上,还要引入外部监控机制,国资部门、财政部门应依法对投融资公司履行出资人职责,按照“权利、义务、责任相统一,管资产、管人、管事相结合”原则,加强监管,依法享有资产收益、参与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等出资人权利。投融资平台公司必须自觉接受财政、监察、审计等部门的监督检查。
以创新强化管理
应当看到,地方融资平台本身是地方政府在现有体制下创新投融资机制的产物。我们要充分肯定这种将分散的地方政府经济资源进行分类集中,构建或改造成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让“钱能生钱”的创新价值。在此基础上,通过进一步创新,强化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管理。
第一,创新发展多元化融资方式。一方面,地方政府应继续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对接与合作,积极通过做实资本金、信用增级等方式满足金融机构的融资条件,进一步提高间接融资能力;另一方面,鼓励地方融资平台通过资本市场改善融资结构,寻求发行产业投资基金、信托计划、资产证券化等多种新型直接融资手段为补充,降低银行系统风险的积聚。
第二,创新建立地方债务风险预警体系。一是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债务负担管理机制,设置包括地方政府负债率、债务率、债务依存度、债务增长率、偿债准备金率等监控指标体系。二是推动地方政府定期披露显性债务、隐性债务等情况,把投融资平台上形成的隐形负债转变为合规的显性负债,并强化本级人大监督和社会中介机构、群众的监督。三是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应以自己所拥有的国有资产为限,依靠自身的机构信用开展业务,适时披露资本金、负债规模、承担建设项目、项目贷款、项目担保情况以及贷款资金使用情况等,最大限度地防范地方政府债务危机的发生。
第三,创新法治化管理。尽管《预算法》规定地方政府不能举债,但事实上,中国无论哪一级地方政府,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包括“平台”融资在内的负债行为。在修订《预算法》时,如果允许地方政府可以举债,就应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这类的借贷融资活动一并归入地方政府举债权的范畴,规范这类的政府负债。同时,对于地方政府负债的内涵、层级和规模、偿还方式、偿债危机处置,以及在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中地方人大的权限、中央与地方政府的职责划分等应当做出创新性的明确具体的规定,以便有效地控制和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责任编辑:金雯

Ⅵ 政府融资平台主要存在什么问题

法律分析:随着国家对平台类公司的进一步调控,剥离其政府性融资职能也逐渐落实到实处。由于我国经济体系区域化差异明显,平台公司发展水平也各不相同。部分经济发达地区城市大建设时期基本结束,其平台公司多转变为城市服务运营商;部分发展中地区则存在更大的空间和机遇,其平台公司多转变为市场化投资公司,并具有一定的市场竞争力,也有平台公司能肩负城市投资建设、运营服务等功能于一体。但对更多的发展较差、转型较晚的平台公司而言,除了政府融资职能外,如何找准契合自身功能的发展方向,如何合理控制资产负债率、优化财务结构,如何应对新时期转型升级的使命成了各大平台公司的痛点和难点。

法律依据:《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条例》

第九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行政机构的设立、撤销、合并或者变更规格、名称,由本级人民政府提出方案,经上一级人民政府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审核后,报上一级人民政府批准;其中,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行政机构的设立、撤销或者合并,还应当依法报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第十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行政机构职责相同或者相近的,原则上由一个行政机构承担。行政机构之间对职责划分有异议的,应当主动协商解决。协商一致的,报本级人民政府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备案;协商不一致的,应当提请本级人民政府机构编制管理机关提出协调意见,由机构编制管理机关报本级人民政府决定。

第十一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设立议事协调机构,应当严格控制;可以交由现有机构承担职能的或者由现有机构进行协调可以解决问题的,不另设立议事协调机构。为办理一定时期内某项特定工作设立的议事协调机构,应当明确规定其撤销的条件和期限。

第十二条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议事协调机构不单独设立办事机构,具体工作由有关的行政机构承担。

第十三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行政机构根据工作需要和精干的原则,设立必要的内设机构。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行政机构的内设机构的设立、撤销、合并或者变更规格、名称,由该行政机构报本级人民政府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审批。

Ⅶ 如何弥补供排水企业发展的“短板”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民生行业的关注和扩大内需的宏观政策,二、三线城市的供排水企业面临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在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很多供排水企业抢抓机遇,乘势发展,企业规模和资本实力大幅增强,得以快速的发展壮大。但在成绩的背后,很多供排水企业在经营管理中却出现了一些新的挑战,发展也还面临着一些瓶颈问题。

首先,供水安全保障面临严峻挑战。近年来,水源污染风险呈逐年上升态势,原水水质超标情况时有发生,同时,因工业活动增加,加之很多江河上游库区化、水库电站蓄水,水体流速下降,自净能力减弱,导致有机物、藻类生长,致使很多供排水企业现有的常规水处理工艺难以应对处理,给供水生产和水质保障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其次,大多数二、三线城市的供排水企业资本实力和经营规模均还偏小,可持续发展受到一定制约。由于历史体制原因,很多供排水企业面临着诸多遗留问题,供排水业务仅限于主城区,市场空间有限。同时,在主城区以外往往还有多家小规模供水企业实施供水,由于条块分割、各自为政,在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和水务资源整合方面面临很大困难和阻力,企业的发展空间和业务领域狭小,缺乏稳定、规范的建设资金及融资渠道,还不能完全独立承担城市供排水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导致供排水企业资本实力和经营规模难以加速扩张,可持续发展受到制约,还需要借鉴先进城市的经验和做法。

第三,诸多企业面临较大的经营压力。近年来,由于国家扩大内需政策的实施,城市供排水企业承担的各项市政供排水基础设施建设任务繁重,所需投资巨大。但实际上很多由政府交办的建设项目财政资金却往往不能完全到位,同时,很多企业还需要为政府的投融资平台集团提供融资资金支持,致使企业面临较大的资金和融资压力,形成较高的资产负债率。

与此同时,供排水企业以自身的资产规模和经营收入进行再融资十分困难。在经营方面,供水量增长缓慢,而新建的污水、供水项目资产虽大,但收益低,导致企业经营面临较大的压力。很多供排水企业与所属子公司的股权相互交叉,供水管网相互交叉,运营管理交错,致使企业及其各子公司产权关系不明晰、重复纳税问题突出,利益分歧并存,运营合力不能充分发挥,成为制约发展的障碍和瓶颈。

面对诸多的问题,供排水企业应该科学定位,采取切合实际的战略举措,明晰发展思路,有效弥补发展“短板”,方能持续推进企业发展壮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些有益的尝试。

一是积极推动城乡供水资源整合,促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发展。争取在政府的主导和强力推动下,按照市场运作、分步实施的原则,综合运用行政和经济手段,通过采取无偿划拨、兼并收购、授权经营、控股合资、委托经营等多种方式,整合城乡供水资源,形成以国有控股经营为主导的城乡供水运营管理格局,保障城市供水水质安全,促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发展,并以此扩大企业规模经营,加快做强做大步伐,提升融资、盈利能力,为城市经济建设发展提供要素保障支撑。

二是着力实施区域供水战略,构建安全保障有力、市场规范有序、企业快速发展的多赢局面。立足于防范水源污染和保障城市建设发展的用水需求,增强城市整体供水的安全可靠性和抗御自然灾害风险的能力,争取政府支持,规划新的第二水源地,以此为依托,国画建设覆盖全区域的大型饮用水水厂,解决城市供水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监管困难的问题,实现“统一水质、统一管网、统一服务、统一管理”的供水目标,从根本上保障城市供水安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并促进企业快速发展。

三是创新建设方式,切实抓好所承担的市政供排水基础设施建设工作。针对企业所承担的市政供排水工程建设,加强与政府职能主管部门的沟通协调,采取对每一个单项工程,由供排水企业先行垫支建设,建成一个争取政府财政回购一个,供排水企业再将回购资金用于新的市政供排水工程建设的方式,实现市政供排水设施滚动建设、良性发展,既有效减轻政府财政压力,支持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又有利于企业以项目促发展。

四是推进企业改制工作。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以及对国有资本控股经营的自然垄断行业,实行以政企分开、政资分开、特许经营、政府监管为主要内容的改革方向,国有供排水企业将迎来深刻的体制变革,建设发展也将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为此,应通过推进企业改制,理顺股权结构,布局产权明晰、运营专业的业务板块,并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形成集团发展多元化、下属子公司经营专业化的运营管理新格局,从而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发展能力,提高资产运营效率。

与此同时,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原水水质的监测和检测,针对有机物污染和水质富营养化加重等情况,不断优化和调整生产工艺,积极探索和实践水质深度处理技术,全力确保城市供水和水质安全。与国内水务行业内领先的企业进行合作和对标,依托主城区实现供排水一体化经营、整合周边水务市场甚至进行跨区域水务投资,在政府主导和支持下,加快推进水务市场、资源整合,构建供排水一体化、城乡供水一体化运营管理新格局,促进企业加快发展。

企业的长远健康发展,任重而道远,值得每一个供排水企业进行探索,任何积极的尝试都将是“破冰”之举,作为城市要素保障的供排水行业必将掀起新一轮的发展浪潮,为城市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做出更大的努力和贡献。

Ⅷ 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和对策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主要挑战与治理对策

融资平台问题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亟待化解的风险性难题。针对优化融资平台管理面临的主要挑战,应该正确划分政府与市场的责任,厘清金融管理责任与政府财政责任;完善政府投融资预算管理,推进多元复合预算体系的构建;拓宽融资渠道,完善投融资体系等。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存在价值及潜在的财政风险
尽管当前不乏对融资平台的质疑之声,但不得不承认的是,地方融资平台作为一种变通的政府性融资方式,对于推进城市化进程以及应对全球性金融危机,仍旧功不可没。第一,加速推进城市化建设和工业化进程,增强了城市竞争力和发展潜力。各类融资平台,从资金供给上,有效支团蚂持了地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这关乎国计民生、环境资塌激埋源、公共利益,乃至国家铅谨安全,具有重要的中长期发展战略意义。第二,推动社会事业发展,解决重大民生问题。地方融资平台的资金筹措功能,一方面其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其对解决当地就业、增加居民收入、改善居民生活,发挥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民生财政的资金不足。第三,拓展融资渠道,充实地方政府可支配财力。当前,大多数地方政府的一般预算收支,往往只能满足公共财政的维持性支出和必保项目的支出,用于地方公共事业的发展性资金严重不足。就现实而言,地方政府的发展性公共支出资金来源,主要来自于以下四个方面:一是预算超收收入;二是上级政府的专项转移支付;三是土地出让收入(也就是所谓土地财政);四是融资平台公司的融入资金。因此,政府融资平台的出现,在某种程度上突破了地方政府筹集资金的制度约束,为地方政府提供了一定可自主支配的财力,具有某种“准地方债”的色彩。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获得蓬勃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亟须关注的问题,具体表现为:一是负债规模不断扩大,加剧了地方财政风险。由于地方融资平台债务中的相当部分属于中短期借款,2012~2013年将进入偿债高峰期。随着地方融资平台的负债规模不断增加,财政风险不断积累,最终可能导致政府无力提供基本公共产品以及政府财政责任的大规模违约。二是导致银行信用风险上升。就治理结构而言,银行贷款给政府性的地方投融资平台,内生蕴含着潜在的信用风险。目前,地方政府因强烈的发展性资金需求,转而通过组建地方融资平台实现融资。这些融资平台公司或多或少地承担了公共产品或准公共产品的供给责任,其营利性相对较差,资金直接回报率低,投资回收期过于漫长。因此,这种银行信贷模式从初始就孕育了诱发不良贷款和金融风险的内生制度条件。三是存在着较强的商业银行体系向公共财政系统转嫁经营性风险的潜在可能。在片面的发展主义主导下,各级地方政府背负着发展地方经济的强大压力和“政绩包袱”。在经济危机的背景下,这种压力更加明显,构成了上述风险转嫁的体制性前提。四是加大了今后实施反周期宏观经济政策的难度。如果扩张性财政政策未能取得预期效果,则今后继续保持较大力度的持续性财政扩张,将可能面临逐渐触及“债务天花板”的内在压力。在财政政策作用空间接近极限的状况下,如果经济刺激计划未能产生预期效果,政府财政体系将面临进退维谷的尴尬局面。
当前地方融资平台管理面临的主要挑战
单纯强调融资平台公司的自身因素以及政府的财政责任,忽视金融体系内部控制疏漏所引致的风险责任。长期以来,融资平台为地方政府提供了重要的筹资渠道,但不容否认的是,在“保增长”背景下,部分地方政府为刺激经济增长,盲目追求大规模基建项目,各类政府融资平台“遍地开花”。随着融资规模的快速膨胀,银行信贷资金集中注入各级融资平台,债务风险迅速攀升。
当前融资平台公司的债务风险,除了融资平台自身的因素,还包括金融体系内部控制不健全的内生因素。我国当前金融体系的运行特点,决定了商业银行成为地方融资平台公司的主要资金供给者。从监管体制的角度看,我国的银行监管体系名义上一直将风险控制置于首位。在这种监管模式下,大多数企业经营面临较大的资金压力,依托政府信用的地方财政,包括其直接担保或隐性担保的政府融资平台公司,成为近乎唯一可以信赖的授信对象。当年,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之所以能够获得大量的银行信贷资金,主要源自于银行过度依赖贷款收入,使银行信贷规模迅速扩大,银行的监管导向则使信贷资金优先流向融资平台公司。如果说当初特殊的宏观形势和经济政策,是加剧地方政府“投资饥渴症”的诱因,商业银行针对融资平台过于宽松的信贷政策,也是导致各地融资平台得以大规模举债的重要推手。
政企不分与宏观经济政策的非理性频繁变化。我国长期以来的政府主导型经济发展模式,在城市建设发展和公共事业管理中,存在着较强的制度路径依赖。一些地方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仍处于政府“单兵推进”为主的非市场化运作状态。地方政府尽管成立了企业性质的投融资平台,但并没有真正遵循“谁投资、谁经营、谁收益”的市场运行规则。由于缺乏明确的城市资源经营权,企业的收益得不到保证,到期债务往往只能依靠展期或由政府财政来偿还。投融资平台缺乏市场化运作,是影响政府投融资体系充分发挥作用的重要方面。从长期的货币信贷总量来看,未来货币信贷的增速有可能要低一些。“十二五”期间,将更注重结构的调整和优化,经济增长速度有可能更趋理性,对信贷需求或许也会渐趋稳健,货币流动性的降低趋势或许会更为明显。这制约了融资平台公司到期债务的展期空间,直接还款压力进一步加大。
政策变动的频度过高,影响了各相关主体形成稳定的预期。地方政府组建融资平台进行基础设施和城市建设的融资,可谓由来已久,但其成为众矢之则是启动反危机刺激性政策以来的事情。2009年3月,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银监会联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信贷结构调整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支持有条件的地方政府组建投融资平台发行企业债、中期票据等融资工具,拓宽中央政府投资项目的配套资金融资渠道”。2010年3月6日,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央行的高层管理者却就地方融资平台风险问题做出强烈的批评性回应。之后,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就加强融资平台公司管理提出了清理规范等具体措施。在短短一年期间内,政策总体导向呈现出近乎逆转的态势,严重扭曲了各相关决策主体的理性预期。

Ⅸ 国企融资平台发展存在的问题

国有企业当前的融资存在的问题 :

1.国有企业内部融资能力不足 :内部融资是指企业选择使用内部留存利润进行再投资,留存利润是指企业分配给股东红利后剩余的利润。该融资方式的优点在于管理层在做此融资决策时不需要听取任何企业外部组织或个人意见的自主性,节约交易费用,降低融资成本的低成本性,不需要到期偿付本息的低风险性。

2.国内融资渠道受到限制 :随着改革开放与国际化的接轨,如今国内金融市场可供选择的融资渠道也更多样化,比如银行融资、债券融资、股权融资、贸易融资、私募基金、信托基金、融资租赁等等。但很多地方国有企业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没有稳定的盈利能力来支持对外融资的偿还和吸引更多的投资者。

3.国有企业境外筹资能力较弱:境外融资主要是利用国际金融机构和外国官方贷款以及在国际资本市场上发行债券等方式,具有成本相对较低的优点,也是我国国有企业在日益全球化的世界经济中能否成功立足于市场经济的必要手段。就目前而言,企业境外融资通行的途径和方式主要包括:企业国际股票融资、在其它国家发行国际债券、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国际银行贷款、贸易融资、BOT方式等。

4.国有企业财务人员职业素养较低:因为国有企业同时具备政治性企业的性质,长期以来需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维持就业水平和社会稳定,在人员管理方面就无法如其他营利性企业那样完全采取优胜劣汰的管理模式,导致参与企业融资部门的人员在职业素养的工作态度、工作技能和团队意识方面都比较薄弱,反映为对于国际经济发展的趋势不敏感,对于新引入的融资方式的不了解,对于财务的新制度不适应。

对大部分企业家来说,第一种海投往往没有下文了,第二种和第三种方式比较省心省力,但一定要找靠谱的融资平台,不然就是浪费时间和金钱。明德资本生态圈从业资本市场二十多年了,已帮助33家企业成功上市,对有抱负的企业主来说是个不错的选择。

如果你还有有关快速融资的问题,可以点击下方的在线咨询按钮,直接跟老师对话交流。

Ⅹ 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现状

地方政府组建投融资平台进行基础设施和城市建设方面的融资由来已久,但是投融资平台发挥主导作用则是2008年来在应对金融危机时期的事情。2009年初中国人民银行与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信贷结构调整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支持有条件的地方政府组建投融资平台,发行企业债、中期票据等融资工具,拓宽中央政府投资项目的配套资金融资渠道”,这被地方政府视为对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肯定和鼓励。
从2008年底以来,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数量和融资规模呈现飞速发展的趋势,据初步统计,截至2009年8月,全国共有3000家以上的各级政府投融资平台,其中70%以上为县区级平台公司。2008年初,全国各级地方政府的投融资平台的负债总计1万多亿元,到2009年5月末,总资产近9万亿元,负债已上升至5.26万亿元(绝大部分为银行贷款),平均资产负债率约60%,平均资产利润率不到1.3%,特别是县级平台几乎没有盈利 。
随着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数量和融资规模呈现飞速发展的趋势,越来越多的专家质疑,由于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责任主体不清晰,操作程序不规范,同时,地方政府往往通过多个融资平台公司从多家银行获得信贷资金,形成多头举债,而银行对地方政府的总体负债和担保承诺情况根本不清楚,甚至地方政府对自己的融资平台的负债情况都不清楚,一旦投融资平台的项目投资收益不能覆盖成本,这些“隐性债务”就必然显性化,给地方政府的财政造成巨大压力,甚至最后不得不由中央财政和商业银行买单。

阅读全文

与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短板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小微企业贷款各金融机构占比 浏览:848
重组价格调整 浏览:147
机构客户金融服务需求特点 浏览:538
现货交易故事 浏览:40
海航香港国际证券有限公司 浏览:64
送转后的价格 浏览:89
我的理财之路系列三基金 浏览:808
钢铁期货在哪里看 浏览:924
江西量源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浏览:324
金融机构合规转前台 浏览:341
国际原油期货正规吗 浏览:471
滨江集团与锂电池 浏览:296
淘宝商家查看佣金链接 浏览:577
期货十大经典思路 浏览:360
扬州新时代证券电话 浏览:702
今天你港币汇率 浏览:44
股票炸板回落 浏览:283
深圳万惠金融服务有限公司官网 浏览:322
苏银金融租赁有限公司 浏览:963
短期融资核算 浏览:791